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靠谁接济 出身名门的杜甫,晚年为何总是靠朋友接济,他的钱都去哪了?

网友提问:

出身名门的杜甫,晚年为何总是靠朋友接济,他的钱都去哪了?

优质回答:

杜甫的前半生在啃老,中年活得不如狗,晚年相当不如意!

儿子能被饿死,自己四处漂泊;虽说朋友不少,但财富少得可怜,最后,死在长沙去岳阳途中的小船上。悲惨的是,杜甫的妻子杨氏买不起一口像样的棺材。

杜甫不是出身名门吗?

不是后来当了官吗?杜甫的钱到底哪里去了?

1、前半生,杜甫就是一个啃老族

杜甫的前半生,就是混吃等死的角色,四处游玩,不事生产,而且日子过得还不错。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杜甫的爷爷是著名的官员杜审言,他在武则天手下被重用,和张易之兄弟两关系相当不错。

在705年,发生了著名的神龙政变,就此,唐中宗上位了。不久,武家人、武则天的亲密之人们,日子都不太好过了,被牵连的还有杜审言。

公元708年,杜审言病逝了。很遗憾,临死之前都没有见到小孙子杜甫的出生。

杜甫的爹,名字叫杜闲,先是娶了老婆清河崔氏,并在公元712年生下杜甫。

杜甫他爹,还是比杜甫官运顺利,在717年,就升为了郾城尉(一个县的公安局长),此后,在732年升为奉天令(县令),737年升职为朝议大夫(正五品下)、兖州司马(地区公安局局长)。

虽然,杜甫的亲娘死得早,但这丝毫不妨碍杜甫的啃老。

最为关键的是,杜家有条件让杜甫啃老。

下面,我们看看情况。

杜甫在19岁的时候,第一次出门旅游,去的地方是山西临猗。

这小子一浪就上瘾了,20岁的时候,直接跑到南方去了,这一去就是三年左右。杜甫旅游的开支,自然是起老爹买单了。

想象一下,我们在二十出头着急于如何找工作的时候,杜甫却在进行“啃老”的生活,可谓是衣食无忧,偏偏一个公子哥。

23岁的时候,杜甫回来了,因为要考试,参加所谓的“乡贡”,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杜甫不得不重视。736年,杜甫去考进士了,结果名落孙山。

那个鲜衣怒马,在外漂泊的青年,终究为自己“执迷于山水风景,忽略了文化课”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737年,杜贤担任兖州司马(地州公安局局长)。杜甫跑去探望父亲,在兖州过了几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顺便写了几首诗,比如《登兖州城楼》、《望岳》、《画鹰》、《房兵曹虎胡马》等。

其中,最出名的诗句就是《望岳》当中的那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30岁时(74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杜甫娶妻了,找了个副部长家(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女子,此女子姓杨,比杜甫小了十多岁,这是真正的老牛吃了嫩草,但在那个年代,无所谓,关键是门当户对,都是官员之后。

二是,就在那一年,杜甫老爹杜闲死了。

这两件事对“浪子杜甫”影响很大,一是有了羁绊,二是“收入”会中断,继续啃老有点难。

2、杜甫的中年,活得不如“狗”

父亲死了,家里的收入中断了,再没有人能源源不断地供他吃喝了。

习惯是不容易改掉的,杜甫就像后世的徐霞客一样,巴不得用脚丈量祖国的大地。

结婚没多久,又出门了,看似在寻找机会,实际上是继续他的“流浪的坏习惯”。

公元744年,杜甫在长安碰到了李白,此时的李白刚刚被唐玄宗扫地出门,因为喝酒误了写诗文。

这是两个伟大的诗人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相见恨晚!

李白约杜甫去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不久,两人见到了高适,三巨头见了一面。没过瘾的杜甫,继续游荡,去了山东济南。

从杜甫的行为来看,这人不顾家啊,常年在外折腾,拿不回几个钱!可惜了在家带孩子的杨氏。

游荡一番,杜甫回家了。貌似要过一段平淡的生活,实则,杜甫非常不甘心在家呆着。没钱,老丈人家多有照顾,否则,老婆和孩子的日子会过不下去的。

公元745年,杜甫出门到了长安打拼,就此,拉开了屈辱的10年生活。

长安大,居不易,大诗人杜甫在长安啥都不是,他就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物,吃穿都发愁。

机会来了,公元747年,唐玄宗昭告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杜甫希望自己的人生得到逆转。

但是,因为李林甫使坏,提出“野无遗贤” ,导致,参加考试的所有才子全部落选。

这时,杜甫来长安已经2年多了,他面临一个选择,一是回家,无所事事,过上平淡的生活;另一个选择,继续在长安呆着,不混出名堂,就不回去了。

当时,长安离杜甫蒲城的家,也就一百多公里,坐马车也好,走路也好,三天左右就能走到!

而杜甫愣是没有回去,一直在长安混着!

杜甫要么给别人写写诗赋,换几个钱,要么好友赞助几个钱,过过日子。这是一段悲惨的生活。

一晃几年过去了,在公元751年,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唐玄宗准备进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趁这个当口,杜甫写了一篇文章《大礼赋》,就此得到了玄宗的赏识。于是,让杜甫呆在集贤院等待工作分配。

杜甫很激动,40岁了,终于可以吃官家饭了。但是,杜甫命不好,又碰到李林甫,他是分配工作的主要干部,因为李林甫对杜甫并不感冒,因此,工作又泡汤了。

熬了几年,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终于获得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

这个小官,是陕西合阳县负责庶务的官员,其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等杂事,和现在比,就是一个县的公安局局长。

有意思的是,杜甫拒绝了,他不愿意担任河西尉的官职。

朝廷还是够意思,重新给他分了个活,担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就是个看武器库的小官)。

这次杜甫接受了,毕竟,他也得吃饭,老是拒绝朝廷,也不合适。

干了一段时间,杜甫手头有了点钱,于是,想着探亲,毕竟出来的时间实在有点长了。

十一月,杜甫回到了蒲城。

进门一刹那,杜甫听到了哭泣声,然后,看到老婆哭红了双眼。一问,才知道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那一刻的杜甫非常伤心,十年未回家,回家后面对的竟然是小儿子的死去,而且是饿死的。

回去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了,居家北迁到了陕西的富县避难。

在唐玄宗时期,杜甫是没有得到机会的。听说,唐玄宗的儿子在宁夏灵武称帝了(唐肃宗),这让杜甫很兴奋,觉得是个机会,就北上去寻找新皇帝。

很不幸,这次被叛军抓了,押送到了长安,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志同道合者:王维。因为官太小,叛军没有重视杜甫,放了出去,于是,杜甫继续在长安混着。

公元757年,郭子仪的大军逼近长安,杜甫认为机会再次来了,从长安城跑出去投奔唐肃宗去了。此时,唐肃宗在陕西宝鸡。

3、杜甫晚年,日子不如意

不得不说,杜甫想法投奔唐肃宗,这棋是走对了。

就在757年,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个八品官,关键是能长期在皇帝跟前。看来,杜甫的春天要来了。

一切说明,杜甫的政治才华弱于文学才华。

当宰相房琯被罢相后(后来被贬到了邠州担任刺史),而杜甫却为为房琯求情。这下把皇帝惹怒了,将杜甫贬职到了华洲。

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了,杜甫的心凉了半截。

759年,杜甫先是到了华州,后到了秦州(天书),干得都不如意,辞了!

最后,杜甫来到了成都,这里有他的朋友严武。

这严武来头不小,先任绵州刺史,后来成了东川的节度使。

在严武的帮助下,杜甫盖了杜甫草堂。在严武的举荐下,杜甫又担任了检校工部员外郎,同时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这一年是764年,杜甫54岁了。

然而不巧的是,仅仅过了一年,严武去世了,杜甫也就没有人罩着了,就此辞职了。

既然不当官了,杜甫再一次开始了搬家,一路东行,766年到了奉节。

在这里,杜甫帮助公家看管田地(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顺便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还买了四十亩的果园。

这些地,光靠自己是种不了了,于是,雇了几个农工,加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劳动。

一个大诗人,官三代,沦落为农夫,这完全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种了两三年地,杜大诗人不想干了,继续顺流东去,到了公安、江陵,然后南下到了湖南的岳阳、长沙。

本来想去郴州投奔舅父,但投靠不成,路上差点饿死,幸亏有当地县令给了些吃的。

最后,杜甫一家想回到北方,从长沙到岳阳途中,杜甫闭上了眼睛,年59岁。

杜甫在后世受到大量的追捧,其诗因为现实意义,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认可。但在当时,杜甫的拥趸还是有限。

最让杜甫遗憾的是,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朝中官员,轮到自己了,没当过几年官,早期只能啃老,后期除了不多的工资外,没有几个钱,常常受到朋友们的资助。

拿3句话来总结杜甫的一生:早年啃老啃得欢,中年混得不如狗,晚年光景有点惨!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都知道跟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杜甫是在穷困潦倒中死在了一艘破船上,让人悲叹不已,要知道杜甫不像李白身份低下,人家可是名门之后,祖上是西晋的开国将军杜预,祖父、父亲都在朝中做官,杜甫是妥妥的官三代,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的钱都去哪里啦?

杜甫的爷爷名叫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书佐郎,是近体诗的奠基者之一,看来杜甫的诗才是有良好的基因传承的。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唐玄宗时期做到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正五品官员。杜甫从19岁开始云游天下,23岁参加科考落榜,接着当驴友,一直到29岁,那时候虽然景区不收门票,但是路途上的公交费、伙食费以及结交朋友的一系列开支还是很大的,杜甫又一直没有工作,所以这部分旅游费用都是靠祖上的家业以及父亲的资助来实现的。杜审言参与了神龙政变之后,被流放岭南,家产被充公,所以他爷爷没有给他留下多少钱,他父亲官居五品,年收入也就大概是4万左右,但要养活五子一女,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富裕。所以,杜甫这样的家庭能支持他游山玩水十个年头,可谓家财耗尽。

杜甫到了29岁回到家乡洛阳娶妻生子做回了正常人,结婚生子也是要花一笔钱的,之后他又遇到了偶像李白。杜甫在比他大11岁的诗仙面前自然是个弟弟,刷礼物是必须的,同吃同喝同游买单也是必须的,这都是要花银子的。李白可是一掷千金的主,杜甫要结交这位大咖,不出血是不可能的。二人共同的爱好便是一醉方休,没有酒是没法做事的,也是没有办法结伴同行云游天下吟诗作对的。熟悉李白的都知道这位才子有蹭吃蹭喝的毛病,到了杜甫兄弟这儿他也照吃不误。33岁的杜甫好不容易进长安第2次赶考却又遇到了李林甫奸臣当道,满朝才子居然没有一个人被录用,之后,杜甫只能是走举荐之路,那便是在长安城大把大把的撒银子来结交权贵,让更多的人只认识自己的才华,以图有地位的人给予推荐谋个一官半职。

杜甫银子都散了,但迟迟等不到做官的消息到来,他在长安实在带不下去了,最惨的时候,不得不靠沿街卖药来维持生活,再者,就是靠朋友的接济。44岁以后,杜甫才迎来了转机,他献给唐玄宗泰山封禅的大礼赋终于打动了皇上,但最终只是当了一个河西尉和参军的低级管理。大家都知道在唐代做官的俸禄远远没有宋朝的官员肥厚。杜甫还有两儿一女要养育,官场的颠沛流离致使杜甫的小儿子被活活饿死了。漂泊不定的杜甫到了成都之后还是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建立了杜甫草堂。之后杜甫又流落到了夔州,在当地官员都茂林的资助之下,租了一些民田,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杜甫59岁时,他已经贫病交加,日夜思念故乡,最终登上了一条回洛阳的小船,最后病逝在了这条小船之中。

其他网友回答

杜甫,官三代,河南巩义人,他是唐朝比较出名的诗人,曾经被人誉为诗圣。

客观来说,杜甫出身高贵,家境富裕,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他年青时到处游山玩水,长期享受着“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杜家不缺钱不缺地,他们即便不工作,也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和进项。在那个时代,这类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出租土地;开店经商;继承祖辈的遗产;出门做官,既有工资,又有灰色收入。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放高利贷,赚得高额利息……

不过,他长期脱产,既不上班也不经商,主要靠土地租金和父亲的收入来过日子。出门游玩,花费是不小的,不仅有酒有肉,还要和一些名人进行应酬,都特别烧钱。他虽然颇有才华,但是出身不高,又不精于人情世故,所以一直未能出仕。父亲去世以后,来钱的路子就更少了,他只能坐吃山空,做梦都想做官。但是,他直到四十多岁,才当了个收入微薄的小官。

他的职务不高,又不是肥缺,所以收入不高,也没有灰色收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挣死工资的,没有什么本事。长期坐吃山空以后,杜家的祖产和土地都不多了,虽然比老百姓强,却也是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了。因为战乱,杜甫丢掉了所有的家产,还和家人失去了联系。战乱平息以后,他来到了西南,并和家人团聚了。

此时的杜甫,他已经老了,虽有一些名气,但是他个性倔强,依然不通人情世故。所以,他在西南也一直不如意,官职始终也不高。更为悲催的是,他和当地的节度使不合,因此辞了工作。辞职以后,他没有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没有田租可收,也无祖产享用。在这个背景下,他住进了多处漏风漏雨的茅草屋。几年以后,他在一个官员的帮助下,终于在奉节定居。

在奉节,他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几十亩果园,还帮官府代管一些公田。他不仅雇人干活,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也因此,他终于过上了稳定且安静的生活。杜家依然不富裕,但是远远强于那些中低层老百姓,只不过远不如那些权贵富豪罢了。按理说,杜甫应该安分下来了。但是,他并不甘心平淡,既想重新出仕,又想回到巩义老家,接着又开始了出行之旅。

此时的他,再次失去了收入来源。他无钱继续北上,为了生存,只能南下投奔一个亲戚。不幸的是,由于战乱,加上洪水肆虐,他未能找到这个亲戚,还几乎陷入了绝境。最终,他病逝于一条小船上,年仅59岁!在那个年代,以杜甫的性格来说,很难有出头的机会,更难有大富大贵的机会。他既不适合从政,也缺乏创造后面只能是黯然默默的度过一生。(只有春光不退色,留起清名在人间 。)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出身名门的杜甫,晚年为何总是靠朋友接济,他的钱都去哪了?.jpg” />

与出身名门的杜甫晚年为何总是靠朋友接济他的钱都去哪了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