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对联,以及背后故事?
优质回答: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对联据说是在三国时代。春联是对联在传统节日的特殊运用。在此仅仅举几个我所熟知的对联故事,欢迎大家补充。
(刘春霖手书对联)
一、刘春霖妙联惹怒马举人的故事
刘春霖,河北肃宁人。是清朝末代状元、中国近代书画家,光绪年间甲辰恩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刘春霖的一段关于对联的趣事。
刘春霖幼年丧母,家中贫寒,三岁便跟着教私塾的堂哥读书;四岁临池习字,不分昼夜,真草隶篆无不涉猎;到十岁时候刘春霖的书法在肃宁一带就小有名气了,乡亲的红白事、聘女下帖、过年贴对联都请刘春霖代书,他不厌其烦,有求必应,被乡里誉为“小书法家”“小秀才”“小神童”。
刘春霖家邻村有一马姓之人,十几岁就参加科考,考了二十年终于考上举人。马举人自命不凡,心胸狭窄。嫉才妒能,在乡里横行无忌。马举人听说肃宁少年刘春霖能诗善对,被誉为“神童”,很是不屑。于是一天,马举人找了个机会去刘春霖家找茬,会一会这个“神童”。
马举人到了刘家,气度傲慢,将刘春霖上下打量一番,暗说,也不过就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小子嘛!
他扫视了一眼家徒四壁的刘家,认为外界所传的“小神童”刘春霖名不副实,于是傲慢地说:“听说你能诗善对,今天敢跟老爷我对句?”
“能跟马老爷对句,是晚生莫大的荣幸!”年幼的刘春霖答道。
马举人随口出了上联:“种田不熟不如荒。”
刘春霖立即对道:“养儿不孝不如无。”这是明代大家冯梦龙 ?醒世恒言? 之句。
马举人又顺口说道:“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刘春霖对道:“行刻薄,真乃大糊涂。”这是清代文人王之春的一副家教联。王之春此人文武兼备,著作丰厚,当时很有影响。
刘春霖张口就能对出这两句的下联,马举人觉得这小儿读书不少,不可小看。马举人目光移到墙上贴着的一幅古装戏剧画,随口念道:
“三五人可当千军万马。”
“六七步走遍四海五洲。”
刘春霖对道。
马举人又出一联:“浅涉世,贫读书,哪来智慧?”
刘春霖立即答道:“近君子,远庖厨,学士之图。”
马举人又出一联:“鹦鹉嘴巧难成凤。”
刘春霖迟疑未答。马举人在一旁嘲笑:“对不上来了吧? 还神童呢,狗蛋! 哈哈哈。”
刘春霖瞥了他一眼,略加思索,随即回敬道:“蜘蛛有丝不如蚕。”
马举人惊讶地看了看春霖,再出题:“二猿断木,猴崽子也能对锯!”这“对锯”是“对句”的双关语。
马举人的无礼,彻底激怒了刘春霖。他未加思索,脱口而出:“一马陷足,老畜生怎会出蹄?”这“出蹄”则是“出题”的谐音双关语。
马举人骂春霖“猴崽子”,换来了刘春霖骂他“老畜生”。春霖觉得自己有些过头了,赶忙鞠躬:“老前辈对不起,晚生失口了,恕罪恕罪。”
马举人平时听到的净是恭维之声,谁敢在他面前这样放肆? 他顿时恼羞成怒,大声喝道:“小畜生,竟敢跟老爷我这般无礼!” 抬手就是一巴掌。这让刘家人始料未及,赶忙喝退刘春霖,向马举人道歉:“老爷,这孩子不懂事,过后我一定严加管教。”马举人本想来戏弄人,却反遭其辱,闹了个面红耳赤、 理屈词穷,随即拂袖而去。
祸根种下,以致马举人后来在刘春霖在科举之路上几次使坏,却未能阻挡刘春霖的状元得中。
多年后,刘春霖考上状元后,衣锦还乡。在家中设宴酬谢乡里时,还给马举人发了一份邀请帖,众人不解,刘春霖解释说:“马举人虽不是本县人,却与我村毗邻,再说了,当年他打我那一巴掌,让我增加了不少决心和志气,我还没感谢他呢!”
马举人此时也已经年逾古稀,且年轻时纵欲无度,一身劳疾,卧病在床。马举人早有忧虑,接到刘春霖请帖,想起当年打状元那一巴掌以及种种下作之举,愧疚和恐惧交织在一起,赶紧修书一封,深表忏悔之意。
刘春霖看完信说:“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知错,有悔过之心,浪子回头还金不换呢。他的病不仅在身上,而且在心里啊! 我给他开几味补药吧。”
有人取来笔墨纸砚,刘春霖挥笔写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常以此为补,心则不亏,心不亏,身则健。”
刘春霖对马举人的传信人说:“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此四端者,犹如四体也。四端不全者,犹四体不全也! 回去告诉马老先生,过去的就过去了,如果他能听进规劝,善待众人,病情自然会好转的。”
不过,马举人病情没有好转,且日益加重,不久便气绝身亡。
(慈禧太后大办寿庆导致国家亏空)
二、慈禧太后庆寿的对联故事
1904年农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庆寿时,尽管清政府风雨飘摇,内外交困,虽然没有像往年寿辰那样声势浩大,但在民间看来慈禧的七十寿辰仍然十分奢华。清朝朝廷为筹办万寿庆典被明间认为是“铺张扬厉,劳民伤财”。时任 ?警钟日报? 主编的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对联: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传诵一时,叹为圣言。当时,该报对此联评议称:“冷嘲热骂含讽豪端,亦寿联中之别开生面者也。若令腐儒见之,必咋舌惊走曰:何物狂生,大胆如此。” 一时间,国内各报刊纷纷予以转载,引起读者热议多多。
三、苏轼与佛印的对联趣事
苏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诗文、书法俱佳。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他和好友佛印、黄庭坚经常一起饮酒作诗,相互逗趣,逸事非常多。话说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时常与好友纵情于山水之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苏轼、佛印、黄庭坚三文友)
四、陈洽的对联故事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请难比萧和。
陈洽是明朝时人,自幼聪慧。据说他八岁时,一次和他父亲沿江散步,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两船你追我赶,各不相让。不久,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洽的父亲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吹箫,声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灵感突来,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陈洽的父亲不住地夸奖儿子。
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上联“橹速”谐音三国东吴名臣之“鲁肃”,“帆快”谐音汉高祖刘邦手下大将“樊哙”。下联“笛清”谐音北宋的大将“狄青”,“箫和”谐音是汉高祖刘邦部下的大臣“萧何”。
(《联林珍奇》电视剧中妙联层出)
五、电视剧《联林珍奇》中的妙联
《联林珍奇》拍摄于1991年,是我读书时看过的一部印象特别深的电视剧,剧中主人公凌大岫,是一个对联奇才,他聪颖机灵的形象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时的语文学渣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从那以后也逐渐喜欢上了古典诗词,古典文化。虽然现在剧中的很对经典桥段和对联已经记不起来,但是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一下子就找到这部剧的名称。剧中的对联及其故事我只摘录几句供大家参考:
千年古树当衣架;
万里长江做浴盆。
牛头且喜生鹿角;
狗嘴何曾吐象牙。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生烟夕夕多。
日在东,月靠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位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
……
剧中的诙谐幽默的对联和妙句太多,不用一一列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这部电视剧来看看,绝对让你受益良多。
看过《联林珍奇》这部剧的小伙伴不妨出来留言露个脸,我们一起来暴露一下自己的年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对联以及背后故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