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西德经济超越东德,东德并入西德国,为何首都却选择回迁柏林?
优质回答:
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就是否迁都柏林进行表决,经过长期激烈的辩论,最终以338票对320票达成历史性的决定:将首都由波恩迁至柏林。
定都柏林看似险胜,实则是历史潮流的选择。
两德合并时,西德经济实力远超东德,因此当时的西德首都波恩在首都选择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让我们了解下当时波恩这座城市。
波恩(德语:Bonn)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位于科隆以南约30公里、科布伦茨以北约60公里,人口约30万,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为科隆公国的首都直至18世纪末。
作为西德的首都,西德时期波恩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可当时政治家们的看法是,波恩作为西德的“临时首都”,只是暂时执行首都职能。当德国完成统一时,首都早晚是要回柏林的。
我们再看看柏林,这座城市能说的就太多了。
柏林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为国家首都可以追溯到普鲁士王国时期,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定都柏林。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德国实现了首次统一,柏林上升为全国的首都。这次统一真正奠定了德国疆域的基础。
即便是冷战时期,柏林只是东德的首都,可在德国人心中,柏林一直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早晚也会恢复经济中心这一地位。作为曾经的首都,东西柏林的统一一直都是德国统一的象征。
德国发达的中小城市体系使得德国大城市并不多,而柏林就是那个唯一一个在将来可以和巴黎、伦敦掰掰手腕的城市。
柏林有着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整个德国的交通枢纽,基础设施更为齐全,是西欧和东欧间联系的纽带,更是冷战后北约、欧盟东扩的桥头堡。政治家们的着眼点在于迁都后的德国将来要发挥的作用,德国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柏林墙推倒后,德国的合并提上了日程。出乎意料的是,关于德国定都波恩还是柏林,掀起了一定的波折。
支持波恩的人也不再少数。他们认为德国的未来虽然在柏林,但仍然不愿意迁都。他们的主要理由是:迁都柏林耗资巨大、劳民伤财,给政府增加负担。除了两地之间600公里的距离外,迁都柏林还要顾及将庞大复杂的政府部门有序不紊地调迁、联邦机构在柏林新地址的修建费、周边建设费以及行政人员的补助费,这些都是巨大的财政支出。
而当时东西德经济实力的差距也给迁都设置了障碍。不少西德人认为迁都柏林,一定会重点发展东部地区,客观上是让西德为东德输血。
而东德人在经济落后的背景下,本身就对二德合并颇感自卑,总有种“二等公民”的自卑感,这时东德人就必须强调迁都,不然总有种被放弃的感觉。根据民调,当时东德人82%强调一定要迁都柏林。
这样两难的问题就抛到了当时总理科尔的面前。最终投票的结果以柏林的险胜而告终。而科尔为首的联邦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做出很多努力才得到国内外认可,最终逐步完成了迁都。
比如,1994年的《柏林——波恩法》中规定国防部、环境部、卫生部、教育部、发展援助部和农业部留在波恩,有3个从法兰克福迁往波恩。目前,14个联邦部门中有6个设在波恩。德国政府迁往柏林,按照惯例驻德国的外国使馆也要搬迁到柏林,但是有一些驻波恩的外国大使馆也拒绝迁往柏林,主要问题还是资金,因此外交部也将有较多的工作人员留在波恩,尽可能地减轻波恩以及波恩人因为首都搬迁而遭受的劳动岗位损失。
这次迁都的工作确实十分艰巨,从1990年决议合并,一直到完成搬迁整整花了十年,整个迁都计划预算高达200亿马克。
我是日常眺金谷,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各位点评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明确,一个国家的首都要有文化底蕴,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所在地有向外扩张空间,至于经济发达与否,与国家规划,投资等有关。
波恩四面临水,而柏林只是有水流穿过(不缺水),都有水滋润城市,但波恩却已是极限,只能向高空发展,发展瓶颈可想而知。经济落后的柏林,不存在这些。交通,文化底蕴都不错!以前也作个首都。相比之下,选柏林为首都,是上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西德经济超越东德,东德并入西德国,为何首都却选择回迁柏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