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优质回答:
人的性格,往往能决定人是否能够成事。屈原性格孤傲,为人清高,气量狭小,过于耿直而又嫉恶如仇,忠君爱国却不讲究方式方法。所以无论当多大的官儿,总与楚怀王身边的昭雎、郑袖、靳尚、公子兰等这些重臣和宠妃不能相容,搞不好关系。在这点上,他还真不如同一时代的张仪和苏秦。总结起来,屈原的一生犯过3次追悔莫及的大错。
首先,是对苏秦鼓吹的合纵理论太执着了,中毒颇深,以致于在秦国还未攻打楚国之前,就拒绝与秦国修好,态度十分鄙视(那时可是楚国总找茬儿隔三岔五欺负修理秦国的),将楚国的外交搞得僵化不堪,完全失去了灵活主动性。他和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一样没明白一个道理:秦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几代贤明君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秦国能够最终吞并其他6国,可真不是因为它的所谓残暴!假设当时屈原和张仪换个位,屈原又该如何执政秦国呢?
然后,是屈原听从苏秦的蛊惑,未经楚怀王允许,私自用兵符调动由其一手训练的8万精锐王师新军匆忙与秦国在丹水开战,结果导致8万新军全军覆没,还搭上折损了屈丐等一批精英大将,造成楚国在后来几十年内一直军力不振。这要搁在现在,让最高检察院和法院勘议定罪的话,绝对是死刑!
第三,屈原最不应该干的一件事,也是让楚国在其他6国眼前颜面扫地,授人笑柄的,就是在楚国郢都逞一时意气不顾大局,私下重金雇佣杀手企图刺杀出使楚国的秦国丞相张仪。虽说没有要了张仪的命,但也让其受到重伤。而恰恰由于这一事件,给予了虎视眈眈的秦国连续多年征讨楚国的有力口实,最终导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而忧国忧民的屈原,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综上所述,屈夫子盛名之下,是否是一个合格和治国之才呢?
其他网友回答
屈原,战国中期楚国人,因为秦国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都投江自尽 (而郢都就是我们今天的荆州纪南城)!
从这一点也证明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丹心报国的精神影响了后世两千年!
态度到了,至于才能,我们必须以他的生平来分析:
他一生历经怀王和顷襄王,而这两位楚王在常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昏君:楚怀王轻易和秦国开战,致使根基动摇,丹阳蓝田惨败,最后还被齐韩魏联军在垂沙斩杀了楚国最后的良将-唐昧,国势一蹶不振!而顷襄王更是几乎使得楚国亡国!
但我们看人应该全面,怀王虽然后期三战皆败,但前期也曾励精图治,重用屈原为三闾大夫重启变法!而楚国国势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比之吴起之于楚悼王,显然有所不足!
顷襄王时期,屈原流放江南,虽然留下大量的爱国诗篇,但是身为三大家族的一员,楚国朝堂竟然无一人为其辩解?为何?难道是因为他死时说的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
显然他对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定位!而怀王虽然三战皆败,但还是获得国人怜悯同情,客死于秦后:”梓棺环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顷襄王国都被破之后,痛定思痛,城阳三年,励精图治,聚兵十万,复十五邑!
可见他们虽然偶尔糊涂,但还不至于十恶不赦!这种情况,屈原都无法辅佐,从而有所大的建树!足以说明屈原品德高雅,但在治国上的才能还是有一定欠缺!而他能主持变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总之是个复杂的人,才能有,但还不足以说才堪经纬!
其他网友回答
从骚体楚辞赋颂可见一斑,历史不能重演,但其才华与著述虽当时不足影响撼动某些势力与历史洪流,其对后代却是宗师,这就是与治国同当之能
其他网友回答
屈原,首先现在的人对于屈原的定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而后去看历史对于屈原的经历记载,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这些说明屈原还是有着远见和政治才能的。
屈原投江的原因,已经被无数人用放大镜仔细的研究过了,当然,我也听过一个原因,说他是同性恋,因为嫉妒才投江的,哈哈。这个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在我眼里,屈原是一位很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我相信,他是拥有一定的治国才能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