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灿烂千阳读后感1500字)

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灿烂千阳读后感1500字)

请问你读《灿烂千阳》的感受是什么?

优质回答

先说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

胡赛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史。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阿富汗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再介绍一下《灿烂千阳》的内容简介: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她们将做出如果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我读《灿烂千阳》的感受是压抑、愤懑、悲悯和同情。

《灿烂千阳》的作者在扉页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妇女。由此看来,作者关照的是阿富汗妇女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由于历史、宗教及国际关系等原因,近三十年来,阿富汗的难民问题一直是全球最为严重的难民危机之一。战争、饥饿、专制和压迫促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像这个故事中的塔里克和他的家人那样——离乡背井,到和阿富汗接壤的巴基斯坦和伊朗安置家业。出逃达到高峰时,有八百万名阿富汗人以难民的身份侨寓国外。时至今日,巴基斯坦依然有超过两百万阿富汗难民。

灾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面对的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们来了;军阀们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让人十分压抑的是阿富汗人民的命运无法自主,他们是那么的无助。战争贩子们和帝国强权把阿富汗人民随意蹂躏、践踏和宰割。把民主、人权和自由动不动吊在嘴上的西方政客们,你们是多么的虚伪和凶恶!

同样是人,同样是“所谓的上帝”的子民,她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保障。她们和我们的姐妹一样,也渴望爱情、婚姻、家庭;也渴望尊重和安全,可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满目疮痍,看到的是残酷、绝望、死亡、苦难和贫穷,令人抓狂和愤懑。

中华民族也曾经苦难深重,我们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历程感同身受,所以我对此既有悲愤又充满了怜悯。人除了活着也只能努力地活下去,还能怎么样啊?阿富汗国家的情况还和以前苦难深重的中国不一样。1840年以来的中国,中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闭关锁国,再加上帝国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殖民,中国成了帝国列强争夺的肥肉。阿富汗国家除了类似的原因之外,还有民族、宗教和大国角力、极其落后的生产力等多重因素,因而显得更加复杂。

《灿烂千阳》的英文名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刚开始我不是很理解,本来写的是十分悲惨的故事,几乎看不到希望和光。但是反复玩味之后,我还是看到了女性的觉醒和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绝对是真理。没有永恒的灾难,也没有永恒的幸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女性的觉醒,就是民族的觉醒,因为女性是母亲,而母亲就是民族的希望之光。

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灿烂千阳读后感1500字)

有谁读过《灿烂千阳》,莱拉在阿富汗动乱年代算是比较幸运的吗?

优质回答

人生实苦,万念俱灰

玛丽雅姆自出生前就被视作全家人的耻辱。

她是阿富汗一位富商与女仆的私生女,她和母亲被送到偏僻的山丘上,在一间破旧的泥屋里生活。

多年来,母亲几乎每天都在咒骂她的父亲,玛丽雅姆却一如既往地期盼父亲每周一次的探望。

父亲会温柔地跟她讲述外面的世界,送给她各种各样的小礼物,陪她去河边钓鱼,跟父亲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让她觉得幸福不已。

15岁生日那天,玛丽雅姆鼓起勇气提出,自己的愿望是和父亲一起生活。

母亲脸色阴沉,再三劝她打消这个念头。

一方面是因为母亲了解那个男人的薄情,他是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可能把私生女接回家,让街坊邻居看笑话。

另一方面,她就是母亲活下去的希望,母亲为了生下她,曾受尽委屈,不舍得让她离开自己。

玛丽雅姆却听不进母亲的劝阻,她偷偷下山,一路询问着来到了父亲居住的豪宅前。

结果,父亲不仅不肯出来见她,还狠心地将她拒之门外,让她像流浪狗一般露宿街头。

那一刻,她终于相信了母亲的话,她为自己无视母亲严厉的眼神、哭肿的双眼而心生惭愧。

可是,在家苦等了整整一夜的母亲,以为她不会回来了,绝望地吊死在了泥屋外的一棵树上。

母亲的离去,让玛丽雅姆深受打击,她为自己的任性感到后悔,也为父亲的虚伪感到失望。

而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父亲为了将她赶离身边,任由继母为她安排婚事,逼迫她嫁给了一位40多岁的鞋匠拉希德。

拉希德对她严厉却不失体贴,他会带她逛街,给她买礼物,为她单独安排一个房间休息,偶尔称赞她做的饭菜好吃。

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玛丽雅姆慢慢接纳了拉希德,她甚至心疼起这个孤苦伶仃的男人,希望终有一天能同他休戚与共。

但现实不仅让她的期望再次落空,还把她拉进了水深火热的地狱。

她怀孕后很快就流产了,拉希德便暴露了蛮横专制、残忍霸道的本性,言行举止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恶魔。

他把她当作私人物品,动不动便呵斥她,要求她出门一定要穿几乎覆盖全身的布卡。

他还对她挑三拣四,用各种难听的词汇挖苦她,稍微不合心意就把她拖过来毒打。

她在家庭暴力下接连流产数次,拉希德也失去了所有耐性,把怨气都化成了辱骂和抽打,变本加厉地折磨她。

虽然玛丽雅姆每天活得战战兢兢,但她牢牢记着母亲的教诲:“一个女人唯一要学的本领就是忍耐。”

这句话,支撑她在暗无天日中熬过了一年又一年。

作家查尔斯·比亚德说: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不管日子多辛苦,只有忍下去,熬过去,才有机会走出阴影,看到转机。

爱与被爱,消除痛苦

玛丽雅姆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第四年,邻居家的女儿莱拉降生了。

莱拉的父母是一对品行端正的知识分子,他们给了她美丽的容貌、聪明的头脑和良好的教育。

父亲对莱拉寄予厚望,告诉她:“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

长大后的莱拉和青梅竹马的塔里克相恋了,他善良可靠,温柔体贴,让莱拉品味到了爱情的甜美。

然而,无情的战争摧毁了她的幸福。炮火连天分离了她和恋人,一颗炸弹夺去了她的双亲。

别有用心的拉希德从废墟中把她救回了家,还告诉她塔里克在逃亡途中因病去世了。

莱拉伤心欲绝,但她发现自己怀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保住爱人的血脉,她只好答应了拉希德的求婚。

玛丽雅姆对莱拉的境遇毫不知情,她嫉妒莱拉的年轻貌美和生育能力,担心莱拉霸占她的家,对莱拉充满敌意。

她们总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有时候甚至会动起手来。

拉希德则故技重施,先是对莱拉小心翼翼,百依百顺,盼望着她能为自己生个儿子。

可是,看到莱拉生下女儿,他的态度便急转直下,对她颐气指使,拳脚相加。

过去的美好烟消云散,莱拉面前只有无底深渊。

但是,莱拉依旧相信父亲眼中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总有一天会冲破黑暗,迎来光明。

当拉希德讥讽她时,她敢于反驳他,并跟他据理力争。

当玛丽雅姆挨打时,她也毫不畏惧地挺身而出,死死拉住拉希德的手,拼命阻止他。

玛丽雅姆还是第一次被人保护,她心中不胜感激,卸下了对莱拉的防备。她送给莱拉亲手缝制的婴儿衣物,莱拉也邀请她跟自己去院子里喝茶赏月。

她们敞开心扉,相互帮助,相互支撑,成为了对方最贴心的亲人。

莱拉曾偷偷攒下路费,趁拉希德不在时,带着玛丽雅姆和孩子离开了家。

虽然那场逃亡失败了,拉希德将她们打得奄奄一息,但玛丽雅姆在莱拉的鼓舞下变得坚定而勇敢。

莱拉又一次怀孕,玛丽雅姆不仅悉心照顾她,还跟医院里的护士说她是自己的女儿。

虽然医院环境恶劣,让莱拉吃了不少苦头,但她从玛丽雅姆的陪伴中获得了巨大的安慰。

战乱和暴力没有让她们变得麻木,反而让她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彼此坚强的后盾,在艰难岁月中相扶前行。

这个世界上,爱与被爱从来都是最幸福的事情。

学会去爱,可以消除世间一切痛苦;享受被爱,可以化解生活所有不幸。

正是这份无私的爱,陪伴她们走过风风雨雨。

拾起勇气,化作光芒

莱拉生下了儿子,这让拉希德欣喜若狂。

但这份喜悦很快就随着一场大火消逝了,拉希德的鞋店被烧毁,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

生活每况愈下,拉希德却依旧竭尽所能地溺爱儿子,甚至为了减轻负担,他把女儿丢到了恤孤院。

对莱拉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夺走她的孩子更令她感到痛苦。

但她独自前往恤孤院看望女儿时,又会遭来士兵们的毒打,一天多达三四次。

无论是情感上的煎熬,还是身体上的疼痛,都让莱拉渐渐心如死灰。

这时,莱拉突然遇到了曾经的恋人塔里克。

原来,塔里克的死亡是拉希德为了得到她而编造的谎言,塔里克苦苦找寻着她,还给她写了很多信,但她从来没有收到过。

一别九年,他们都尝遍了世间艰辛。值得庆幸的是,塔里克已经找到了安稳踏实的落脚处,他想带她逃离拉希德的魔掌。

而拉希德很快从年幼的儿子那里得知了他们的重逢,他承认自己当年欺骗莱拉的无耻行径。

这个妒火中烧的暴徒不允许莱拉离开,他愤怒地扑向莱拉,狠狠掐住她的脖子。

一旁恐慌而焦急的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情急之下举起铁锹向拉希德挥舞过去。

拉希德倒下了,噩梦终于结束了。

这是玛丽雅姆决绝的反抗,也是她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作主。

这一刻,她不再是一棵无人问津的杂草,而是拼尽全力保护孩子的母亲。

她把莱拉和孩子们托付给了塔里克,自己则坦然地接受了死刑。

玛丽雅姆15岁出嫁的时候,在结婚协议书上第一次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后开始了悲惨的婚姻生活。

42岁的她,在死刑判决书上第二次签下名字,走到生命最后的时刻,她却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她从莱拉和两个孩子身上得到了爱,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个被需要的人,这是她一生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她也为他们付出了爱,用抗争成全了他们的幸福,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英雄。

她带他们逃离苦难的同时,褪去了低贱的私生女身份,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同伴、监护人,甚至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比起在拉希德的虐待中苟活,这个结局已是她此生最好的归宿。

在玛丽雅姆黑暗的人生中,从未见过明媚的太阳,但她把自己活成了生命中的那束光,照亮了所爱之人前行的道路。

回到起点,延续希望

劫后余生的莱拉带着孩子们,随塔里克前往巴基斯坦,度过了一段安逸的时光。

但她时刻铭记在心,是玛丽雅姆用生命为她铺就了通往幸福的道路,她要把这份爱与希望延续下去。

于是,莱拉和塔里克回到了满目疮痍的喀布尔,他们一起投身到了战后重建的工作中,莱拉还成为了恤孤院的一名教师。

她明白玛丽雅姆并没有离开,她就在重新粉刷过的墙壁之中,在他们种下的树苗之中,在孩子的毛毯,枕头,书本和铅笔之中。

最重要的是,她就在她的心里,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照亮了整片大地,温暖了世间荒凉。

面对苦难和风雨,爱与希望,就是永不陨落的灿烂千阳。

爱为我们的人生披上铠甲,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拥有不惧艰险的信念。

希望让我们在磨难中乘风破浪,哪怕满身伤痛,也有绝地反击的勇气。

它们给每一个孤独的生命注入了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逆旅中奋力向前。

历尽千帆,走遍坎坷,我们终会明白:生活是值得守候的,也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愿你我在这布满污泥的旅途中,不畏凄风冷雨,心怀灿烂阳光。

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灿烂千阳读后感1500字)

你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什么?经常看书带给你什么变化吗?

优质回答

最近在看《1989——1994文学回忆录》,是木心讲述,他的学生陈丹青笔录。此书是由木心先生在纽约给中国青年会讲述的世界文学史。

木心,“木心”是他的笔名,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东栅。

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在木心先生讲述《文学回忆录》也称起源于佛教的“木铎之心”。

此《文学回忆录》分上下两册,从荷马史诗、雅典文明、佛经、圣经、离骚、春秋战国、先秦文化、唐宋元明清、一直到五四文化,批判性的讲述了文学史,对于诗词及文学艺术的信息量非常之巨大,读后让人感到游走在地球诗词、歌赋、小说、艺术、音乐等知识宝库中。艺术家都是通过双手,将美丽的作品赠给世界的。

经常看书,可以从书中增长对事物的认知度,也可以从书中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读书破万卷的精神激励自己,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