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差异具体有哪些(中西方文化其根本的差异是什么?)

网友提问:

中西方文化其根本的差异是什么?

优质回答: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成熟要早于西方2000年····

数千年来,中国的面临的问题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天下如何实现长治久安?

因此衍生出很多丰富的文化,

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为人民服务···

总之,我们所有的文化最后都指向了长治久安,并且细化演化出无数的人生道理。终于形成我们特有的文化。

但是要实现天下长治久安,并不容易。

天下治乱循环,似乎成为一个规律。

封建王朝倾覆的原因基本上有这么几类:底层造反,外族入侵,带兵将领,藩镇,宫廷政变

这些经验教训,国外一条也没有····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反观欧美,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尤其那个福山竟然认为这是历史的终结,最完美的制度

因为不存在比自由更自由的制度,不存在比民主还要民主的可能····

但是吧,我们这么理解:

你看非洲的部落,包括美洲的部落,他的结构大约是这样的

部落的酋长,平时负责部落的日常运转事务;

部落的祭祀,平时负责祭祀神灵,解读神灵旨意,本质上就是解释法条的事务;

部落长老,部落的大事,重大事务,都是有部落的一些长老集体决定,这些长老一般都是大家族的话事人。

酋长,祭祀,长老,构成了原始部落的政治体系,演化到今天就是总统,大法官,议员,这就是欧美的政治体系。

这个政治体系,在中国是夏商时期的状态····

而夏商时期,主要的文化是巫鬼文化,可以看一看今天美国的教派····

大家可以琢磨一下,欧美的恐怖片里面的超自然力量是不是巫鬼体系?

总体而言,欧美文化还没有脱离宗教范畴····

例如欧美的大剧本,《沙丘》《异星灾变》《指环王》《冰与火之歌》依然有宗教和巫鬼的烙印。

但是反过来看中国的,哪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神话体系天庭的那个结构,而中国神话体系里各个神仙都是负责具体事务的,非常具体。

商朝被周朝所灭,代表着奴隶制度被封建制度所灭

随后的两千年,生产力并没有提高,所以中国一直在封建王朝治乱循环。

但是国家的发展是有地理禀赋的,美洲大陆几千年一直都是部落文明,主要原因是缺乏温顺的大动物,美洲野牛无法被驯服,除此之外最大的动物就是羊驼

中国有驴,马,牛,骡子等温顺的动物,所以华夏大地先进入农耕文明,而美洲大陆一直都是部落文明。

同样,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也是有自然禀赋的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而不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禀赋是煤炭

中国古代也有煤炭但是应用不广,北宋在北方木柴烧光后,改用煤炭,但是宋王朝很快灭亡了,如果不灭亡,既有可能也会产生工业革命···

英国,木柴不够烧,发现了煤炭,但是开采煤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煤矿渗水,第二是煤炭运输问题。

抽水机的使用催生了蒸汽机的成熟·····而运输问题,使得金属车辆广泛投入使用····

所以,今天的欧美文化是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扩张,开拓的文化

和中国文化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这个文化是会融合的,并且会得到发展的

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国家奉行实事求是的精神。

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成色

所以,未来的前途更可期。

其他网友回答

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是:

1.西方信神,信上帝,受上帝主宰;

2.印度人信鬼,信生死轮回,信有地獄。

3.东方,中国人信人,信敢拼就会赢;信仰祖宗,信仰並崇拜历代英雄。

从社会组织结构来说;

1.西方人:民族国家――个人;

2.东方:中国为:多民族国家――家庭――个人;

从意识形态信仰来说:

1.西方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东正教等。

2.东方人:中国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另外,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东方人崇尚集体主义……

概括起来,中国文化是一种“和”文化,是包容性文化,对全世界都包容,一起发展;西方文化是一种守猎文化,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绝不包容。这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

以上对比,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我认为中西方文化,按照我们的定义,应该是中华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兼容的两种文明。

有时候我有些怀疑中西方文明就像游戏一样设定好了的,就是东方大陆和欧洲大陆在千百年来一直没有直接的接触,直到近代清末的时候才发生,具体来说在大航海时代结束之前,我们就接触不到。一方面,我们中华文明的扩张基本到了中亚地区就过不去了,而欧洲的文明也到了中东地区基本就过不去了,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西方同时出现两个强大的,并且能够直接接触的帝国。

地理决定论

从地理上来说,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文明国家,千百年来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我们的东边是浩瀚的太平洋,北边是西伯利亚,西边葱岭以及广袤的中亚大草原,西南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边是云贵高原以及东南亚热带雨林,所以这些地理决定了我们在整个农耕文明时代一直没有能够走出去,国家疆域基本也就限制在了这个范围。

当然,由于古代的各种通讯技术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国家疆域基本也只能这么大。历史上,如唐朝就是因为疆域太大了,所以为了应对各种外患(疆域越大,应对的外患就会越多)就采取了设置藩镇的办法,虽然对付外患很有效,但是后来也造成了藩镇割据。后来的宋朝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减少了地方的权力,虽然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但也严重削弱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力不从心。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当然,清朝实现了二元帝国的统治,即皇帝即是汉人的皇帝也是游牧民族的可汗,可以说清代的统治疆域也到了一个极限。

正因为我们是农耕文明,所以国家长久以来一直是以一个大一统的形势存在的,这适应农耕文明的发展需要,但也束缚了民族学术以及其他经济形态的发展。

大一统的形态就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所以中央和地方从来都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同样,地方上大的行政长官和小的行政长官也是上下级的关系,农耕文明容易形成强烈的等级差异。对外关系也是如此,长久以来一直都是朝贡体系,就是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都是蛮夷国家,我们一直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感。

再看看西方的文明起源,实际上今天的西方是起源于古希腊文明,哪怕是现在的美国,实际上也是古希腊文明的一脉相承。

希腊地区资源匮乏,尤其是农业,缺乏耕地,所以他们在古代的时候需要通过经商,换取生活必需品才能生存,古希腊在一开始就是一个典型的工商业文明。而且地中海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天然的贸易区,这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在人与人相互贸易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在贸易过程中,毕竟是要相互交换各自所需的物品,所以容易形成平等的关系。

因此在政治体制上,西方一开始就容易形成民主制或者共和制的国家整体,如雅典就是第一个民主制的国家,而后来的罗马,即便是一开始的王政时代,国王也是经过民选产生的,伴随着国王,还有元老院制约着国王的权力,国王等于是一个终身制的总统。当然,后来的罗马还经历了共和国时代,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其最高长官是执政官,同时有两个,任期一年,遇到特殊紧急情况设置一个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几乎一切权力。到了帝国时代,其皇帝也经常不是世袭的。

东方伦理文化和西方哲科文化的差异

或许是巧合,在2500年前,地球同时代不同文明之间出现了奠定文明基础的伟人,如我们中国就诞生了老子和孔子,印度出现了佛陀,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我国的文明是奠基在百家争鸣时代,诸子百家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具体情况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文化更为了解一些。只提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术基本都停留在社会人伦的范围,没有去仰望星空。

这里重点我想说一下我们文明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从来都认为是实践出真知,但西方哲学不讲究实践,也不追求实用,而是研究一些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

在这里我用通俗语言解释一下。

比如豹子追羚羊,通常会潜伏在一个地方等到羚羊走到跟前的时候开始追羚羊,豹子事先会观察,他发现前面有一个丛林,一般动物是过不了那个丛林的。羚羊在跑的时候会曲线跑,当然这个时候豹子只是追但不会紧追,羚羊跑到了丛林会折返,豹子则基本走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边,从而追到羚羊。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豹子实际上是会计算的,但它不会缔造毕达哥拉斯定律,X平方加Y平方等于Z平方,它不用计算,在直观感觉上就把这个问题处理了,这是正常用智。

那么哲学家是做什么呢?哲学家实际上是要把三角形两个边和一个边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精确计算出来,这种活动跟日常的用智活动没有关系,是一种智能储备的调动。我们在日常的时候,如果追一个动物会用勾股定理么?如果用勾股定理计算,动物早就跑了,很多时候如果不做智能储备的调动,反而对生活更为有利。

再比如我们今天用人工智能来识别人的面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刷脸,计算机在识别人的面部过程中,是经过了每秒上亿次的计算,才计算出来的。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我们能够很快地识别各种人脸,这是因为我们人类在亿万年生物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用智方式被压缩成了一个简洁的反应模块,把这种计算变成了一种神经对接关系,使得这种用智变得十分简洁。这种简洁十分地高效,但是这个高效的过程却省去了其中所有精密计算的环节。哲学家在做什么呢?他们把中间精密环节调动出来琢磨,这种活动和日常生活无关,是一种智慧潜能的过度发挥。

哲学追求的是逻辑终极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开始就讨论了存在的问题,由泰勒斯先提出了水是万物之源,因为他发现水能孕育万物。但是后来就有人反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因为火能够锻造万物,太阳就是火。之后就发展出了四象说,即世界由风火水土组成,这很像我国的五行说,但是我们只讨论到了五行说就结束了,西方哲学继续追问了这个问题。

对世界本源的追问,形成了两派,一派是质料派,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一种小的不可分割的物体组成的,由此诞生了原子说,这个问题追问到今天,就诞生了量子力学。

另一派是理念派,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种理念。因为他们发现万事万物是流变的,而背后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是不变的,用不变的形式可以解释各种流变,如毕达哥拉斯发明的数学定理,在数学里面,2+5永远等于7,所以由此出现了“形而上学”实际上形而上学不是我之前在课本看到的用静止的、绝对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是研究万事万物背后不变的形式的一门学问。

很多时候我们说中国的古代数学发现了圆周率,并且计算到了小数点后面7位,但是我们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技术,没有尝试从模型上来解释这些问题,更多的是用于实践,而没有追求实践背后的形式。

再如到了近代,笛卡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有两种,一种是精神实体,一种是物质实体,但是他在逻辑上只证明了意识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这个论断是至今为止人类证明意识存在的唯一有效论断。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证明物质存在的有效论断。

我们认为物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物质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生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看见的和接触到的只是我们大脑给我们的信息反馈而已。

如我们的眼睛只是一个感光器,只能感受到300到700毫微米的光波,同样的红色,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是红色,但是在其他生物看起来不是红色的,是其他的颜色。

上面这幅图就是我们人类眼中的狗的眼中看到的不同世界。

再如,一只青蛙,我们把虫子放在它面前,我们能看到虫子,但是青蛙看不到。如果我们抖动这只虫子,那么青蛙会马上把虫子吃掉。在我们眼中,我们能看到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而青蛙只能看到运动的物体。

再如我们的嗅觉,我们不喜欢吃的很多东西,动物喜欢吃,如有句话叫够改不了吃屎,这是因为狗闻到屎的时候是香的,从生理学角度解释就是我们人类不能从屎当中分解出能量,而狗可以。

换言之就是,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任何生物的感官系统都是为了其生存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其求真而存在的。

所以释迦牟尼曾经说“世间万物皆为虚幻,”至少他已经领悟到,人的感官系统是不可靠的。

对存在的讨论到了牛顿的时代,就诞生了现代科学。其实牛顿是为了解释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其标志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其实牛顿一开始认为自己做的是哲学。自从牛顿的力学定理出现后,人类就进入到了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对于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计算。

而我们中华文明对事物的研究,只停留在了表面的运用阶段,从来没有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去解释问题,所以我们直接错过了科学。

对存在的再继续追问就出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打破了牛顿绝对时空观的观点,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把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又提高了一个水平。

其实,西方能够诞生现代科学,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千百年来对于世界本源的不断追问所出现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这和我们所讲究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当然,如果要完整地论述这个问题需要说非常多,这方面只能是多了解其他的学说。

在这里我只是从几个小的方面说了一些,要完整地说是要说很多的,篇幅有限就不再论述了。

总之就是,我们两个文明完全不同,几乎完全不兼容。

其他网友回答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一般都是具体的,理性的的,一就是一,近似于线性的,也就直接的,就事论事的,较为客观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逻辑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形象的,思辩的,相对而辩证的,即举一反三,这与佛教文化的融汇有关。也就是形象思维多于逻辑思维。

二是价值判断不同,西方人讲求个体,注重自我价值作用。即使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与本人无关,结果如何?是不甚关心的。中国人讲求家国天下,不论贫富贵贱均需讲求,注重家国大事。为什么中国普通百姓,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也喜欢关心,评判国家,世界大事?这是一种传统,亦为民族特质。

第三,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极强兼容性,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会源源不断地延续了五千多年。西方文化缺乏的就是这一特征。

其他网友回答

钱穆从文化本位的角度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文化异,斯学求亦异”,因此,笔者就此谈谈中西方文学上的差异。

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学界有个非常著名的词叫“西学东渐”。彼时以华人、留华洋人、书籍等介质,传播了关于西方的各类学科以入中国,并对当时的学术思想等方面造成了极为动荡的冲击,这个时间段可以说是近代文学的奠基时期。

自然,有差异才有东、西之文学冲击。但要完全阐述这个差异为何,并不是一文之纸能说清楚的,这里就泛而谈之罢。

东西学问最大的区别,在于宏、微之別。

中国旧学的基础就是经、史、子、集。以儒学为基础(经),史学为脉络,而子、集则是附带知识。而且中国文学一直一来都惯以“一言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妄图用一句话来解释所有的变化,诸如孔子云、荀子云。因此,很多东西都是非常模糊不清的,似乎此说可以,另说也通。最为典型的就是诸如各家的书经笺注,譬如一部《春秋》,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一首诗词亦有各种模糊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考据、目录之类的学科之发展是难有寸进的。

反观西学则迥异于东方,十分讲究系统的分门别类,而不类于旧学的“一锅端”。而且对于每个学科,都承认并重视其地位,也有相对应的标准,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植物学等等。

最后稍稍提一句,也是很无奈的一句,即“现代文学已无从谈起独特性”。

自西学东渐以降,旧学的知识结构被颠覆,以至于很多文学理论都不能称得上是“中国文学理论”,更多的却是“东拼西借”的“专有名词”、甚至是生硬的用西学来“套在”旧学之上。

因此,在旧学不适用,新学不稳定的当下。现代文学是处在随着西学亦步亦趋的学习阶段。

任重而道远。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其根本的差异是什么?.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