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如何解释1000字以上?

网友提问: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如何解释1000字以上?

优质回答:

你好,我是多年生草本,很高兴由我来回复这个回答,因为,我现在正在重新解读道德经,道德经二,我写过一篇图文《我读道德经二:天道无为,随顺因缘去撒种结果,任物自然》。第二章原文我省得事,不发了,我只发解释:

道中的万物是不能分别,一旦你拿出了一,就有了二;你分别出了“美”就有了对立的“丑”;你分别了“善”一定有对立的“恶”;你分别出了“有”一定有对立的“无”;你分别出了“难”一定有对立的“易”;你分别了生命一定有对立的死亡;你分别了公平一定有对立的不公;你分别了光明一定有对立的黑暗;你分别了和平一定有对立的战乱;你分别出了天空一定有对立的大地;你分别出上就有了下;你分别出前就有了后;你分别出上就有了下;你分别出左就有了右;你分别出中就有了外。

有人榜自我价值观之善,定会瞕显另一国专横跋扈,其手段之恶与他眼中专横之国并无二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善之标准形成共识,不符合标准的事物就是恶。事物都存在对立面,美的对立面是丑,善的对立面是恶,有美必有丑,有善必有恶。

不分别时善恶一体,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天地万物之理,没有绝对单独存在的事物,一定有其相对的事物。天地万物之理,就是动静屈伸、往来消长、昼夜寒暑、上下左右,以至于善恶正邪、君子小人等等,没有独立而不相对的。

你看,分别让简单的复杂了,圆满的对立了,所以得道的圣人明白了对立统一,他不刻意去善,也不刻意去恶,他看着万物自然而然,随顺因缘,去种瓜得瓜,撒种结果,什么都不用做,他的样子,就是看明白了万事万物的本质,他是我们的榜样呀!

万物都是道与阴阳五行的妙合,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人力所能安排的。他们不突出和刻意去做什么。天道无为,任物自然。万物随顺因缘,我们合天道而行,怎么叫合天道呢,无为、无私、无我乃合天道。如果我们都要像圣人这样去生活,那是多么和谐美好的存在呀!

人间世上,一切概念与价值都是人为所设定的,其间充满了主观的执着与专断的判断,因此引起无休止的言辩纷争。 有道的人却不恣意行事,不播弄造作,超越主观的执着与专断的判断,以“无为”处事,以“不言”行教。

最能成事的人,一般不是事事胜人的强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激请。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如何解释一千字以上,不知道作者的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以《道德经》第二章所包含的信息量,岂止是一千字可以表达。老子用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把宇宙的整个格局都搭起来了。宇宙的起源是道,道的本质是真,真是根基。宇宙的规律是能量,能量是相对的善,善是规律,规律中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非常道”的美。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就是写“可道”,解释“可道”,定义“可道”,可道的意思是可以说的道,宇宙的规律是相对的存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对比,有空间,有名字,所以,宇宙的规律,自然的万物,都是属于科学的范围,都是可以说的道。第一章:“常有欲,以观其缴”,常,规律,欲,意识,缴,痕迹。万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而且万物在运行中会留下痕迹可以追根溯源。所以,是可以说的道。

第一章老子隐藏了真,第二章开头久以“美”与“善”引出规律相对的属性,解读美的属性,巧妙地解读了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正的含义。又把真善美三个字完美的融合在其中。

第一章是总钢,第二章规律,第三章是变化与价值,老子在前三章就把整个思想构建完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这一句话的重点不是美,而是一个“知”字,“知”是知识,认知,“知识”是文明的开端,也是一切罪恶的开端。人类的一切文明从知识开始,一切战争罪恶也是从知识开始,不管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是从高等智慧开始掠夺低等智慧开始,而知识是获得一切智慧的启蒙。知识的功用是分辨是非,而知识也偏偏使人生产是非,所以,当天下人有了分辨美的时候,把什么东西当成是美的时候,把什么东西当成是好的时候,有了是非的知识,有了好坏的标准,有了对错的概念,人类就离开真理本来自然的道路,陷入自私自利,贪婪无度的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所以,“斯恶也”,而不是“斯丑也”。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一句话的深意也不是一般的深。在大家的认识里善的反义词是恶,为什么老子不是恶而是说“不善”。“善”的存在方式有三种,上善,中善,下善。上善若水是善的绝对状态,“,寥兮,周行而不殆”(第二十五章)。是一种概念,先天地而生。第二种善就是自然规律,当善被知道的时候,善已经成为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生相对的存在,能量的存在方式是正电子与负电子同时存在,不可能单独存在,如果正能量是善,那么负电子就是不善,总不能把负电子说成恶吧,如果把左手比喻作善,那么总不能把右手比喻成恶吧,善与不善是相对的概念,下一句就是有无相生是一样的道理。

下善是被知识污染能量,被知识带离轨道的善。善是道的本能,善自己没有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真理的知识,也是宇宙最大的知识,自然而然,万物顺其自然,大美天成,妙不可言,美不胜收,鬼斧神工,等等,这些知识都是真理的知识,所以,善本来就已经有最高的智慧了,可是人类的知识使善迷失,与人性的欲望同流合污,陷善与不义之中,比如,刀的本质也是能量,也是善良,刀可以做菜也可以犯罪,而刀成为犯罪工具的是人类的知识。用左手犯罪,左手的本质也是道的善,是人类贪婪的知识是善犯罪,而这一切的本质是知识。

这一章老子把知识的属性伏笔在这一章里,如同把“真”隐藏在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名”里面一样。因为,第三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知识是一切纷争的开始,人类社会的五千年文明历史,没有一件不是从纷争开始,战争结束,而这一切都是从人类有了知识开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就是这个意思。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因为,善被知道的时候善已经是相对规律的中善了,被知识污染,那就是第四十一章的“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的下善了。

其他网友回答

完整的释义《老子》中的一段,10000字也不够。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要证明哪个底本才是正本、善本,证明过往释者释义的错误,证明老子说的简单的道理就是那么简单…

也不多说了,如有问题可以留言。

这一段是讲君主不要强行统一民众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韦弗居,是以不去。

原文翻译过来如下。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矛盾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才能促成。高和下,相互对照才能显现。音和声相互不同,才能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事物永远都是如此。对立统一,缺一不可。所以有道的人按照自然法则去行事,以身作则去教化民众。道生万物,却任由万物自由生长,而不加干涉,养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生养万物却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也从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也不会失去。

很显然,老子通过美和丑,善和恶,以及,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对立面儿。既对立又统一。这是道的运行规律,也是自然法则。他是永恒存在,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这就是提醒我们人或者是人类,不论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只考虑到好的一面,和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因为还有一个对立面儿的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规律,是道法自然。

比如,当一个人去爱另一个人的时候,那么首先就要考虑到这种爱,是不是违背道德?如果是婚外出轨,或者对方,有配偶有家庭,那么这种爱就是不道德的。就必然会招来恨,那么有恨,就有可能招来恶果。自古以来,类似于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恶果,在现实当中有许多案例。可以说举不胜举。

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皆来自于道。是“道”生养了天地万物,却任凭万物自由的生长,从不横加干涉。也从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也从不显示自己的功劳,这就是告诉我们人类,做事情一定要,依“道”而行,遵“道”去做。服从于自然法则。人要上通天灵,下接地气,要合于自然,要融入于万物,做到天人合一。

有的人做了一点点好事,或者一点点功德。就到处去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可结果呢,往往反倒被人不屑于顾,被人看不起。上个世纪的雷锋,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从不炫耀,甚至对同事和上级刻意隐瞒。但最后全中国甚至外国都知道了他的事迹。雷锋虽然年纪轻轻就牺牲了。但我相信,那是上天为了给他一个更美好的新生。而他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则永存于世间。

而当今很多人,早已把雷锋精神忘得一干二净。却天天喊着要与天斗,与地斗,真不知道哪来这么强大的自信。当今科技的发展,只考虑人类自身,基本不考虑对自然,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破坏。这种发展模式,违背了道的运行规律和自然法则。必然会受“道”和自然规律的惩罚,给人类招致恶果。近代以来,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越来越频繁的瘟疫,以及今年全世界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就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

以上只是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应该结合人类现在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深入的去思考和琢磨,才能发现老子的伟大,和《道德经》的真正智慧。谁能领悟这种智慧?谁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大道至简。道德经八十一章才五千言,即5000字。解释第二章仅一章,竟然要1000字以上?只需八个字,还是老子自己言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如何解释1000字以上?.jpg” />

与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如何解释1000字以上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