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甲午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优质回答:
甲午战争是改变东亚世界近代政治格局的战争,也改变了中、日、朝鲜三国的近代命运,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可以归纳为远因和近因两个方面。
远因
甲午战争爆发的远因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伴随近代化崛起,东亚世界受到冲击,随后即面对着是否需要进行近代化变革?以及如何进行近代化变革的历史考验。
日本在东亚诸国中,近代化的转变最快,而且在开始国家近代化的伊始,日本凭着相对于东亚邻国的优势,流露出了要在东亚称霸的野心,将侵略、掠夺中国、朝鲜视为日本快速实现原始积累、实现国家崛起的捷径。
因为甲午战争的远因,归根结底就是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
近因
甲午战争之所以会在甲午年爆发,其近因则是因为朝鲜发生东学内乱,再加上朝鲜流亡的亲日派政治家金玉均在1894年春天被朝鲜政府暗杀,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愤怒。
朝鲜的这些乱局,最终给了日本出兵朝鲜半岛的口实,以及一步一步将中国拖入战争的机会。
其他网友回答
日本人有宣称甲午战争是许多偶然因素引发的非计划的、预谋的事件。还有人说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和清朝双方都侵略朝鲜引发的。这些都是刻意掩人耳目,歪曲历史的论调,为日本的一贯侵略行为寻找借口。甲午战争不是突发的,不是偶然事件的集合,实则是日本长期谋划,蓄谋已久的结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就策划侵略中国,1577年丰臣秀吉声明要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400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侵入朝鲜,扬言要占领北京,迁都于此。“恭请天皇行幸于北京”。江户时代日本提出“大日本国的威光,应及于唐朝、朝鲜、琉球、南蛮诸国”。佐藤渊信宣称“日本是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各国根本”,日本的目标是首先吞并满洲,继而将中国领土全部划入日本版图,并最终合并世界各地。唐朝时,日本虽然不断向唐朝派使节学习中国文化,并不服从中国,日本天皇自认为东皇,为日出地皇帝,而中国唐朝皇帝为西皇,为日落地皇帝。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野心更加膨胀,日本明治天皇的既定国策是“振国威于海外。田中首相上奏: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日本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最凶残的敌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
日本完成产业革命,初步实现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陆军、海军,这是要用武力为日本海外输出资本进行武力护航,同时用武力摆脱西方列强对其的束缚,能够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废除加在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人还是很自强的,知道要立国就必须自强,建立强大的军队。但是强大后的日本却对中国觊觎不改,充当西方列强奴役中国的先锋,大力做战争的各种准备,企图征服中国。
1879年日本陆军制定了对清作战方案,内容是派3个师团占领大连湾,同时袭击福州,攻占北京。1887年日本参谋部小川又次制定征讨清国策,分析中国政治腐败、民心涣散,作战计划是攻陷北京,擒拿清帝,是为上策。不知道当时的光绪皇帝知道日本人的图谋作何感想,李鸿章又是怎么想的。
日本派出大量间谍到中国刺探情报,绘制军事地图,搜集清朝经济、政治、外交、地理、民情、军事情报,制定了5到6份详细的战争计划书。日本的间谍也有被活捉的,对间谍罪行供认,后被处决。
1879年,日本将东京招魂社更名为经国社,成为日本培养军国主义,发起战争的重要设施,灌输侵略扩张意识,让很多日本人认为,以身奉献给神国是无上光荣,争取全民对中国开战。
1881年日本在《小学教育大纲》中规定学校要培养尊皇爱国节操,树立国家之上的理念。
1888年日本发布《军人敕喻》规定军人遵守忠诚、无用、培养武士道精神,宣传日本刀、日本魂。鼓吹日本军人拼命精神。
1871年日本与李鸿章谈判,想取得最惠国待遇,遭到拒绝。李鸿章相信日本也是受英美列强逼迫通商国家,对日本推诚以待,双方签订平等条约《中日修好规约》《中日通商章程》,日本取得与清朝平等地位,但日本得陇望蜀,干涉朝鲜事务,清日两国纠纷渐起。
1874年5月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遭到台湾军民痛击,日军死伤惨重,但日本人与清政府谈判的结果是清朝政府反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50万两,由此日本看到了清朝政府虚弱的本质,滋长了日本侵略的野心。
1879年4月,日本忽然出兵占领琉球,将其变成日本的冲绳县,清朝默然无闻,日本进一步认识到清朝的无能,从仰视清朝到鄙视清朝,“知中国之弱,渐且南犯台湾,北攻朝鲜,达于北地,必至之势矣”
1884年中法战争清朝,日本境内掀起对中国开战的浪潮,日本乘机朝鲜策划了甲申政变,由于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巡游在黄海,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日本看到中国海军的强大,嗣后加紧了海军建设,日本天皇号召捐款扩大海军,购置最先进的军舰,谋划击败北洋水师。日本海军部也制定征讨清国方案,以攻占北京为目标。短期内日军舰队迅速扩大,吨位火力配备已经超过北洋水师。
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对朝鲜的保护是中国的权利也是义务,日本首先逼迫与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认为朝鲜是独立国,不承认朝鲜是清朝专属保护国,取得向朝鲜派兵的权利。1894年3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与日本几乎同时出兵朝鲜,平息了朝鲜东学党起义,但是日本拒不撤兵,要求与清朝一同主持朝鲜改革。而清朝坚决不同意。如果同意无疑是承认了日本的权力。日本又提出苛刻条件使得清朝无法答应,恫吓强行单独进行朝鲜改革,逼迫清朝与日本不得不开战。而日本早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通过刺探清朝,发现清朝相当腐败,内政上也不统一,关键是看到了李鸿章的懦弱无能,李鸿章主张和议,心存幻想,他知道北洋军队战斗力现在已经很低下,不积极备战。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水师1886年后,就停止了发展,军费不足,船舰破旧落后,弹药不足。而陆军更是不堪一击。清朝陆军以淮军为主,多是李鸿章的部下,对内镇压太平军可以,成功后就腐败贪腐,将领贪生怕死,贪污军饷,临时购置的万国牌枪支与弹药配不上,作战能力低下。上了前线发挥不出作用。军队更是缺少训练,作战是临时招募兵勇10万,人数虽多,是为穿上军装的农民,一击即溃。
1894年7月19日,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命令下,日本朝鲜的公使大鸟圭介决心不惜任何手段立即挑起中日军事冲突。与后来1931那年发生的918事变的日本人做法一模一样。日本天皇来到广岛,成立大本营,统一对清作战,国内3个师团已经准备好,日本联合舰队则开往黄海突袭北洋舰队。
7月25日日本海军舰队首先在朝鲜牙山海域的丰岛海面突然向中国的军舰和运兵权开炮击沉高升号,800多清军被无辜射杀,狡称是北洋水师济远号先开炮,拉开甲午战争序幕。而李鸿章此时还在忙于与英国、俄国谈判,要求这两个国家进行调停,幻想能不战就不战。
综上,甲午战争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一方推动的,以撮尔小国完成蚂蚁吞大象的序列动作,经过几代人的策划,最终对孱弱的清朝一击而中。而清朝内政不修,外政不明,军力不济,民心不齐,兵败如山倒,割地又赔款,做了一笔特大的亏本生意,后果影响到现在,例如台湾被日本人殖民50年,教训深刻。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认为事物的发展结果都应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去考虑,,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内因: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科学技术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日本岛国面积人口太小,所以他们需要对外扩张,2日本国内当时的阶级斗争比较严重,,统治者明治天皇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选择对外侵略
外因:1.大清政府末期的落后与愚昧
若果说当时的大清政府国力很强大,日本也不敢有发动战争的念头,或者说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清能够及时变革图强,就像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我想今天的中国一定是会更强大,或许甲午战争仍旧会发生,,但是,我相失败的肯定是日本!
其他网友回答
日本地窄人多,而且资源比较匮乏,再者这个国家爱发生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可以说这样的环境,早就了他们民族的危机感,自古以来都想找一个安稳的大陆,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心目中的理想地方就是亚洲大陆。
早在明朝,他们的不安定分子,就危害我中华,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对我们的安定和富饶虎视眈眈,可以说侵略之心,早就有之。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增强,看到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啃食中国肥肉的时候,日本已经是跃跃欲试,想伸出魔手了,可是当时的大清国,海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进口德国的战舰威力甚大,日本开始还是有所忌惮的。
但是,随着和大清国交往的加深,对清国的腐败,海军的训练的懈怠,官员的无能,印象也是越来越深,就意识到清国不过是一个黔之驴,徒有庞大的外表而已,找一些借口,就伸出了魔手。
一句话,为何发生甲午海战?第一国力的增强,对华夏的窥视已久,清国腐败,可以说一种必然。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从日本国内和当时世界的大流做一个解释,日本国内经过的明治维新,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已经大大提高,有这个实力,第二一个是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好久,给日本带去了新风,在面对列强不断瓜分世界的进程中不进则退,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又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列强的一次次得逞的刺激,加上国内在改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需要转移国内注意力,又能获得好处的地方转移资本的输出 ,所以中日必有一战已经是趋势,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甲午战争是怎么发生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