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道德经》为什么是老子所著?老子又是谁?
优质回答: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言》等,历史上对其作者是谁的问题颇有争议,但现在已经基本在学术界有了定论。
一,《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
在八十年代以前,我们所能见到的《道德经》版本是汉代青年学者王弼所编撰的通行本,因其在文章中改动的痕迹太多,以至于人们怀疑《道德经》不是老子所著。好在,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陆续出土了帛书本和楚简本两种《道德经》,而这两种版本都称为“老子”。帛书本字数和内容跟通行本很接近,楚简本虽然字数少了一半,但内容还能够关联起来,显然是一部删减本或者叫做摘抄本。
这两个版本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道德经》的作者就是老子,这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了。
二,老子是谁
老子是春秋时期人,出生于陈国苦县,因陈国很快就被楚国吞并,所以历史上也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并不矛盾。
关于老子的身世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父亲是陈国大将军,战死后,老子的母亲逃难到苦县并在那里产下老子;有的说他父亲本是周王朝的大夫,老子出生后就在京城生活。我们不去详细考证了。
老子,名老聃,字李耳(春秋时有身份的人有姓也有氏,老和李可能都不是他的姓)。年轻时师从当时大文化人尚枞为师,后来被他推荐到国家档案馆任管理员、馆长,因周室内斗档案馆被毁,加之老子对周天子的失望,便辞职西去。
据说在出关时被一个叫喜的关尹截留,在其强邀下写就《道德经》,流传至今。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的《道德经》是老子所著,如果没有老子一个人那也会出来个别的人来著作比如孙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等,但是这些人都有著作,所以还得是老子,就像三国是司马懿夺了曹魏的政权,如果没有司马懿也可能会出来个司牛懿来夺取,应征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日谥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曾任周王朝守藏室史,即图书馆长。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主要成就的体现,所以《道德经》又称《老子》。
周景王时,周王朝发生内乱,老子受权贵们排挤,逐辞官隐居,潜心学问。周敬王时,老子看到周王朝逐渐衰败,于是离开周西出云游。一天,老子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被守关长官尹喜看见。实际上尹喜此人也是学识深厚。传说一日尹喜在城楼观看天象时,只见天上紫气东来,长约三万公里,尹喜知道有圣人到来。看到老子后,尹喜知道圣人已到,忙到关口迎接,并对老子说你出关可以,但得留下一部著作。于是,老子就在关上住了下来。几天之后,老子交给尹喜一部5000字的著作,即《道德经》。随后老子骑着青牛,向西而去。
《道德经》一共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37章;下篇为德经,44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生饱读诗书,其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还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道德经》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它与《易经》、《论语》成为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生于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管图书,是孔子的前辈,曾向他问礼。
后来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长寿,大约卒于公元前471年,享年一百零一岁。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祥符六年(1013)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子我生也,老子生我也。
为得日益,是他非我,他名老子。为道日损,是吾非它,自称老子。无相我生,众生相我,是名老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道德经》为什么是老子所著?老子又是谁?.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