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优质回答:
历史上臣下功高震主被杀的确实很多。诸如秦有白起、汉有周亚夫、宋有岳飞、明有于谦。给人一种飞鸟尽、良弓藏的感觉。自然也有对应的例子。
1、陶朱公范蠡
勾践在兵败会稽山后,开始重用范蠡、文种。后来卧薪尝胆,君臣筚路蓝缕。22年终于灭吴。
但勾践在成为霸主后,主动离开到了齐国。而留在越国的文种就兔死狗烹了。
而范蠡在馆陶经营生意,富甲一方,得以善终。
2、卫青
最近在看《汉武大帝》,里面有个片段,汉武帝问卫青你为啥这么谨慎,总感觉和你隔了什么。再一个就是,卫青在年老的时候,非要进宫见皇帝。很感慨他的做人方式。
卫青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立下赫赫战功,从不居功自傲。
3、郭子仪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基本是再造大唐的功劳。他儿子和公主的讨论就很有趣:
郭暧曾和升平公主发生了口角,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公主大怒,回宫告诉父亲。代宗道:“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家。郭子仪得知后,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代宗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郭子仪回来后,将郭暧杖打数十。
在祖坟被挖后也很容忍。极其谨慎,得以善终。
4、曾国藩
曾国藩平了太平后,主动请求裁军,将湘军十多万裁到了三万。之后剿捻作战,都得依靠淮军。
果断拒绝诸将的称王建议。后来善终。
总结:
这篇写的比较短,但意思很简单,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很有能力,能安邦定国,是公认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非常谨慎,不居功,不跋扈,不结党。
第三,懂得进退,能主动在关键位置上退下来。
懂得进退,为任宽厚的人才可能得以善终。不过巨大功劳往往依然是定时炸弹,所以在历史上多数都不会善终。这些具有偶然性。
其他网友回答
先让我们理解一下功高盖主是什么意思,就是臣子功劳过大,使君主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从古至今因功高盖主而惨死在君主手下的将军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汉朝的韩信,宋朝的岳飞,以及朱元璋手下的诸多开国大将李善长、陆仲亨等等。但是功高盖主却能安享晚年的将军也是非常之多,再此举例几个比较经典的。
张良,刘邦打天下时身边最为重要的谋士,楚汉争霸时为刘邦出谋划策,曾在鸿门宴上帮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长计谋平天下”等策略都为刘邦采纳,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称帝后封其为留侯。刘邦生性多疑称帝后大肆杀戮功臣,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英布、彭越等先后被杀,使张良深悟了“敌国破,谋士亡”的道理,害怕刘邦也不会放过他,乃辞官而去,归隐山林之中。
卫青,西汉时期汉武帝手下的大司马大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使当时从未被击败过的匈奴溃败,曾战匈奴七战七捷,在各种战役中都是屡建奇功,深得汉武帝刘彻重用。但卫青为人低调,从不与人树敌,对将士爱护有加,对同僚礼让谦和,加上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所以深得汉武帝信任,晚年得以安享度过。
其实历史上功高盖主却能安享晚年的将军还有很多,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与岳飞同一时期的抗金英雄韩世忠,清朝末期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潘等等,这些将军之所以能够安享晚年其实都是看破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君王身边也许为人低调,懂得取舍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在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能够得到善终的人,我在这里举三位: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曹彬,元代的史天泽。今天是对三人一些相仿特质的比较说明,关于具体生平,就不在此处赘述了。
我们说能善终的将军,必然是因为他们的谨慎、明势的个性。就拿唐代“中兴”元勋郭子仪与另一位齐名的名将李光弼来说吧。为什么郭子仪能够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富贵终老,而李光弼却只能忧惧病逝呢?其实,个中原因归结起来,一个字:忍。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郭子仪先生在身后,成为了历代“福将”的代表人物。延至如今,我们提及此类将领,这位郭尚父都会以各种形式出现。最典型的来说,本回答中的曹彬、史天泽,都被誉为“当代”郭子仪。如《元史·史天泽传》便将此三人并称:
是以(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史天泽)比于郭子仪、曹彬云。
元世祖忽必烈也曾说:“朕想郭子仪、曹彬皆有显功,终身无大过,以致如此。今所奏岂其然哉,朕所知者,史天泽其人也。”(《元朝名臣事略·史忠武王》引)
我们可以看看史籍对于三人性格分别的描述:
郭子仪:“事上诚荩,临下宽厚”;
曹彬:“清谦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性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仁厚慎敬”;
史天泽:“其视富贵权势,敛然畏避……其善始令终,世儗之郭汾阳(郭子仪)”、“元取天下诸将,惟(史)天泽知大体……”。
不得不说,郭子仪的这个名位来的很辛苦,并非每个人都能忍受得了他所遭受的猜忌。其实,以郭子仪再造唐室的功勋,诚如其子所说,想取而代之也不是个玩笑话。在这种风口浪尖,作为“将而相者”的郭子仪,却能以大局为重,面对兵权解除(当然,这个事情有时候也和他的战绩有关)、父坟被掘等等事件都宽豁对待,在被冷落后仍能应朝廷之召,单骑退吐蕃。
可以这么认为,郭子仪的“偶像”效应,给了后世的大将们一个很好的典例。所以为北宋平灭诸国的曹彬能够终生谦谨,为蒙古攻金伐宋的“军阀”史天泽能够知时识势。
【史天泽像】
三人中,郭子仪享寿八十五,史天泽七十四,曹彬六十九。即使是最短的曹彬,在当时都称得上高寿了。所以,以我们常认为的“中庸”看法,保持他们的心态,的确更容易安享晚年。要不怎么说,李光弼才活了五十多岁呢。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名将王翦,唐代的郭子仪。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的开国将军都有着一个魔咒-“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将军们出生入死换来的太平,但是他们却很少有安享太平的。刘邦剪除异姓王,朱元璋屠戮功臣,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来看看几个可以善终的将军。
王翦
王翦是秦国的名将,他和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他早年侍奉秦始皇,之后就开始了征战四方。先是横扫三晋,灭掉了燕赵两国,而此时的他的儿子也就灭掉了魏国。之后王翦带领六十万人一举灭掉了楚国。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经历过多个丞相,从范雎一直到吕不韦都对他十分的尊重,可以看到王翦为人处事的本领。而在他灭掉燕国的时候,他就提出了解甲归田,但是却耐不住秦王的一再请求,最终再度出山灭掉楚国。而这一次无论始皇怎么说,王翦都执意隐退,因此王翦才得以善终。
卫青
卫青原本出身就特别悲惨,最早一直受郑家的奴役,直到最后稍微好一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但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别汉武帝所看重,因此卫青才得以入朝为官。卫青在元光六年的时候第一次出兵匈奴就获得了成功,因此被封为关内侯。而之后卫青北伐匈奴,七战七捷因此被封为大将军。
卫青身为大将军,可以节制其他所有将领,但是卫青却从来不用职位压过人。而且他还向汉武帝举荐主父偃和霍去病。按理说卫青身为外戚难免会遭到怀疑,但是卫青却从来不私自养士,也没有拿自己和霍去病的关系来说事,所以卫青也得到了善终。
郭子仪
郭子仪原本是九原太守,但是一直都没有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当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带着军马勤王,收复了河北、河东,收复了大半个唐朝。但是之后因为兵败被解除兵权,因此被闲置。不过因为太原兵变,郭子仪再次被启用。郭子仪被认为是再造唐朝的人,硬是平定了安史之乱,稳定了唐朝。
安史之乱过后,郭子仪就选择了不站队,甚至自己祖坟被盗了,郭子仪都没有去追究。而自己也从来没有徇私枉法,并且还因为自己儿子和公主发生的口角,亲自就把自己的儿子绑到了皇帝面前请罪,因此郭子仪也得到了善终。
曾国藩
曾国藩是近代的名人,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自己带领着湘军力挽狂澜,经过了几年的战争,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硬是把摇摇欲坠的清廷给安稳下来了,成功的为清廷续命几十年。在曾国藩的建议下,清廷还建造了第一轮船,安排了第一批留学生。
而曾国藩在自己巅峰的时候,很多人劝他拥兵自立,而他却上书建议裁剪湘军,并且让他弟弟曾国荃去山西做官。自己不骄不躁,在自己做两江总督的时候,自己还多次上书减少自己的职权,让朝廷派人来相助他。正是曾国藩的一系列措施,所以曾国藩也能得到善终。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