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王维当时在长安恰逢什么?有何依据?
优质回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当初在长安恰逢重阳节,.他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异乡,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习俗,九月九日这一天。大家都插上茱萸,登高望远多么开心,可惜就少他一个人。
其他网友回答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所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名篇,耳熟能详。王维写作这一名篇时只有17岁,当时是开元六年,即718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王维诗中的“独”是何意?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的大家族,祖籍山西蒲州。年纪轻轻的王维当时和自己小一岁的弟弟王缙一同来到长安、洛阳之间闯荡社会,主要为了考科举,入仕做官。两位兄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经靠自己的诗作闻名于长安、洛阳的富贵之家了。
其实唐朝时期考进士之前需要向朝廷中的一些主要官员推荐自己和自己的作品,那么考进士时主考官对考生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有著作传播,那就对考中更加有帮助了。唐朝考进士是不糊名字的,主考官和一些达官贵族的推荐权力还是比较大的,个人著作影响力也在考虑之中。
王维于721年考中进士,属于常规科举中第,年仅20岁,唐朝当时一年考中的进士也就20-30人,才能和举荐成就了王维考中进士;而他的弟弟王缙却是制科,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中第,后来成为唐朝的宰相之一。(王维弟弟王缙像,后成为唐朝宰相)
公元718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之前,王维的弟弟王缙回老家山西蒲州了,只剩下王维孤零零的一个人。此时王维还是青少年,难免孤独,恰逢重阳佳节,家家户户都登高望远、身插茱萸、全家团圆喝菊花酒。所以王维才有了“独爱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
唐朝的重阳节王朝规定的三大节假日,唐德宗时期固定下来。主要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家族聚会喝菊花酒等。自然王维是在他乡,没有人请他登高、聚餐了,他只是一个人过重阳节。
诗中题目“山东”是指哪一区域?
这里的“山东”不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而是唐朝时期专有的区域名称,唐朝人将华山或者崤山以东地区称为“山东”,以西则称为“山西”。
华山指现在的陕西华山县,崤山则是指现在的河南三门峡市附近。因此,祖籍山西蒲州的王维称自己的家乡为“山东”。(茱萸图)
唐朝重阳佳节的登高、插茱萸的寓意?
唐朝的重阳节中登高、插茱萸、聚餐和菊花酒都有深刻的含义。重阳节在唐朝有称茱萸节,插茱萸或者佩戴茱萸香囊是当时的流行时尚。茱萸被称作“辟邪翁”,有驱邪的寓意;其实茱萸本身有特殊的香味,可以除虫,防止蛀虫咬衣物的作用,并不是单纯为了辟邪。
菊花酒是一种药酒,被称作“吉祥酒”或者“长寿酒”,可以明目、健脑、养肝、延缓衰老等功效,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并非无的放矢。
王维独自在长安,重阳节时,长安人士家家团聚,他感觉更加孤独,因而做此诗。
其他网友回答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其他网友回答
提问者玩脑筋急转弯。
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青春小伙加富家子弟王维同学,带着自己的梦想、亲人的嘱托,阔别山西永济故乡,西漂到当时的首都长安(现在的西安)学习,顺带搏取功名。17岁的王维生性喜欢结交朋友,更爱到处看热闹。农历九月九日这天,正是秋高气爽、登高望远的好季节。王维看到好多白发飘飘仍仙风道骨的老人智者,在风景靓丽的城廓上把酒临风、吟诗作画、品茗聊天,唱歌弹情,好不开心快活。他本来想去凑个热闹,添个口趣,,讨口茶喝,奈何就是没人搭理他。好不容易扯住一中年文人,人家才告诉他:这是退休的老年人过重阳节,你一青屁股小生,起什么哄。这不服输又有点文人傲劲的王维肯定不服气呀,凭什么重阳节只准老年人过,我们年轻人就不能过,我偏要过。
有道是文思一上头,气敢冲九牛。气上心头,身无帮手,举目无亲,越想越可怜,越气越伤心的王维感慨万千,立马写下那首快炙人口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真是歪打正着,想不到老头老太们过节高兴的气氛,让一个十几岁的娃给描绘出来了,而且还那么形象有名气,简直逆了天。
最后还是让我们再来品赏一下那首诗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网友回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所写的作品,写这首诗时王维正在长安,当日正是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而王维的故乡是蒲州(今山西永济)当地正有登高的习俗,而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诗中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从而有了开端的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又正直重阳节,故而又有了后面的三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朴素无华,却感人至深。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游子的心声,故而得到人们的共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王维当时在长安恰逢什么?有何依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