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

网友提问: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

优质回答:

谢邀!

把王安石放在唐朝,也是牛逼到不行的诗人!

仅以诗而论,王安石的水平可以排在整个宋朝的前三,甚至第一。若论诗词修养,则肯定第一。

小可认为,王安石喜欢这一首与他的辞官归隐无关,古往今来,归隐或隐居的诗句如恒河沙数,论品性情操,论闲然逸趣,陶渊明的这首《饮酒》排不到第一名。

所以,王安石对此诗的评论仅仅是以诗论诗,没有言外之意。

这一句强在哪里?

无斧斤之痕!换一句话说就是

无琢!

没有人工雕琢或锤炼的痕迹,宛若天然,浑然天成。

东坡称赞说“如大匠运斤,无爷凿之痕”,黄山谷也赞美陶渊明的诗类西汉文字,唐庚论其诗为“造语简妙”。我们现在看起来似乎不觉得异常,但看那个时代其他人的诗作就明白了。比如

阮籍“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左思“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刘琨“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王粲“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潘岳“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从魏晋到南北朝,几乎所有的诗人的诗句里都能看到“雕琢”,都能看到“锤炼”,都能看到人工加工的痕迹。

虽然美,但不够天然。

或者说,由于那个时代诗歌的独有限制,他们的诗歌就是那个样子。可是唯独陶渊明成了超越者,

在用语自然方面,陶渊明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而这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组合到炼字,无一不巧,无一不妙,这一句入了化境,入了神境,站在了巅峰之上。

诗以一字论优劣,却以自然为巅峰。

一字论优劣,可以做到,可以求到。比如大多数的杜诗都是如此。可自然天成,却要看机缘,看灵光一现。

可遇不可求。毕生能写出一句都是人间万幸。比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薛道衡“空梁落燕泥”,孟浩然“花落知多少”、白居易“能饮一杯无”、贾岛“云深不知处”、李义山“只是近黄昏”都是如此。

平常人写诗,能让一字化境便足以傲然半生。一句达到天成,简直是积了八辈子的德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句?寒柏陇卧子个人认为说这个话,只有两种解释:第一,这只是王安石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不能代表他人也是如此认为。其二,这和王安石当时的心境及对此诗这样感悟的背景有关。王安石当时二度辞官退隐,与此诗句的作者陶渊明的情况非常相似,并且他觉得心境也跟陶渊明作此诗时心境类似,故而出此言。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是我对其原因的一点小小看法和理解:

【一】王安石其人其事

王安石(公元1021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宋朝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考中的进士,在宋神宗赵顼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上任后实行变法,遭到朝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其于熙宁七年,也就是当了宰相五年的时候辞了官。但是第二年又被重新任命为宰相,二次上任后继续推行变法改革,但是依旧阻力重重,在任九年后再次辞官。后来退居二线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居住,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为荆国公,晚年一直过着闲适的生活。

王安石抛去政治作为不说,在诗文创作上还是造诣非常高的。他的散文雄健有力,诗词遒劲、清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的《泊船瓜洲》就写了他晚年退隐于江苏南京钟山南麓的半山园,有次泊船瓜洲(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怀念南京金陵的家室,希望乘月归去的心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陶渊明及《饮酒》一诗简析

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字元亮,还有一种说法是名为潜、字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其祖上做过官,后来没落了,从小家里很贫穷。陶渊明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这些地方官员,因不满当时的政治黑暗,任彭泽令只两个多月即弃官归隐去了,当时才年仅四十一岁。

他是晋朝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赋创作。所写的田园诗,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成分。诗句语言精炼,又质朴自然,开创了田园诗派的先河,他的散文《桃花源记》非常有名。

对《饮酒》一诗的简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简析]

?《饮酒》: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二十首,这组诗大约是其四十开外之作。这是第五首,抒写身在城市,却心恋田园的隐退心境。

?一、二两句:写自己虽然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但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哗。

?三、四两句:为自问自答,写自己虽然身居于城市,但因心情寄托在遥远的田园,所以觉得城市也就偏僻了。

?五、六两句:写自己在居住地东边篱笆下采菊时,不经意中看见南面的山(南山,指庐山)。

?七、八两句:一说写飞鸟结伴回巢,还有一说是写自己与飞鸟结伴归来。

?九、十两句:写自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要说出个明白,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总之,我认为王安石之所以如此推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其根本原因还是两人在不同年代相同的境遇和类似的心境,才让王安石如此的感同身受、心心相印吧!

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关注>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头条与问答。

其他网友回答

人与自然,这就是存在的近处。

退避于道法自然之境,大隐于有物混成的天地,回到故乡,回到生命的本真与原初之地,在那一刻从容中,有了人与世界的灵性相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是什么?是物,是心,是它者,是寂寞,是花,是若有若无的芬芳,是秋日小小的风景,是凉薄中的一抹温暖,是物喜物哀,是默然的欢喜或清欢,是让人显现的自然与道,是心中寂然而起的色与空,是诗情,是诗本身,是生的般若,是禅,是宁静从容与素朴……

南山呢?是世界,是借我以文章的大块,是苍茫啊苍茫,是静穆,是亘古,是虚无,是实在,是神灵,是一种奔腾,是某种存在,是我,是你,是他,是与我同在的南山,是道,是我在这里的此刻,是菩提,是若远若近的净土,是远离人世纷争的人世或世外,甚至什么也不是,是悠然本身……

无言独化,物我两忘。

悠然想见,落英缤纷。

.

其他网友回答

古时候,隐士是受人尊敬的,有的隐士确实远离尘嚣,清心寡欲,对世俗名利视为粪土,陶醉于山林之间,或常醉不醒,自得其乐也。

但是,也有不少隐士被认为是假隐士,乃因仕途不顺,或有更大的“上进心”欲求不得,便撒娇斗气避退山林,却是“身在山林心在朝”,期盼有朝一日再入庙堂,这类归隐实际上是待价而沽,一直被后人鄙夷。

陶渊明诗

陶渊明不是这样,《饮酒》诗里写得很明白,诗人没有隐入山林,但“心远地自偏”,尽管还陷在尘世中漩涡里,但心如止水,并实实在在不争权夺利,更甘于贫困而不愿五斗米折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流传名句。诗人采菊东篱下,无意望山,是偶然抬头,静穆淡远的南山映入眼帘,在夕阳余晖里,群鸟归林,怡然自适。这情景与诗人心境交融,物我合一,大辩不言,在悠悠忘情中领略人生真谛。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中国人都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生存,非常累,这种生活状态从古到今都是让人追求的,他这两句诗写的又非常传神,自然就被传为千古佳句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jpg”/>

与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