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余光中写给李白的那首《寻李白》,怎么样?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回答:
余光中说:“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作解读《寻李白》的一把钥匙。
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诗歌风格在写李白,如果我们忽略诗歌语言上的古今差异,仅就其内在神韵看,这简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话版。 余光中写李白的诗一共有三首,除了《寻李白》,他还有《戏李白》《念李白》。 余光中的奇思妙想还表现在,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写,一方面是诗人李白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千年之后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圆融幻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驰骋,任意挥洒,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美。
李白,是中国诗史的旷代奇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所寻寻觅觅的,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是一种“宛转的怀乡”,也是我们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种历史的情感。 诗,应该讲究结构的美的经营,结构不具有美学价值的好诗,是不可思议的。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从内部构造而言,这首诗以“回旋”与“立体”构成它的间架的特色。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诗的开篇“至今还落在”的“至今”是超越时空的奇想,古今并举,形成时空的立体感,其它如写李白作品“千年后”的魅力,写现代之谜的“霍霍的飞碟”,都是古今互证,易地移时的手法,形成了全诗内在的立体构架,这样,全诗就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古典的平面,而具有现代的浮雕式的美的效果。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 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没有这种雄奇骇俗之句,怎么解为我们民族的诗的“谪仙”写照传神?
附录原诗
《寻李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
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其他网友回答
未读似曾读,是白不是白。理还是那理,悟又何悟?
其他网友回答
余光中的《寻李白》,写于198年4月27日,载《余光中诗歌选集》(笫3辑)《隔水观音》笫145页。
这首诗写的我只欣赏他的这三行: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三行诗还像诗。而且最后一句[绣口一吐],不明白李白的口怎么成了[绣口]?
其余都写的不怎么样。不足以向人推荐。
反而是他的《戏李白》以《将进酒》,《庐山瀑布》为背景,写得有诗意。
其他网友回答
直到近90岁时,他仍然是少年。
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过余光中,不是因为乡愁,是因为偶然在《文化苦旅》那本书里看到了他《寻李白》里的段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时被这个意境和想象力瞬间打动,便去买了余光中的诗集和散文集来看,发现他的诗作中,最多的词汇倒不是故人故国,而是“母亲”和“少年”。
余光中本身也是个误打误撞的“词作者”: 出国留学的那段时间,就曾沉迷摇滚乐。最爱披头士、鲍勃·迪伦。他曾经是摇滚青年,后来回到台湾,也成为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的创领者之一。
余光中的众多诗歌中,我最爱的是他调侃李白:
要怪那汪伦
摆什么阔呢,尽叫胡姬
一遍又一遍向杯里乱斟
你应该听医生的劝告,别听汪伦的。……
慢一点吧,慢一点,我求求你
你怎么开到一百四了?……
快,千万不能让交警抓到你醉眼驾驶……
高力士和议员们,全都得罪光啦
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
——六千块吗?算了我先垫 ……
要不是王维一早去参加辋川污染的座谈会
我们原该
搭他的老爷车回屏东去的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有一条黄河, 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 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戏李白》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寻李白》
曾经2001年10月1日,国庆恰逢中秋。那个月圆的晚上,余光中在高雄。当晚天清气朗,月色皎洁。
他仰望星空满怀深情的说,“高雄今天天气还不错,有月亮。等会儿我们就要出去,到朋友的阳台上去望月。我想象家乡今夜的月色,一轮满月倒映在长江上面,一定是非常的完美。我希望我真能够在长江之滨,汉水之畔,像李白一样,去捞水上的明月。”
爱李白的人,内心大多不羁,五花马千金裘又算个球。余光中去世那天,有人悼念说:“他是去寻母亲,和母亲团聚去了。”
而我倒臆想着:若是需要在母亲和李白之间做个选择,他大概会选择去跟着李白玩耍,去飙车斗酒,去同捞一轮明月。
余光中写了那么多关于祖国的诗歌,可是他73岁才第一次见到黄河。蹲下身去,亲手摸了黄河水,回到车上,同行的人都忙着刮去鞋底粘上的泥浆,但余光中没刮,把它带回了台湾。
泥浆干成了黄土,他小心地将之存放在盒子里,摆放在书架上。称:“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书房里就传来隐隐的黄河水声。”
女人随着成长和阅历的增加,益发沉稳克制,岁月沉淀,更接近“优雅”等词汇;而男人老了,原形毕露,返祖少年!所以带有“顽童”气息的老年女人极少,男人则很多。很多大师级别的“老男人”,都是孩子气十足:
曾经有一部关于台湾作家的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片名取自余光中的诗作《逍遥游》,拍摄时余光中80多岁了。跟家人一起参观古镇,家人一路搀扶着老人家,怕他绊倒。可一转身,他就挣脱开,骑上了石狮子……
八十多岁了,他看《琅琊榜》看了许多遍,看完之后又有点儿觉得浪费时间,说:“我要是不看这些连续剧和韩剧,可能会多写十本书。”
他结婚35周年时,给妻子范我存写了一首《红烛》。纪录片当中,他又给妻子写了一首诗,关于妻子手上的玉镯。嫁给浪漫才子,抚养四个孩子长大,这一生外人看得见的是才子赠诗的浪漫,但我妄自揣测:有太多看不见的辛苦吧?
不过有时候掉头想想,既然才子的孩子气,是基因决定的,所以当人们有兴面对孩子气十足的天才时,也就反而不会再那么生气,而会看到他们独特的可爱之处。
其他网友回答
少不更事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疑惑于那些奇人异士的怪异行为,怎么都想不通他们为什么那么处理自己的人生!那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热情与喜欢,带着浪漫梦想着有一天走南闯北,把自己潇洒而坚韧的身影留在世界的某一个时刻!在爱情与道义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让那个伤透了心的女孩久久不能忘记我的所作所为!
我不知道李白整天在中华大地上跑来跑去地跑啥意思,到处题词留诗,你是真把你当大领导了?你看你一天写得,哪座山上没有你的诗,幸亏那时候没有发现新大陆,要不然我看你能写到美洲去!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看就该把李白这老小子弄到海上去,让他永远漂流!
据说李白后来是喝醉了酒,当时正泛舟湖上,这老小子好死不死,跳到水里面去捞月亮,结果就game over 了!大唐的一颗巨星,就这么戏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疯疯癫癫的一生,没有政治眼光,没有政治才能,有的只是文人的一腔牢骚和至死不改的嘴硬。在一个专制的时代,生长出这样一个怪胎,我们整个民族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他表演。有人啧啧称赞,此子天纵其才,落笔不休!有人讥讽他脑子缺根弦,世事变幻,风云自有定数,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无论舆论怎么汹涌,都改变不了李白做人的底色,他永远都是那个死样子,不玩咧,我摊牌咧!
我想李白当初跳到湖里去一定是以为自己酒量大,没有咱老李喝不完的水,结果这次撑死了!风花雪夜,潇洒浪漫,此刻全都被狼狈与极度的难受代替了,要死了嘛!要死哪那么容易!结果李白的尸体就在洞庭湖里面漂啊漂啊,好像就是洞庭湖吧!身体肿得跟馒头似的,你一针戳下去,他能飞到天上去!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也是嘴贱,啥事都给人说!
一代诗仙,就这么眼泪汪汪地上路了。在后人读到他奇诡云谲的诗篇的时候,不禁畅想他神采飞扬的面貌,这其中就包括台湾那位著名的邮票诗人,诗集有《与永恒拔河》,《白玉苦瓜》等,他的诗集除了包装精美外,说实话,都可以一把火烧掉了,除了那首《乡愁》写得不错!台湾的那些作家,真正作品能传下来的只有三毛,其他的都是人走茶凉!就是这个余光中,特别仰慕李白,写了好些表达仰慕之情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梦李白》,有两句“三分化作月光,三分啸为剑气,余下三分,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至为盛名,我初次读到也是怦然心动,但现在觉得这种诗太堆砌了,实在觉得无味。文人一般就是这样,仰慕起来不惜给你舔脚,一见面能打起来,想象丰富得不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余光中写给李白的那首《寻李白》,怎么样?能否谈谈你的看法?.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