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有何依据?
优质回答:
“破釜沉舟”是成语故事。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来自于秦末时期项羽亲身经历的事,也是项羽最著名的战役巨鹿之战时,采取的作战策略。
公元前208 年,秦军大将章邯汇合王离攻打赵国。赵王歇在张耳陈余的保护下逃跑至巨鹿城,不料被秦军围困。
赵王只好派人找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派刘邦出兵攻打咸阳,派宋义,项羽领军救赵王,两支义军谁先打到咸阳,立谁为王。
宋义领军救赵,因担心失败和下雨停止不前,被项羽杀了,楚怀王随即命项羽为主将,继续援救巨鹿。
项羽带领大军渡过漳河(也有说是黄河),命士兵将做饭的“釜”和渡河的船只,全部砸烂,烧了帐篷,所有人只带三天的粮食。表示出此战不胜则死的决心,自己亲自带领士兵冲在最前边,极大的鼓舞了军兵的战斗士气。
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奔袭秦军。很快击败章邯的军队,又将王离的部队包围。经过九次对决厮杀,最终活捉王离,迫降章邯,取得巨鹿之战的伟大胜利。
巨鹿之战,是项羽一生中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成就了项羽各路义军首领的地位。而“破釜沉舟”,是巨鹿之战的“魂”,彰显出项羽不愧为传世名将的气魄!
其他网友观点
《破釜沉舟》的故事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时值秦朝末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抗秦,声势浩大,节节胜利,先后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和李由率领的部队。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项梁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认为秦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从而产生了轻敌思想。后来章邯重新发动反攻,项梁战死。
章邯消灭了项梁后,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赵王无奈,只得频频向楚怀王求救。项羽为报叔父之仇主动请缨,怀王应允,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二十万精兵解赵之围。
大军行至安阳,主将宋义临阵畏惧,以不作无谓消耗为由命令楚军停止前进,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一再贻误战机不说,最后连军粮也接济不上了,兵士们又冷又饿,怨声一片。项羽一怒之下拔剑杀死宋义,手提宋义的人头,号令三军将士:“宋义不义,做了刀下鬼。今后凡有不服将令者,立斩!”三军将士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杀过黄河,消灭章邯。
当晚,项羽率领楚军渡河救赵。过了黄河,项羽命令部队凿沉了全部船只,以绝士兵战败返渡之念,并烧掉军帐,每人只发给三天的干粮,他还亲自砸破了饭锅,以示战胜秦兵的决心。项羽的决断和勇武,大大鼓舞了三军将士,一时间士气大振。
翌日,楚军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了一场恶战。楚军很快包围了秦将王离的军队,不仅活捉了王离,还瓦解了秦军的斗志。王离余部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此后,又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秦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他网友观点
破釜沉舟,才能让楚军占领百二秦关。既然是楚军领袖占领的秦国关隘,其实我们就能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就是楚霸王项羽。
秦国军队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几乎是天下无敌的。一来他们军队纪律比较好,二来他们的兵器比较先进,所以战必胜攻必克,占领了其余六个诸侯国。
其中楚国是地盘最大的一个诸侯国,他们当然非常不服气。为此楚国后裔反秦之声络绎不绝。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所打的旗号就是楚国名将项燕和秦国公子扶苏。
此外项羽的叔叔项梁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他们以楚怀王为君主,开启了讨伐秦国的战争。所以破釜沉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
01宋义被杀,项羽夺取军中大权。
按道理来说,项梁找来了楚怀王并且奉他为义帝,那么项梁应该就是军队的领袖。可是义帝本人也是有韬略的,他利用卿子冠军宋义的势力,开始平衡楚怀王的力量。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项梁和宋义之间不和,义军还没有什么功绩,就开始内讧。在这种情况下,项梁还被秦国大将章邯设计斩杀。
失去项梁的义军,完全掌握在了宋义的手里。那项羽当然不服气,不过此刻的项羽还只是副将,不足以跟宋义相抗衡。
赵王歇被清军围堵在巨鹿的时候,楚怀王命令宋义和项羽前去搭救。此刻宋义是上将军,而项羽只是他的次将,两人领兵20万。
让人不解的是,宋义带兵到了安阳以后,连续46天时间没有发兵救助赵国。项羽非常不满,表示现在渡河就能够击败秦军,为何不动身。
可是宋义有自己的考虑,他希望楚国一家独大,所以姑且让秦军和赵军互相厮杀,等他们杀得差不多了,自己再渔翁得利。
这一招的确厉害,不过项羽却不以为意,他认为宋义这是胆怯。而且长期原地待命,军粮都快吃光了,哪里能够与敌人决战呢?
于是项羽不顾众人反对,坚持把宋义给杀了,并且他是以楚怀王的名义杀了宋义。其实项羽是为了夺取军权这才杀了宋义,也算是为他叔叔泄愤了。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史记》
杀了宋义以后,项羽成为了楚国义军的领袖,被大家推举为上将军,威震整个楚国,也为破釜沉舟之战,埋下了伏笔。
02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击败章邯20万秦军。
得到军权的项羽可不管那么多,他心里就想着击败秦国的大军,从来没有什么权谋之术。所以项羽坚持渡河去拯救赵国的义军。
不过项羽这一次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计划,他知道秦军实力强大,要想击败秦国军队十分不容易。所以他带兵渡河以后,吩咐士兵们好好吃一顿饭,每个人身上再带足三天的干粮。
这一切准备妥当以后,项羽命人将渡河的船都给击沉了,再将煮饭的锅也给砸烂了。意思很明确,这次大战有进无退,如果失败了那就只能全部死掉,没有生还。要想活下来,就要战胜对手,抢夺他们的粮食和地盘。
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不过故事后面是更加精彩的实战。在项羽这种方式的激励之下,楚国义军一个个勇气倍增,可以说是以一当十。
最终楚国大军在巨鹿彻底击败了秦国章邯的军队,巨鹿之战的胜利,使得秦国主力彻底消亡,再也无力与天下义军一战。
此后章邯大军一路败退,稳定下来以后,得知赵高乱政的孝心,章邯心灰意冷,只好选择投降项羽。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
项羽问鼎天下的时候,天下诸侯莫敢仰视,可见破釜沉舟这一战,使得项羽彻底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此后项羽不顾众人的反对,坑杀了20万秦军,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
理由很简单,项羽军中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帮人,留在手里,又怕引起军队哗变。所以项羽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这帮人给坑杀了,这也为他丢失天下埋下了伏笔。
03背水一战是韩信的战绩,两者效果类似。
韩信先投靠项羽,项羽瞧不起韩信,只给了他一个执戟郎的身份。此后韩信逃到了刘邦那里,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之下,成为了刘邦集团的大将军。
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史记》
从此韩信开启了自己一路开挂的人生。带领汉军出了汉中以后,刘邦吩咐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国实力强大,有足足20万大军前来迎战。
而韩信却只带了一万两千人马,这实力悬殊实在是太大了。这可能就是刘邦在考验韩信的能力,不过考验的似乎有点夸张了。
韩信自然是知道对手很强大,不过他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将其中一万人安排在河边列开阵势,其余两千人马则潜伏在赵国军营周围。
20万赵军杀来以后,韩信这里靠着水的一万人马压根就没有退路,只能拼死和对手搏斗。不过这么打其实只是为了提高士兵的勇气罢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两千骑兵是在赵军的大营周围。
等到这边一万人马和赵军20万大军激战的时候,剩下两千人马早就已经拿下了赵军的军营。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的赵军,最终被韩信彻底击垮。
其实韩信的背水一战和项羽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辙。两个人都是当时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们十分看重士兵的勇气,或许这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总结:作战勇猛,不懂政治也是白搭。
项羽和韩信可以说是当时最优秀的军事领袖,就算是放在历史中,这两个人都能够排在前列,作战能力没的说。
可是他们俩的下场实在是不忍直视,项羽最后被刘邦大军五马分尸,韩信则是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害。
为什么这两位带兵如此厉害的将领,却无法善终呢?道理很简单,他们只懂得打仗,却不懂得政治权谋。
刘邦作为一个资深老牌政治家,他们俩自然无法与之相抗衡。项羽不懂政治,偏偏要做西楚霸王,而韩信也不懂政治,却抢着要做齐王。结果自然是不得善终。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观点
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其实这个创意的原创权并不属于项羽。
在项羽之前400多年,秦国大将孟明视伐晋时,秦军出浦津关,渡过黄河后,焚毁所有渡船,自绝退路,以示誓死克敌,有进无退之意。
孟明视这样做也是别无选择,这是他第三次和晋国交手了,头两次都以秦国惨败而告终。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顾大臣劝阻,执意要讨伐郑国,大将孟明视率领大军无功而返,在路过崤山时,被埋伏在那里的晋国兵打了伏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歼灭战,秦国将士全军覆没。
晋国活捉了孟明视和他的两员副将,准备用来献祭。晋国的王后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施巧计帮孟明视三人逃回秦国。
秦穆公知人善任,没有怪罪打了败仗的将军,仍然对孟明视施以重任。
公元前625年春天,孟明视率领400乘战车及5万大军卷土重来。著名的彭衙之战爆发(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结果又是大败而归。孟明视把自己关在囚车里去见秦穆公,没想到秦穆公再次原谅了他。
孟明视卧薪尝胆,散尽家财,苦苦操练士兵,秦国受损的实力迅速恢复,公元前624年5月,孟明视再伐晋国,渡过黄河后,他破釜沉舟,以示决心。
这其实也是孟明视的无奈之举,当时秦国的实力远不如晋国,要想战胜晋国,只有置于死地而后生。
哀兵必胜,秦国将士们怀着必死之心,无不以一当十,晋国见势不对,马上收缩兵力,躲在城中避其锋芒不敢迎战,任由秦国大军在晋国的土地上任意驰骋。
秦军终于扬眉吐气,一雪前耻,在凯旋途中,秦军绕道崤山,收集三年前战死沙场的秦军骸骨,妥善安葬。
面对堆积如山的骸骨,孟明视忍不住痛哭失声。
其他网友观点
秦朝末年,风起云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随着陈胜、吴广的失败,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崛起,破釜沉舟的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自江东出,率8000江东子弟兵由南到北,一路披荆斩刺,军队开发到赵国,差不多现在的河北省,终于遇到了秦朝的主力军,由王离和章邯率领的军队。
面对秦军主力,项羽非常清楚这次战争的重要性,意味着是决定性的一场战争,赢了,就此消灭秦末军队,彻底推翻暴秦,如果失败,也将死无葬身之地。西楚霸王不是白喊的,接下来的举动让他彪炳史册,名垂千古。士兵一早起来,洗米造饭,吃饱饭后,项羽突然下令每人准备三天干粮,然后把做饭的锅(古代把做饭的锅叫釜)砸掉,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史称“破釜沉舟”。项羽用破釜沉舟的举动,告诉所有士兵自己的决心,一定要夺取战争的胜利,要么就在这场战争躺下。楚军士兵看主帅如此决心,也知道破釜沉舟后有进无退,唯有拼死一战,在这种背景下,楚军表现的异常凶猛,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历时三天,楚军九战九胜,完胜秦军,史称“巨鹿之战”。
这次秦朝和楚军的战争,基本达到了一战定乾坤的效果,秦朝以失败告终,从此一蹶不振,仅有的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王离被杀,章邯降楚,这就意味着秦朝军队就此消灭。与此同时,刘邦率领的西路军也攻陷了咸阳,从此秦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其他网友观点
西楚霸王……项羽
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有何依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