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朝千古一相李斯到底应不应该被腰斩处死?
优质回答: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其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后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秦始皇死后其与赵高伪造诏书,刺死扶苏,扶胡亥继位,后被赵高陷害腰斩而死。
就此问题,李斯应该不应该被腰斩处死,我的观点是十分应该,这是其不忠应该得到的下场。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
因李斯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所以,李斯自入秦以来,深受吕不韦及秦始皇的重用,在秦朝诸多历史发展事件中都留下了他的印记,如持金游说各国,离间各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上奏《谏逐客书》,阻止秦王遣返各国人才回国,为秦朝留下了大量的人才,在灭六国中为秦始皇出谋划策,统一后,恭迎秦嬴政为皇帝,制定国家利益,推行郡县制,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文字、车轨和度量衡等等工作,可以说,在秦始皇当政时期,李斯是一个勤勤恳恳办事的人,始终为秦朝的发展精心谋划,但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其身上的弱点就暴露出来,最终导致自己被腰斩的恶果。
影视剧中的李斯
李斯从基层小吏起身,他信奉的是一种“老鼠哲学”,在厕所中的老鼠遇见人之后都被灰溜溜的吓跑,而在谷仓中的老鼠,即便看见人也不怕,所以他发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就是说,一个境遇如何关键在于你所处的位置,于是才有了之后入秦的事情,而当自己的靠山秦始皇去世后,李斯这种“老鼠哲学”又再一次用了起来,当赵高三番五次来找他想篡改遗照,杀死扶苏,立胡亥为帝的时候,起初没有同意,但最终在赵高巧舌如簧的劝说下,考虑到自身的处境,于是伙同赵高篡改遗照、刺死复苏、秘不发丧,将秦二世胡亥推上了宝座。最终因李斯影响到了赵高的发展,最终被赵高腰斩而死。之所以其被腰斩不冤,主要有以下理由:
秦始皇与李斯
1. 首先就是不忠。秦始皇一直很重用他,很重视采纳他的意见和建议,并任命其为重要官职,其虽然也相应作了很多有成就的事情,但其不能从一而终,待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其背叛了秦始皇对其的信任,帮助赵高谋权篡位,杀死扶苏,这是所谓的不忠。
2. 其次就是私心。其“老鼠哲学”运用的得心应手,当环境对其有利的时候,其展现的是忠诚、尽职尽责,当环境对其不利的时候,其展现的是软弱、无能和没有主见,墙头草随风倒,弃国家大义不顾,背弃秦始皇对其的信任,转而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赵高,做着祸国殃民的勾当。
3. 第三就是助纣为虐。在帮助赵高使胡亥登上皇位之后,其未能够履行一位老臣的职责,引导秦二世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便其能够将刚刚统一没几年的大秦向前推进,而是为了自保,帮助赵高戏耍秦二世,让其沦为一个奢侈腐化的一个废物。
最终,李斯被赵高腰斩,而随着大秦朝也如一团火焰付之一炬,秦始皇大一统的国家仅仅维持13年就覆灭了,让人叹息。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及大秦帝国创立的过程中,都立下了不少功劳,比如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就是李斯首先提出来的。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是贪恋权位,屈服于赵高的淫威,与赵高勾结坑害公子扶苏,辅立秦二世胡亥。
李斯被处死,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去劝谏秦二世胡亥,二是与儿子李由谋反。
胡亥即位,赵高专权,二人胡作非为,导致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纷纷响应,兵锋四起。但胡亥仍然执迷不悟,继续修建秦皇陵和阿房宫,沉迷于声色,不理国事。
李斯作为丞相,想要面见胡亥加以劝谏,却始终见不到胡亥,于是只能通过赵高寻找机会。赵高为了专权,也想找机会除掉李斯。因此,他表面上答应帮助李斯,却故意在胡亥与美女休息时叫人通知李斯说,现在皇帝有空,赶紧进去劝谏。李斯不疑有诈,进去后自然大触霉头,惹得胡亥很不高兴。
仅仅为了这点小事,就把李斯处死,显然是不应该的。
第二,秦末兵锋四起,赵高不仅没有应对之策,反而还极力隐瞒。当时,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郡守,当农民起义兵蜂拥而至时,李由不仅没有反叛大秦帝国,还尽自己所能与农民起义军奋战。《史记·陈涉世家》说:“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
后来,项羽、刘邦围攻雍丘,李由身先士卒,拼命死守,双方激战数日。在战斗中,李由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他拔出箭头,包扎好伤口,继续指挥作战。城破后,李由又亲率秦军巷战,一直杀到身边只剩下十几个贴身护卫,最终被刘邦部下的曹参斩杀。
由此可见,李由根本就没有谋反,赵高说李斯参与其子李由谋反根本就站不住脚,完全是污蔑,是子虚乌有的事。而胡亥却用这样一件子虚乌有的事,就把李斯处死了,更加不应该。
其他网友回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背景就是李斯因为什么被杀的,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和赵高矫诏立二世胡亥,并矫诏命令扶苏蒙恬自杀。秦国在三人的统领之下,开始走下坡路。二世即位以后,李斯被赵高所嫉,于二世2年被腰斩于咸阳闹事,夷其三族。
现在我们来回答该不该的问题,史家严谨的说法应该说,自从李斯决定矫诏开始,李斯的被杀的悲剧就已经注定,李斯和韩非一样,原本都是儒家大儒荀子的弟子,李斯出身卑微,韩非子是韩国的贵族,出身高贵,李斯以卑微之身份,一朝登顶,变成天下最强诸侯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控帝国的命脉,天下莫能出其右。《古文观止》中收录了李斯在秦国写的《谏逐客书》,笔者细细读来,觉得观点分明,论据充分,言辞恳切,但是不卑不亢。使人读来觉得心服口服,天下再好文章也不过如此磅礴大气。
李斯担任秦国丞相的时候,辅佐秦始皇一起制定统一天下的各种制度,政策,法度,可以说秦国能一统六国,李斯是一大功臣。
秦始皇在的时候,李斯是帝国的好丞相,百官的典范,帝国的干城,上天赐给皇帝的好帮手。一旦秦始皇身故,沙丘谋国,赵高拜见,陈明事实,诱之以利害,许之以帝国的高位,铺垫好后路,李斯终于在糖衣炮弹下溃败。李斯考虑的是,身为法家出身的帝国丞相,和帝国的继承人扶苏的仁而爱人的理念冲突。新君即位以后,毕竟不会再像和秦始皇那样和谐的合作,很有可能自己的相位不保,蒙恬会接替自己的位置。
顺着赵高的计划去做,扶立胡亥,一来有拥立之功,二来相位仍然能在自己的手上。但是李斯少算一步就是,他拥立的二世胡亥不是像秦始皇一样的明君,赵高也不是个光明正大的对手,二世刚即位不久,山东的陈胜吴广就起兵了,帝国的外患还没有解决,帝国内部的争权夺利一直停不下来。二世知道自己的位置来的不正,害怕宗室有人不服气,于是开始大杀宗室。嬴姓的宗亲被他杀的杀,逃的逃。祸起萧墙,赵高心怀鬼胎,指鹿为马,试探群臣,以备将来行尹霍之事。李斯此时已经自乱阵脚。希望通过进谏的方式规劝二世皇帝,亲贤臣远小人,但是他可能不知道,自从他决定矫诏拥立胡亥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贤臣了。
最终赵高反手一个以李斯的儿子在担任三川郡守时,与抗秦的义军勾结,有通敌卖国之嫌为名,把李斯下狱,最终与次子在咸阳闹事被杀,临终前,李斯苦笑着和自己的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起去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么能办到呢?
食君之禄,却在大义面前变节,忘了忠君之事,你说,该杀不该杀?
我是蛋哥,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手打不易,点个赞吧!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生平,出生平常,与韩非拜荀子门下,与韩非同为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后入秦为官,韩非之才远胜李斯,后李斯进言始皇赐死韩非,可见李斯并非心胸宽广之人,贪图权力功名。秦王扫六合,废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李斯功不可没。后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与扶苏理念相背,这也是沙丘密谋的主要原因。李斯伙同赵高废长立幼,放不下对权力的渴望,想掌控二世布政天下,与后世朱温,董卓无异,以非贤臣。政治斗争没有斗过赵高。将自己付出心血才智而建设的秦帝国推向深渊,落得个腰斩于市,并诛三族,也是咎由自取。
其他网友回答
阴谋反被阴谋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秦朝千古一相李斯到底应不应该被腰斩处死?.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