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王维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王维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何评价?首先了解一下这首诗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独在异乡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即重阳节,于是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至今很多人都是随口吟来。
此诗有原注解:“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人,也就是当今的山西永济,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独在异乡为异客”,首联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一句七字中用了一“独”、二“异”,足见诗人旅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那么诗人思乡怀亲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在异乡人们的风土、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故地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虽直白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谢谢您的提问,我的回答完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其他网友回答
踏入社会,中秋佳节,思念。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被称为天才,杜甫是地才,而王维是人才。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大唐盛世人才辈出,璀璨如夏夜繁星,李杜是最亮的星,而能与李杜相提并论,整个大唐大概只有王维和白居易吧。
其实,王维也是天才,还是个全才,少年成名,诗书歌画无所不精。王维15岁的时候就闯荡京城,并骤然爆红,俨然如当今的tfboy一般,这个时候,李白还在四川听从老太太的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刻苦学习诗文及剑术,等待日后的厚积薄发呢,而杜甫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几岁娃娃。
在京城的流量明星王维日子自然过得滋润,天天跟王孙公子贵族名流一起吟诗喝酒唱歌跳舞,还成了大唐公主的小奶狗,是当代青年才俊的翘首。王维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 将军佩出明光宫。看看这个时候的王维多么意气勃发,恰同学少年呀。
王维就是在一个人闯荡京城恣意少年的期间,在他浪荡京城2年后,既17岁的那年重阳节,他突然思乡,想念起家乡的兄弟们了,情思促发,诗作立成: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唐公主、王孙公侯、达官贵人、明星名人,王维的朋友圈恐怕都没能体察到这位年少成名的意气少年,原来是这么的多愁善感,独在异乡,独为异客,倍思亲友,原来这个少年的根在家乡,心不在京城。
多少年后,王维即使一直在京城,且当上了大官,他的心却愈加归隐在山水田园之中。王维一直处在繁华京城闹市,也一直出仕,却心隐如佛,他甚至劝告好友孟浩然,归隐是长策呀(劝君归旧庐山 醉歌田舍酒 好是一生事 无劳献子虚),要知道孟浩然大半生汲汲于功名,却只能身隐田野。一个爱静独思的人身在庙堂,心隐佛室;一个爱闹同乐的人却身在山野,心系庙堂(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王维与孟浩然交识甚久,而心灵大概在此时才真正交集了,由此,王孟成了大唐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
由小看老,少年王维能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老年归隐后,当然写了更多的田园归隐诗篇:寂寥天地暮 心与广川闲;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维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何评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