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忠仑社:以园艺为生的黔人聚居地

厦门忠仑社于1958年改成忠仑苗圃,当地的村民按照政府要求种植苗木,供应全市的荒山造林及防沙防护林等工程。随后,生活在忠仑社里的人,就跟苗木打上了交道,形成一大特色。
这里曾经是全省最大的苗圃。目前,厦门乃至闽南许多园林绿化企业都和忠仑社有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一些贵州人到这里来做绿化工。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这些先来者陆陆续续从贵州老家带人,人数越来越多。
于是,住在这里的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地的,几乎都以园艺为业,堪称城市的“美容师”。
这里有1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4百多,外来人口约5千多人,其中,贵州籍的人口占了大多数。这些贵州的绿化工有固定工、临时工和包工头三种情况。
每天黄昏,忠仑社菜市场的十字路口,就会自然形成一个“人才市场”,包工头到这边找人干活,临时工到这里找活干。路上走着很多荷着锄头或铁掀回家的人们,老幼们在门口或路口等着家人回来,人们攀谈的几乎皆是贵州话。
这里面,有年入数十万的包工头,也有一家四口挤一张床的打工者。有为了寻找在厦门失踪了几年的儿子的父亲,更多的是全家人都在这里,在异乡继续过着悲喜人生的普通人。

释石头摄于2015年8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