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哲学是什么?唯心,还是唯物主义?
优质回答: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遍的问题。在思惟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的看法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建立了唯一的科学的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哲学,我接受和赞同这样的定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一、从哲学的内容来看,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人自打懂事起,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实践,每天同周围的各种事物接触,必然要认识和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一般到了成年,每个人都会对世界的本质、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形成一个总的看法,也就有了一定的世界观。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范围狭小,实践经验有限,其世界观往往是不完整、不系统的。把各种不完整的世界观加以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理论体系,这就是哲学。
人人都有一定的世界观,也有一定的哲学观,只不过一般人都不自觉、不自知罢了。
二、从哲学的对象来看,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各门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只是世界的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局部、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作出回答。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的规律,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规律,思维科学研究人的思维及其发展的规律,而哲学所研究的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的、支配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具体规律,是通过具体规律而存在、而表现、而发生作用的。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不能代替各门具体科学,但能够给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
三、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
世界的本原,是指世界的本质、世界最初的根源。
从总体上研究世界,任何哲学都会遇到一个首要的或最高的问题,就是世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对此作出一定的问答,是研究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其他哲学问题就无从谈起。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归根到底都分别属于这两个基本派别。哲学最高问题(世界本原问题)之所以最高,就在于它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自古至今,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这种对立和斗争还將长期存在,谁胜谁负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其他网友回答
哲学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将哲学分为唯物或唯心,那就走上歧路了,永远学不好哲学。
哲学是什么
按我们哲学书本上讲: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称之为唯物主义,认为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
哲学实际上有两个功能。一是探求世界的本源;二是在探求世界万物本源的路上采用何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在面对哲学的第二个功能时区分唯物或唯心,而在探求万物本源时区分唯物或唯心毫无意义因为精神如灵魂一样说不是物质这种说法只是现在我们不知道罢了。而实际上要做成一件事,唯物与唯心并不对立,物质与精神都重要,缺一不可。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先秦儒家以及后世的程朱理学均认为,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所以应该先知而后行,《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王阳明年轻时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可是他通过格竹子格的吐血,始终不得正果,于是转而求助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即人是生而知之并非是学而知之。认为心即理,故而可以知行合一!
按书本上教的,心学属于唯心主义,实际上也不甚妥当。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并没有说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他实际上是将唯物与唯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为我们改造世界指出了另一条路!
其他网友回答
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学问,它包罗了人类社会中各个方面、领域、学科。
关于唯心与唯物说,从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来看:已经是过时之说。“唯”字的表述过于极端、有对立之嫌。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正确理解:把曾经的唯心改为:主观精神世界领域,把曾经的唯物改为客观物质领域,更适于理解和掌握。
历史上哲学在发展历程中偏于主观精神领域,特别是王阳明的心学,这是哲学发展前期的自然现象。因为,人类的发展繁荣是主观精神世界的主导引领客观物质领域发展的结果,人类的主观精神领域是呈阳性的存在,客观物质领域是呈阴性的存在,我们存在的宇宙是呈阳性宇宙,所以呈阳性主观引领呈阴性是呈阳性宇宙中一切存在的运行存在法则。
真正的哲学的研究领域是没有疆界的,更不会厚此薄彼的,其终极目标是:探索发现宇宙整体运行存在的法则、规律及真相,也就是一们常说的;终极真理。
其他网友回答
一、哲学到底是什么?
其实哲学并不神秘高深难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人们的日常思想中,也常常包含各种零散的哲学思想。例如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想。
有的人会对社会现状不满,感到人生无聊,认为生无可恋,出现悲观厌世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
有的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认为是自己的命中注定。相信命运,消极忍受,出现宿命论的哲学思想。
有的人则认为只要把生活困难的现实原因弄清楚,就可以找出克服困难,改变生活现状的方法。内心充满积极乐观,敢于抗争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有的人追求作乐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认为人生不过是寻欢作乐而已,把世界看作游戏场,出现享乐主义的哲学思想。
有的人认为人生和世事都是梦幻,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及价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充满消积避世的心态,出现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
像上面的这些人生感想都是哲学思想。所谓哲学,就是不同的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含人类社会)的各式各样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即各种不同的世界观)。
而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定义则是: 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两大类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我们每天睁开眼晴,从自己到周围一切,从天上到地下,看到听到的事物多如牛毛。世界上的事物虽然种类繁多复杂,但世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精神、意识等主观的东西;一类是外界物质等客观的东西。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不是主观的、意识的,就一定是客观的、物质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到底谁是世界的本源? 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其二、人的意识能不能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
凡是承认世界是客观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包括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承认物质世界是第一位的、本源的东西;意识是第二位的、派生的东西,就是唯物主义。
反之,凡是把主观精神、意识当作第一位,而把客观物质看作第二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们主观意识内的东西,即如果我或我的精神、思想、意识等消灭了,那么世界也就没有了,世界只是我的意识产生出來的。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论中还有一种,则是认为世界上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造物主 或某种神秘玄妙的力量(如老子的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才是世界的真正创造者,世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消亡都取决于它。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上虽然有千种万样的世界观 和众多的学说争论,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在唯心与唯物论之外,找不出真正第三类别的哲学。即使勉强去找,也只能有一种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哲学,即所谓的二元论哲学 (见艾思奇·《哲学讲话》)
三、王明阳的心学属于什么哲学?
心学的创始人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他把”心”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的论点。在心(意识)与物(客观物质)的关系上,认为万物都包罗在我心中。 其学说由王守仁继承及大力发展。
王守仁是明朝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世称阳明先生。一生大力导倡象山先生的心学。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依赖于心而存在,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表现,提出”心外无物”之说。他用花作比喻,认为只有当我们看见花的时候,花才存在;你未看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从前文唯心论的定义可知: 心学很明显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哲学是什么?唯心,还是唯物主义?.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