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赤壁赋》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
优质回答:
我一直都认为,苏东坡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和对宇宙的沉思,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不绝。
然而在众多佳作中,我觉得只有《前赤壁赋》最能体现苏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赋在写景叙事时注入作者主观情感,文辞飘逸清俊,传达思想深刻而富有理趣,因而得以作为古文经典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深刻地说,全赋就是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是哲理与诗情的高度融合。
《前赤壁赋》以水月开始,再以水月结尾。从最开始的自然情景,到结尾的哲理思辨,字里行间弥漫着透澈人心的广大与澄明。
这首赋写于公元1082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这时的苏轼被贬在黄州,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在月圆之夜,与客泛舟夜游赤壁,想借这良辰美景一吐胸中块垒。
起先“水波不兴”,作者非常主动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以抒发胸中的苦闷。随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表面是好像月亮对他留恋不去,其实,是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已对月亮的无限眷恋,并无意中流露出了愉悦的心情。
而正是这种心情,使作者忘记自我,忘记俗世,自然而然地融入眼前的夜景中:茫茫江水川流不息,自己就像一夜扁舟,放任自流,在无尽的虚空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刻的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逍遥与解脱:天地于我是广阔的空间与自由,而不再是牵扯和羁绊。
随后,作者情绪更加高涨,不仅“饮酒乐甚”,还“扣舷而歌之”。作者唱道“击空明兮溯流光”,可见此时的作者已经在用这清洁的月光与水来陶冶自已被尘世扰攘不堪的心灵。同时也借这首歌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俗世的成败得失、悲欢离合的希望。
此刻的月亮己经从东山之上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从自然物理走向了思想精神。他期待着月亮能给他安慰,给予他精神上的空明,如神仙般的自在,但不久,理智又将他拉回现实,“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一方”。俗世悲苦又袭上心头。
这种愁绪瞬间引起了思索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极短暂的存在。
这显然是苏轼对过去的人生际遇的一种总结。在之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还在怀念周瑜等历史人物的雄姿英发,感慨自己的渺小。
而到《前赤壁赋》,作者己经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即便曹操那样伟大的英雄也在自然面前败落。可见他此时己经摆脱了对个人命运的关切,将哲理的沉思上升至人类生命的普遍有限性。
随后,在下一段,作者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哲理性思考:水虽然不断地流淌,但不会减少,月亮虽然有盈虚之变,但最终仍然没有增损。因此时间的永恒或暂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可见,此时的苏轼已开始用道家思想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了。
最后,苏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里苏轼不再执着,认为个人所追求的不是物质占有,而应该是心灵的契合。开始随遇而安,这也正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前赤壁赋》表面上是苏轼与客的对话,其实是苏轼“旧我”与“新我”的对话,它代表着苏轼由感性走向理性、由个人得失走向人类存在,由物我两分到天人合一的不断深入思索,是对生命的感悟与超越。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苏轼对人类生存的社会关怀和坦然接受命运之豁达心性。
解题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我这里分享的是自己对《前赤壁赋》的思考。
苏轼是一位让人极度舒适的好文人。如果能够穿越,我要做他的书童。如果他不要女书童,我就女扮男装去伺候他,只为读他的诗文。遇到不懂的,请他给我讲解。
月圆之夜,苏轼乘兴夜游,欣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面对如此美景,释放自我。他把酒临风,诵诗吟月,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遗世而独立。纵一苇之所如,羽化而登仙。这是何等豪迈何等超脱呀!读着苏轼的文字我也满怀欣喜啦!我也飘飘然啦!我欲乘风归去,管他高处寒不寒。享受大自然!享受能享受的一切。豁达乐观。这是我读《赤壁赋》的第一点思考。
接下来苏子带我走进了悲伤的意境。有箫声响起,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把人带入苍茫的历史画卷,细数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盖世英雄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惜天下并没归他。那么多神仙样的人物都烟消云散了。我这凡夫俗子。能追求个啥?人生虚无,把握现实,及时享乐吧!这是我读《前赤壁赋》的第二点思考。
逝者如斯夫,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人生有限,时间无限,人物有变,人性不变。顺其自然,随缘自适。且让我与苏子一起享受这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吧!山有主,河有主,风月无主。消受一时,是一时啊!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像苏子那样,竹杖芒鞋轻胜马,天不怕来地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天雨与天晴!这是我读《赤壁赋》思考的第三点。
以上是我对《赤壁赋》的思考。及时享乐,把握现在。豁达乐观,江山无待。
好啦,我是老催宝宝。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再不学习,你就老了。老催宝宝录了很多知识分享视频。敬请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与兰亭集序一样。做人做事能伸能屈。命中無时莫强求。
其他网友回答
虽一切虚空,虚无,过眼烟云,仍顺其自然,仍奋进,好好活下去。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
《赤壁赋》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赤壁赋》中的片段: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首诗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从与友人在一起举杯畅饮的欢乐,触景伤情,到后面感叹时光飞逝,全文一气呵成,带给我如下思考:
1.欢乐的氛围更容易放大悲伤的底色
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江面水天一色,畅快痛饮,并于岸边歌谣相伴,好不快活!但是苏轼的内心的悲伤的,再欢乐的氛围也掩盖不了他的悲伤,片刻的欢乐自己羽化成仙,乐极生悲。
悲伤孤寂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让自己投入热闹的人群,自己安静的待着,慢慢的消耗情绪不失为疏导情绪的最佳路径,短暂的热闹过后,只会徒增更多的悲伤寂寥。
2.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沧海一粟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渺小个体,不似江水永远奔腾不息。
曾有人说: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是走向成熟的开始。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可以改变世界,长大后,才明白,我们无力改变世界,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已穷尽了全身的气力。
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因为他遥不可及,不能实现的就要坦然面对,与自身和解。
3.拥有与逝去,都是一种永恒
月的盈缺,流水的奔流,看似每天都在逝去,但又似永恒,月亮永远当空高挂,流水永远奔腾不息。
万事万物自有其存在的规律,不是你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应该索取。
世俗的一切拥有都区分于群体,只有清风明月,对众生皆平等,听到就可以感知声音,看到就可以绘成声色,大自然的景色随时都在,不会有人禁止月亮的升降,不会有人阻止对月色的欣赏。
大自然的一切对人类是平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人皆可仰望同一片月色,抚摸同一缕清风,不必为逝去而伤怀。
4.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快乐
从欢乐氛围中,苏轼触景伤怀,抒发自己的悲伤情绪,转念间,感叹人生之短暂,生命之渺小,万事万物不可强求,得不到的就释怀,悲与喜此消彼长。
最后“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呼应开头的欢乐氛围,也抒发作者心境的变化,悲伤情绪一扫而空,一切淡然处之。
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欢迎关注?@静静的阅读拾光 ,分享交流更多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发。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赤壁赋》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