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苏轼最豁达的词是哪一首?
优质回答:
谢邀请,
苏轼一生坎坷,官云不济,我因为他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发自内心的呐喊。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苏轼一生几次被贬。被贬黄州四年间诗作颇丰。最是能代表他生性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词,应该是那首《定风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每次想起都能感受到苏轼生活的使然洒脱。苏轼被贬在黄州,是不能出黄州地界的,很多人知道他,也有很多人请他喝酒了。一次苏轼喝酒,回去的太晚了,敲门没有人开门,小童睡着了,他只好拄着竹仗来到江边。不觉吟出一首词来,《临江仙-夜归林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u)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苏轼的词就传遍了黄州,据说黄州的官员以为他小舟从此去跑了,赶紧去到他的住处,谁知苏轼正呼呼睡觉呢!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词风豪放,纵横恣肆,挥洒自如。读来让人畅快淋漓,忍不住大赞过瘾。说到苏轼最豁达的一首词,那应该是公认的《定风波》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春日,作者与朋友出游,却突然遭遇风雨,朋友深感狼狈,作者的心情却丝毫不被影响。竹杖芒鞋,顶风冒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居然有了“轻胜马”的感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任他风风雨雨,我自泰然处之,我行我素,依然自得其乐的心态,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豁达。
整首词中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是出游遇到风雨天气是琐事,作者词中却充满诙谐幽默,笔触轻灵,这其实也是他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后的心态真实的写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经历了风风雨雨,回头再看,风雨变幻莫测,谁也不能改变,人生更是一样,世事无常。什么风雨,什么晴天,什么顺境,什么逆境,早已动不了作者那颗平静似水的心了。不醉不醒,不悲不喜,无胜无败,作者早已超然遗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怡然自得。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流放,在官场上历尽坎坷,然而他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性情最豁达的文人了。
文如其人,苏轼创作的词中有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有书君认为,其中最豁达的是下面这一首: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蕲水,县名,就是现在湖北省的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如词前小序所言,清泉寺门前,有一条兰溪,溪水西流。苏轼赏景感怀,写下这首词。
此前,苏轼因写诗被人罗织罪名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最终,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到黄州。在贬谪期间,苏轼吟唱出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他坦荡豁达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写清泉寺优雅的风光和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词的下片,则抒发了感人的议论。词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书写人生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问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东流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
古人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青春的流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青春不单是一个年龄阶段,青春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人也可以凭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词人说,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此词稍后词人就吟过“我老多遗忘,得君如再少”(《吊李台卿》)的诗句。
可见在特定条件下,人是未尝不可以“再少”的。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颓的悲吟。
词人则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爽健歌曲,集中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豁达乐观的品格。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其他网友回答
这首《西江月·平山堂》:“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极其欣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这是平山堂之所以为名的原因。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刘敞迁右正言、知制诰。次年八月,出使契丹,在契丹一年。嘉祐元年(1056)出守扬州。刘敞与欧阳修关系密切,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欧阳修便写了一首词酬赠于他。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欧阳修《朝中措》
苏轼的这首词十分简单,却拥有极强的感发力量。它没有特殊的手法,像《词学十讲》中”直是盘空硬语,一片神行,而层层推进,笔笔逆挽,真是’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却又泯却转、接、提、顿的痕迹”所评价的《永遇乐》;亦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在这里,苏轼是奔波的游子,在外的宦客,冷静思考人生的智者。
一、文史中的苏欧情谊
杨万里的《诚斋诗话》里这样记载:”欧公知贡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为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公问:”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见何书?”坡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阅之,无有。他日再问坡,坡云:”曹操以袁熙妻赐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已赐周公。’操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可见欧阳修的气度,苏轼的学识。古代文人之间的交谈,每每见到,总是叹其风流雅致。这两位大文豪从第一次见面便相互吸引,成为挚友,不可不叹缘分之妙,他们必是为对方某一方面的才华所吸引。他们的相聚相知,在几千年后的既喜欢苏轼又喜欢欧阳修的我们的眼中又是怎样惊心动魄的欢喜。那样两个皎皎清朗的两个人,我们喜欢的人,他们也曾在光阴的某一个刻度里把酒言欢、以心换心。虽然相遇如此美好,却又不得不面对这份悲哀,一个人的脚步已走向孟婆忘川,另一个人的脚步却还在繁华尘世。面对曾经光景,苏轼怎能无动于衷,于是一首《西江月.平山堂》留下当时的心迹。
二、苏轼《西江月.平山堂》之解读
上半片是”兴”,下片是有兴而感。”三过平山堂下”,直到作此词为止,苏轼曾三次路过扬州。第一次,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由京赴杭州通判,南下经过维扬;第二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维扬;第三次,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三过”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宦海生涯,而此时的苏轼已经四十二岁了。”半生弹指声中”用夸张的比喻来表现时光飞逝。”弹指”佛教用语,比喻时间的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苏轼在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已经九年,十年举成数,故为”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是苏轼看到了欧阳修曾作扬州太守时在平山堂留下的墨迹给人的感受。”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是欧阳修《朝中措》中句词。在平山堂下,仍可以听到当年的歌,堂前垂柳依旧,太守何在?苏轼总是在不经意间思考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暂之间的矛盾。”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黄楼依旧、吴山依旧,东坡何在,太守何在?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而苏轼则更进一层”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欲吊””仍歌”均采用原句,重现当时欧阳修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存留世间,可堪慰藉。然再深想一层,和桓温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相似却又有更深的感慨。欧公早已离开人世,苏轼心中的缅怀之情溢于言表。苏轼与欧阳修亦师亦友,他们二人才华斐然、文人相倾。
“万事转头空”是安慰,是放弃,还是一份感慨。在战乱的年代,这种寂寞的声音便在世间回响。《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忽如寄”;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凉,这是一种意识,在苍茫中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苏轼可能是落寞的、压抑的。半生弹指而过,他胸怀天下,想要治国平家,却一贬再贬。他说”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人生在世,也未尝不是幻梦一场。也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的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
文字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事物,一旦变成文字,也许和作者有关系,也许就无关了,它已经自我完成了。读作品可以如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如上文所说。更特别的是读者可以进行再创造。即文字接受和读者批评,可谓”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说人间如梦,万事转头空。可是我们毕竟是处在梦中的人,梦中的欢笑和泪水都是真的,即使是梦,我们也都真实的存在着,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我被生活撞的头破血流,当我不得不放弃执念,当我不再年少轻狂,我会对自己说”万事转头空”,不要空执人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苏轼最豁达的词是哪一首?.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