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古诗(为什么有人说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网友提问:

为什么有人说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优质回答: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不朽的经典,其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里面有一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说爱情诗词中最为人熟知一联诗。

不过,这首无题诗中,让人赞赏的不止上面所说的一联,其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已让人感到惊艳,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更被明末清初的学者赞其“毕世接不出。”(《义门读书记》)

那么,今天小楼就分析这第二句好在哪?为什么冯舒会说“毕世接不出”?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为什么说“毕世接不出”?那就是因为第一句写得太好,相见时难,人人都会写到,别亦难,却没有人在诗中写到这一层,而经李商隐一写出来,便是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感写了出来,而且这种情感非常强烈,这就要求第二句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才能承接得出这一句。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做到了。

1)写出了分别的时间。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指春风,中国大陆春季一般都吹东南风,所以诗词中常由东风来指春风。百花残,则是指暮春时节。这一句点出了诗中两人分别的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2)象征青春消逝,爱情受到外界摧残。

?好的事物,给人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爱情、青春、春天、鲜花。

所以古代诗人常常用花跟春天来写青春爱情。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诗中,写的是暮春时节,暮春是春天的末尾,即将春尽,象征着青春消逝。

百花残,鲜花就像美好的爱情,而凋零的花,则象征着倍受外界摧残的爱情。

如此,便承接住了“相见时难”的痛苦。

3)暗含痛苦无奈的心情。

一般来说,写百花凋零,往往会写风雨摧残,那么李商隐应该写东风劲吹,强调外在环境的恶劣,然而他写的是东风无力。

李商隐如此写,便是想传达出他内心的无奈之感,绵软的东风仿佛是从他的心里在吹出来,风中迷漫着的,是他深深的无奈。

首句中两个“难”字,便已透露诗人的无奈之感,而这一句,便用东力之无力,暗暗中承接了无奈之感。

4)跟后面的“春蚕”建立意象上的联系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不仅承接住了首句沉痛至极的感情,同时还跟下一联建立了联系。

这一句写的是暮春景象,而第三句用“春蚕”作比喻,两者有着意象上的联系,使得首联跟颔联的联系更为紧密。

你看,“东无无力百花残”,总共才七个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信息,所以冯舒会赞叹其“毕世接不出”。

其他网友回答

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以个人浅见光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能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但同时也因为他的第一句写得太好、起点太高,所以后一句非常不好接。

因为喜欢文学的人大家都知道,写诗和作词不一样,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的。

所以在写诗的时候的第一句一般都不会以佳句开头,以防后面自己的笔力跟不上妨碍了整首作品。

但凡第一句诗是佳句开头的,无不成为流传千古的旷世佳作。

比如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所以李商隐这首诗的第二句本来就不好接,而且诗的第一句说的是有情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

如果换做普通人继续往下写,肯定会顺着这个开头的意思继续去描述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

但是李商隐妙就妙在他虽然讲述的还是缠绵悱恻的爱情,不过他没有继续通过人物或者感情扩大描写,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达到了这个效果。

给人一种通过对暮春天气、百花凋谢的描写,使得情人之间的分离之情变得更加的伤感和悲情。

有一种奇峰凸出又恰到好处的感觉,所以后人才说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所问,是问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承接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何高明的地方。

第一句写情,两个”难”字,可以想见,他和这位女子,经过了怎样长久的思念才相会,而此次别离,又是怎样的不舍。而第二句的写景,把前句的”情”进一步以形象的语言作了深化。暮春时节,百花凋残,东风无力,春将去了,他们二人将永无相见之期,可以想见,当初见面,东风,百花,是那样美好,似在为他们而高兴,现在的”无力”,把他们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就表现得更深沉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情感写作的方式不同。

其他网友回答

不懂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什么有人说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