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提出说中元节也就是7月15日,不应为逝者烧纸钱,说污染环境,你对这事怎么看?
优质回答
提问中的"某些人"是否指的是畜生?如是,那就对了。
中国人都知道,我国民间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三大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半)、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这三个节日,是毎个家庭祭祀家中已逝祖先或家人的。目的在于一是孝敬祖先;二是缅怀古人;三是寄托哀思。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祭祀的方式,全国各地也大同小异,但烧化一些纸钱、纸锭、"纸元宝"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从情感上表达生者对祖先或逝者的一点心意。
至于某些人(包括个别少数"砖家"),说什么这种祭祀方式不可取,会污染环境,这完全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中国几千年的风俗传下来,为什么过去从未污染环境,现在就污染环境了呢?难道如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因为烧化纸钱或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吗?请把污染问题的根源找清楚了再开口!
祭祖烧化纸钱,有两点倒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是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发生;二是注意环境清洁,烧化完后,要及时清除灰烬。此外,个别在城市绿化的草坪上、树底下烧化纸钱的行为,应当禁止。
恳求某些所谓的砖家给自己留一些老祖宗留下的具有咱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习俗吧,毕竟咱们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流传下来的各种习俗,既然能几千年流传下来就说明这些个习俗具有流传下来的道理,要有保留的去除糟粕,不能因为你们的短视而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请你们给子孙们留下一些咱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吧。
中元佳节,你们当地是过十四,过七月十五。是如何区分的?
优质回答
中元节,在湖南农村,我们这边叫“七月半”
中元节,在我们这边,一般是过七月十四的。我们这边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接老人”,也就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方式吧。早一点的,初十、十一就接了,也有人十二、十三接,接回来之后,早、晚是要上香的,要供奉一日三餐,有酒有菜,菜一般要比平常丰盛一点,中午还要供奉油茶。
“接老人”回来之后,就要准备封包、纸钱。以前的话,是买纸回来自己做,比较麻烦一点;现在的话,商店都有的卖了,买回来填写一下就好了,省事多了。
到了七月十四下午,供奉晚餐之后,把事先备好的封包和纸钱,放在门前堆放好,烧掉。也就是俗话说的,给祖先要钱,让祖先好去看戏。
烧完包之后,一年一度的“七月半”结束。
中元节,我们那边叫七月半,顾名思议就是农历七月十五。
从十四开始,就张罗着放鞭炮,点蜡烛,烧香,说是迎接己故先辈(又说老公老婆,意思是己故的公公,婆婆),有的杀鸡,作为祭品,放在大门口,囗
中念念有词,邀请先辈们回来用膳。
到第二天,正十五,就又要放鞭炮,烧钱纸,让先辈们带到阴间消费。
其实这指是一种纪念先辈们的形式,遗传下来多少年也无从考证,一方面是怕先辈们在阴间过得不好,另一方面也是木有忘记他们。
小时侯,到了这两天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怕,且一般晚上都无人出入,更衬托这几天的不一般。|
7月15日中元节自古以来就有烧纸钱祭拜先祖的习俗,你怎么看待烧纸呢?
优质回答
谢之邀!
上坟烧纸是一种民俗,一年它有四个节日的意义,春节,大年第一天是最亲的人去拜年,然后再给下世的家人到坟地拜年,也就是上坟。清明节,万物开始复活了,看看逝去的亲人,再给坟上插上柳条,再补补土,看看坟是否破坏了,打扫一次,那就是扫坟。七月十五中元节,大家都说是鬼节,从七月初一到十五就是鬼放出来了,是鬼游动的月份,一般忌讳的事情很多的,十五就回去了,所以给坟去烧纸。十月一寒食节,冬天寒冷,活的人寒冷,死的人同样在地下受凉挨冻,所以烧纸烧衣服。但是说烧纸会污染环境,不能一刀切的看问题,那工厂也污染环境,也要停产吗,汽车尾气也污染环境,也要禁车吗,这项传承千百年的习俗,哪有那么快就能去掉。说污染环境会造成事故,容易引发火灾,这也的确是事实,不过,可以提倡百姓少量的烧纸钱,象征性地烧一些,例如现在的大多数寺庙,鼓励三柱清香一样。上坟烧纸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祭奠先人的一种仪式,能传到现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不能因为现在社会环境的变换就要完全取缔它。如果坟是在森林和灌木地带,我们是不提倡烧纸的,或者说是烧纸一定要有保护火星蔓延的措施,在各方面都具备安全性的条件下去进行烧纸。上坟烧纸钱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昭示着后代繁衍生息,同时也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虽说烧纸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也可能会引起火灾。但是这些节日,总有后辈千里迢迢赶回来,尊重祖先,尽显孝道之举,很难一时被改变,可以加强防范和避免事故发生就可以。
老家民谚:“七月半,鬼乱窜。”小时候每逢七月半,晚上都不在外面逗留,总怕遇上乱窜的家伙。后来知道七月十五,中元节,鬼的节日,祭祀的日子。有人说有专属节日的,多半弱势,看来鬼也并不强。
仔细想去,中元一到,伊们等不及,一俟开门,乱窜而出——是不是饿极、穷极,出来寻机会的?在阳世的,或后人,或平辈悟到这一层,早备纸钱,立即烧了过去,让那边的鬼有个保障,自己尽了孝,了了愿——恐怕也有恕罪、悔过的,烧纸钱买平安。
我不明白的是,那边可有驿站,或者邮局,或者快递;你那化成灰的玩艺儿,那边的鬼如何收得到?
那年读《泷冈阡表》,读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深被欧阳公折服。——老人家似乎也不信鬼魂,不相信烧钱化纸有奇效,而选择努力进养的。
我家不富,我十七岁便工作,瞻养父母,扶助小妹,直到小妹们都自立,父母辞世,每月薪资除了我的生活费十块钱,其余的三十多元,悉数交给母亲。——我成家了,也是如此办理——妻与我家同住一院,了解这点,三十年没有怨言。难!
我对父母之养很薄,但很真。父母离开之时、之后,我虽心痛,然也心安。每年扫墓,家人也烧纸焚香,也献鲜花,仪式而已。至于中元节,不管它——我之父母不属弱势行列。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哪些禁忌?
优质回答
问到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什么禁忌,七月按我当地之民俗之称叫鬼节,特别注重七月的上半月,这半个月特别要注意很多的奇怪的信息,很多是梦中所来,这半个月很容易梦到先世的老祖人,总会出现特殊的梦境。还有会出现小动物突然来到家中等等怪事,禁忌幼儿晚上不能在外面玩耍,易遇到不净的事与物,如遇到将会出现小孩突然受病一事,无法查证病从何起,总会是小孩吵闹不休,走路无力,全身软痛等等。民间中就说易遇鬼神之类,要请民间高人打理才能恢复成健康身体。晚上特别是女性不能穿红色衣裤,男性不能穿黑色在外面走动易被鬼神缠身,七月的禁忌各地流传不同但大意是一样,总认为七月是阴人的盛大节日,阳人在这个节日来临之前就会以不同形式的方法会化炼阴币,让去世的老祖人高高兴兴参加盛会,以保家庭平安,幸福吉祥。
早点回家,晚上不要出门
七月十四、十五中元节,到底是风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优质回答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一个完美的巧合,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的碰撞而逐渐流传至今的。应该算是一种风俗的传承,而不是封建迷信。
传统上的“七月半”
《易经》中便将七做为一个变化的数字,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说法,即七天一往复的意思,这与如今的一周七天也是相吻合的。不仅仅是现代人所谓的“七上八下”,在中国古代,七也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人之七情、色彩亦分七色、间乐也为七音、连诗歌都有七律,人的身体更是有七窍等等。
而七月更是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吉祥月,在七月半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便会祭拜祖先和祈祷农事的大丰收。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对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后来又形成了将时令佳品一起祭拜的习惯,既有让祖先品尝之意,更有祝愿大丰收的美好愿景。
道教之“中元节”
中元节来自于道教的说法,道教中将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中元则是地官赦罪日,下元则为水官解厄日。相传阎王节每年的七月会给去世的祖先“放假”,所以每年的中元这一天,人们会形成了去坟上祭奠祖先的习俗。地方官府也会组织祭奠那些阵亡的军士。
久而久之,民间对中元节也有了鬼节、祭祖节的称呼。
佛教之“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日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来自于梵文的翻译,“孟兰盆”即是倒悬着的盛供品的器皿。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得到了六种智慧后,就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他的眼中,看到已经逝去的母亲正饱受饿鬼侵扰之苦,已经瘦成皮包骨,目犍连非常伤心,就盛饭想给母亲吃,可是母亲还未吃到,饭就已经化为灰烬了。
目犍连非常难过,就去求佛祖解救,佛祖对他说:“你母亲的罪孽之深已经非你一人之力可以解救的了,须在七月十五日合众僧之力、供盛大的盂兰盆,以感神道之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依照佛祖所说,果然解救了他的母亲。
自此,便有了盂兰盆节。之后便形成了备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以供养众僧,求在生之父母添福添寿或逝去之父母脱离苦海的盂兰盆节。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道教文化及外来的佛教文化的碰撞,才有了如今的中元节。2010年5月18日,在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入选项目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所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成功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推广的一个窗口。
起源于封建迷信,演变为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优质回答
农历七月十五,当然是中元节,在我们农村也叫鬼节。虽然叫鬼节,可似乎与封建迷信无关,就像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不同的是,中秋节是普天同庆阖家团聚的日子,而七月十五却给人一种隐晦的感觉。七月十五对我个人而言,似乎是一个不详的日子,十几年前的那个中元节,姥姥因病住院,因为正好是七月十五,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那次姥姥住院以后,就再也没有好起来……
农村人很重视七月十五,所以在农村这一天有很多讲究。对于男人尤其重要,即使在城里上班,傍晚下班以后也要赶回老家祭祀。因为你是先人的子孙,作为子孙,七月十五的晚上有很多事情你必须要做。在我们这里有个规矩,七月十五这天中午,各家一定要包包子吃,包子出锅的时候,大人孩子都不准先吃,要先给已故的先人们供奉上,供奉的个数不能错,必须是三个。供奉完毕,家人才可以吃,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是大不孝。
传说中元节这天,鬼门关打开,故去的先人们可以在这一天,回到人间看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晚上要包饺子的,供奉的饺子个数也是三个。有子孙的人家,大多是要子孙先上香,再把饺子端上供桌,然后再烧一些提前叠好的金银元宝、纸钱,等到该烧的一切都烧完毕,作物先人们的子孙,当然是要跪下磕头的。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不亚于冬至和春节的隆重,晚饭后,你会听到鞭炮声此起彼伏,意思是送别先人们,回家吃饱了饭,要赶在鬼门关闭之前回到阴间,以免关在门外,流落成孤魂野鬼。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叫“鬼节”。比较流行的说法即是祭祀日。既是祭奠祖先的日子,也是对孤魂野鬼进行安扶的节日。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顺便给阴间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带点钱物用度,接济其维持正常生活,以免造成阴世间的不稳定。所以,人们通常会在坟地外,另放供品,烧点鬼币衣物以示救济帮扶。
另外,在北方乡间还有另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据老人们传言,古来农村每村都居住一位外族人管理村政,人称此人为“龙头老爷爷”。通常此人就是村里的老大,想去谁家吃喝使坏,谁也不敢阻拦,因为有官家撑腰,所以人们敢怒不敢言。但时间久了,人们总是心有不甘,便暗中传书要统一行动起来除此心腹之患!如何传书呢?便约定七月十五互送面鱼,即用面蒸成鱼型或娃娃型状,把书信藏在面鱼或面娃娃肚子里,互相传递信息约定统一动手时间,从而除去长期祸害乡邻的“龙头老爷爷”!所以北方农村也就有了七月十五互送面鱼或面娃娃的习俗。
据传言讲,历史上确有此事,但发生在那个朝代就不好确定了。因为古代北方战乱多,各游牧民族的入侵时有发生,具体那个民族实行过这种“龙头爷爷”措施,如今已无从考证。而这个七月十五的传说和互送面食的习俗却一直流传至今。而其实质并不是民族分裂,可以看作是一种人民反抗黑暗统制的正义斗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阳历7月15日是鬼节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