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莫大于不知耻,而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 “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网友提问:

“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优质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大抵就是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耻和改过。而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辱,莫过于不知耻”的原文为“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王通的《中说·关朗》,旨在强调知耻;而“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庸》,旨在强调改过。

1、“辱莫大于不知耻”旨在强调知耻:因为拒绝接受批评,所以才不知耻

“辱,莫过于不知耻”其实是“辱莫大于不知耻”的变形,旨在强调知耻,在王通《中说·关朗》中记录着这段话: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大概就是告诉我们,最让人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拒绝接受批评;最让人感到羞辱的事情,莫过于恬不知耻。

其实这句话的前后逻辑关系并不难理解,恬不知耻之人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错,于是便会拒绝接受批评。因为拒绝接受批评,所以依旧会我行我素,继而做出恬不知耻的事情来。所以,一个不知耻的人,大抵是不会接受批评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辱莫大于不知耻”旨在强调知耻。

2、“知耻近乎勇”旨在强调改过:否定自己和改变自己,需要勇气

而“知耻近乎勇”则出自《礼记·中庸》,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主要在于对“知耻”和“勇”的等同关系之理解。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对“知错能改”的赞扬,同时也表现了儒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知错”,虽然是轻飘飘的两个字,但知错里面有认错之意,有许多人认为“认错”很简单,但是“认错”真的简单吗?不简单。口头认错可不是真的认错,真认错是打内心知错,并且确实去改正的一种行为。

正如没有多少人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一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去改错。毕竟人都有不自觉的“维护自己”之心态,有更多时候,我们认错往往“流于表面”而并非真心实意。

所以,儒家之“知耻近乎勇”实则是深谙“让人真正认错,并且改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这个道理。首先,知错需要人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其次,这也需要人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无论是否定自己,还是改变自己,都不是说说就能做到。所以,儒家才将“知耻”和“勇”放在等同位置。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知耻近乎勇”旨在强调改过。

3、“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首先,一个有耻且格之知耻的人,一定是擅长接受批评的人。因为知道有些行为可耻,所以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亦是因为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做事从“义”,知道何谓可耻之“不义”之事。因此,“辱莫大于不知耻”告诉我们,“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

其次,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需要极大的勇气。首先,一个擅长改错的人一定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要知道,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往往会驱使我们包庇、无视,甚至逃避自己的错误。而改正错误,往往就是直面自己的不足,对自己在某些方面进行否定,这需要勇气。同时,改正错误意味着这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未知的,同时改造的过程是困难的,因为自己改错的时候,面对的敌人是自己,因此,挑战自己也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知耻近乎勇”告诉我们“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其中最重要的一句也就是最后一句,是孔子说过的,全句是∶

“好学近乎知,力行尽呼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好学的人,离智者也不远了;尽全力做的事,离仁者不远了;知道羞耻的人,离勇者也不远了。知道这三件事的人,就可以去了解为什么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的方法。

君子知耻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有动力有勇气去学习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去进步去不断的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种种的关系,懂得荣辱懂得善恶、美丑,懂得明辨是非。

孔子又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说他每天都得反省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那么目的就是有什么事情做的有错,需要改正的。

连圣人都有错的地方,都需要每天反省自己。那反省后有羞愧的地方,有自相惭愧的地方,他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

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羞耻和荣辱,那么他怎么去明辨是非?怎么去以此而改正?

如果每一个人不以为耻,那么整个世界的价值观还不得崩塌?

知耻。是衡量一个人底线和道德标准。

基本上和骂人话中,“你怎么那么不要脸”差不多。

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犯错,但是只要在犯下一次错后,知错能有勇气承担和改正,那就是善莫大焉。

女人有惭愧羞耻的心,她才会更加的有气质,有素养。

男人有惭愧羞耻的心,他才会勇于修己树人,干一番大的事业来。

人争一口气,争得就是脸面,这其中就是羞耻之心在作祟。

刘备,正是因为知道耻辱,因为自己是汉室宗亲却无力匡扶汉室,因而奋起,广招天下的英才兴复汉室,才成为了三分天下的蜀川之主。

倘若一个人不知羞耻,则会变得越来越无耻;恬不知耻的人,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却感到什么事情自己都是做的对的,没有良知,被七情六欲所蒙蔽,随心所欲,无恶不作,身披人类之皮,却怀禽兽之心。

知耻才会约束自己,约束自己才当得上“人”的称呼。

不知道还有记得以前上学时,班级里后面挂的“八荣八耻”。

也正是有这样的“八荣八耻”,才有了我们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值得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犯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其他网友回答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失去本我德性,不明道德所致。人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同道同德,则没身不殆、人生无忧。道德書院理子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从真性说本性。

本性多动,因有本体。

本体于外,近乎危城。

危城于内,多扰少安。

故性自私,袭扰非我。

多触霉头,反刺己疼。

尽头处思,反包自省。

而后知容,而后知止。

知止不为,而知真性。

他人辱之,故知我耻。

知耻无为,而后乃勇。

其他网友回答

别人批评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内心真是自责不好意思,以后一定下决心改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jpg”/>

与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