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形而上学”是什么?可以举几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吗?
优质回答:
“形而上学”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要问是啥意思,恐怕并不是太清楚。人们认为“形而上学”听起来高大上,有点虚幻。
“形而上学”应该是哲学范筹内的一种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它是以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来看研究世界的本质。形而上学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称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本质,简的说就是研究世界上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的原因及本源,它的目的是想还原事物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研究世界,运用的思维方式只是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形而上学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在,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看到事物数量和地点的变化,却看不到事物本质的变化;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
“形而上学”来自英文metaphysics,古希腊文τ? μετ? τ? φυσικ?,拉丁文metaphysica。
“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过来的。
后来,清学者严将这翻译为“玄学”。但“玄学”叫法慢慢被“形而上学”称法取代。因此“形而上学”一词被中国人延继下来。
形而上学,听起来高大上,神秘,但道理也简单。下面几个例子就很好阐述了什么是形而上学:
1、不经过严格思考,主观片面的看问题,凭自己想象,凭主观意识
在印度神话里,认为世界是由一只大象托着的,而大象底下又是一只乌龟,那乌龟底下是什么呢?印度人不会考虑乌龟底下是什么,但古希腊人却执着于探究乌龟底下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就是形而上学的起源。
2、刻舟求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
《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3、脱离实践,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寺庙门口的一只石狮子被洪水冲进了河里,又过了很久很久,人们想把他打捞上来,于是有的人在掉石狮子的地方搜寻,有的人在河流的下游搜寻,结果都没有任何发现。
这时候,寺庙的长老说:石狮子应该在河流的上游,人们开始不相信,结果搜寻以后果然在河流的上游发现了那只石狮子。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传”。宇宙万有,凡吾人眼耳鼻舌身意可测度思议之范围,即谓之“形而下”,或曰“器”。超此凡智测度器象之上者,即谓之“形而上”,或曰“道”。研究此“道”之学问,即名“形而上学”。以中秋赏月为例。目所观之明月、身所感之清风、耳所闻之雅曲、鼻舌所享之月饼、意识所思悲欢离合之事。凡此种种感受,与所感受之物事,及能感受之眼耳鼻舌身意识,皆属“形而下”,或“器”。然则赏月者若并不满足于吃完月饼洗了睡,而是仰观俯察、外照内省、进而谛思,明月、清风、雅曲、月饼、佳人,色、声、香、味、触觉,以及中秋情怀、所思之事、乃至能感能思此一切之“我”,再推之山河大地、乾坤万物,究是何质何性?何因何果?若有若无?若真若假?何所从来、去向何方?主宰此世界如此造作之总的规律若何?思虑至此,即达“形而上”之门外、将窥“道”之境界。然后修诚意正心之功,以期格于“物”而达于“理”、超于“器”而入于“道”,则可谓入“形而上学”之门矣
其他网友回答
俺感觉“形而上学”像是一个“标准”,像追求事物极致普遍性的“标准(要求)”。既然是“形而上学”就应该不能举出“个例”这个是“形而上学”,那个也是“形而上学”。当然还是可以举个“锤子”说:“本体论”就是“形而上学”。[大笑][呲牙][祈祷]
也可以说“形而上学”就是探求事物最“最正确的”、最基本的“可能性”的认识方法。所谓的“哲学”木有不以“最正确、最基本”的普遍性为前提滴,所以“哲学”就是围绕以“形而上学”为工具展开的“学问”。[大笑][大笑][大笑][笑哭][祈祷]
其他网友回答
形是有,没有物哪来的形,形而上学是守旧保守死搬硬套旧的理念,不结合实际的教条主义。纸上谈兵,不会灵活运用。万物生于有,孝仿之意。有生于无,无才是需求新的观念。新观念取代旧观念成功了就是进步,所有先进的都是从无里发现发生做为出来的。没有唯心的想向就没有唯物的新生。
其他网友回答
古希腊大哲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真正的认识是”形”之上的学问,也称物理学之后。这是对形而上学最权威的解释。我国古代的文化经典《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形而上的事物是些什么呢?比如说:情感、意志,思′想、灵魂、道、术、势、上帝、神仙、绝对理念等等都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是精神性的事物,属于道的层面。而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是形而下的内容,是物的范围,属于器的层面。比如:金、木、水、火、土、气、牲畜,植物,以及其它一切可见之物。这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原始认知。
人类上古时期的先民们经过漫长的生产及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由形而下(客观事物)的认识,(或者说由图腾时代的认识)跨越式地转变为形而上学的认识,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大转变。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过去,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总认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只有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的某种主义才是终极真理。从而抹杀了形而上学所具有的真理性,放大了形而上学的缺陷,实际上,形而上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梯,它比起人类蒙昧时代的图腾认识(比如:古代人民对狮子、老虎、牛、大地、大阳等事物的神性的崇拜)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使人类由具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也就是由反映到眼罕的实物认识上升到归纳概括的认识。从此开启了民智,改变了认识观念,进化了人类的大脑。比如:东方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号称中华文化之源的《易经》,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齐物论》以及一些神仙鬼怪的著名经典,比如:《封神榜》及《西游记》等著作。而西方流传下来的形而上学的文化经典有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著作《精神现象学》,另外,还有最具代表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圣经》等等。
上述这些中外文化典籍,都是成思想体系的形而上学方面的专著或名著,代表着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次,还有许多不成体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例如,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的数是万物的本源,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外星人光临地球留下的后代等一些现代谬论,都是形而上学这一重要哲学概念在思维上的理论表述。
最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浅谈形而上学的具体表现。
比如:天主教徒每周日都要去教堂诵经,赎罪,礼拜。希望死后见到真主,进入天堂。道教徒长年修道,不食人间烟火,以期死后成仙,羽化升天。佛教徒久居深山庙宇,吃斋念佛,修心养性,去除孽障,死后才能超生,面见佛佗,进入西天极乐世界。再如:社会上的一些土豪,每逢观音节,都要去观音庙拜见观世英菩萨,又是烧香,又是施以功德(赠送钱财),并许诺:如果菩萨保佑自已的子女考上大学,或者自已生意成功,发了大财,就会翻修庙宇,给菩萨重镀金身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就是有关形而上学的理论表达和通俗易懂的实际事例,还望诸位不吝赐教。期盼有兴趣的同道中人关注、评论。至于收藏和转发我已不敢奢望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形而上学是什么可以举几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