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宋词“绿肥红瘦”?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喜爱李清照词的济南人襟亚,我来回答一下我对于“绿肥红瘦”的理解。
首先“绿肥红瘦”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代指绿色的叶子,“红”代指红色的花。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对象,而是借用跟这个对象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它。比如,以部分带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等。
“绿”是叶子的色彩特征;“红”是花的普遍意义上的色彩特征。这个属于“以特征代本体”的范畴。
虽然作者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但是读者并不难理解到它的实际意义,很容易就能理解到这是说的“红花”和“绿叶”。
其次,“绿肥红瘦”属于并列短语构词方式,它们前后没有主次之分。
风雨之后,叶子更加茂盛了,花更加稀少了。“绿肥红瘦”真实的描写了雨疏风骤之后的场景。
最后,“绿肥红瘦”在颜色和概况上正好形成对立统一的局面。
“红”对“绿”;“肥”对“瘦”。“绿肥红瘦”相反相成,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欣赏体验,色彩浓艳,形象逼真,画面感是清新而又明朗。
明代翟佑在《香台集》中评价“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说它“语甚新”。
解释了“绿肥红瘦”,我们再来看看李清照的这整首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是女词人在闺中生活里所抒发的惜春之情。在情感上和我们所熟悉的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韩偓的“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两诗是很相似的。它表现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对于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关怀。
整首词,寥寥数语,流露了女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而如“绿肥红瘦”这样精炼的语言,传神而充满创造力;韵律上抑扬优美,传情而动听。“绿肥红瘦”蕴积了词人对于“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她内心的纯净和情趣的高雅。从以上种种来看,这首《如梦令》都不失为易安小令中的佳作!
有人推测这首词是李清照年少时的作品,普遍认为它虽然意义上并不怎么深刻,但是婉秀而灵美,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仓促之间未能深思,如有不足敬请各位好友斧正。
谢谢阅读!
也许你还想知道鸟语花香的意思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綠肥红瘦”是个成语,指暮春时节,鲜花逐渐凋谢了。语出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原词特指绿色的多,红色的少,写出了词人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李清照出身名门闺秀,才华横溢。后来嫁给了宰相之子赵明诚。丈夫颇有才气,又爱好收藏鉴赏金石书画。夫妻俩常以诗词唱和,恩爱无比,被时人羡称为神仙眷侣。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写出了词人惜花伤春的隐情。原词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前两句是说,昨晚的雨点稀疏,但狂风劲吹。虽然酣睡一夜,却因昨晚贪杯,酒意并未完全消除。词人因何贪杯?绝不是我们平常人等的嗜酒,而是因为钟爱堂前那美丽的春花。但是暮春时节,百花凋谢,触景生情,竟让一代才女词人从内心感到伤感,故而多喝了两杯。
残酒未消的词人,急于想知道经过一夜的风雨之后庭外景况,急切地询问正在替她挂帘的婢女,海棠花到底怎么样了?侍女哪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呢?所以木然的答道,“海棠花就那样啊(海棠依旧)。”两个“知否知否”连用,表明了词人对伺女回答的不悅。不满地告诉卷帘人,你知道吗?经过一夜的风雨,綠叶更加肥硕,而红花却已然败落了(已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词作大都是抒情词,作为抒情高手,她创造性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抒发感情,吐露心曲,达到笔随意走,言随情出的境界,挥洒自如,才情横溢!她的“绿肥红瘦”四字虽然普通极了,却又神奇极了,一直为历代文人骚客称道,进而演化为汉语成语!
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虽用了《知否,知否?应是綠肥红瘦》做片名,但它只是编导通过宋朝婚嫁着装颜色红男綠女的风俗(也指正房穿綠衣,而偏房只能着红衣),揭示一名庶出而又丧母的卑微少女,在祖母抚养下,敢与命运奋争,终于披上绿嫁衣,成为侯门主妇的故事。与李清照原词的意境已是大相径庭,南辕北辄了!这是我们在欣赏电视剧过程中,千万不可混为一谈,以免贻笑大方的哟!
也许你还想知道凌空的意思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说宋词的特点,是婉约抒情的居多,那么其中常见的对于意境描述的句子,“绿肥红瘦”是最为典型的的。
宋代词人中如赵长卿、魏了翁、赵善括、黄机、吴礼、等都在其词作中运用过“绿肥红瘦”的意像。
但流传至今,而让人耳熟能祥念念不忘的却是,一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很猛烈,深浓的酣睡却不能消除了残存的酒意。问那正在卷帘子的小丫头:庭园里海棠花现在咋样?丫头说海棠花依然开着。她却说:丫头你可知晓,你可知晓,这个时节应该是叶绿繁茂,红花凋零了。
读这一首词,仿佛读出了作者一种很复杂的心情,“绿肥红瘦”中,我们隐约地看出李清照这位女词人,那种对春天将逝的惋惜怜花惜花的心情,同时也委婉地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对于大自然的四季变幻,植物花卉的生长更替。也许,平常之人是不以为然的。但诗人的本性是敏感和细腻的。诗人正因为是诗人,更多的可能是和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我国宋朝时期十分杰出的词人,18岁时,就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后金兵进主中原,李清照流落南方。公元1129年,赵明诚病逝。公元1132年,李清照改嫁张汝舟,没过多久便与其离异。
正是因为她的生活经历的波折命运多舛。所以反映到她的诗词中,多以凄美婉约抒情的为多。照现代的语言来说,她颇有些“布尔乔亚”的小资情调。
然而,读她的诗确实很美。意境的婉约,词句的灵动,韵味的优美,给人一种无限的想象。这时你可以闭着眼睛遐想:庭院里的海棠花,在昨夜雨中摇曳的情景。声声感叹来自于诗人的内心,不知是叹息世事的变幻,还是自身的命运!
人世间有一种美叫:凄美。而正是有了此种凄美的情感,才使人感到美到极至的难忘。因此而言,李清照不仅仅是自身的才气过人,更因为她诗词中的那种美,而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千古第一女词人”,宋朝婉约派诗人的代表。
回头再读下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在透过诗词表层的叙述上,也可以读出其背后的含义:人世间的现实生活,也时常风雨侵袭,该走的终归会去了,该存在的注定会存在。
一个“绿肥”一个“红瘦”,不仅仅是筒单的惜春叹春。强烈的意境营造的色彩对比中,却道尽了人生的千回百转。
据史载: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据说是她十六七岁时写的。小小年纪就写出这样的词句。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她骨子里的多愁善感。也有可能,是因为她这种诗人的特质,进而影响到她的现实生活,这不好说。然而言之,潜移默化的影响肯定有。
不管怎样,她诗词中的凄美、婉约、隽永会让人回味。“绿肥红瘦”的意像,也将在人们的脑海中,作为一种诗意的存在。
@醉爱诗书 愿用文字与你作美好的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END—
其他网友回答
“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其实,这首词与孟浩然那首著名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浓睡不消残酒”即“春眠不觉晓”,“昨夜雨疏风骤”即“夜来风雨声”,“绿肥红瘦”就暗扣“花落知多少”之意了。李词和孟诗都在叹息春光流逝,时不待我。
不过,李清照的词比之孟浩然的诗,在细节处理上更细腻,意境更具有场景,甚至已然是一幕充满诗情画意的独幕剧了,有场景,有人物,有对白,有潜台词。“残酒”之力尚在,睡意还朦胧,印象中“昨夜雨疏风骤”,放心不下的是那一树海棠。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试问卷帘人”,注意一个“试”字,想问而怕问,关切而胆怯地问。“却道海棠依旧”,粗心的“卷帘人”!海棠依旧吗?知道不,知道不?“应是绿肥红瘦”,叶子肥厚了,红花凋零了,正如一个人皱纹加深了,红晕减少了,青丝正在变成白发啊。
青春一去不复返,时光无情!最怕一觉醒来,又老了一天,最怕花儿凋谢,又老了一年。“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绿肥红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最出彩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诗词爱好者所称道,原词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用“绿肥红瘦”四个字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历来被词评家所称诵。她在这里用“绿”和“红”来代替叶和花,用“肥”和“瘦”来形容叶茂花凋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几个极其寻常的字,经作者信手拈来,用于词中,显得既有生气,又新鲜奇特。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于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
李清照就是用这些寻常的语言,写出了优美动人的词章,历久而弥新,这正是她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理解宋词绿肥红瘦.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