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何依据?
优质回答
楚国是周朝的封国,起初位于中原西南边缘。由于南方多为荒蛮之地,这就为楚国早期扩张提供了便利。后期又因衰落而使领土不断缩减,直到全部被秦兼并。楚国不同时期的领土范围差距很大,我们得区别对待。
熊绎在位时,周成王封他为男爵,楚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土以丹、淅水交汇处丹阳为中心,方五十里,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与湖北十堰交界的地方。
熊渠在位时(前886年—前877年),向西攻打庸国,向东南驱赶杨越,占有了荆州以东,江汉之间的土地,后向东南继续推进,直到今武汉、鄂州一代。楚国的范围大致包括今湖北省竹山县以东,武汉以西,江汉之间的土地,即江汉平原地区。
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史记·楚世家第十》)
楚文王时期(前689年―前675年),楚国向汉东地区渗透,灭亡绞国、邓国、随国等国,占有今湖北中北部,汉水以北地区。领土包括今十堰市以东,鄂州以西的湖北全境以及河南西南部以及安徽中部地区。
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彊,陵江汉闲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二年,伐邓,灭之。(《史记·楚世家第十》)
楚成王时期(前671年-前626年),向南征服夷越之乱,拓地千里。向北灭亡弦国、黄国、英国、夔国,占有今河南东南部和安徽中西部地区。领土包括湖北竹山县以东的湖北全境以及河南东南部、安徽中西部,湖南和江西大部。
楚庄王时期(前613-前591年),灭掉庸国、舒国、陈国等国。领土和势力范围已经湖北大部、淮河以南、长江以西以及湖南和江西大部。楚灵王时期,领土继续北扩,控制陈、蔡,势力已经到了淮河北岸附近。
(楚庄王三年)是岁灭庸……十三年,灭舒……十六年,伐陈,杀夏徵舒。徵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史记·楚世家第十》)
到了战国初期,越王勾践把淮上地区土地献给楚国,楚惠王又灭掉了杞国,楚简王时期又灭掉了莒国。这样楚国已经尽占现在的淮河以北的土地,今江苏北部大部地区已被楚占有,甚至已经到了山东东南部地区。
楚悼王时期(前401年-前381年),北方已经向三晋渗透,后吴起征服五岭一代的百越地区,使楚国南部领土继续扩张,已经到了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
楚宣王时期(前369-前340年),沿着汉水向西扩张,汉中及以东地区划入楚国版图,随后又向巴蜀地区渗透。楚威王时期(前339-前329年),又沿着江水向东扩张,势力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楚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时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到大海,南到五岭,北至汝、颖、沂、泗流域。
楚怀王时期(前328-前299年),楚国继续向三晋渗透,曾夺取魏国8座城邑。楚怀王中后期,先后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召陵之战中败于秦韩魏联军,失去了汉中和南阳一代土地,楚国国土开始由扩张转向缩略。公元前306年,楚国又灭掉了越国,在东面又获得越国全境。但是后来在垂沙之战又败于齐韩魏联军,丧失了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楚国领土范围变为湖北大部、湖南全境、江西大部、江浙大部、福建广东局部以及河南安徽境内淮河以南地区。
楚顷襄王时期(前298-前263年),国土剧减。虽然一度收复淮北,但是后来与秦国的战争中先后失去上庸、汉北、西陵、鄢郢以西、黔中、巫郡广大土地,也就是说楚国几乎失去了半个湖南和湖北,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楚考烈王时期(前262年-前238年),楚国灭了鲁国。但是秦国继续向楚国长江下游渗透,楚国领土有增有减。
(楚王负刍)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史记·楚世家第十》)
楚国末代君王负刍时期,(前228年-前223年),楚国经过多年的苟延残喘,终被秦国所灭,楚国版图尽为秦国所有。
楚国是一个充满扩张欲望的国家,从起初方50里的土地,在历代君王的不懈努力下,到了战国中期已经是方5000里的国家,扩张达到百倍之数,非常不可思议。然而,楚国的扩张随着国家的衰落已及国家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秦国的崛起戛然而止,从楚怀王开始,楚国的领土开始缩减,百年之后即被秦国全部占有。800年楚国宣告灭亡,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注:由于资料不尽完善,各个时期的版图无法完全一致,但是大致还是符合的,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评价指正)
长江中下游加淮河流域,春秋时期的楚国大致在今湖北湖南省加河南南部地区,江西省安徽省部分地区;到了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逼迫向东发展,吞并吴越地区,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还有灭亡了北方的鲁国,今山东省南部地区;秦国继续东侵,楚国丢失湖北湖南故地定都今河南北部的陈,后又被追杀定都于安徽寿地,之后被秦国彻底消灭,大量遗民聚集于今江苏北部地区。
之后秦二世继位,原楚国地区的陈胜吴广起义挑起反秦怒潮,苏北地区的项梁项羽叔侄原本是楚国贵族,趁机起事,后来陈胜吴广败亡被杀,项梁也是战死,秦军转而北上平定燕赵地区叛乱,赵国不敌,只好向天下诸侯与义军求救,楚国派出宋义领军北上救赵,楚怀王本是项梁项羽所立傀儡,对项家不满,正好项梁战死遂有欺压项氏之心,以宋义为正将军,项羽为偏将军,范增为末将军,出兵北上。
半途宋义故意停兵不前,激怒项羽,项羽火并宋义,领军北上,以神勇破釜沉舟击败秦军并坑杀秦国降卒20万,之后领兵进入关中,杀秦国贵族,焚烧阿房宫,之后项羽弱智的领兵东归江苏徐州,败于另一股苏北地区出发的楚国义军刘邦,项羽以恢复楚国为旗号,因为他是楚国贵族,但是刘邦是草根出身,虽然他自己出身楚地,手下一大帮子苏北地区的楚人将领和幕僚,但是他以自己最初封地汉中为号,建立了汉王朝。
从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到刘邦集团,这就是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最终变成了现实。
战国时楚国国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现在还有古迹吗?
优质回答
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有几个地方。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楚郢都之前,楚国的国都在郢,即今天的荆州纪南城。
根据《世本》和清华简《楚居》,楚国在楚武王(前740-前689年在位)时期迁往郢都的。当然,武王所迁的郢,一般认为是今天当阳市的季家湖。后在楚昭王时,才迁到晚期的郢,即今天荆州的纪南城。因此在今天纪南城及其附近,发现了大批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墓葬。当然,也有学者据纪南城的考古发掘认为,纪南城的作为都城的时期,应该是在战国中期晚段到战国后期,很可能是楚肃王在吴起变法之乱后迁往了纪南城,并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楚郢都后迁往了别处。
在纪南城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楚王级别的墓葬。在纪南城的西部今天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林场一带,有冯家冢、周家冢、平头冢、换帽冢等四座楚王级别的墓葬,同时该地也分布了大量的高等级墓葬群。纪南城东部的雨台山一带和九店一带,分布了大量的东周墓群,其中雨台山发掘的墓葬将近六百座,属于平民墓葬群。在纪南城的北部,有纪山楚墓群和马山楚墓群。同时,纪南城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战国遗址。这一切都表明这个地方曾作为楚国的政治中心存在。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了楚国以江陵纪南城为中心的南郡大部分地区,楚国被迫迁都,楚顷襄王迁都于郢陈,即今天的河南淮阳,后又迁往安徽的寿春。
历史上楚国的国都一直在今天的武汉么?
优质回答
谢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都一直叫郢,和今天的武汉没半毛钱关系。
楚国国都迁徙之频繁,超过其他诸侯国想象,原因有多方面的,后来主要是受秦国打击,不得不迁徙远遁,但名字一直不改,新到一地仍称郢都。一、丹阳。熊绎始居于此,在今湖北省枝江市。
二、郢都。楚文王自丹阳迁于此,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故江陵)西北,今纪南城。
三、鄀都。楚昭王自郢都迁来,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东南。
四、鄢都。楚惠王曾居于此,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
五、陈都。楚顷襄王二十年迁于此,在今河南省淮阳。
六、巨阳。楚考烈王十年迁于此,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北。
七、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于此,在今安徽省寿县。
武汉一个年轻的城市,也就几十,百把年。武汉的出现还是在民国时期,以前有武昌府,汉阳县,一一一一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邺都是哪里?
优质回答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 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 漳河岸畔,南距 安阳市18公里,北距 邯郸市40余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 后赵、冉魏、 前燕、 东魏、 北齐六朝都城,居 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 邺城遗址被公布为 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发现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 佛教造像埋葬坑。 邺城遗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
1.丹阳(河南省淅川县)
熊绎的曾祖父鬻熊侍奉周文王,早逝。熊绎的祖父熊丽、父亲熊狂亦侍奉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提拨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地方圆五十里、赐子爵爵位,建立楚国,居丹阳;
2.郢(湖北荆州北面的纪南城)
历史依据:《世本.居篇》:“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史记.楚世家》:“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又“楚东徙都寿春,命为郢。”
当时楚国国雄厚,为了扩张,把丹阳迁到郢都;
3.鄀都(湖北襄阳市宜城东南);
4.鄢都(湖北襄阳市宜城);
5.陈都(河南淮阳);
6.巨阳(安徽阜阳市北);
7.寿春(安微寿县)。
什么是楚文化,现在还有楚人吗?
优质回答
谢邀。楚文化指战国七雄中雄居南方的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楚国始于公元前一千多年,楚成王封熊绎于丹阳,至楚国灭亡,历时八百多年。
楚国的发源地在哪?南阳的丹江口一带。根据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应该在南水北调的丹江口水库附近,丹阳的丹,应该指丹江 ,古代江水的北岸又称阳地,所以南阳淅川的九重一带,应该就在丹阳附近。九重,本来就是皇帝的代名词,韩愈有诗句为“一封朝奏九重天”。据说,人们称呼的王城就淹没在丹江的万顷水波之中。想不到吧?真是沧海桑田,北京人喝的丹江水就来自楚国曾经的王城之上。
代表楚文化的珍贵文物:云纹铜禁。
这是在淅川出土的楚国王子的放置酒器的案几,该器具饰有多层镂空云纹,案子的上面俯有十二只龙行怪兽,下面也有十二只怪兽支撑在地面上。用已经失传的失蜡法铸造,作工技艺精湛,为国内所罕见。(现保存在郑州博物馆)。
代表楚文化的楚长城,楚军营。
邓州朱连山的楚长城仍蜿蜒逶迤,横亘在山顶上。淅川坐禅谷上边也有楚山寨,他们互为犄角,守卫着楚王城丹阳。多方印证,丹阳曾是楚国抵御秦国的军事要塞。(下面为楚兵营)
楚国由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小国,沿汉江南下,经过历代国君的努力,不断向南扩展,消灭了庸,杨,及南方大国鄂,湖北,湖南成为它的核心区域,后来势力几乎饮马黄河,成为方圆千里的大国。现在,楚国后来的都城纪南城依然存在,南方各处也出土了战国编钟等重要文物。
楚文化中精神文明的代表:《离骚》。
《离骚》辞采华瞻,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对中国文化的浸润与影响,无与伦比。另外,据说,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在楚国国君熊鬻著作的基础上创作的。
楚国作为一个王朝消失了,但楚国的文化却永远闪耀着光辉,屈原不肯与世沉浮的忧世情怀,还有《楚书》中的那句名言,楚国无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却掷地有声,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现在哪里还有楚人,都已变成了炎黄子孙。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南方江汉沮漳流域以楚国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它和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合流而形成汉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屈原为首的巜楚辞》是楚文化的主要文献,以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家以及先秦典籍是中原文化的主要文献。楚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民俗风尚上仍然保留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但不宜把这些地方的人称为古代楚国的楚人。
楚国的疆域范围,有没有两广地区?
优质回答
长页论史,
楚国从最初的50平方公里土地,历代楚王励精图治,积极开拓疆土,一度控制达到大概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很多时间段内都是战国领土面积最大的诸侯。但是是否包括两广地区呢?其实在一段时间内,楚国从公元前391年开始是包含了两广部分地区的。长页从史料,墓葬,语言,其他文化和染色体几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一,两广地区在春秋战国时的概况。
两广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经济落后极不发达地区,当时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国家,当时人类还很少,到处都是森林。主要人类聚集区由一些部落组成,这些部落统称为百越。
越是先秦时期对非中原文明的落后地区的统称,并不是民族名称。当时,从北往南,依次分布吴越(苏南、浙北)、“闽越”(福建)、“扬越”(江淮)、“南越”(广东),再往南,目前广西地区叫“西瓯”、越南北部,海南岛,广西南部又叫“雒越”。而这些地方现在是壮族,京族,黎族的聚集地。
吴越后来被周武王分封,又长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算是诸越最发达的地区。
而最南边的南越,西瓯,雒越也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算是最落后地区。当时还处于新石器时代。但是与中原文化还是有一定交流的。《逸周书.王会解》记载越人曾向商王进贡鱼制品和利剑,还有玳瑁,象齿之类的东西。
据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考古发现,岭南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4万年以前,岭南出现早期古人(峒中岩人)。广东英德出土1.4万年前稻作遗存,农业文明或有可能起源于岭南。
另外南越地区与中原很大一点不同就是南越属于海上文化较发达,双身船就是他的典型特点,《淮南子》说;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汉书-严助传》;越人善于水斗,便于用舟。
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与中原诸侯国还是很少交流的。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
。
二,楚国本身就被称为蛮
楚国建国之初很小,只有大概50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历代楚王励精图治,疆域最广大概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楚国的地位很低,爵位只是子,在分封制的春秋倒数第四级。楚国本身就被中原大国和周天子视为蛮夷。
前1048年,周天子在岐阳举行大会盟时,参加的诸侯有八百之多,举行宴会时,楚国熊绎竟然没有席位,还得去放安排席位的牌子,香草,再去前庭看守火炬。可见楚国的不受待见。他去询问什么没有座位,“”今日侯伯以上才可以入席,小小楚国子位,又是蛮夷之族,是没有位置的。“”当时楚好憋屈啊。
自春秋时期起,楚国就一直被称呼为“荆楚”、“楚荆”或“蛮荆”,楚也好荆也好原意都是指江汉流域的山林中一种常见的用作柴薪的灌木,这本身就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称呼,是别人的鄙视!据郭沫若考证“蛮荆”就是“南蛮”。《诗经》中有:“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可见蔑视和不屑。
而且,这种蔑视很广泛,很深远。很讲礼仪的儒家,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堂而皇之地讥讽楚人许行:“今也南蛮鴃(jué) 舌之人”。意识是许行你这个南蛮子,说的是什么鸟语。
对于中原的鄙视,楚人是心里非常明白的,心里也非常愤怒,但国家弱小,也没办法。于是历代楚王积极上进,开疆拓土。终于成了男方一个大国。有了骄傲的资本。
自从有了资本,楚王变得离经叛道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熊渠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镇守长江中游的三个要地。后来考虑到影响虽然取消了。第二件事就是更是绝了,楚王干脆以异端蛮夷自居 !熊渠故意封三个儿子僭越王尊就是还周天子以颜色;“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到了熊通手里干脆要求周天子封自己为王,不封,就自封为王,一直到秦统一六国。骄傲的自称为蛮夷的楚变得更加特立独行起来。
三,楚统治南越部分地区的历史证明楚部分占有南越的历史事实,《史记》,《国语》《汉书》多处有零散记载,根据记载应该至少可以确认楚国至少短时间内是统治过两广地区的北部的。
说起楚国向南开拓疆土,时间很早。楚国初期,国土很少,地位低下,于是历代楚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开拓疆土的方向之一就是向南。
早在春秋前期,楚国就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文王时期,灭萧国、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国。
后来,随着楚国势大,越来越桀骜不驯,一方面慢慢不上周天子纳贡,另一方面学习周天子,接受周边蛮夷的纳贡,周天子对此非常愤怒。从而周昭王三证楚,但三次皆败。后来公元前704年楚恒王熊通自封为王,就是楚武王。
据文献记载,楚悼王在位时启用吴起变法,楚国更加强大,公元前391年,楚悼王派吴起南平百越,占领了苍梧古国北部领地,这就是楚占领部分如今两广北部的历史记载了。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战国策·楚策一》(卷14)与《史记·苏秦列传》(卷69)都记“(楚)南有洞庭、苍梧”之语。
《里耶》秦简:“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
结合这几部分文献,确定楚悼王时期,确切楚国占领了苍梧古国。
那么苍梧古国在那些地方呢?
苍梧古国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古国,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包括今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 。
苍梧古国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个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文化的部落。苍梧古国算是百越一个很大的部落,史书记载,早在舜尧时期,就形成了苍梧国。 苍梧古国与中原的尧舜部落同时存在。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已出现的最早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舜为臣服三苗,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而舜与苍梧的接触间有战争也有和平,为争取对三苗战事的胜利,舜南方招抚交趾,合击三苗,为此多次南巡,结果客死苍梧之野,葬九嶷山。
据历史记载,“仓吾”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
《逸周书·王会解》 :“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所以取羽也。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
《逸周书》注“仓吾,亦蛮也”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
楚悼王夺取苍梧后,在原地设立了苍梧郡和洞庭郡。
史书后面对此还有对此的持续记载。
《战国策》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
楚宣王、楚威王在位的“宣威盛世”,楚国的疆土达到顶峰,范围包括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江苏北部,幅员广阔。在八百年间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楚国势力范围遍及半个中国,一跃而为“北至黄河,南至云贵,东及海滨,西接巴秦”、“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大国。
楚征服苍梧后并没有采取暴政,而是用怀柔手段兼容并蓄。
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
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
后来征服了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居住在南方的南蛮、百越等民族,也逐渐成为楚国的庶民,被列入楚国的户籍(楚国后期)。
楚即使对于蛮夷,可能由于楚自身也自认为是蛮夷,南蛮子,对于征服的百越人们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楚国各地的百姓也接受了楚国的语言和文化。
从上所述再结合其它方志,古人大部分资料证实楚苍梧郡范围包括九疑山及周边地区,即今湖南宁远、兰山、江华、临武、绥宁,广西全州、桂林,广东连州和韶州等地。因此,自楚悼王起,至少广西北部的全州,桂林,广东北部的连州,韶关是属于楚国管辖范围之内的。
总之,通过史书多方记载,证实那时的百越,现在的两广至少局部地区,从楚悼王公元前391年左右起到楚公元前223年灭亡,这168年内是属于楚国的。
四,楚统治两广局部地区的考古发现
古苍梧地区考古发现,春秋时期还属于苍梧本身的越文化特征。这也和史实记录一致。
春秋时期,楚人向南开发仅限于湘西北及古“洞庭”泽周边平原;五岭以北的九疑山及今衡阳以南还主要为越文化分布区。
比如:广西贺州沙田龙中村一处东周岩洞葬曾出土青铜器一批,包括鼎、鼓、牺尊、兽首盉、罍、钺等18件。其中一件铜牺尊明显的不同于中原牺尊的风格,尊的牺首为有犄角的怪兽,尾部立有攀附虁龙作尾,背部的盖上有浮雕盘蛇,以突出高昂蛇首作为盖钮,是古越族以蛇作图腾的再现。这是典型的古越文化特征。
战国后期的考古发现,湘水上游及邻近粤北、桂北地区,楚文化逐渐取代了越文化。
广西恭城、平乐,广东清远、广宁等地均发现有战国楚墓群,出土器物与长沙楚墓以及河南、安徽楚墓的器物,有诸多相同之处。这正是战国时期,特别是吴起平“百越”时,楚地向南扩展的结果。
《史记·楚世家》(卷40):“楚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于是南平百越”。
这是楚国在成王征抚“夷越”之后,沿湘水进一步向南“开拓”的军事行动。楚悼王于公元前401至前381年在位,即战国中期。此时此时,楚悼王启用吴起变法图强,派吴起征战苍梧,设立两郡,“洞庭、苍梧”已是对“南楚”之地的泛称。
广西平乐银山岭墓葬(蒋廷瑜考古文章)就是典型战国墓葬。墓葬有比较强烈的楚文化特征,它与中原墓葬不同点主要有二:一是墓葬腰坑只放一件陶器;二是墓葬随葬物品,没有礼器,而是以实用器具,生活用具和兵器为主。中原墓葬必有礼器,这和中原讲礼仪大有关系,而楚一向自称南蛮,特立独行,没那么重视。所以平乐墓葬和战国时期楚国地域出土的湖南墓葬,以及广东墓葬很是一致。比如湘乡墓葬,四会,广宁,罗定墓葬。
楚文化所及,到了汉时期的南越王大型墓葬也是明显的和楚相似。
墓葬虽然没有出土具体的文物直接证明两广属于楚,但强烈的从越文化过渡到楚文化这种方式,至少从另一方面验证公元前391年后楚国拥有苍梧这件事。
五,从楚语对粤语语言的影响来判断楚国包括两广局部。
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
先秦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广东被称为“南越”。
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
根据研究,一般粤语的起源分别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语与源自楚国的楚语两种主要说法。汉代至唐宋,中原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
1、楚人南迁、楚语南来
楚语本来流行于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安徽等楚国故地。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一支重要的楚方言。在它形成之后,不断向四面传播,它向东传影响吴语,向南传播,其范围影响远及湖南、江西和广东。广东本属南越,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没有汉族居民,当然也就没有汉语方言。后来楚国征服苍梧,广东部分地区开始接受楚人统治,楚方言也随之流入广东。和当地的古越土语结合形成粤方言,也就合情合理了,这应当就是楚语南移的结果。
2、中原雅言
雅言最初是周朝的官方用语,儒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就以雅言为载体。孔子用雅言来讲学,并强调“诗书执礼”都要用雅言 。
秦统一岭南以后,从中原迁来50万人,移民带来的雅言成为粤语最早的源头 。
两汉时期,儒学在岭南传播,雅言就通过办学逐步普及开来。汉武帝时期,在贺江、漓江与西江交汇处设置广信县,雅言以广信为中心逐步普及开来,日常交际用中同时从广信当地语言中吸收某些因素,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粤语。但在这一时期,中原战乱频繁,人口变化太多,掌握雅言的人逐渐减少,直到达到可以忽略不见程度。而在“大一统”观念主宰下,逐渐转变为以河洛汉语为“正音”,保存着雅言音系基本面貌而偏离了河洛汉语发展轨迹的粤语遂成为方言。封开是最早的粤语中心,粤语从这里沿江传播到肇庆和广州,形成以西关音为正宗的广州话。隋唐时期,粤语进一步扩展到整个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凭借西江水系而向东、西、南传播,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语言学家李新魁先生认为“粤语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
楚国自公元前391年开始统治了苍梧168年,而秦国总共才有10多年的历史,即使根据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判断,楚语对语言的影响反而可能性更大些,这也从另一方面可以认为至少两广北部地区是属于楚国的。
六,楚疆域包括两广局部地区的文化,染色体特征证明
对广东地区影响比较大的主要就是楚和秦,那么到底谁影响更大些呢?
广东人与古代秦人完全没有或者只有很少血统上的关系,影响极小,广东人的主体血统是百越+楚人+吴人。这与遗传检测结果完全吻合。
1.古代秦人百分之99是单眼皮,眼睛走形是浅内八字,眼角上翘,额头上下较扁,与有些蒙古人有点像。广东人基本没有这种长相。秦人以B型血为主,A型血为辅 ,带游牧民族特点。广东O型为主。
2.葬俗,广东境内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墓葬,基本全部都是越式和楚式墓葬,出土文物有楚和越式鼎簋,青铜剑,铜镜,楚越竖穴土坑墓葬,楚式腰坑墓葬,从来没有发现秦式曲腿俯身墓葬和秦式鼎。墓葬上述考古已经有所叙述,这里不再多说。
3.秦地考古测遗骨,秦人的主流y染色体是Q和C系染色体,这2种染色体在广东很少,粤人当代最多的染色体是03-117,03-2611,01b,这显然是楚人和越地土著染色体。关于染色体特征有很多的严肃的专家著作,应该说从技术上验证更加靠谱,这也确定,楚征服苍梧之后,不但设置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管理,而且派出了许多的楚地百姓与百越百姓混杂而居,经过长期的通婚,使楚文化逐渐与越文化融合到了一起。
4.广东南海的祭祀主神是楚人的主神祝融,凤凰图腾,从古至今是这样,从不祭祀秦人的主神恶来和黑帝。秦人的国家和军旗颜色是黑色,这是秦人最喜欢颜色。而黑色是广东人最不喜欢的死人用的颜色。广东人喜欢的是楚色红色和越色蓝色。
5.从广东地名看,找不到一点秦文化影响,河北有秦皇岛,南京有秦淮河。而增城,梅州,化州,雷州,阳江,罗定,博罗湛江,英德,连州等这些地名带有明显楚国地名特点(可以查古楚国地名),广东人称水系为江,而不是秦人习俗称河。
7.另外从民俗和舞蹈方面看,广东更接近于楚文化。部分秦人有火葬习俗,不信鬼巫。广东人从来没有火葬习俗,信鬼,有巫傩文化。而这些正是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典型特点。
总之,从史料,语言,墓葬,染色体特征和其他文化方面综合来看,至少从公元前391年楚国派出吴起征服苍梧开始到楚国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这168年,两广北部地区是包括在楚国疆域范围之内的。至于其他更广大的地区,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不可妄言。
没有,楚国最南的边境也就到达了湖南的衡山一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以前的楚国是现在的哪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