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赏析范仲淹的代表作《苏幕遮》?
优质回答:
范仲淹,《苏幕遮》这首诗写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枯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绵延到水波,水波上笼罩着一色翠绿的寒冷雾气。全国斜阳映照山峦,这远水与天空相连接,无情的芳草尤其是在斜阳之外。诗人黯然神伤地思念家乡,并追想旅途中所发生的一切一,每天夜里除非有好梦,才能使我安然入睡,在明月郎照的高楼上千万不要独倚栏杆,否则,美酒流入愁肠中,都会化作相思的眼泪。
其他网友回答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乡魂,即思乡的情思。语出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与“旅思”意思相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其他网友回答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作。范仲淹的词作仅存五首流传后世,这首《苏幕遮》名气很大,入选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不仅名句迭出,以秋景写秋心是本词的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范仲淹文《对床夜话》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必须“化景物为情思”。
这首词是在范仲淹出任陕西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军事的时间段写的。在边关防务前线,将士们难免思念家乡,于是范仲淹才写了这首借秋景抒发怀抱的词作。此词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言辞婉丽,深情绵邈。
尤其是上片结尾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带有强烈的的感情色彩,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明月”句写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却不能独自依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惆怅之情。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又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加了相思之苦,相思和旅愁发展到最高潮,词自此黯然而止。这首词对后世文人写诗词甚至写戏剧影响很大。王实甫写《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折时,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成为千古绝唱。
其他网友回答
北宋文人范仲淹,诗文成就很高,但词作不多,留存下来的一共只有五首,不过留存下来的都是精品,《苏幕遮·怀旧》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上片写景,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词的开篇,便境界阔大,与传统花间词迥然不同。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接着词人写山映斜阳,水天一色,天地山川之间,芳草无尽绵延,芳草将诗人的视线引向远方,逗引出诗人的乡思之情。
词的下片写情,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乡魂”“旅思”对举,强调词人的思乡之情。思乡而不能回乡,所以只能期望能有回乡好梦,但除非二字,已点出好梦也不易得。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人有愁,往往登高遣怀,然而明月相照,乡愁更显,喝酒销愁,酒也化作思念故乡的眼泪。
词的下片,传达出词人无法排遣的乡思之情。
范仲淹的词作虽少,但影响极大。他的词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与五代以来的狭深词境迥然不同。他词中那种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风格,也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引导着宋词创作风气的转移,对后世词坛产生着深刻影响。
后代杂剧《西厢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但是从此词中来,可见这首词的影响之深远。
其他网友回答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词作,词的上阕写景,辽远广阔;下阕抒情,写出了羁旅中的词人浓浓的乡思愁绪。
《苏幕遮·怀旧》的全词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大意是:
天高云淡,一片碧色;地广草稀,黄叶铺落;波光涟漪,江波之上,寒烟翠色。青山掩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无情,草地延申到斜阳以外的天涯。
乡思之魂黯然伤神,羁旅愁思徘徊难消,夜有好梦方能安然入睡。天黑月明,独自倚靠高楼,意欲借酒消愁,却化作了相思的泪水。
词意赏析:
上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一句的前半部分写秋季的天空和大地的颜色,一个呈碧色,一个因黄叶的覆盖而显黄色。后半部分写江水波光粼粼,江波之上笼罩着翠色的寒烟。“寒”字对应了当时的季节:秋季。烟雾通常呈白色,这里却形容烟雾为翠色。下句中的“山映斜阳天接水”给出了“寒烟翠”的原因,因为天水相接,因此在碧天与绿水的映衬下,江波上的寒烟呈现出了翠色。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芳草”在古代的诗词中通常与思乡有关。草地延申至斜阳以外,漫无天际,好似直通到作者的家乡,然而芳草无情,游子有意。淡淡的思乡情绪至此已有显露。
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指黯然神伤;“乡魂”指思乡情绪。“追”:跟随,追随。思乡之情使作者黯然神伤,且总是摆脱不了羁旅的愁思,除非有好梦才能够入睡,说明了作者因羁旅乡思而夜不能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高悬,作者难以入睡,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朝远方眺望,故有了上片广阔浩大的景象。既然睡不着,那就喝酒吧。作者本想借酒消愁,没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思乡的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怎么赏析范仲淹的代表作《苏幕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