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赤壁之战中,华容道上关羽为什么放走曹操?
优质回答: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罗贯中精妙之笔,充分表现了关羽“欺强而不凌弱”、“义薄云天”的鲜明人物性格。更衬托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曹操临机权变的奸诈嘴脸的人物形象。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以后,诸葛亮布置了一系列的追捕陷阱。分别派遣了赵云、张飞和关羽等猛将前去追杀曹操。
关羽处于最后一道关卡,也就是华容道。偏偏就是在华容道这里,关羽把曹操给放了。当然了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不是说好了孙刘联手抗曹的吗?
曹操不能死在刘备手里,这是诸葛亮的底线。
在孙刘联盟的关系当中,刘备集团其实是比较弱小的。但是弱小也有弱小的特点,那就是什么都不怕。
本来手里就没什么资本,打光了大不了还是什么都没有。因此刘备集团敢打敢冲,相反孙权集团就比较畏首畏尾了。
孙权已经坐拥江东,所以他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夺取荆州之地。但是他又不敢正面跟曹操抗衡,因为他担心自己抗衡曹操,会被曹操攻占江东地盘。
所以孙刘联盟,看似是一种不平等的联盟,实际上彼此都互相依靠。在赤壁之战打完了以后,周瑜集团并没有急着去抓曹操,而是在收缴曹操的兵马钱粮和武器装备,这些都是战略资源。
周瑜故意将曹操放到了刘备的防区,就是希望刘备把曹操给抓了或者杀了,这么一来北方曹操的部下们就都会把矛头指向刘备,孙权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诸葛亮看透了一切,所以他在布置作战任务的时候,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能让自己的人杀掉或者抓住曹操。
这件事就比较困难了,不杀曹操那故意漏个破绽就行了,但是曹操已经是残兵败将,遇上了不抓曹操这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三国演义》
因此诸葛亮选择关羽来镇守华容道,而让张飞和赵云在前面将曹操赶到华容道去。诸葛亮心里明白,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既不会杀掉曹操也不会抓了曹操,这样一来事情就大功告成了,整个计划当中,还真少不了关羽这样的人。
让关羽去,既能够放走曹操,又能够打压关羽。
曹操当年对关羽是有深情厚恩的,在徐州战败以后,关羽带着两位嫂嫂投降了曹操。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给关羽接风洗尘,让关羽在汉献帝那里拜将封侯。
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曹操也急切地让人过来放关羽出关,所以说曹操对关羽的恩情,的确是很大的,他就是希望关羽能够回心转意,真心为自己效力。
可是曹操心里明白,如果关羽真的回心转意了,那他又会瞧不上关羽了。这是比较矛盾的地方,不过当年的恩情,关羽时时刻刻都记在心里。
这回诸葛亮让关羽去守最重要的华容道,就是看出了关羽依旧记住当年的恩情,所以势必会将曹操放过去。
一来可以圆了关羽报恩的心愿,以后再遇到曹操那就不会手下留情了,二来诸葛亮压根就没想杀曹操,放走曹操是和周瑜有一样的心思。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诸葛亮想要借助这件事打压一下关羽。关羽这个人武功盖世,战功也不少,所以十分傲气。
就算诸葛亮智谋过人,却也只是个新人,因此诸葛亮要想镇住关羽,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就好比说关羽是原始股东,而诸葛亮是职业经理人。
你让职业经理人去管原始股东,人家原始股东当然不服气。为了让关羽以后能够服气听话,诸葛亮只能出此下策。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三国演义》
先不派遣关羽前去,故意激怒关羽立下军令状。等到关羽功败垂成以后,再扬言拿军令状来杀关羽,这么一来大家肯定会求情。
诸葛亮再利用这次大家求情的档口,原谅关羽一次,就可以暂时杀掉关羽的傲气。以后再调动关羽的时候,自然就顺当多了。
《三国志》里可没有华容道这一关。
华容道这一出戏的确非常精彩,不得不佩服罗贯中老爷子心思缜密的安排。不过这件事在《三国志》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曹操和关羽没有在华容道相遇,曹操兵败赤壁以后,派遣曹仁镇守在樊城,自己带着人马回到了北方,所以压根就没有兵败华容道。
至于关羽,当时正忙着指挥水军攻打曹操的残余部队。后来更是带兵前往长沙,因此他没有时间在华容道与曹操相遇。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三国志》
也就是说,按照正史来说,曹操在赤壁大战过后就不应该死。那么到底怎么让曹操不死呢?这是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想到了当年关羽和曹操的纠葛,又想到要给关羽树立一种义薄云天的形象,于是乎华容道的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当然了,华容道的设计者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在这件事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其实诸葛亮也就是作者罗贯中的化身了。
总结:孙刘联盟,本来就是塑料联盟关系。
这世上没有铁杆的联盟关系,别看现在国人说某个国家跟我们有多好,就叫人家某铁。那是因为人家在我们这里有利可图,真正到了争夺利益的时候,再看看他们的嘴脸就知道了。
别说国外了,就是国人之间其实还不是一样吗?难道两家公司之间会有真正的友谊吗?还不是利益往来关系嘛!
当年孙刘联盟其实也是一样,需要共同对抗曹操的时候,孙权和刘备好得跟亲哥俩一样。一旦曹操被击败了,那么为了荆州的地盘,两家人斗得你死我活。
孙权不断讨要荆州,刘备总是霸着荆州不放。这没什么有没有理的事情,全部都在演戏罢了。这次华容道事件其实就已经看得出来两家之间的关系了。
周瑜想把祸水留给刘备,刘备自然也不会上当,宁可把曹操放了,也不愿意单独承担杀掉曹操的后果,结果曹操逃出生天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了,关羽表示被诸葛亮白玩了一把。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之战中,华容道上关羽什么放走曹操?答,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的丞相,权位极高,威信很高,足智多谋,文武全才。诸葛亮当军师,奇谋妙计,诸葛亮深知,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失败了,但是,不能赶尽杀绝,曹操死了对局面更加浑乱复杂,诸侯争霸,天下大乱,所以必须要放曹操一马,诸葛亮知道关羽和曹操有交情,卖个人情给关羽,关羽必须要放曹操一回,诸葛亮的计谋厉害。
其他网友回答
谢余辉友邀请!
这个问题笔者曾在其它问答中多次涉及到,不知您是否查阅过笔者的答题?但作为您私人直接向我提问,笔者认为有必要再次为您答题,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
曹操败走华容道乃《三国演义》虚构情节,历史上并无此事,当时的曹操兵败赤壁后,是直接退回荆州,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狼狈,也没有张松口中的华容逢关公一说。记得小时候看过有一段改编华容道的戏文:一十八骑齐哀告,祈求关公把命饶……老罗的确把阿瞒同志黑的够惨!罗贯中在书中串插这出戏的目的是为了美化关羽,塑造关羽义薄云天之形象,为后述神化关羽作铺垫。
至于你提问的是关羽为什么要放走曹操,笔者把它归纳为一个字,就是“义”,是对曹操曾经的知遇之恩的报答。
历史上关羽确实投降过曹操,也很受曹操的器重,但没有《演义》中描写的那么夸张,既然这个故事出自《演义》,所以解答的角度应都以《演义》为范本。
曹操曾兵围下邳,关羽孤军难守。为了兵不血刃,避免玉石俱焚,曹操派张辽劝降关羽。关也自知突围无望,便与曹约法三章归降曹操。这三章分别是:一、降汉不降曹;二、保全刘备家室;三、一旦得知刘备在世,当弃曹归刘。要知道这三条除了第二条常人能接受外,其余的都不能容忍。特别是第三条,岂不是养虎为患?然曹却照单全收,温酒斩华雄给曹操的印象太深了,他太想得到关羽了,哪怕是短暂的。
降曹后,曹对关是三曰-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与他赤兔宝马,为关羽加官进爵,上马赐袍,下马赠金,可以说对关羽是关爱倍至,你能说关羽不感动?
后来打听到刘备投袁绍后,关羽决定千里寻兄,曹也没加阻难。当关过五关轿六将后,曹不但没责怪,反而快马飞书放行,这气度怎能让关羽忘记?
可时过境迁,曹己化友为敌,华容道再次狭路相逢,他犹豫,他也纠结,但往日的恩情岂是说忘就忘?既使曹不求情,关也不好下手,哪怕军令如山,也应一腔热血献知己,这就是关羽与生俱来的品德。他不仅开创了兄弟首义,也谛造了对敌人仁义,那策马横刀的无奈正是千秋武圣的形象,那挥手的一刹那奠定了关羽封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关才心安理得!
至于战略上的考量,我想应该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思虑,与关羽无关。
我是波浪壮阔任我秀,与您一同品读三国,戏说演义,欢迎留言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的义举在人间至今传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以报,关羽的“义利”观是基于这个知恩图报的道理,有恩于已的,必须报答,哪怕恩人已成为敌人!曹操对关羽的恩,是在刘备徐州兵败后兄弟失散,关羽为照顾刘备家眷,在土山约三事后投降,并且声明“降汉不降曹”。曹操为得到关羽,答应了苛刻的条件,并且给予了优厚的物质待遇,还保他得了“汉寿亭侯”的封赏,这个封赏关羽在后来都非常重视!在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决定投奔,并且“过五关斩六将”,这些曹操也没有怪罪关羽,足见曹操对关羽的尊重和爱惜。欠下的总是要还的,但能还得清吗?为报曹操照料和赠马之恩,关羽帮助曹操斩颜良和文丑,这似乎是一种对曹操恩情的一个回报,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曹操此时已知刘备在袁绍军中,让关羽斩颜良文丑,是为了挑起刘备兄弟之间、刘备与袁绍之间的矛盾,自已好从中获利,最不好的结果还能得到关羽这个大将。在斩颜良文丑的事件中,关羽是为了报恩,而曹操则是利用他,在断关羽的去路。关羽认为报了恩,但曹操不这样认为,他因关羽的战功给他封了侯,恩是恩,功是功,关羽想还报恩情也沒那么容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皆不计较一路放行,确实满足了关羽那高傲的品性,也确实给予了关羽不杀之恩。所以,在赤壁之战后的华容道上,关羽为恩已报的说法,被曹操几句话就问住了。人在危急时一个救命之恩,并非一报还一报就两清了。接受了别人的恩情,需要以后对恩人更大的回报,才能符合世人的义利观。因此,靠人不如靠已,有事少求人,多予少取方为上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赤壁之战中,华容道上关羽为什么放走曹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