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网友提问: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优质回答:

这首词,不能从字词表面理解.

王安石,词作不多。作为一代文豪,生活在宋词风靡的时代,竟然很少写词,实在令人诧异,也许这与他孤傲不群、不修边幅、不求时尚的个性有关。但他寥寥数篇词作,也让人肃然起敬!《桂枝香》就是他不多的词作之一。

阅读诗词文章,先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理想抱负与当时的处境,对理解诗词文章大有帮助。

一、作者与这首词的诞生时代背景

王安石,自年轻时代,就有“矫世变俗”之志,他人生理想就是,改革推新,变法图强。《桂枝香·金陵怀古》自然是在金陵时所作。王安石在金陵有三个时期,

1、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在当地推行自己的变革理念,因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宋神宗才相信他的变法可以扭转乾坤。

2、1074年,因遭保守势力反对,以及变法派内部分裂,王安石第一次辞相,第二次回任江宁府尹。这时,他仍然在地方实行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3、1076年,在旧势力排挤压力下,特别是因长子王雱病故,使王安石感到身心疲惫而辞相,被皇帝“判江宁府”

《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他第一次辞相,第二次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作品。此时的王安石,既是斗志不减,又是束手无策。

怀古诗词,就是借古喻今,用古说今。借用过去的史实,委婉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二、上阕分析赏析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这句表面理解,就是登高远眺深秋金色。如果只是从字句表面理解这首词,就小看王安石了。

登临送目,指眼界开阔。站得高才望得远,水底蜉蝣、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这些。气势雄浑的文章常常用“登”;

故国,是怀古、思古诗词的常用词汇,例如,苏轼的“故国神游”;又如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故都,故地。千年田地八百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

所有,故国,既是写过去,也是现在。晚秋,是深秋。初肃,万物萧瑟刚刚开始,暗示一切还来得及。如果结合作者的理想与信念看,也是暗指国家已经临近万物萧瑟的时候,如果不力挽狂澜,就是严冬。

这两句写眼前的景色,代指天下大局危势!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清澈的千里长江滚滚向前奔流,好像一条洁白的练带,青青碧翠的山峰伟岸挺拔,犹如一束束的巨大锋利的箭头矢锋,

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这两句是写景吗?是的!但又不是。

长江品质高尚,洁白如练,义无反顾向前奔流,而群峰呢?它们想阻止奔腾的长江,还准备好了明枪暗箭,而长江不在意,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前面三句是写登高远眺,看见的“晚秋”,即眼前的天下大局危势!这两句暗示自己改革的理想与决心,不会因明枪暗箭而停止。

3、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一艘艘回家的帆船在夕阳里摇桨、往来穿梭,逆着西风的地方,酒肆门前的写着“酒”字旗歪斜着,在西风中飘扬。

这两句写百姓生活场景。但残阳、西风、斜矗,勾勒出故国晚秋的苍凉。

意思是,低处(百姓),黑夜眼看就要到来,高处(朝廷)遇到西风就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如果遇到北风呼啸,怎么办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胸怀。

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船华丽,如同淡淡的云在江面游动,江边白鹭飞翔起舞,这如梦如幻的美景,即使是丹青妙笔也难以描画出它的神韵。

彩舟,与上面的归帆肯定不是一回事,归帆,是普普通通的渔民或过往旅客;而彩舟,则是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与舞女。时间不等人,夕阳已经下山了,已经是夜晚了,连白鹭都坐不住了,你们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你达官显贵的彩舟又能如何,在大局面前,不还是像云朵一样根基漂动,不还是将与老百姓一起进入漫漫长夜!画图难足,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云淡”“鹭起”是动景,既是景物,也是引发作者一言难尽的感叹!是啊,自己遭受排挤,对这些也无能无力。

三.下阕分析赏析5、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回想以前,此地的达官贵人也是醉生梦死、争豪斗富,悲叹当年,朱雀门外、楼阁台内的六朝君王贵族,一个个悲愤万分,相继悔恨败亡。

“念”,转折,今古比对,虚实交融。“门外楼头”,用典,即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看见今天的彩舟,想起往昔的历史人物,地方还是这个地方,繁华竞逐,挥霍无度依然重现,如果不改变,最后的结局不可能与古人有所不同。

眼前与历史,如此相似,表达了作者满腹的忧虑与叹息。

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千百年来,多少人在此登高,痛斥这种昏昏沉沉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都对历代荣辱兴衰感伤不已,怎么如今的人还是沉湎灯红酒绿,怎么仍然无动于衷不吸取教训呢!

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历史往事随着一江秋水流逝,不思进取的人也身败名裂而去,只剩下眼前被寒烟笼罩着的枯叶败草。

旧事随流水,有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寒烟衰草凝绿”,六朝人留下的,依然没有改变,只因“凝绿”,没有完全枯萎,我们就沾沾自喜不改变吗?这一句,显然包涵作者无奈惆怅之情,是作者渴望励精图治的激情抱负。

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三句,是借典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玉树后庭花》后来比喻亡国之音。亡国是商女之罪吗?不是!是不思进取而沉迷歌舞升平的当权者。是那些沉醉倾听亡国之音的统治者。

四、《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文学地位。

《桂枝香·金陵怀古》彻底摒除了词作“五代旧习”的痕迹。以前宋代词作,普遍是软绵绵柔弱无力。

范仲淹的《渔家傲》打破了人们“词为艳科”、不能豪放雄浑的认知。王安石则提出了理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先定符合自己的调,后填词。虽然都是后填词,但改变了词只是依赖声调的观念,为后来的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人打开了自己创作词牌的思路。

《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景,表现诗人高瞻远瞩,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远大眼界。下阕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焦急担忧之情。

尽管有许多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诗词,但没有几篇诗词的思想境界,能与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词相提并论。例如,许多作品作者,引用了唱后庭花,但都只是徒叹无可奈何,而作者则排除万难,亲力亲为,希望能改变斜阳西下的颓废局面。

故而,《桂枝香·金陵怀古》,无论是从思想情感方面看,还是从文学艺术方面看,都的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他网友回答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历来评价极高。个人解读,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内容丰富

原词如下: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字数很多,我们一句一句解读。全词翻译如下:

我登上高楼远眺远方,这时正是故都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开始肃杀。

千里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长长的白绢,碧翠的群峰好像攒聚在一起。残阳夕照下,船只往来穿梭,斜插的酒旗在西风里飘动。

彩船在薄雾渐起的水中往来,好像在淡云里航行。灯辉洒下,满河星辉,白鹭就在半空翩翩起飞。这美丽的景象,画图也难以完全表现。

回想当年,六朝权贵争相过着奢靡生活,可叹朱雀门外、结绮阁上,六朝亡国的悲恨,接续不断。

千年来,人们登高兴怀,空叹历朝兴衰。六朝的往事已随流水而逝,只剩下寒烟笼罩着衰草的萧条景象。到如今,歌女们还时时吟唱六朝遗曲《后庭花》。

我们惊讶,这首怀古词内容是如此丰富,不仅有对景象的出彩描绘,更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当今国家局势的思考。

二、手法高超

作者上阙写景,全用白描。“似练”“如簇”,简单四字,已分别表现出远方长江的细长澄澈,翠峰的高远攒聚。“征帆”“酒旗”,又给这幅景色加了点缀。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让人想起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画面色彩绚丽,“云淡”“星河”的静,与“彩舟”“鹭起”的动,相映成趣。“画图难足”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下阕怀古,运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感慨六朝亡国的悲剧重复上演。结尾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对当朝者不思求变的警告。

三、格局高远

作者不止简单的感怀历史,更通过六朝亡国的悲剧重演,思考自己国家以后的命运,发出对当权者的警告:“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如果不以史为鉴,历史还将重演!

我们知道,王安石主张变法,他改变国家命运的心情和初衷,都彰显出其爱国的赤子心。读及此诗,很难不对他产生敬意。

所以,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被人们赋以极高的评价!

欢迎大家在我回答下方点评!也可以关注“维尼小怪”,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书香!

其他网友回答

王安石《桂枝香》之所以被评价极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一方是对词格调的影响,二是咏史怀古词的影响。

一、浅析《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写于宋英宗治平四年,王安石变法遭遇挫折, 罢相退居金陵后所作。当时,西夏和辽威胁边境,统治者一味辱国求和,每年向西夏和辽输纳大量金银、丝绢和茶叶。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残酷剥削,名不聊生,而统治者们却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自己又仕途不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登高临远,俯仰古今,有所感触,抒发对现实政治的感慨。词中先写景后怀古,这样就把写景、抒情、怀古、讽今四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二、“桂枝香”词牌的创调之作。

“桂枝香”这一词牌,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正体,作为创调之作,历来《桂枝香》词的填制者,皆以此词为典范,竞相模仿。在用韵上,形成一种激越浑厚的声情,此种声情恰能融洽地配合怀古词人面对历史时的悲壮或苍茫之感。在句式上,全词以四字句为主,全篇句式参差变换,由此形成多处顿挫和曲折。宋代的杨湜在其《古今词话》一书中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为绝唱”。足以见得,这首词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对“桂枝香”这个词牌具有引领作用。

三、成熟的咏史怀古词

这里先要说一下花间词派,这一词派诞生于晚唐五代。这一时期社会动乱,有一批人报国无门,于是就偏安一隅寄情于花花草草,表达自己的愁苦和无奈,成为了花间词人,多写一些艳丽之词。王安石继承花间词咏史怀古的传统,一扫其浮艳之风,在词中大胆针砭时弊,以求有济于世,使得《桂枝香·金陵怀古》成为成熟的怀古咏史词。

周汝昌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对此词推崇备至:“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郎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这已经把王安石的这首词推上了至高无上的殿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首词的评价也是实至名归。

其他网友回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多为征酒逐歌之词,大多为男欢女爱与伤感离合。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古喻今,把关心国家兴亡之情作为创作内容,从历代历代的兴亡更替中总结出深刻的历史教训,在意境和见识上就高人一筹,而在词风上也一扫矫揉造作之态,有了自己的骨肃风清的格调。

此词

写景,虚虚实实;色彩,浓淡相宜;于是给人一种远近交错,虚实结合的立体美感,从而构成了一幅旷远壮阔的金陵风景图。

立意,借古喻今,高瞻远瞩,展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艺术性上,用字的精练程度有锤炼之功而无斧凿之痕。

因此前人作出这样的评价:“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历代诗余》卷114引 《古今词话》)王安石这首词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种说是他在得志之前所作,宋神宗还未登基,他变法强国的壮志还没有展开。第二种说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所作。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首词,都是他处于人生低谷,在自己落寞的时候所写。注: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他网友回答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千川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论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公干

但今商女,时时犹歌,后庭遗曲。

王安石北宋做过宰相,推行过改革新法,失败告终。因她的文章和诗歌成就很高,当时金陵怀古诗这首“桂枝香”写的最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jpg”/>

与王安石桂枝香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