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教育子女的故事 有哪些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

网友提问:

有哪些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

优质回答:

古人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大多因时过境迁,不可复制,只能从理论上给我们启迪和帮助。但事情总有例外,我们今天就说一则古人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

明朝有一位叫郑淑云的母亲,在她儿子的人生中遇到烦恼时 ,她给儿子回了一封家书。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平原君赵胜)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大意是说,人的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境。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种,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第二种,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

第三种,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你要多读书自励,不要放纵自己。

今天读来,仍然能够感受到一个伟大母亲的真知灼见 ,拍案叫好!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熟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和“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他们深知后天教育对孩子一生影响颇深。于是,古人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从古至今,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教子故事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 画荻教子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欧母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 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 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笔,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2.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3. 曹操教子 。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 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4. 岳母刺字

岳飞,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5. 司马光教子

司马康,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大哥司马旦之子,后来过继给司马光为子。 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着,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 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 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他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希望已“为人父,为人母”的父母们,能够从以上故事中有所启发,重视子女的后天教育。相信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就是你家的宝贝哦!

其他网友回答

太多太多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延绵不断,就是因为家文化教育的好!

其他网友回答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人物,人们最熟悉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他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的治家理念,使他的家族后辈涌现出众多有才能的人。大儿子曾纪泽,清代著名外交家,在回收伊犁等外交事务上都有重要贡献。二儿子曾纪鸿,兵部武选司郎官,酷爱数学,而且自学成为近代著名数学家。孙子曾广铨任兵部员外郎,后来担任外务部左丞;孙子曾广銮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曾孙子曾约农,则为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对他的整个家族,以及现代人的教育观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有哪些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jpg”/>

与古时候教育子女的故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