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没有了自己的入海口,蓄水大部分汇入长江,它到底算是一条长江支流还是独立水系?
优质回答
不管从水系构造上还是从人文自然意义上,淮河都绝对是一个独立的水系,虽然通过洪泽湖有部分水资源注入长江,但是淮河与长江的定位概念有天壤之别。
首先从人文自然意义上来看,淮河水系自古是北方地区比较大型的一个河流水系,并且在我国南北方地理划分上属于天然的一条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不仅是人文自然风俗,在气候环境上也以淮河流域为界限,淮河以北的降雨量相对较少,而以南地区降雨量比较丰富,所以说淮河是一条单独的水系,绝对正确。
另外淮河的水资源也并不是主要注入长江,而向东也是有入海口的,虽然在经过洪泽湖之时貌似到达了淮河最末端,但是洪泽湖也有河流直通黄海,名字叫做苏北灌溉总渠,如果相连就是长江水系的话,黄河其实和长江也有河流相通,黄河通过东平湖、京杭运河、微山湖、废黄河、骆马湖等也可以联通长江,能说黄河是长江支流吗。
在我国水系的划分并不是哪条河流水量大,就以哪条的名称划分水系,或许珠江、长江水系包含有非常多的支流,但此处用在淮河流域并不适用。水系更多是指流域内所有湖泊、河流、等共同组成的水系网络,虽然淮河入海口不明确,但仍然属于内流水系,且淮河并不是主干流进入长江,而是只有一条支流与长江贯通,综上所述淮河是独立水系,并不是长江支流。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主席如是说!
淮河曾经是中国古代四渎之一,位于中国最长的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流域。淮河在历史上可以说经常受到黄河的侵扰,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黄河夺淮入海事件,同时淮河也与长江有了些许的联系。
在历史上淮河与黄河和长江,还有已经消失的济水被称为中国古代四渎!由此可以看得出淮河无论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还是流域的规模以及在中国古往今来的知名度上并没有明显次于黄河和长江。
但是淮河又是不幸的,淮河正好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这也就使得淮河很难不与这两条规模比自己更大的河流发生一些联系。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三条河流之间所发生的联系对于淮河来说居然是致命的打击。
黄河在很久以前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滋养了黄河沿线的农田和华夏民族的祖先。但是随着居住在黄河及其支流两岸及黄土高原范围内华夏民族的人口不断增长。而随着人类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进而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
我们的祖先开始伐木造屋或者其他工具,开始向茂密而原始的森林争夺土地,因此他们砍伐森林变成农田,黄河中上游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植被不堪其重。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逐渐恶劣,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使得黄河河水含沙量逐渐增加进而引发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床不断抬高。
黄河中下游河床抬高之后,每逢汛期便极易出现泛滥的河水冲破两岸大堤的情况发生。因此黄河开始肆虐中下游地区的百姓。而黄河泛滥的主要范围便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尤其是淮河地区地势较低成为了黄河泛滥之后经常侵犯的黄泛区。淮河的河道经常成为黄河泛滥之后的临时河道。
而淮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黄河泛滥中不断的被黄河裹挟而来的泥沙瘀堵,最终导致淮河干流从洪泽湖以下的淮河河道被淤死而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形成了这样奇特的景象,淮河之中70%的河水经过京杭大运河南下流入长江之中。然后再经过长江的河道流入大海之中。而且由于淮河丧失了天然的入海口。使得淮河流域形洪不畅经常出现河水泛滥或者旱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彻底的治理好淮河的问题,国家主持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一方面用来缓解淮河下游也就是苏北地区的灌溉用水问题,另外一方面在汛期时可以发挥行洪的功效。汛期时淮河河道之中的洪水可以通过苏北灌溉总渠经扁担港入黄海。
除此以外淮河还可以通过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黄海的海州湾。 2003年又开通了淮河入海专用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黄海。至此淮河的水患问题彻底得到了缓解和治理。
淮河当然是一条独立的河流,因为淮河拥有独立而庞大的流域水系,拥有着独立的流域控制范围,尽管淮河依然存在部分洪水通过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之中。但是依然不能改变淮河是独立河流的地位!几代水利人也实现了毛主席曾经做过的批示,终于把淮河修理好了。
发现一个有趣的中国水系称谓现象:长江以北多称“河”而以南多称“江”,这是为什么?
优质回答
这就有关历史渊源了。
其实在我国的上古时期,没有江也没有河,通常称呼为“某水”,《诗经》中就有很有名的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是在水一方,而不是在河一方,在江一方。
上古水名有不少,比如渭水、淮水、济水、洛水、汉水等等,一般来讲,上古的“河”专指黄河,上古的“江”专指长江。
黄河+长江+淮水+济水,合称“四渎”。
那么后期中国的水系称谓,又是如何发生演变的呢?
先来看看“河”。
虽说河就指黄河,但是“河”并不老实,它开始挑战“水”的地位。
想必大家都知道,黄河在古代多次改道,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两千五百多年,黄河一共改道26次,其中重大改道有7次,改道会有一个词,“夺X入海”,最北端,“夺海(水)入海”,最南端“夺淮(水)入海”,而其他一些叫“水”的河流,也未曾幸免,大多数都被黄河夺过。
也就是说,基本上中原地区的河流,都算是,或者是曾经算是黄河的一部分,既然这样,就一起叫“河”吧。
黄河真是老流氓。
而东北,黄河没去夺过,所以叫江的比较多,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等等。
至于 “江”,它其实是个外来户。
当然,这里的外来户,指的是非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南方。从上古至春秋战国,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把南方打下来。
而南方,多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输出,毕竟南方民族众多,把名字定下来,会好一些。
?【“河”就是黄河、“江”就是长江,黄河流域称“河”,长江流域称“江”】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中国北方水系都称“河”,南方水系都称“江”,这是为什么?上古时代,所有的江河都称为“水”,“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商周时期开始梳理水系,把黄河的水系都叫做“河”,比如渭水叫渭河。还有淮河、海河,古人都归纳到黄河流域,因为黄河在下游经常决口,入海口很不固定,时而南下夺淮入海,时而北上夺“海”入海。商周时期,把长江流域的水系都命名为“江”,比如嘉陵江、汉江。何以见得呢?上古《山海经》为证,战国《水经》为证。
《山海经》成书于4100年前,相传为“大象朝”大禹和伯益所做,比夏朝还要早50年。《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地理、历史方志,记载了5300座山,250条水系。在250条水系中,所有的河流都用“水”标注,水的意思流动、涌动的液体。但是,黄河和长江却有专有名词“河”和“江”,“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
?《山海经?西山经》:“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无达。”此处“河水”就专指黄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西流。”积石山在甘肃积石山县,黄河从青海进入甘肃,转过一个弯进入峡谷地带,这个地区就是今天的刘家峡。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谯山疑似就是桥山,古人认为汾水的源头在陕西桥山,现代人认为汾水的源头在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汾水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这里把汾河源头桥山之说存疑,古人是这样认为的,在这里不予讨论争辩。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鼋。”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四川岷山(汶川),这里的江水就是指长江源头。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崃山既邛崃山在四川西部,古语“江水”是说长江的支流“岷江”,岷江这个名词是商周以后所起。“江水”说的是长江源头支流,“大江”说的就是长江。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多?鱼。”崌山既曼山、蒙山,有水系曰:沫水与青衣江会合流注于岷江。
既然都是水系,“河”和“江”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北纬32度线划分,古人并不懂这些。古人懂得黄河流域是结冰的,长江流域是不结冰的。今天,中学生都知道,黄河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长江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但是古人,把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都计算到黄河流域之中了。全球气候变暖,黄河上建设了梯次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黄河的水量得到调解,而且黄河几乎也不大规模的结冰了。黄河大规模结冰地段仅限于宁夏河套地区,春季会出现“凌汛”。
甲骨文中有“河”字,但是没有“江”字,金文里有“江”字。水字的甲骨文,一条弯曲的水道,旁边有四个竖点,形象的表示水是流动、涌动的液体。甲骨文“河”字,有两种写法,其一,是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道是没有四个竖点的,水道的边上有一个人弯着腰的人,这个人呵着气在涉水。其二,弯曲的水道有四个竖点,就是流动的大水,边上的人非舟船不可过也。甲骨文“河”字的两种写法,表示黄河的两种状态,冬季结冰的黄河,夏秋丰水期的黄河。
北方的河流,在枯水季既冬季的时候,水的流量是很小的,小河小溪在冬季是可以涉水而过的。100年前,黄河在冬季是结冰的,黄河河面结冰之后,人也是可以从黄河冰面上过去的。“河”的含义之一,就是在冬季、枯水季,可以涉水涉冰而过的。夏秋之季,雨水很多,水量暴涨,没有舟排是过不了河的。“河”的含义之二,就是在夏秋季节,水流量暴涨,没有涉水的工具是过不去的。
甲骨文里没有江字,因为殷商时期的统治者,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在北方,很少涉足南方。西周金文里的“江”字,是一个完整的涌动、流动的水,加上一个类似工字。水字是完整的流动、涌动的,“工”字就难于理解了。因为缺失了甲骨文,工字的原型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只能推测了。工字本身的含义就是做工,为什么要做工呢,到底在做什么呢?工为什么要放在水边呢?冷清先生认为,这个工字其实就是“木排”“竹排”,因为长江水系,在冬季、枯水季,水量也是很大的,而且冬季也不结冰,所以渡过长江水系,是要用木排、竹排、舟才能过去的。
大象朝晚期,距今4100年前,所有的水系都叫做“水”,比如:渭水、汾水、赤水、汉水,黄河主干道叫做“河水”,长江主干道叫做“江水”。商周时期,把黄河流域的水系 的大支流,命名为某某河,比如渭河、汾河;小的支流仍然叫做某某水,比如泗水、汜水。把长江流域的水系的大支流,命名为某某江,比如:岷江、汉江、嘉陵江,例外的是大渡河,是东汉时候命名的,沿用了北方人的称呼。小的支流仍然叫做某某水,比如:赤水。再就是江河的源头,仍然叫做“水”。
战国末期制作的《水经》,把当时中国境内的江河水系,做了明确的命名,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为《水经》做注解,被称为《水经注》。郦道元之后,中国人的水文知识更加丰富了,“河”和“江”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黄河成为衡量江河的参照物,水道相对较浅、水量相对较小的,就被称作“河”;水道相对较深、水量相对较大的,就被称作“江”。辽东以北的东北地区,是在明朝的时候开发的,明朝在东北及远东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因此,在东北地区出现了“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等等河流名称,本不该在北方出现“江”的名称。因为明朝初期的官员军队大多数是南方人,他们习惯于江南江北的风俗。
中国文化对河流根据大小规模命名,“溪”、“流”、“水”、“川”、“河”、“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原来的汉字文化圈国家,诸如: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缅甸等等,对本国的河流使用中国习惯命名,比如缅甸的第一大河叫做“伊洛瓦底江”,日本的河流都比较小,基本上都是用“川”命名,比如:“信侬川”。朝鲜半岛在清朝以前,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半岛的河流都不大,但是,古代朝鲜人却喜欢用江命名河流,朝鲜半岛的河流几乎都叫“江”,清川江、大同江、汉江、洛东江等等。
全世界的河流很多,为什么在汉字文化圈之外,世界上的著名的大河流,统统都叫做“河”,而不叫做“江”呢?因为世界其他国家对河流名称,并没有像中国人一样分的很详细,他们基本没有江河之分的概念。比如英文River,它的原意是流动、涌动的水,解释为河流。和中国有关的河流,会出现某某江的名称,和中国没关的河流统统翻译为“河”,欧洲著名的河流都叫“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世界十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刚果河、勒那河、黑龙江。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公众号,谢谢!
?
你知道为什么黄河叫河,而长江却称之为江吗?
优质回答
古代通用单音节字,河和江是专指黄河长江,后缀一个水字,称为河水,江水,济水,洛水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和江变成了通指。现在在中国一般南方叫江,比如珠江,汉江等;北方称河,比如泾河,汾河等。外国河流名称的汉语译法我认为是按照汉语发音(比如双声、叠韵)来考虑后缀是河还是江的,举例:尼罗河,罗字发音与河字发音相近(此处纯属个人见解,意见不同可以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