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感迅速抓住了我们的身心,这肯定是遇见“鬼”了吧?

乡村乡土的记忆
小时候,我是“逮鱼”达人
作者:善解人意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事情,现在说起来也不那么怕羞了,比如,作为女孩的我,小时候特别爱逮鱼。
儿时生活的村庄,按妹妹时尚的说法,应该算是一片原生态的“湿地”:
村子周围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坑、小河;
水面上,芦苇茂密碧绿,摇曳生姿;
水面下,鱼虾成群结队,生生不息。
  所以,逮鱼是我小时候的最大爱好。
母亲常常说我“托生”错了性别,生为女儿身,却专干男孩子才干的事情:捕鱼、掏鸟窝、捉蚂蚱?;
就是不干女孩子该干的事情:纺棉、打毛衣、做针线。
奶奶也很担心,说我天天“疯疯颠颠”的啥都不学,等长大了日子该咋过。
  查清,是邻居家的女孩,我们两个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每次趁着拾柴火、薅猪草的空隙去“瞅坑”。
我们的眼光是很“准”的:看到水面上有游动的小鱼儿,就知道下面有大鱼;看到一个水坑有浑浊翻起,就断定这个坑里必定有“货”。
于是,在星期天,或是在午后人们歇晌的时候,我们就拿着铁锨、脸盆出发了。
逮鱼是个“技术”活儿,从“实战”中,我们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首先,用长棍子不断地搅水,把鱼儿从一边撵向另一边,感觉差不多了,就用铁锹挖土垒埂,然后,两人共用一个脸盆,相互配合着往外排水。
  因为年纪还小,往往是水还没有排干净,就已经没有力气了,无奈之下,就开始“摸”鱼。
摸鱼时,动作需要又轻又慢,感觉摸着鱼时,不能慌张,也不能用力“死抓”,只能顺着劲儿,双手快速一捧,“呼”地一声,连杂草带鱼一起扔到干地上,然后,自己也连蹦带跳地蹿上岸,那激动的心跳,比离水的鱼儿跳的还欢。
等欣赏够了,才心满意足地把“战利品”放到事先挖好的小鱼坑里。
分鱼,也是一项颇能体现“风格”与智慧的技巧事儿:
把鱼儿按大小分类,然后,再按商量好的顺序依次拿取,也有不均等的时候,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为此闹过别扭。
  当时,我们虽然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但是,我们也知道,下水逮鱼不是女孩子该干的事情。
回家的时候,总是躲躲藏藏,害怕别人看见,真的遇到了人,我们会难为情地低下头,或者别过脸,蹲在地上佯装提鞋子。
也遇到过“好事”的人,扯开嗓子咋咋呼呼地说:这俩个小妮儿,又去逮鱼了。
母亲很“尊重”我的劳动,总是细心地把一条条小鱼儿择洗的干干净净,在锅里煎一煎,说是煎,其实就是干焙,当时,食用油是很奇缺的生活“奢侈品”;
或者,洒上盐巴,用玉米皮一层一层包起来,做饭时,埋在未烧透的灰烬里,还不时地翻动,约摸熟透了扒出来,把草灰摘干净后,再给我和妹妹吃。
嗯,那是怎样的美味呀,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是唇齿留香。
  不过,在我逮鱼的经历中,也有过一件至今难忘的遗憾事:
1976年9月,村西边的小河沟已到了枯水期。
那是一个午后,我和另一个闺蜜?玉兰姐姐,把土埂打好后,就在另一头开始往外排水。
不一会儿功夫,就听见后面有“噼里啪啦”的搅水声,我们以为是土埂不结实,水倒灌了,赶紧跑过去看,土埂安然无恙,只有一只大蚂蟥,在那儿一伸一缩的怪吓人。
在我们继续排水的过程中,后面“噼里啪啦”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再回头查看时,依然没有发现“异常”。
恐惧感迅速抓住了我们的身心,这肯定是遇见“鬼”了吧?
我们这里说午后是“精魔”晌午,意思是这个时间段“不干净”,是精与魔出来作祟的时候。
于是,我们跳上岸,顾不上洗脚穿鞋,拿上“家伙”没命地往村里跑。
没过几天,令我后悔了“一辈子”的事情发生了:一对姐妹在我们排过水的小河沟里,逮到二十多条当时很少见的黑花骨碌鱼。
哎,当时的鬼,原来就是这些爱钻污泥、生命力顽强的鱼呀!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年少时的趣事,早已成为了梦中的一个情节。
如今,虽然不再有下水逮鱼的冲动,但是,一但看到坑坑洼洼的积水,还是会下意识的瞅瞅。
令人遗憾的是,就是那连火都烧不尽的野草都绝了迹,更何谈鱼虾?
往事如烟。
现在,在那片魂牵梦绕的热土,有谁还记得,那个爱逮鱼的男孩般的女孩儿?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善解人意,本名白瑞阁,河南原阳人。曾在原阳县团委、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文联,卫计委工作,2019年5月退休。曾先后在新乡日报发表散文诗歌多篇,并结集《往事》出版。
欢迎投稿,稿件须是原创,文责自负。稿件请注明作者并附照片一张。投稿邮箱:2514349440@qq.com
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平台将以红包形式发放给原作者。
分享给第一个想到的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