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我们中国人永远的天路

昨天看到网上一曲被改编的《天路》,讲的是四川的打工者过年回家的艰辛和无奈,很有感触。
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回家过年,是在1989年的春节。
那年我上大一,由于一些事情,比其他同学晚回家一周,错过了在学校集体买硬座的机会。所以,我只能去西直门排个通宵,碰碰运气了。
阿丹家在北京,所以放假后一直留在宿舍陪我。那天晚上,我们吃光了学五打来的两份小炒,喝完了屋里剩下的几瓶啤酒,骑着自行车出了南门往西直门火车站而去。到西直门的时候,售票窗口前已经排了三、四十人,看来运气还不错,硬座应该是有保证了,没准还能买上卧铺呢。
那天晚上,我们随着队形,坐在售票厅冰冷的地上,聊了很多。关于国家,关于民族,关于历史,呵呵,多年以后,身体的疲惫和熬夜的难受在记忆中早已消退,剩下的只有两个18岁少年的指点江山和激扬文字。当然,还有后半夜到凌晨时分,我们组织大家和加队的票贩子做斗争的紧张,还有早上八点竟然买到了七张卧铺票中的一张的兴奋喜悦。
离开大学后,我到了广州打工。那时候广州到福州没有直通的铁路,要么坐24小时的大巴,要么坐38小时的火车从江西绕路,每年回家的路都是那么漫长、那么艰辛,这里面有大巴在汕头坏掉等待十几个小时的焦虑和无奈,还有火车硬座上挤半个多小时才能上一次厕所的艰难,还有从广州一路站到鹰潭的疲惫。。。。。。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回家的路。
结婚后,回家过年就更加让人捉急了。我们自己小家在上海,妻子家在广东,我家在福建。每年春节,都要匆匆忙忙的奔向其中一个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一次有机会在春节的时候去旅游,都是要回家。不是广东,就是福建。很累,很无奈。。。。。。但这一切,都无法动摇回家的心。
曾经有人说,春运是中国社会一年一度的阵痛,巨大地浪费社会资源,反映了中国人的陈腐观念和劣根性。如果把春节回家分成不同季节时段的放假,会更加的经济,更加的有效率。
但我不这么看。
不管是硬座车的拥挤,还是卧铺票的一票难求,还是高昂的让人生畏的机票,还是拥堵的自驾之路,还是艰难的摩托大军,这一切,和回到家乡的幸福,和亲人相拥的激动,和朋友相聚的喜悦相比,都不值一提,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据说西方人最重视的就是家人。那只是我们没有把亲人经常挂在嘴边,没有任何人能像中国人那样重视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回家是一段终点明确的旅程,沿途的风景根本无足轻重,亲人团聚的结果才最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还能够保留的中国人的传统的,除了简化了的方块字,也许就是回家过年了吧!而且我相信,这个传统,会永远保留下去。
回家过年,就是我们永远的天路。
所以,不管有多难,也要回家过年!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又是一年春节到,得知我今年因为工作必须留在上海,两周前,爸爸妈妈以八十高龄,坐高铁来到上海,和我们一起过年,这些天围绕我的,满满的都是幸福!
这个春节,在家里,我们一起过年!
————-推荐阅读
Talk to her :对你的爱无法言说
周日:一个自媒体素人的各种求
特朗普:America first
郭老师
诗已死:今夜,请和我最后一次吟诵
白色羽绒服
在混沌中长大:兰州娃娃说雾霾
武灵霞
————-
感谢大家进入“老杨话唠”。我是老杨。北大历史系毕业,曾经是一个企业的CEO,现在是创业者,也是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者。老杨话唠是新开的题目,就是想把自己关心的事情和感受写出来,在这里和大家唠唠嗑。请大家关注我的订阅号:tomsonyang,谢谢!
大家也可以扫描下面的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谢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