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解放日:壮哉,石美张水锦,一门五烈士!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10月17日,是厦门解放日。
这几天,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南门村村民黄勇宝正在忙乎一件事,那就是协助投资区政府在村里建设一座名为“红色记忆馆”的文创项目。这座红色记忆馆的前身是三座圆形的石头粮仓。“红色记忆馆”的开馆时间已经选定,那就是明天,厦门解放日。
黄勇宝告诉我,“红色记忆馆”中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1949年10月15日。那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发动了夺取鼓浪屿的渡海作战。兵团下属的第31军271团、277团部分兵力分两路乘虎网船向鼓浪屿西南部进攻,进行抢滩登陆。遗憾的是,包括271团团长王兴芳在内的解放军指战员和支前船工,共560名,不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登陆成功的解放军指战员,全军覆没。
(为纪念牺牲的烈士,当年战斗最激烈牺牲人数最多的鼓浪屿旗尾山被命名为英雄山,王兴芳团长本人也依其遗嘱,葬于鼓浪屿。)
此次战役中,支前船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来自石美南门的女船工张水锦一家(除了张水锦,还有她的丈夫黄进川,三位儿子黄驴、黄富足、黄长义)。由于她家的两条船当时冲在最前面,在距海岸仅有一百多米处,炮火袭来,五人无一存活,同时牺牲的,还有船上的六十多位指战员。
新中国成立后,张水锦被省政府授予“支前特等功臣”,其丈夫和三个儿子获“支前一等功臣”,可以说是“满门忠烈”。张水锦等五人牺牲后安息于角美烈士纪念陵园。厦门也没有忘记张水锦,厦门革命烈士陵园的雕塑上永远定格了张水锦手撑船篙的英勇姿势。
烈士,烈士,烈士!
我这辈子似乎与烈士有缘。早在部队期间,就曾帮一位被遗忘了半个世纪的江西籍士兵救火英雄林胜钊烈士“重现人世”;转业后,在漳州龙海石码采风时,偶然得悉被称为“共和国奠基人”的厦门烈士庄少萍仍有百岁遗孀生活在石码,便发起了一场旨在让社会各界重新关注烈士关心烈士遗孀的文宣活动;这一次,我决定再次撰文,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这位解放初在厦漳一带名闻遐迩被称为“锦娘”的石美南门女烈士 —— 张水锦。
张水锦一家为何会出现一位特等功臣、四位一等功臣?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毕竟当时解放厦门的渡海作战过程中,牺牲的船工为数并不少!
经查阅一些资料后,我不由唏嘘不已。
原来,此波鼓浪屿战斗,竟是一次精心谋划的军事佯攻,而幕后的操盘手就是当时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叶飞回忆录《渡海登陆的成功一战》中有一段话直接写到此次军事佯攻:“……首先渡海登陆强攻鼓浪屿,这是调动敌人的很重要的一着棋,这是我又一次采取鲁南突围时使用十师首先东进以调动敌人向东,然后我主力突然向西突围的战法。当然,这是险着,我一生就用这两次。”
此次强渡鼓浪屿行动,目标便是把敌人的军事防御重心引向鼓浪屿,从而配合当时的第三野战军主力顺利达成跨海解放厦门的战役意图。
这是一次“牺牲概率极高的军事佯攻“,这是一次悲壮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自杀式进攻,因为,当时的鼓浪屿不仅壁垒森严、火网密集,而且不断得到驻厦国军机动兵力的全力支援。反之,为了保护鼓浪屿建筑群,第十兵团的炮火却出奇的安静,没有依例炮击鼓岛对渡海的解放军指战员进行火力掩护,且解放军指战员们竟只是以步兵轻武器进行作战。
这压根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这是一种向死而行、以命保岛,以弱击强的英雄主义壮举!
正是因为鼓浪屿方向吸引了国军的主力,10月15日同一天,解放军5个突击团分别从三个方向,分乘数百条小船,对鹭岛北部发起突然进攻。10月16日,经过一番鏖战,解放军成功登陆,国军军事防御的口子被拉开了。
由于深知此次行动的危险性,解放军规定:未满16岁和超过50岁的男船工不参加渡海战斗,女性一律不参加。当时张水锦58岁,其夫黄进川60岁,且张水锦是行动中唯一的女船工。
张水锦的过人胆略,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张水锦嫁给丈夫黄进川后,育有4男4女(一男早夭)。这次渡海作战行动,黄家惨罹重创,儿子尽失,留下三个女儿、两个儿媳与七位孙子(女)。当时大女儿黄玉花、二女儿黄玉兰已成家,唯独最小的女儿黄玉枝未婚。可以想象,倒掉了家庭顶梁柱的黄家,当时的艰难与悲戚。
从种种资讯来看,张水锦一家很可能属于九龙江口疍民中的“石美帮”。九龙江疍民早在明朝就曾遍及江口各个港湾,到了民国更是形成了“石美、西良、中港、福河、龙海桥、流传、溪墘、海澄、海沧、浮宫”等十大船帮。
这也算是九龙江“船底人”的一段悲壮往事。
明天,距那场战斗便是71周年了。
我不禁想赞一声:壮哉,石美(南门)张水锦,一门五烈士!
石美南门人的虎网船
从右至左为:张水锦的孙子黄亚国与外孙欧阳龙兴。
热心推介南门乡土的南门村村民
有很多收藏品的村民黄勇宝
南门村的“红色记忆馆”
南门村的“红色记忆馆”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