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死的国家

今天9月9日,是日本人向咱们中国正式投降的日子。这篇文章就来谈谈日本。
01
日本为什么要向中国和美国发动战争呢?站在咱们中国人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狼子野心,侵略成性。但是从日本人的角度看,这些战争就是一种神经病行为。
比如说,日本人发动这些战争,没有任何规划。
以前我们都说日本人是有规划的。比如著名的田中奏折里就说了:第一步征服满蒙,第二步征服中国,第三步征服全世界。(“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但这个奏折是假的。日本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计划。
就拿918事变和7.7事变来说,我们会觉得这是日本政府精心策划的阴谋。其实不是。这两次事变都是当地的日本军队搞出来的。对日本政府来说,这也完全是晴天霹雳,大大出乎他们意料。
日本内阁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要打,不要闹大,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问题是日本政府根本没有控制局势的能力。
这当然跟日本政府的架构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日本内阁理论上是文官政府。但是军队的首脑又自动地是内阁成员。他们并不受首相控制,一不高兴就可以辞职。一辞职内阁就倒台了。
所以日本首相的权力很有限。日本军队做起事情来,经常是不跟内阁打招呼。但是闯出篓子以后,财政啊,外交啊,又要内阁去给他们擦屁股。所以内阁也很头疼。
02
但是这不光是政府架构的缘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变了。
在此之前,日本也想扩张。但是它的扩张还是有计划的。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和日俄战争,还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大致设定了一个界限。可是到了三十年代以后,情况就失控了。日本被一群以中下层军人为主的激进派挟持,成了一个神经病的乐园。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起来,主要还是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大正改革失败了。裕仁天皇之前是大正天皇。在他当天皇的时候,日本有过一系列改革,也有了很多方面的进步,比如选举权的普及,社会风气的开放,文化的繁荣。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相对比较宽容。你说错话了,也就是一种意见分歧,不会因此被骂成卖国贼,身败名裂。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日本能一直这样,后来也不会崩溃掉。
大正时代的日本
在大正改革时代,日本也欺负中国。劣根性嘛。但是相对来说没那么过分。中国的处境在那段时间还是比较宽松的。如果大正改革一直延续下来,不光日本不会出现大灾难,中国的历史也会被改写。但是到了二十年代后期,这次改革失败了。这是第一件大事。
第二件事,就是日本出现了一帮少壮派愤青。当时整个世界都流行极端思潮,日本也深受影响,出现了一大群态度激烈的愤青。这帮人动不动蠢血沸腾,觉得别人都不爱国,都在卖国,就他们最爱国。
对卖国者怎么办?就得杀掉。以前日本就有暗杀政治人物的恶习,到了三十年代,这简直就成了一种时髦。
首相浜口雄幸签了一个《伦敦海军条约》,转眼就被人刺杀了。首相犬养毅不太赞成跟中国打仗,转眼也被人刺杀了。前首相斋藤实老老实实啥也没干,也被人冲进来拿枪打死了。首相尚且如此,普通的大臣被干掉的就更多了。最疯狂的时候,愤青们甚至打算攻进皇宫,把天皇给废黜掉,换成雍仁亲王。
他们觉得自己理直气壮。首相不爱国,我杀他怎么了?我是爱国者,看你卖国就干你!爱国谁能说不对呢?所以舆论还真向着他们。老百姓都说他们是英雄,就连法院也不敢重判谋杀者。
二二六事件
这就产生了一个可怕的结果。大家都害怕他们,只好争先恐后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扯着嗓子喊:皇国万岁,有进无退!如果只是老百姓受到影响,可能还不要紧。可高级官员也这么干,那风险可就太大了。本来,政治是最需要理性的,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权衡利弊的时候权衡利弊,但是这种氛围下,谁敢权衡利弊呢?谁敢妥协呢?谁敢说“要适可而止”呢?说到底,谁敢被别人当成懦夫,当成卖国贼呢?
政治家都是昭和男儿满腔鸡血,那还怎么得了?整个日本就像蒙上眼睛的怪兽一样,使劲往前冲。
可冲到哪儿是个头儿?谁也不知道。
03
如果我们站在日本的角度考虑,在三十年代后期,他最理性的策略就是保持现状,消化掉中国东北。这个过程最少要持续二三十年。只有疯子才会想去全面进攻中国。
前面进攻中国没有多大意义,而冒的风险却极大。首先,进攻中国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占领华北?扶植一个傀儡政权?强迫中国承认满洲国?日本自己也说不清,感觉就是打到哪儿是哪儿,看情况再定价码。原来军部一直强调,把战争局限在华北和上海一带,结果军队一激动就打到华中了。战线越拉越大,可问题也就越来越大。其实日本人也知道,中国太大了,他们不可能灭亡中国。就算是最狂妄的将军,也没有过占领全中国的打算。他们的想法是打败中国,让中国认输。
但是如果中国不认输,怎么办?他们也不知道。
这场战争对咱们中国,当然是非常惨痛。可是对于日本也是一个亏本的买卖。那么多侵华日军,你以为靠抢老乡几只鸡就能养活吗?日本还是得拼命地输血。到最后,日本经济非常紧张,只好宣布“打总体战”,要求老百姓集体勒紧裤腰带。就连士兵征兵的标准也从155厘米,变成了150厘米。
有个日本人后来就回忆说,当时不断传来好消息。教师里有一张中国地图,每打下中国的一个城市,老师就高高兴兴地在上面插一面小旗子。“小旗子越插越多,可战争就是不结束。”
但是没人敢说什么。
大家都在喊“膺惩暴支”,你要是说咱们怎么还不撤军,那不是卖国贼是什么?
04
这个时候,美国出来压制日本,要求它从中国全部撤军,否则就切换它的石油供应。于是就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其实几乎所有日本高官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可他们还是决定偷袭珍珠港。为什么呢?就是没有人敢负责。
就拿东条英机来说,他是靠当愤青首领起家的。他当上首相的第一天,就收到上百封愤青粉丝的来信,呼吁他跟美国狠狠干一架。他又怎么好意思对美国让步呢?东条英机万般无奈,只能说:有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这不是自己往下跳,这是拖着整个国家往下跳。一个首相说这种话,你说他是爱国呢,还是在害国呢?
东条英机是个庸人
和希特勒、墨索里尼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不光东条英机在逃避,其他人也在逃避。大家都不想第一个说:“不能打!我们只能接受现实,从中国撤军!”但心里头往往都盼着别人说。
就像海军大将永野修身,平时他叫的很厉害,“我们海军不怕战争!晚打不如早打!绝不退缩!”可真到别人正式问他意见的时候,他就开始推卸责任了:
我当然觉得应该打。但是如果外相(当时的外相为丰田贞次郎)觉得还有希望,那我也赞成继续谈判…..这不是我们军队的事情啊。
其实他就是盼着外相顶上这个屎盆子,自己继续当一个爱国英雄。
如果可要是外相真屈服了,他自己就会跳出来臭骂外相,扣着他脑袋把这个屎盆子按得更瓷实一些。
就连天皇也在推卸责任。他曾质问总参谋长杉山元:你当初说一个月就能打败中国,可现在四年都过去了,也没打败中国。现在又要打,那需要多久才能结束?杉山元辩解说:中国太辽阔了……裕仁说:太平洋不更辽阔么?裕仁对情况并不是不了解。他也不愿意打仗。可事到临头,他也在推卸责任。
裕仁说:内阁主张打仗。天皇推翻内阁的决议,这没有先例啊。天皇是日本最高领袖,统帅陆海军。碰到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时刻,居然拿“没有先例”来说事,其实这就是推卸责任。
其实日本人也没奢望过彻底击败美国。他们的打算是重创美国,让美国人求和。但如果美国人不求和呢?怎么办?没有人敢往深处细问。
有一本叫《日本1941》的书里就说:似乎他们也感到,这一痛苦决定肯定要招来毁灭性的后果。他们都在尽力让自己免除责任。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唱高调,又是大和魂,又是玉碎。这就像一群舔狗围着小姑娘表忠心。
张三说:我最爱她了!为了她,我连命都不要!我敢抱着她跳楼!
李四说李四说:我敢抱着她卧轨!
王五说:我敢抱着她摸电门!
小姑娘小姑娘也是倒了霉,怎么让这群人给爱上了呢?
05
要说起来,他们也是被“举国一致”这四个字给困住了。本来,他们坐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就是要向国家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他们要报答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有脑子的人。可是如果所有人想法都一致的话,还需要那么多精英干什么,一个就够了呀。
所谓养蛊反噬,他们已经被困在局中,就只能表现自己的大无畏,表现自己的爱国。其实他们爱的不是国家,而是自己爱国的那种感觉。
如果把时针拨回到明治时期,那个时候还有像伊藤博文那样敢担当的人物。他们有勇气来承担后果,那就不会有太平洋战争,甚至也不会有持续八年的中日全面战争。中国和日本当然还会有问题,但绝不至于这么惨烈。如果把时针拨回到大正时期,那个时候发表不同意见,并不需要天大的勇气,大家也不会被一帮激进派拖着往前走。那么太平洋战争和侵华战争还是不会爆发。
但是没有办法。日本只能被自己的一群爱人推向自杀。日本要自杀就自杀吧,偏偏还搭上了上千万中国人的生命。真是一帮匪夷所思的人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