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是谁 你认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

网友提问:

你认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

优质回答:

托塔天王——李靖。(托塔天王是后世为了纪念李靖,进行的相互组合)

蔡东藩评价李靖为唐初名将第一人。李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虽未始无将佐之赞襄,而调度有方,终归统帅。而纵观历史长河,李靖可谓是中国古代第一将。

李靖为将可征战一方,从无败绩;

李靖本来为隋朝的臣子,后来在去江都向杨广举报李渊谋反的途中被李渊捉住,后来被李世民刀下救人,保住了性命。初次帮李唐的时候,李靖是李孝恭手下的大将,在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失利的情况下,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

后来李渊为平定南方,让李孝恭作为主帅,李靖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行军中李靖“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占了荆门、宜都二镇,而后李孝恭在不听取李靖建议的情况下失败,但是李靖率轻骑五千为先锋,马不停蹄,直奔南梁都城江陵。从出发到最后攻破江陵,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李靖功不可没。这时的李靖主要担任先锋,不是统帅。

李靖为帅可统帅千军万马,杀敌灭国;

李世民登基之后,李靖担任军事主帅,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在唐朝与匈奴的决战中,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最后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一举打破颉利可汗的主力,后来又连续征战,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

后来吐谷浑进犯凉州,朝廷决定兴兵反击,李靖依旧为帅,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最后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

李靖是军事上的集大成者,四派皆通;

兵家四派指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而你李靖是一位军事是上的集大成者,他对四派都有研究,并且能在战争用娴熟的应用。古人云“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李靖就是这样的一位军事集大成者。

李靖是文人将军,出将入相;

李靖灭亡东突厥之后,李世民将他升为尚书右仆射,担任宰相职务。古往今来多少人希望出将入相而实际上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李靖就是“出将入相”的一位,而且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在做宰相的时候装拙,这是也他明哲保身的手段。

李靖是正军代表,兵法传世。

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 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李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

李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和《弓诀》等,至今多已佚失。还有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总体而言,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是一位非常全面的将军,可以称得上中国古代的第一名将。​​

也许你还想知道汉朝皇帝顺序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翻开一篇篇中国历史的竹帛华章,无数名将刀锋所向、金戈铁马,立下赫赫战功。虽然,都曾星光璀璨,闪耀一时,但一个个却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岁月长河中,化为竹帛传扬的华夏文明。

如果要对中国历史无数名将进行排名,无论是武庙十哲六十二将,或是“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或是抗金英雄岳飞,或是明朝猛将徐达、常遇春,还是清朝名将年羹尧等,可能都极难给予定论,或许唯有天生残疾的战国名将赵国李牧无可争议。

一、赵国后期危如累卵,李牧天时尽失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发动了大规模的“长平之战”, 赵国一共死了45万,这场战役带来的后果就是赵国元气大伤。当时,如果不是秦王猜忌白起心存二心,诏其回都,怕赵国已被其所占。

据最早的人口史料《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是中国人口增长的第一高峰期。而我国1978年全国人口普查为9.42亿,新增人口2445万(实施计策生育政策的第一年),新增人口占总人口的3%。如果以古代人口出生成活率较低和人口死亡率极高的实际,再按照现代新增人口3%的基础上再缩小10倍,应该就是3‰来算。则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当年新增人口为17.9万人。

同时,从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到秦灭六国的公元221年(历经41年),再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一统六国(历经15年),再从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到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楚汉争霸(历经2年),最后再到西汉元始二年(历经200年)的户籍登记。期间,则共历经260年。

由此可知,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的总人数约为1311万人,最多应该不会超过2000万人。若以当时赵国所处七雄中的中间实力来看,赵国总人口约为285万左右。而长平一战就损失了45万男子,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77%,也至少占全国男子总人数的55%以上。

所以,此战已明显动摇国之根本,打击国民信心。

然而,时隔5年(公元前257年),赵国、魏国、楚国联合(帮助赵国,对抗秦国,以免唇忘齿寒)一起,大败秦军于邯郸。虽然,此战胜利,历史也没有记载谢礼一类,但人家能白帮吗?最基本粮草一类要提供吧,战利品什么的怕也被魏楚瓜分了吧,死亡将士要慰问吧,成年男子也在迅速减少吧等,都将造成赵国国力的严重衰退。

同时,在公元前244年,大将廉颇不忿乐乘取代自己之位,一怒之下,率军击退乐乘,并趁机率领麾下将士投靠魏国。而在此之前,赵奢、蔺相如皆亡。至此,赵国仅余硕果李牧可用。

此时,对于担负护国重任的李牧来说,可谓天时尽失。

二、赵国地势四面皆敌,李牧地利不在

战国七雄中,楚国地处南方山水之险,拥兵百万,对外可攻,敌攻可守,地势最优;齐国占据东南米粮、食盐产出富庶之地,钱粮地理最优;在“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丢失河西之地前,魏国实力最为强大,曾多次攻占赵国都城邯郸,国土面积为最;秦国同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赵国,地处各国之要冲,四面皆敌,北有楼烦、胡林、匈奴屡犯,东有富齐虎视,南有强悍魏国匪寇,西有秦国豺狼。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公元前231年、公元前230年,分别发生代地大地震、百姓大饥荒两大天灾,造成国力严重倒退。为此,百姓谣言:“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

此种地势和国力,对于临危受命的李牧来说,地利已亡。

三、赵国君王昏庸无能、谗佞专权,李牧人和远离

据《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赵偃病逝;公元前235年,赵幽缪王赵王迁继位后,昏庸无道、荒淫无度,宠信佞臣、贪官郭开,整日纵情声色,不理政事。

这一情形,好似大多亡国之君的通病。

因此,对于想要挽救赵国命运的李牧来说,人和也已离他远去。

四、天时、地利、人和皆去,以天下七分之弱赵,李牧依旧却秦破匈,战功赫赫

公元前244年,李牧驻守赵国北疆的代郡和雁门期间,审时度势,扬长避短,采用“坚壁清野之计”、“痹敌之计”,诱导匈奴主力进入预设战场,再施以三万陷阵步骑突袭、一千三百辆重装战车包围、两万弓弩兵精射、三万步兵围攻、五千精骑追剿的“多兵种组合战”,一战几乎全歼匈奴十万主力,匈奴单于在数十死士护卫下才得以生还。

这一战,打的匈奴人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越赵国边境半步。而赵国方面,百姓无意外伤亡,兵马损失甚微,人、财、物方面更是损耗极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兵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步骑弓车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创始战例,也为后来的大汉征战匈奴提供了借鉴经验。

此战,以极低损耗、极弱之旅(主力对秦,偏旅守边)、以羸暮之国,实现了极大战果。

公元前243年,李牧奉命攻陷燕国的重镇武遂、方城两城;公元前233年,大败秦国大将桓齮;公元前229年,于井陉关外阻击秦国大将王翦一年有余,使之难有寸功。

同时,李牧守边期间,连败东胡、林胡,最终使其降服。

可也说,李牧一生从无败绩,功勋赫赫,真正的常用将军,因功受封武安君。

而其孙子李左车同样继承了其军略才能,韩信曾向其求计,其提出:“百战奇胜”的良谋,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且后世留传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名言,就是李左车《广武君略》兵书中的一部。

为此,史学界给予了李牧极高的历史评价: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连却秦军,军事家廉颇、赵奢皆不及也。

如此战绩,历史诸多名将何人堪比?

五、名将之殇

遗憾的是,李牧这根赵国的最后擎天白玉柱,却因秦国重金贿赂赵王迁宠臣郭开,遭其诬陷有谋反野心,而昏庸无能的赵王迁竟然也信了,就连李牧的右臂假肢也被赵王迁身边的佞臣认定为谋反的凶器。

其实,据《战国策》记载:李牧右臂天生残疾,为了叩见赵王迁时方便行礼,才装了一个假肢。奈何,却成为谋反凶器。

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后,李牧在赵王迁的诏令下,右手欲拔剑自刎,却够不着脖子,遂口衔宝剑撞柱而亡。

此后,赵国数十万百姓自发哭祭; 秦国大将王翦、杨端欣喜万分。立即指挥大军攻打赵国,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杀赵葱,败颜聚,用时三月攻克邯郸城,擒拿赵王迁。至此,共历十王,历经一百八十二年的赵国随灭。

因此,百姓愤然感叹:前秦之不能并赵者,以牧在耳;今李牧亡,赵迁随亡”。

以此看来,李牧可堪荣登历史名将榜首。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中国古代第一名将,当然要属于大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了。

为什么是霍去病?因为中国古代名将的最高荣誉就是霍去病创造的,这个最高荣誉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这个最高荣誉的直接翻译就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峰一度到达瀚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狼居胥山和姑衍山都是当时匈奴人的祭祀圣地,而且离汉朝控制区是相当的遥远,这两座山都在今天蒙古国的北边,而瀚海则更远,在今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境内,离中国边境有一千多公里。

之所以将霍去病的这一战功视为中华民族的最高军事荣誉,就是因为这是汉民族北伐所到过最远的距离,后世的历朝历代都没有超过霍去病这个功绩。

虽然后来明朝的蓝玉曾经打到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不仅蓝玉打的距离没有霍去病远,而且蓝玉的功绩是在蒙古人衰败的情况下建立的,而霍去病却是在匈奴人正强盛的时候建立的,并且霍去病还早了1506年。

如果比较难以理解霍去病的功绩,可以打一个比方,在距离今天2138年的西汉,年仅22岁的霍去病率领5万骑兵,长途跋涉近一千多公里在,从中国境内向北出击攻打匈奴,杀进匈奴的核心腹地,一直向北打到匈奴人祭祀的圣地,兵锋一度到达贝加尔湖,然后再安全的返回汉朝。

此战,霍去病斩敌70400人,俘虏匈奴王侯将相86人,5万人斩杀匈奴7万多人,还俘虏了敌方最高级别的官员,并且是远离中原,毫无补给,没有支援,完全陌生的战场上取得,并且这一战时霍去病的年龄22岁。

你说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位将军在如此年轻的年龄取得如此巨大的战绩?你就算把韩信和白起放在这个位置上,恐怕也做不到这个成绩吧?韩信、白起名满天下的时候都超过了30岁,即使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在巨鹿一战成名的时候,已经26岁了。

霍去病创造的这一战绩,刷新了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战绩和荣誉,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度,相当于比赛场上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武术界的东方不败,儒学界的孔子一般,成为神化一般的战神。

取得一次大胜仗也许还有机会运气的成份,但是次次都取得大胜利则无疑是一个天才,而霍去病就是这样的天才,霍去病17岁第一次参军,率领800人,就斩杀人数3倍于已方的匈奴人,达到2028人,并且还俘虏了匈奴最高领导人,相当于汉朝皇帝的匈奴单于的叔父和斩杀匈奴单于的祖父,这可是霍去病17岁时第一次出战所取得的战绩。

17岁,你在干嘛?即使是古代,也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可人家霍去病就已经开始征战沙场及建功立业了,17岁,放在现在就是一普通的高中生,可人家霍去病已经是西汉帝国的骠姚校尉(相当于现在的旅长或团队)以及冠军侯了。

这还没完,霍去病在19岁时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在当时可是仅次于大将军之下的武将级别了,相于今天的陆军副司令员,好吧,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就已经是西汉帝国的军队最高领导人之一了。

并且在这一年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歼灭匈奴人4万多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侯将相120多人,同时接收匈奴浑邪王率领4万人投降,并果断平定了部分降军的哗变,光是看斩敌数及收降数就已经让历朝历代的将军们汗颜了。

霍去病最后一战也就是前文说到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则更加辉煌,这份功绩曾经在当时超过了大将军卫青,秒杀后世历朝历代的将军们,而这一切是在霍去病如此年轻的年龄下创造的。

霍去病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在中华民族战争史上影响颇远,头一次将汉民族的国威远扬到一千多公里的瀚海地区,整个蒙古高原、漠北无一不伏到在霍去病及他代表的大汉民族脚下,汉民族的声威绝大部分是霍去病创造的,这个高度,至今无人能及。

霍去病一生四战全胜,无一败绩,斩敌、俘敌数冷兵器时代无人能敌,最远征战的地方同样也是无人可及,至今没有人达到霍去病的高度,所以霍去病才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长途奔袭的彭城之战,以三万人大败五十六万汉军。皆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其他网友回答

你认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中国军事史上,能称得上大神级别的军事家很多,但若论谁最排第一,笔者首推韩信,因为众多优秀名将中,韩信的战绩最大,典故最多,有关韩信的成语也是最多的。

韩信的一生是真正的命运多舛。尽管他为刘邦打下的江山如此多娇,最终与他有缘无分;从发迹前的胯下之辱,到后来的功成名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再到最后的身死妇手,战神韩信的一生,可以说是惨淡的一身。世人一直为那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津津乐道,也一直为韩信在井陉之战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一战而赞不绝口,“明修栈道、暗渡陈昌”和“十面埋伏的垓下之战”,更是让中外军事家拍案叫绝的经典战例。

“胯下之辱”

韩信的出名还要先从他小时候说起,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说的是萧何,实则讲的是韩信的一生,比喻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俗话说大丈夫能去能伸,韩信结识萧何后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韩信经 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故用萧何之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楚军与汉军签下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随后,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疲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随后,汉王刘邦听从谋士张良、陈平建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最终逼使项羽兵败退守垓下。

大汉集团的主帅是刘邦,但执行主帅是韩信。韩信先是奠出打草惊蛇的战略。他亲率一部分先锋军主动向楚军发动挑衅性的进攻,项羽那是啥火爆脾气,听说汉军来了,立刻倾巢出动,想以雷霆之势将汉军直接击溃。其次,韩信奠出的是抛砖引玉的战略。他率的先锋军只是与楚军稍作简单的“离距离”的接触,便立马后撤。楚军自然不放让他们轻易逃走,愤起直追,进入到了他们的埋伏圈。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早已磨刀霍霍的孔熙、陈贺所率的左右两军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包抄楚军侧翼。再次,韩信奠出的是趁火打劫的战略。韩信见时机成熟,率军发起反击,他精心布置的十面埋伏开始发威了。项羽感到不对劲已经深陷了汉军的埋击圈,此时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刀自刎。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出自他和刘邦的一次谈话。如果你当时在现场或者看完他们的对话后,你就知道韩信的话是多么要命了。

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最多不过十万。”

刘邦反问:“那你呢?”韩信:“那自然是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多多益善,那为何被我擒住了?”

韩信:“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

从对话的前两句来看,韩信是张扬到了极点,即使你真有才能,也要学会低调嘛,况且他面对的是疑心本来就重的皇帝。无政治头脑的政治头脑的韩信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最后惨遭吕后杀害,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你认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jpg” />

与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是谁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