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行书必须从楷书练起吗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行书?

网友提问: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行书?

优质回答:

行书,正书之小变,后汉刘德升所作。锺繇谓之”行狎″,务从简易,相间流行。至王献之,又旁出二体,非草非真,处乎季、孟之间,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草行。虞世南云:”行草之疏,如空中游丝,断而复续。″又曰:”行书者,若转轮之义,行而不郅。″一一郑杓《衍极》刘有定注。

注:行而不郅一一指行书时有放有收不至失控。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可以接着练行楷书,行兼楷意比较规矩的叫”行楷″,一般以楷法入行书的方笔要多一些。它是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书体,练习行楷之后就接着练行草,写的速度比行楷略快,体势变化比行楷要大一些,无论是行楷或行草,要注意形不连而气连。笔虽断但意相连。

赵宦光《寒山帚谈》中说:”行书之带笔乃其过脉处,锋势与本文(指笔画)必有节奏,其字始有骨力。若其浑去不分者,狂草则可,不然败笔也。名家、作家但宁念本文其锋势引带无意得之,不知者先己宁意引带,何暇分出本文,是以浑浑失之远矣,即有意分出,意又杂乱,临仿法书至有引带诸事,直临本文,勿临带笔,本文成熟,带笔自随,随正文出,自然节奏。此临仿要诀,不可不知。″

文中的带笔指字中的引带牵丝。牵丝要出于自然,临帖时注重笔画本身,不刻意临带笔,刻意去临,必显造作,笔画纯熟,引带自生,这是临行书的要点。

(上图书法作品为李邕行楷《出师表》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正路。

有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基础,行笔提速便走向了行书。

所要注意的是,行书也要有章法,走正路。同时,在继承临帖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与创新,一定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书。

个见。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先楷书,后行书,是练习书法艺术过程中必需掌握的实践技巧。在楷书功夫深厚的实践基础上,练习行书,最好临摹书圣王羲之所书的(圣教序)名帖,常抓不懈,得心应手,才能练好行书。

其他网友回答

初学楷书,现在想学行书,我个人赞成这样的学习顺序。学习行书,一般都是从工整严谨的楷书学起,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基本笔法,再来求变化,向行书发展。

正如孙过庭也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此处所谓的“平正”,即是指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的工整平稳。而“险绝”,就是“平正”之后的变化,向行书发展。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想写好行书,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想知道怎样写好行书,就要对行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张怀瓘《书断》曾说:“(行)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意思就是说行书是从真书变化而来,是真书的简易写法。当然,行书也被应用得最广泛,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严谨,也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识别。

第二,初学行书,要学会在楷书的基础上变化。

行书分为行楷、行书、行草三种不同的风格。行楷是有行书的笔意,楷书的结构;行草是有草书的笔意,行书的结构。而标准的行书,就是指不楷不草的书体。

正如张怀瓘《书断》说表述的:“夫行书,非草非真……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基本上是属于行楷一类,但也包含了行草、行书字体。

就比如最开始的“永和九年”四个字。

“永”“九”两字,是行书笔意,楷书结构。

“和”“年”两字,则明显地改变了楷书的用笔,“和”的四五笔简化,“年”的短竖画改为一点。

第三,学习行书,还是以临习古人法帖入手为宜。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兰亭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等等,都是很好的临习范本。可以选择接近自己楷书风格的法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看看灵飞经,虽然是一本小楷字帖,但字帖中有不少字会出现连带的情况。

行书更多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多以牵丝的形式表现。所谓笔笔相连,当然,不能写成线团,但要有笔断意连的意思。

可以专门练字一部件,比如反文旁怎么写,比如木字旁怎么写。当然,每种部件,写法不一,注意效率和多变化的有机结合即可。

好好注意行书里对圆法的应用,转折出多圆转,但也要方圆结合,字不失了骨气。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行书.jpg”/>

与写好行书必须从楷书练起吗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