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贾元春因何而死?
优质回答:
《红楼梦》里的元春身为贵妃,富贵已极,实现了所有女人的梦寐以求的理想。天下之大,女人之多,能成为娘娘的女人屈指可数。在众多娘娘里,能脱颖而出成为贵妃,这是凤毛麟角。
元春如果像老太妃一样寿终正寝,还有众多王公大臣,王妃命妇前去送灵。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元春没有老太妃的福气,元春的结局很惨。从元春的判词和红楼梦曲来看,她被皇帝赐死。
那么元春为什么而被赐死呢?她犯了什么忌讳呢?
凡成大事者,必是那种喜怒不行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之人。刘备虽然出身高贵,但是父亲早亡,家庭贫困,以织席贩履为生。然而刘备与众多小贩不同的是“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正是由于刘备有这样的心胸,才百折不挠,终于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第一忌,元春喜怒形于色,皇帝忌惮贾府贪污受贿。
元春居于贵妃的位置,她已经不是小女儿了,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地位,那么她就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高兴或者愤怒,都不表现在脸上;喜欢的和讨厌,都不说出来;悲伤或者欢乐都不会表现出来。
可是元春不是这样的人,元春的性格与贾宝玉、林黛玉有相似之处,总是直抒胸臆,宣泄自己的情绪。
元春省亲时,见到大观园的富丽奢华,虽然默默叹息太过奢华,但是她还是很喜欢的。对于能回家省亲非常高兴,还把省亲的盛况禀报给皇上。皇上最害怕的是外戚势力大,影响皇家的统治。
贾府其实是打肿脸充胖子,可是皇上和其他大臣不知道。他们认为贾府有这么雄厚的资金,修建大观园,其资金来历成谜,很有可能是贪污、受贿而来。皇帝会忌惮贾府依仗元春的为非作歹。
第二忌,元春好恶言于表。
元春既然身为贵妃,就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是元春对自己的言行,不注意。
省亲时,元春对贾母和王夫人等人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元春的话里透露了自己不愿去深宫的心思,把皇宫当成不得见人的去处,这话如果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还能宠她吗?皇帝最忌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皇帝会想:我如此圣宠你,你不感恩,反而将我这里当成了龙潭虎穴!元春你既然不爱在皇宫生活,我要你何用!
元春还和贾政说,自己不喜欢宫廷生活,羡慕田园生活。
元春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皇宫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元春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向往穷苦人的生活,竟然觉得皇宫令你们骨肉分离了。皇帝听到元春的话后,有何想法?
天子会想:我给你金尊玉贵的生活,贵妃的荣耀,你竟然如此不知感恩,我为何要宠你?省亲时,有那么多的宫女太监,你元春如此说话,背地里是否会怨恨我令你们骨肉分离了?元春犯了好恶言于表的大忌。
第三忌,元春悲欢溢于面
元春省亲到贾母正室,元春满眼垂泪,她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等女眷都围绕在旁边默默垂泪。元春归座后,与大家一一见面,又哭泣一番。当她临走的时候,再次哭泣。
元春的表现,是她真情实感的表现。元春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她不羡慕皇宫生活,只希望父母姊妹们在一起,哪怕穷点也没有关系。然而生活将她抛到皇宫里,让她远离亲人、朋友。元春的悲伤令读者悲从中来,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元春封妃,宝玉不高兴。他们姐弟俩是一样的人。
元春悲欢溢于面,犯了皇家大忌。皇帝的女人是幸福的,怎么会有悲伤呢?如果在皇帝身边没有感到幸福,你会爱皇帝吗?皇帝会信任你吗?
第四忌,元春丁是丁卯是卯,不通人情世故。
正月十五猜谜语时,元春出了一条谜语让大家猜,然后又让每个人都写一条谜语送进宫,她来猜。一会儿,太监来了,元春将答案一一写出,有的猜对了,有的猜错了。大家都胡乱说猜对了!
元春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猜对的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他们两个人没猜中答案,不得奖品,也罢了。元春又开始打脸贾环。
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
元春不给迎春和贾环赏赐,说明元春言出必行,做事丁是丁卯是卯,不知变通。过节了,大家图个乐呵,没猜中你的谜语可以不给他们奖品,但是可以给一个鼓励的小礼品让迎春和贾环也高兴一下。人不患寡患不均,大节下的,姐妹们都有赏赐,唯独迎春和贾环没有,他们心里会不痛快的。
以小见大,元春在皇宫里与其他妃子交往,也应该这样不知变通,惹人家不高兴,久而久之,元春在宫廷里的人缘就会下降,就会为自己树敌。
元春没猜中弟弟妹妹们的谜语,弟弟妹妹也没有戳穿,弟弟妹妹没猜中你的谜语,元春也不必这么较真,哈哈一笑,过去得了,不过是玩嘛,一人一份礼物,大家都高兴,多好!
元春猜不到贾环的谜语,便说贾环的谜语不通!这没道理。你元春没猜到人家的谜语也不能说人家的谜语不通。应该给人家一个小礼物,乐呵一下嘛。
总结:
元春既然已经是贵妃,就应该抛弃普通人的悲欢,要保持贵妃的端庄,恪守“喜怒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的守则。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不能表现出来,不能有感情,只能有理智,不能犯了皇家禁忌。
再者,身为贵妃,应该精通人情世故,不涉及原则问题,不要太较真。元春在宫里,败就败在太较真上了。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其他网友观点
贾元春的死因并非是因侍宴回宫,偶沾寒气而亡,而是因宫廷纷争,被人于荒郊野外的行宫里活活勒死的。曾经风光无限,富贵荣耀的贾元春,就是这样凄凉而悲惨。
《红楼梦》中,贾元春因生于正月初一,所以名叫元春。人宫后加封贤德妃,年仅3】岁便离开人世,且离世时腹中尚有未出生的胎儿。
对于她的离世,因为是高鹗续写,所以多年来多有争论,探轶极多。若按一百二十回本第九十五回所写,她应该是因病而亡的。“元妃薨逝”之前贾政告诉王夫人:“因娘娘忽得暴病,现在太监在外立等,他说太医院已经奏明痰厥,不能医治。”书中的解释是“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贾政和贾母王夫人都“遵旨进宫”,亲人们守护着元妃,直到“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死亡,死者临终前把该见的亲人都见到了,就根本没必要死后借助鬼魂去向他们诉说临终遗嘱。
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有一幅象征元春命运的画。画上有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而暗示元春结局的《恨无常》仙曲内容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弓乃“宫闱”之“宫”的谐音。香橼谐“元春”的元字,是柑的一种,外表有耀眼的黄色光泽,闻着很香,可供玩赏,但其果肉苦涩。元春在归省之日向贾母、王夫人含泪倾诉:“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据此可知,元春的贵妃生活充满辛酸,她的显赫声势下掩盖的是一颗孤寂凄苦的心。
元宵节的灯谜,是她自己亲笔写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此诗寓意她荣升贵妃,家族荣耀,但也不过是个爆竹而巳。巨响之后,便已化灰。
贾元春喜封贤德妃,并且怀孕了。她渴望能够生个皇子,来保住自己的锦绣前程。但在宫中还有一位贵妃娘娘,即在凤姐梦中与她抢夺锦锻的人,绝对不能容忍她生下皇子,因为这个皇子有可能以后会成为太子。
而贾元春的判词更是清晰地写明了她的悲剧命运:“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从判词来看,她应该是在一次随皇帝出巡的行宫之内,被别人用白绫一点点缢死的。她离世的地方不但离她的祖籍金陵很远,而且离她平时所居住的凤藻宫也很远。她死后曾向父母托梦,说“儿命已入黄泉”。她说“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就是她向父母及整个贾氏家族的最后一次叮嘱。告诉他们,我命休矣。你们要想好对策,收缩阵线,好好过日子。可惜她的话谁也没听到,家庭内部的贪欲日盛,腐化成风。最终导致整个贾氏家庭从此败落,再无转机。
太监夏守忠,常来贾府勒索钱财。这个名字,无巧不巧,正好是“下手重”的谐音。而他恰恰正是另一位贵妃娘娘的心腹。趁着元春随皇帝出外,孤立无援之时,夏守忠用一条白绫结束了元春的生命。元春死后,贾府被抄,人各星散,再也没有振兴起来。至于高鹗后续的皆大欢喜的结局;明显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不足为信。
曹雪芹本人对作品中的贾元春充满敬佩,因此便借贾宝玉之口,用长篇歌吟的方式,大加赞赏贾元春活得精彩,死得悲壮。在诗中发出了“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的慨叹。赞赏林四娘是一个“不系明珠系宝刀”的巾帼英雄,对“娩姬将军林四娘”敬仰有加:“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彷徨!”
因此,据以上推断来看,贾元春并非是因侍宴回宫,偶沾寒气而亡,而是因宫廷纷争,被人于荒郊野外的行宫里活活勒死的。风光无限,富贵荣耀的贾元春,真实的命运就是这样,凄凉而悲惨。
其他网友观点
导语:我们都知道,在红楼梦中,贾元春是贾府,乃至四大家族最大的倚仗和靠山,但是关于她出场的文字,曹先生在红楼梦中所写并不算多,这也引起了许多读者对贾元春各种谜题的猜测,其中谈论最多的,莫过于贾元春的真正死因。由于曹先生并没有在前八十回里明确指出贾元春的死亡时间,就更谈不上死因了,或许在八十回后中会有介绍。而目前,我们只能从前八十回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了。
贾元春
贾元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家四姐妹之首。贾元春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
贾元春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注:《长生殿》中杨玉环与唐玄宗,杨玉环死于太子政变。)
贾元春何以会被赐死?
72回凤姐梦见被夺一百匹锦,83回元春染恙,86回托梦给贾母,暗写元春在宫中处境十分凶险。95回元春之死,时辰十分明细,”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寅年属虎,卯年属兔。86回”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107回”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了”,证虎兔相逢隐意青黄不接。
元春正传以时辰为线,如83回省宫闱,出现了辰巳、申酉、黎明、卯初、酉初五个时辰标记。18回元春省亲,于时辰也极讲究,出现了上元、正月初八、十四日、十五日、五鼓、未初、未正、酉初、戌初、丑正三刻等密集的时辰标记,证后四十回的时辰描写符合18回的路数,虎兔相逢确指卯年寅月。
联系王子腾之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上距元春之死仅二十余日,死因十分可疑。更巧在95回派人来贾府传报王子腾升内阁大学士喜讯的正是后来陷害贾府的贾雨村,证后四十回写元春和王子腾之死大有隐情。
但也存在问题,如86回写她生于甲申年,至甲寅年薨逝时应为三十一岁,95回却写她存年四十三岁,病因叫做”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均有失当。
按曲子伏笔,元春理应托梦给贾政王夫人示警,后四十回却写到了贾母梦中:”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见元妃娘娘。'”(86回)借用索隐的方法,这里透露了曹雪芹实生活中的原型曹佳氏比小说中的元春高一辈。
从人物原型上论,大约元春原型曹佳氏就是四十三岁因身体发福生病去世的。后期改稿时,为了表达女儿悲剧和封建末世的主题,对生活原型作了变形处理,改写元春与宝玉为平辈。二人的年龄差和元春寿命则改了两次:86回改为十四年(程乙本第2回作”十几年”),存年三十一岁;后再改为一年(程甲本第2回作”次年”),存年十八岁,判词作”二十年来”。这就是元春年龄矛盾的成因。
要探究贾元春的命运,必不可少自然要研究关于她的判词,曹先生在贾元春的判词里是这么写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配图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 个香橼。
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历来也争议颇多,特别是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因为这一句是点名贾元春的死亡。有一部分认为,虎兔相逢,按照其字面意思上看,肯定是老虎吃掉了兔子,暗示贾元春是死于宫廷斗争。最后一句也是点明贾元春死亡的原因。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虎兔,实际上是寅卯的意思,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最后一句是点明贾元春的死亡时间。
对于贾元春的判词,目前各执一词,难以论断,我们也不做过多的争论,但是不管最后一句是点明贾元春的死亡原因也好,还是贾元春的死亡时间也好,曹先生在配图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不管是认为这个“弓”字是字面上弓箭的意思,香橼即是佛手,佛手吊于兵器上。还是认为“弓”字谐音“宫”,是暗指皇宫,而“橼”字谐音“元”,暗示元妃,贾元春吊死在皇宫。不管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但都是普遍认为贾元春的死相应该是较为难看的。
我们注意到,在正文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的时候,曾经点了四出戏曲《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而这第二出戏曲《乞巧》,普遍都是认为这是暗指贾元春,这个观点目前是争议最少的。《乞巧》这出戏曲主要讲述的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日日笙歌作乐,不料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唐明皇兵败马嵬坡,最终不得已赐死杨贵妃。而这个杨贵妃正是死于缢死,这与贾元春的配图互相契合,也极大佐证了贾元春缢死的观点。
如果贾元春的死因是缢死的话,那么她又为何缢死呢?我在正文第十六回中曾发现,皇上在第十六回册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个凤藻宫尚书是女官,是在宫中辅佐皇帝处理奏章的,是一种官职。如果曹先生要写贾元春在皇宫得宠,直接贵妃就可以了,何以加上一个凤藻宫尚书?这明显点明了元妃是有参与政治了。而贾元春的最终归宿,自然也很大可能死于政治了。
我们都知道,谐音寓意是曹先生惯用的手法,比如“丰年好大雪”的“雪”寓意“薛”,再比如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暗示“家亡血史”,我们在文中也发现贾府的第三代,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四个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福晋摄政”,在清朝满人福晋的意思就是夫人,皇室亲王的夫人叫做福晋。曹先生当然不敢直接以贵妃摄政直言,而已福晋代替暗示,这是及有可能的,所以我较为认同,贾元春是死因是政治,死于缢死。
总结:何以少团栾,何以悲离苦,何以不得归,何以终成空。贾元春的一生,代表了贾府最荣光鼎盛的一面,却也象征了贾府最后的衰落,她是红楼之中最尊贵的女子,却也是红楼之中最可怜的女子,家族荣辱尽赋于她手,她却终究未能将这座将倾的大厦扶起。
其他网友观点
贾元春青春早逝,究竟是什么原因?除了娘家连累,还有她隐秘的致命弱点。
在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中,贾元春的出场是最少的,然而她却是唯一一位联系着四大家族和朝廷的正钗,她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也象征着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贾元春兴,四大家族跟着风光无限,贾元春亡,四大家族也将笙歌散尽。
正如鲁迅所言,自《红楼梦》出现后,所有传统小说的写法都被打破了,作者艺高人胆大,在故事开始前,提前暗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不仅没有让读者意兴阑珊,反而更勾起无限悬念,令人欲罢不能。贾元春的命运结局,很自然也被作者所暗示。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时,得听仙姑演唱仙曲,其中一曲《恨无常》就是暗示贾元春命运的红楼梦曲。曲中唱到: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子充斥着意外地惊恐,也非常的凶险。贾元春前一秒还在为荣华富贵所欣喜,下一秒却迎来“无常”意外,这里的“无常”,有象征着死亡的黑白无常的意思,也是指意外。从后文来看,“无常”就是意外死亡了。因为贾元春已经芳魂飘荡,只能托梦给爹娘,告知“女儿已经奔赴黄泉”了。
贾元春这种结局,难免叫人疑惑,堂堂一个皇妃,却早早暴毙,究竟是什么缘故?
其实说到底,无非两个原因,外在原因出自贾家,而内在原因是元春本人。
先是贾家方面
关于元春之死,除了第五回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给出暗示外,还有一处明示,那就是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中,其中《乞巧》有脂批:《长生殿》伏元妃之死!
《长生殿》是一部演绎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情故事的戏曲,很明显,作者的意思,贾元春不仅与杨贵妃同为皇妃,两人的死还有相通之处,那么杨贵妃的死因是什么?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处,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赐死了杨贵妃。
所以,贾元春死因,当与政事有关。
然而整部《红楼梦》中,放眼望去,皆是儿女情长,烟火人事,却“无一字干涉朝廷”,贾元春可能重蹈杨贵妃覆辙吗?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作为一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恢宏巨著,《红楼梦》绝非描写贵族儿女生活情感那么简单。作者口口声声不干涉朝廷,实则通篇都在影射政事。
书中除了用戏曲点出元春与杨贵妃相通,还通过一人之口再次点出。那就是第二十九回薛宝钗“机带双敲”时,嘲讽贾宝玉:
“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薛宝钗这是暗讽贾元春的兄弟是杨国忠呢。而正因为杨国忠与政敌安禄山的矛盾,引发安史之乱。
这是否在暗示,将来因为贾府与政敌矛盾升级,导致贾元春丧命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熟知《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贾宝玉曾被贾政胖揍过一次,还差点被揍到生活不能自理。而一向佛系的贾政之所以如此暴怒,是因为一个人的到访——忠顺王府的长史。
话说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的人找到贾政,贾政听后楞了一下,因为此前两家没有往来。
那长史见到贾政后,趾高气昂,目中无人,贾政则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知贾家与忠顺王不仅不熟,甚至还是对立的关系。
这一次忠顺王府找贾家,是因为要找优伶蒋玉菡。而蒋玉菡不过才和贾宝玉相识几天,此前跟北静王打得更火热。
在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
一,蒋玉菡看似一介优伶,其名却大有玄机,菡字通函。这“玉函”住的地方叫紫檀堡,紫檀是古代帝王用于装置玉玺的盒子,所以这“玉函”是玉玺。玉玺象征着权力,所以,北静王和忠顺王争夺蒋玉菡,实则是争夺权力;
二,忠顺王府连蒋玉菡赠贾宝玉茜香罗都知道,那更应该知道那茜香罗是北静王前脚刚送给蒋玉菡的。
可是,对于蒋玉菡的背叛,忠顺王府没有找“始作俑者”北静王,而是来质问贾家。这说明了什么?将来“二王之争”时,贾家被卷入内,成为忠顺王最先收拾的软柿子。
忠顺王一边如何收拾贾家?当然是最先捣毁他们最大的靠山——贾元春。
所以,贾元春最终因贾家卷入政事,成了敌对势力的靶子。细思其婢女“抱琴”之名,琴字乃“今上二王”,而一山不容二虎,不免叫人惊恐,作者取名用心良苦。
说完了家族方面的原因,我们再看看贾元春本人的弱点。
按理说贾元春一个久居宫墙之内的女子,如果娘家不是犯上作乱,也该不会伤及她的性命,毕竟那可是皇帝的女人啊。可是元春却死得非常惨烈,究竟是为什么?
这当然不是忠顺王能直接干涉的,不过,忠顺王一派中,必然也有女儿是宫内嫔妃的,正是这嫔妃要了贾元春的命。
没错,贾元春是死于宫斗!这在第七十二回,王熙凤的梦境就给出了暗示,她梦到宫里别人家的娘娘要来抢贾家的一百匹锦,这锦象征着荣华富贵,一百匹意味着一百年,也就是对方结束了贾家一百年荣华富贵。
贾元春是贾家荣华富贵的保证,所以,是宫里的另一位娘娘斗死了贾元春。
而之所以宫斗失败,是因为贾元春本身具有致命弱点的,那就是她无心机,喜怒形于色。
元春省亲时,当着一众宫女太监,这群人中必然敌友相参,可是元春不管,自入府到回宫,短短七个小时,她屡次哭泣,言语中透露着对宫中生活的不满,谢天谢地,这次破天荒的省亲活动,可是皇帝为了塑造“至孝纯仁,体天格物”的人设而举办的好吧?你贾元春却在活动中又哭又诉苦,这不是打脸皇帝么?
那些宫女太监,想来不仅有皇帝的眼线,其他嫔妃的耳目也不少,这一幕幕情景落入他们眼中,贾元春回宫还能好好过吗?退一千步说,就算彼时皇帝不追究,这笔帐也是记下了。再退一万步说,就算这次没有任何人的眼线,贾元春的做法也足以证明她的心机之单纯,脑袋之愚蠢。这种性格城府,用网络上的话说,就是在《甄嬛传》里活不过五集。
所以,贾元春之死,是由两个原因组成,一个是受本家牵连,另一个是自身素质薄弱,不仅无法在宫中如鱼得水,就连自保,都做不到。
其他网友观点
贾元春是怎么死的,在《红楼梦》原著中没有任何线索。所谓“连犯三忌”无从谈起,纯属网络红学家的脑补。
自从刘心武探秘红楼梦以来,关于贾元春的经历,特别是贾元春和秦可卿的关系,就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这些猜测都没有任何根据,至少在原著中是找不到能够支撑起它们的线索。
关于贾元春的死亡,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窥探到了天机。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位第三,仅次于黛玉、宝钗。她的判词是这样的:
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段话要如何解释?没有线索,不好意思。我们只能通过“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话,判断她最后是死了。甚至于连“虎兕”指的是什么也没有线索。
更不用说是前面的“二十年来辨是非”,到底是什么是非?原著的前八十回没有任何线索。
除此以外,红楼曲《恨无常》也是对元春命运的预言: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段话只能说明贾元春死得很惨。但到底为什么死的?原著没有线索。“恨无常”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再强调一遍:《红楼梦》原著的前八十回还没有那么多人物命运的最终线索,只写出了晴雯、迎春等人的结局。
其中,晴雯已经死了,而且确实是死于小人的诋毁,“寿夭多因诽谤生”。迎春嫁给了孙绍祖,遇到了“中山狼”。
跟这两个人物相比,元春的结局仍然是个谜。
既然前八十回没有那么多线索,这个问题就没什么可讨论的,都是猜测。
其他网友观点
在世人眼光中,贾元春是最幸福的女子。她身居贵妃之位,享尽荣华富贵,实现了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五钱君认为并非如此。在《红楼梦》中,贾元春一人的命运关系着贾府一家人的命运。她虽爬的最高,负担却也最重。
然而,在她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所谓“高处不胜寒”,相比贾府的热闹非凡,贾元春一个人在深宫中承受一切,这其中的苦楚旁人自然无法感受得到。元春的结局很惨,从受宠到被赐死,不过短短三个春秋。纵使享受了最高贵的时刻,却依然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元春判词说“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意思是元春入宫二十载,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生存,以此让娘家贾府再度鼎盛,却没想到好景不长,最终还是凄惨死去。那元春的死究竟怨谁?
看之前的回答,很多人认为元春之死是怪自己触及了大忌,身处深宫,却没有收敛自己的言行,最终引狼入室,惹祸上身。事实上,在那个极不尊重女性的朝代,元春表现如何其实无关紧要,政事缠身的帝王根本不会计较这些小细节。要说元春的死因,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的失宠。
其失宠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元春没有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朝代,没有皇子的贵妃,相当于缺少了一半的竞争力。就算元春在宫中小心翼翼,但没有皇子的扶持,她依旧无法安然走下去。失宠其实是必然的。
第二,贾府势力过于强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戚干政的例子不是没有,但随着外戚家族势力的强大,统治者便会对其愈发忌惮。为了压制贾府的势力,皇帝必然会疏远元春。
不过,除了失宠的原因,元春或无辜被牵连进宫斗之中也说不定。注意看,在元春的判词中,有提到“虎”和“兕”两种动物。虎我们都知道,它对人具有极强的攻击力。兕是一种上古神兽,整体形象与牛类似,还有善于攻击人的犄角。
这两种动物的出现,或许代表当时朝中的两种势力,虎兕相争,必有一伤。而最终的结果表示,元春支持的一方落败,才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贾元春的死亡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她死后,贾府很快迎来了获罪抄家的结局。而元春也完完全全的沦为了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贾元春因何而死?.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