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博望坡打败了谁 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为什么指挥官不是诸葛亮?

网友提问:

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为什么指挥官不是诸葛亮?

优质回答: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章节是“…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描述了刚被刘备请出山的诸葛亮,面对夏侯惇统领十万曹军前来攻打新野,运筹帷幄,巧妙的派兵,在博望坡火烧曹军,致使夏侯惇大败而回。从而,诸葛亮在刘备阵营树立起了威信。

历史上,刘备请出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而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根本不是什么“火烧博望坡”,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202年。

刘备投靠荆州刘表后,被刘表派驻在南阳的新野,主要是抵御北方的曹军。

公元202年,曹操起兵攻打袁绍的儿子袁尚,刘表看出了机会,命刘备出兵北伐。

刘备带兵打到了叶县(今平顶山叶县),直接威胁到了曹操的老窝许都。曹操急忙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带大军迎战。刘备看曹军人多势众,故意退兵。夏侯惇以为是刘备无力抵抗,不顾李典劝阻,执意与于禁追击刘备。

刘备故意将人马埋伏与方城博望的山谷之中,待夏侯惇追兵一到,便全部杀出,曹军打败,后来李典来救援,才使夏侯惇、于禁保住性命。之后,刘备觉得自己兵力不足,便退兵新野去了。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其实是公元202年,在刘表的授意下,刘备指挥的一场伏击战。诸葛亮这时还“躬耕于南阳”,并不认识刘备,更没有指挥“博望坡之战”的可能性。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确实是刘备亲自指挥,并非和演义中那样是诸葛亮指挥作战。其原因一可能是此时诸葛亮还没归属刘备,二则是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极少直接参与军事指挥。

在演义中,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帮助刘备训练兵马。夏侯惇得知此事,报告曹操,曹操命夏侯惇为都督,率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将和十万大军进驻博望城,寻找机会攻打新野。最后被诸葛亮一把火杀了个大败。

但是在正史上,只提到刘备在依附刘表期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和博望坡之战击败夏侯惇、于禁等人,并没有说到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因此不排除博望坡之战发生时诸葛亮还没成为刘备手下的可能。

当然更重要的是和演义中诸葛亮一出山就被刘备委以重任,全权处理军政大权不同的是,正史上刘备虽然在诸葛亮出山以后对他很好,“於是与亮情好日密”,但是并没有把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打理。

诸葛亮早期在刘备集团中,主要是做战略规划、出谋划策,类似谋士的角色。这一时期的诸葛亮类似汉初的张良。带兵打仗都是刘备自己亲自负责。

在赤壁之战刘备夺取荆州以后,诸葛亮又以军师中郎将身份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从事的是地方政务工作。直到刘备入川和刘璋翻脸以后,命诸葛亮从荆州出发入川,他才第一次自己领兵打仗。

不过在夺取益州以后,诸葛亮恢复了早期在荆州的角色,协助刘备署理政务。领兵打仗这种事都是刘备亲力亲为。像孙权进犯荆州,刘备就亲自率五万大军到公安和吴军对峙。汉中之战也是刘备亲自带兵打的。诸葛亮只是在后方管理地方,调度军需物资。这一时期的诸葛亮有点像汉初的萧何。

直到刘备临终前,此时关羽、张飞等蜀汉集团元老宿将都已经去世,刘备不得不把蜀汉的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才正式开始自己的带兵带兵生涯。

所以博望坡之战发生时,即使诸葛亮已经在刘备手下,更多也只是帮助刘备完善作战计划。具体的指挥工作,还是刘备本人完成。

其他网友回答

答案是:因为当时刘备还不曾三顾茅庐,诸葛亮也不曾出山。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四月,刘备投靠刘表,刘表便把新野县指定给刘备,作为驻军之地。新野属于南阳郡,离许县最近,是荆州的门户。

刘备驻防在新野县的七年多时间里,只有过一次军事行动。当时,刘表叫他向许县进军。他经过宛县(南阳)、博望(南阳东北六十里的博望驿)、长山,到了许县西南的叶县。

守叶县的曹军将领是夏侯惇。

夏侯惇带领着李典与于禁两位大将。

刘备这一仗打得不错:有路旁设伏的战术,击溃夏侯惇亲自与于禁率领的追兵。李典不主张对刘备追击,被夏侯惇指定留守叶县。

李典不主张追击,是对的。第一,刘备未曾损兵折将,就忽然撤退,很像是有诈。第二,叶县之南,通往博望的道路,是方城山的山隘,很狭窄,很长,两旁有茂盛的草木,刘备可能布置了埋伏。

夏侯惇不听,吃了个大败仗。

刘备是不是除了以埋伏的部队袭击夏侯惇的追军以外,也如《三国演义》所说火焚烧山路两旁山中的草木?有可能,但没必要。并且,倘若在秋冬的干燥之日用了火,那被烧的就不仅是夏侯惇和于禁的兵了。

刘备的这一次胜利,是否是由于诸葛亮替他指挥呢?刘备这时候是否已经三顾茅庐了,把诸葛亮请来了身边当军师呢?

我们知道,这次击败夏侯惇追军的事,是在李典参加曹操的围攻邺县之前,围攻邺县,是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开始,到八月结束。

所以李典参加的博望坡之战,一定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之前。

另外,诸葛亮是在后主刘禅的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写他的《前出师表》,说了下面几句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可爱又认真的裴松之,在这几句话下面,注得十分明白:‘刘备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败(于曹操),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刘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也。’

这就说的很是明白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由此看来,不仅“火烧博望坡”的事于史无据,而且诸葛亮那时候仍在隆中高卧,并不曾在新野刘备的营中,向刘备“假”得了剑和印,叫关羽带一千兵埋伏博望之左的所谓豫山,叫张飞带一千兵埋伏在博望之右的所谓安林,又叫关平、刘封各带五百兵,埋伏在博望之后。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吩咐这四个人,要静侯刘备与赵云先后对夏侯惇交锋,诈败,退过了博望坡,一齐放火,他们遵令而行,果然就把夏侯惇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过去的各朝演义的作者,十有八九都喜欢添补历史,反正“古人已死,无法抗议”。但是,“今人被骗,后患无穷”。

其他网友回答

博望波之战,发生于公元202年。当时,在官渡和仓亭大获全胜的曹操,一鼓作气北上攻击袁尚。刘表遣新依附的刘备北伐,兵至许昌,严重威胁许都安全。曹操派夏侯惇等大将反击,刘备后撤至博望(今河南南阳方城县博望镇)了曹军对峙。

刘备巧施妙计,在对峙期间“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赵云在此设伏战中生擒夏侯惇部将夏侯兰,李典救出一夏侯惇等人后后撤,刘备亦因兵力不足主动后撤。

从《三国志》相关人物传记中,均可见指挥博望之战者为先主刘备。而在《三国演义》中,为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慑服关张二将的需要,将主帅刘备战绩移花接木至诸葛亮头上,以显示其出山第一战的丰功伟迹。

故,世人皆知博望坡诸葛火烧曹军的旗开得胜,却很少知道博望之胜的真正指挥者为刘备。

其他网友回答

真实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备。

真实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发生在公元202年,而207年,诸葛亮才出山辅佐刘备,大家捋一捋,指挥官怎么可能是诸葛亮?

演义里的博望坡

演义里把博望坡之战安在了诸葛亮头上,用几千精兵设伏,利用地形放了一把大火,把来犯之敌夏侯惇和李典杀的大败。

经过这场战役,本来不服诸葛亮的关张二人彻底服了这位军师,诸葛亮的地位也就稳了。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从此便有了“火”属性,和各大网络游戏中,和火烧赤壁的周瑜频频以火系法师的形象出现。

事实上的博望坡是刘备的“侵略”战争

真实历史上的博望坡,并不是曹操主动入侵,而是刘表看到了曹军正在全力北上追击袁绍军残余势力,无暇南顾,于是便派遣刚刚归附的刘备出兵北伐。

不仅是侵略,还是趁火打劫。

真实历史上的刘备确实是真能打,一路高歌猛进,居然就打到了许昌附近。曹操心说这可不能惯着,于是抽调出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南下迎敌。

这是一场刘备侵略,曹操反侵略的战争。

真实的博望坡之战也体现了刘备的才能

北伐和南下的两军很快进入焦灼,而相持的地点便是博望坡。

刘备此时心生一计,将部队中老弱病残调至军前,然后又自烧营寨,作出一副要败退的样子。

夏侯惇果然中计,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在行至博望坡一处林间小道时,刘备伏兵出击,将曹军杀的大败。李典在此前似有觉察,看夏侯惇中计,便出兵来援。刘备见好就收,直接撤退。

博望坡之战就这么结束了,刘备设伏成功却撤退了,夏侯惇、李典中伏却阻止了刘备的进攻,对整个态势并未造成什么影响。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为什么指挥官不是诸葛亮?.jpg”/>

与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为什么指挥官不是诸葛亮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