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上将潘凤有多厉害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网友提问: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优质回答:

三国时期的潘凤可是与吕布齐名的战将,自古有“关西吕布、关东潘凤”的说法,另外潘凤还与邢道荣、吕布、刘三刀一起并列三国四大悲剧名将。

潘凤是韩馥手下的头号猛将,当时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在潘凤眼中,不过是手下败将,当时袁绍想谋杀韩馥,请韩馥吃饭,韩馥带着潘凤赴宴,期间袁绍让颜良、文丑斩杀韩馥,结果潘凤以一人之力,击败颜良和文丑的联手,名震天下。

韩馥在当时可是冀州牧,连袁绍都是韩馥的手下,冀州又是河北最大的州,人才济济,潘凤能做到冀州牧韩馥手下的头号猛将,没两把刷子怎么能做得到呢?

关西吕布,关东潘凤,吕布是并州人,并州属于关西,潘凤是能与吕布齐名,潘凤能力会差吗?吕布虽然在三国之中没有斩杀一流名将,但很多一流名将联手也无法击败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也不过刚刚能打打退吕布,颜良和文丑二位一流武将联手,也仅仅和潘凤打成平手,足可见潘凤之勇。

潘凤还被称为“无双上将”,他使用的武器是一把大斧,号称“盘古开天斧”,据说重达120斤,都知道三国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可是潘凤的“盘古开天斧”重达120斤,这是什么概念,比关羽的兵器重了快40斤,足可见潘凤的力气比关羽还要强。

既然潘凤这么历害,那什么会在虎牢关前被华雄一刀给斩了?

只可惜天不妒上将潘凤,华雄是董卓手下仅次于吕布的大将,第一个战华雄的是袁术的骁将俞涉,俞涉自称为:小将愿往。说明俞涉地位不高,结果一刀被华雄给斩了。

第二个出战华雄的就是潘凤,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是这样介绍潘凤的: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有两个意思:一潘凤是上将,地位较高,上将一般是军中最高将领,也就是说潘凤是冀州牧韩馥手下头号大将。二是韩馥认为潘凤武力在华雄之上,可斩华雄,要不然韩馥不可能让自已的头号大将去送死。

结果潘凤又被华雄斩了,按理来说,潘凤与华雄尚可一战,打个五六十回合到上百回合,应该没有问题,怎么也不至于很快就被华雄斩了,经过多方研究,本着对事实负责任的态度,终于发现了潘凤被斩的原因,来自他的马。

这匹马被手下牵错了,原来潘凤就是一员战将,身高体重也是远超常人,又拿着差不多一个人体重的兵器出战,马匹严重超载,当时潘凤没有发现马匹问题所在,骑了一普通的马云迎战华雄,结果刚战,马就吃不消,一下子马失前蹄,潘凤跌落马上,马上就被华雄斩杀,潘凤的死完全是一个意外,不仅韩馥认为是意外,而且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是意外。

三国演义中关于潘凤被斩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 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出战,没多久,就有人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杀,众人都是大惊失色。

众人是谁啊?十八路诸侯。大惊失色表示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之外,言外之意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潘凤可以杀华雄的,结果华雄杀了潘凤,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如果不是潘凤勇猛无敌,名声在外,十八路诸侯也不会大惊失色啊,要知道这十八路诸侯差不多是整个天下的英雄代表了,他们都认为这样,那谁还敢出战华雄。

于是就没有人出战华雄了。除了关羽,关羽不是十八路诸侯的人,而是刘、关、张三兄弟联手参加会盟,他们三兄弟没有实力,太想出人头地,而只有立下大功才能出人头地,于是关羽请战,温酒斩华雄。

至于潘凤,个人认为潘凤的武力应该与吕布相差无几,高于华雄,强于赵云、典韦、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在三国算是一等一的高手。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极其富有戏剧性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上将潘凤之死。而这番时期还导致潘凤同样“大名鼎鼎”的邢道荣、吕布、刘三刀三人一起被并列三国四大悲剧名将。

潘凤之死事件

《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联军将讨伐董卓时,董卓就指派了手下的大将华雄前来收拾一下这些在他眼里不成气候的诸侯们。

刚开始时,也确实是如董卓如想,一个在西凉仅仅排位第四位的大将华雄,一出师就捷报频频,直接打的诸侯联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先是诛灭的济北相鲍信派去抢夺头功的三千马步军,华雄更是手起刀落一般,轻轻松松的就将鲍信的亲弟弟鲍忠给斩于马下。

再是大败“江东猛虎”孙坚的大军,设计诛杀了孙坚大量兵马,更是一刀把孙坚麾下最厉害的四大将之一的祖茂给一刀力劈了。

其次就是大败了孙坚之后,第二天华雄直接跑到诸侯联军的城门口去挑战,不到三回合,就把诸侯联军派出来对付自己的袁术麾下的骁将俞涉给斩杀了。

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凤了。俞涉死后,可是吓坏了众诸侯,直接都没人敢出去迎战了。这时候潘凤的老大韩馥就想着终于该自己表现了,派潘凤上去把华雄这小子砍了,正好展示一下直接的实力,震一震其他的诸侯。韩馥当即就站出来,自信满满的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这可把袁绍高兴坏了,急急忙忙的就命令潘凤出战,可是事与愿违啊。当潘凤兴高采烈的提着自己的开山大斧头上马时,本来还想着自己可以拿下头功好好威风一把呢,没想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前脚刚刚走出自己的家门,没一会儿就挂掉了,真的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潘凤战力分析

但是注意了,《三国演义》书上并没有交代潘凤是怎么死的,只是说了:”去不多时, 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并没有像之前那几个人一样,明明白白的交代了是和华雄直接交手,然后打不过被华雄光明正大的砍死。所以潘凤之死就成了一个疑点,他极有可能是中计而已。

可能是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出战太急忙,加上高大威猛、斧头还重,马匹不行,被压垮了,落到地上的潘凤自然就被华雄轻轻松松大败了。

也有可能是太自信了,导致出门的时候太大意,一出门就中了华雄的埋伏,给乱箭射死了。真是够悲剧的,难怪是四大悲剧名将之一。

至于他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到底打不打得过,打不过真实情况又能打多久,全部都成了有待商榷的问题。为此我特意去翻了很多资料,可是从《三国志》,到《后汉书》,再到《晋书》,包括《三国演义》都没见那本书记载了潘凤这个人,更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战绩。

我们只能用一句“不知为何许人也”来形容,极有可能就是小说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而且在历史上华雄分明就不是什么西凉名将,而是一个武功平平的家伙,如果真有潘凤这个人,还是当世的名将,肯定不可能被华雄杀死。

潘凤名气由来

至于潘凤这样一个在书里跑龙套的家伙是怎么火起来的?有了这么大的名气,甚至还有了“关西吕布、关东潘凤”这样不切实际的夸张说话,其实全都是来自于后世人对潘凤老大韩馥那句自信满满的“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的调侃,以及后世各种为了博人眼球的影视作品而已。

例举几个电视剧里潘凤的经典台词,就知道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2002年《貂蝉》电视剧里上将潘凤有一句极为张狂的台词:“小小娃娃口出狂言,我乃潘凤,快来送死!”

2009年台湾电视剧《终极三国》里潘凤也有这样一句台词:“华雄的拳在真正天才的眼里,不过是慢动作而已。”

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中上将潘凤更有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台词:“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emmer这不是英雄联盟里蛮王的台词吗……

不得不说,虽然这些电视剧都台词都是胡编乱造、子虚乌有的东西,但不得不说,确实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也就导致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潘凤现在拥有了如此高的名气。

真实潘凤猜测

不过虽然没什么实际战绩和记载,竟然能背作为冀州太守的韩馥视为上将,肯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一流武将不敢说,二流武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其他网友回答

潘凤在《三国演义》中,只出场了一次,是在第五回合: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当时曹操集结十七路诸侯,加上他自己,一共十八路诸侯,公推袁绍为盟主打着“诛杀董贼,兴复汉室”的旗号,向汜水关进发。袁绍派出的先锋是孙坚,董卓则派出了武将华雄迎战。济北相鲍忠素知孙坚威名,怕他抢了自己的功劳,于是派弟弟鲍忠前去迎战,没想到鲍忠一个回合不到就被华雄所斩。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接着孙军因为袁术不供应粮草,乱作一团。董卓谋士李肃建议,由他偷袭孙坚后寨,华雄直攻孙坚前寨,来个里应外合。后来孙坚被华雄攻击,仓皇出逃。期间,孙坚的武将祖茂为掩护他,被华雄斩落马下。

华雄趁势追击,来到盟军关前挑战。袁绍这边最先出战的人是俞涉,他是袁术手下的大将,结果战斗不到三个回合,就为华雄所斩。盟军大惊!冀州刺史韩馥则说:“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忙令潘凤出战,没想到不久也为华雄所斩。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讲到这里,就有个疑问了:韩馥上将潘凤的战斗力如何呢?为何他那么快,就被华雄所斩?下面我将依据演义的描述,分析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三也是华雄死因。

第一,潘凤的战斗力不会太弱,他被斩杀,只因华雄太过厉害。

潘凤冀州刺史韩馥的上将。说白了,就是韩馥手下最厉害的将军。当时冀州,是三国时期的大州,州富民强。韩馥作为刺史,挑选的上将,能是那种弱不禁风的人吗?再一个,潘凤若没有万夫不当之勇,韩馥会语气肯定地说“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之类的话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潘凤的确没多久,就被华雄所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必须要详细介绍一下华雄。

华雄是董卓手下的大军,关西人,是西凉军的第四勇士。当时盟军逼近汜水关,吕布本来是要去迎战的,结果被华雄抢了先。华雄狂妄地说:

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华雄如此傲视群雄,一定是有实力的,不然断不敢夸下海口。罗贯中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对华雄的外貌是极力塑造:

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

一看就知道华雄是猛士无疑了。华雄也确不负董卓所望,他一出场就立下了战功和战绩,斩杀了鲍忠和祖茂,杀得孙坚脱帻换盔。孙坚是一个无比勇猛的人,他胆识过人,武艺高强。他的出场,罗贯中也是极力塑造:

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不用多想,一读到这段文字,就知道孙坚是一位猛将。可就连他这样的人,在华雄面前也是不堪一击。所以,真的不是潘凤战斗力不强,实在是华雄太厉害了。

第二,潘凤被华雄所斩,是因为他仓皇出战,准备不足。

从罗贯中的文字可以知道,潘凤出战是仓促之间的,没有人为他践行和助威。按理说,两军相战前,派出的打头将军,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哪边的将军赢了,会极大地鼓舞自方的士气。然后一鼓作气,一战定胜负。大家想一下,华雄此时,正是达到了战斗力的巅峰,处于不败之地。潘凤急忙迎战,一没有底气,二没有被激励,岂有不败之理呢?

第三,潘凤或许太过自信了,没有把华雄放在眼里。

潘凤还没跟华雄交战,他的上司韩馥就跟袁绍打保证,说他的上将潘凤,定能斩杀华雄。我认为,潘凤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会产生一种自信。当然了,也会有一种压力。他会想,万一失败了,不仅会丢了自己的脸,还会让上司失望。韩馥若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潘凤也许能继续混下去;反之要么被撤职,要么被杀头。

俗话说得好,“骄兵必败”。潘凤太过骄傲了,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压根没有把华雄放在眼里,结果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这个道理,还适用于华雄身上。他接连杀了那么多厉害的人,必定认为自己天下无敌,盖世无双。哪里知道,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就能要了他的命。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关羽。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以华雄的战斗力,起码也能跟关羽大战几十回合,为何连酒还没凉就被他所斩呢?原因就在于华雄骄傲了,没有把关羽放在眼里。

总结

潘凤作为冀州刺史的上将,战斗力一定很强。他被华雄所杀,让十八路诸侯非常震惊。他很快被华雄所杀有三个原因,即对手太过强大、自己准备不足、傲气十足。第三个原因,也是华雄的死因。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潘凤呢?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潘凤大战吕布之金庸篇!

潘凤突觉身周气流略有异状,这一下袭击事先竟无半点朕兆,一惊之下,立即着地滚开,只觉一个似枪非枪的兵器从脸上横掠而过,相距不逾半尺,去势奇急,却是绝无劲风,正是一条方天画戟!

他只滚出丈余,那画戟向前一刺直奔胸口,如惊雷,如闪电,疾刺而至,笼罩身前八大穴位,端的是狠辣无比。

潘凤知道这一招厉害之极,此刻身当其难,更是心惊。但他处乱不惊,艺高人胆大,左手一翻抓住画戟的手杆,正想从旁甩去,突觉那条画戟一抖,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劲向胸口撞到,这内劲只要中得实了,当场便得肋骨断折,五脏齐碎。

便在这电光石火般的一刹那间,他右手持着开山大斧一档,“当”得一声巨响,两人身子都是一晃。潘凤趁机一提一送,身随劲起,嗖的一声,身子直冲上天。

吕布“咦”的一声,似对他的武功颇感惊异,见这身具绝顶神功的高手竟是个从未见过得少年,更是惊讶。

潘凤在半空中翻了个箭斗,左足在一株松树的枝干上一勾,身子已然定住,朗声说道:“后学晚辈潘凤,拜见吕老前辈。”说着左足站在松干,右足凌空,躬身行礼。松树的枝干随着他这一拜之势犹似波浪般上下起伏,潘凤稳稳站住,身形飘逸。他虽躬身行礼,但居高临下,不落半点下风。

吕布心中喝声彩:“好一个少年英侠!”

吕布适才三招九式,每一式中都隐藏数十招变化,数十下杀手,岂知对方竟将这三招九式一一化开,尽管化解时每一式都险到了极处,但潘凤都能拿捏的恰到好处,稍有毫厘之差,便是筋折骨断、丧生殒命之祸。

吕布一生之中从未遇到过如此高强敌手,心中故是十分骇然。但他却不知潘凤化解这三招九式,实已竭尽生平全力,正借着松树枝干的高低起伏,暗自调匀丹田中已乱成一团的真气。

吕布哈哈一笑:“潘少侠不必多礼。老夫纵横江湖二十余载,从未见过如少侠这般的身手,我这把老骨头是不行的了,真是后生可畏啊!”吕布能直言潘凤武功高强,自己险些敌抵不住,不失为一代宗师的风范!

“老前辈过奖了,”潘凤谦逊到,“晚辈只学得几手三脚猫的功夫,又是初入江湖,还请老前辈多多指点!”

“好一个三脚猫的功夫,你就是用这三脚猫的功夫便打死了我的徒儿华雄?老夫今天倒要好好领教领教!”

潘凤心说:原来是为华雄报仇来了,看来今天是免不了一场恶战了!“老前辈请听我解释,华雄他……”

“不要再说了!华雄他纵有千般不是,毕竟也是我吕布的徒儿,岂容他人出手?潘少侠未免越俎代庖了吧!”不等潘凤说完,吕布便吼了出来,“今天你就陪老夫痛痛快快打一场吧!”

方天画戟倏地飞起,疾向潘凤身上卷来。潘凤身子一沉,从画戟旁窜了下来,双足尚未着地,半空中身形已变,向吕布扑了过去。

吕布左掌一立,猛地翻出,一股劲风向他小腹击去。潘凤转身卸劲,也以左掌将掌力化开,便在此时,方天画戟又是横扫过来。

潘凤转了半个圈子,大斧跟着迎上,顺势左掌猛挥,无声无息的打了出去。潘凤蓦地里这一掌劈出,挟着一股劲风向吕布飞了过去。

吕布侧头避让,脸上还是被掌风刮到,竟是隐隐生痛,他喝了一声:“好小子!”也是一掌劈出!

两人越打越快,翻翻滚滚已经拆了一百余招,竟是谁也占不得半点上风。他们越斗越是心惊,只觉身周气流在兵器和掌风激荡之下,竟似渐渐凝聚成胶一般。

两人自习成武功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高强的对手。对方不但招数精巧,内劲更是雄厚无比。初时两人采用七成守御,尚有三成攻势,斗到二百余招时,渐感体内真气不纯,唯有只守不攻,以图自保。

两人本来内功雄厚无比,用之不尽,愈使愈强,但这时对手太强,每一招均须耗费极大内力,竟然渐感后劲不继,这又是两人从未经历过之事。

更拆数十招,两人都知道对方乃当时数一数二的高手,任何招式都难以取胜,最后只能比拼内力,如此一来必然是一死一伤!

潘凤是血气方刚,身强力壮。吕布虽然年龄大些,但是功力却更加精纯。吕布寻思:“再斗下去只有徒自送命,想报仇怕是不成的了。”当下向潘凤急攻三招,要抢出圈子。

潘凤也是一般的想法:“再打下去,只怕要命丧当场!”一边应付吕布的攻势,一边也跳出圈外。

经此一战,两人深知对方厉害,要想取胜是千难万难,只能另图良机。

潘凤道:“战神吕布不愧是武林泰斗,果然名不虚传,晚辈佩服!”

“潘少侠也是神功惊人啊,要不是你杀了我徒儿华雄,老夫真想交一交你这个朋友。咱们后会有期!”吕布转身便走,瞬间已在数十丈以外,轻功当真是出神入化!

潘凤这一战和战神吕布打了个不分胜负,“无双上将潘凤”的名声在武林中就传开了。

自此“南吕布,北潘凤”驰名江湖,遥相呼应!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有一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末将领命。”

很快,一分钟不到,他就被华雄给斩了,死得不能再透了。

说到潘凤,很多人都没什么影响,毕竟在正史中没什么记载,而在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里,潘凤只是出场了一会儿,说得难听点,就是躺着中枪。“末将愿往”,这句话成了他的取死之道。台词就一句话,然后就仓促委以大任(其实就是送死),但是没办法,他毕竟是吃这碗饭的,退无可退,避无可避,主公叫他杀谁就杀谁,叫他送死就送死。因为这是他的“工作”。

那我们这位上将潘凤战力如何?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将嘛?要分出胜负,只有靠自己的武力了。不知怎么的,潘凤此人突然就火了!虽然罗先生在他的《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述也不过就四十余字,但一点没有影响潘凤如今的“热度”,很快,关于潘凤的籍贯、仕途、学历、称手兵器,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少潘粉们的好奇心。

潘凤,字无双,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兵法。不过可惜,在讨伐董贼期间,命殒于董贼帐下西凉第一大将华雄刀下,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脑洞。

在电视剧《新三国》里,还给潘无双将军重新设计了一句台词:“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了!”看得出来,编剧也很喜欢潘凤这个人物。

所以就有一些网友脑洞大开,认为潘凤之所以被华雄斩于马下,是因为他的一把开山大斧重达一百八十五斤,一般的马根本承受不了潘凤和大斧的重量,所以导致潘凤马失前蹄,最后又被华雄杀了(我怎么说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jpg”/>

与三国上将潘凤有多厉害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