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哪些死的比较憋屈的将军?
优质回答
黄埔军校第二期由于开办比较仓促,所以毕业学员和后期知名将领都并不多,在全部449名毕业生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邱清泉、郑介民、钟松等人,但是就军界地位而言,二期生在国共双方肯定又都是资历比较深厚的将领,再比如我军周逸群和卢德铭等著名战将。而在黄埔二期生中,死的比较窝囊的一位将领,当然就是陆军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顾祝同系统的骨干人物。
(翁达剧照)
李守维是江苏宿迁人(某东强哥老乡?),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在何应钦的军校教导团担任少尉排长,也算是黄埔系“根硬苗正”的军官。北伐战争期间已经晋升第一军第3师的副营长和营长职务,而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影响其命运的高级将领:师长是蒋系八大金刚之一的顾祝同,参谋长是顾的同学、同乡加哥们韩德勤。
从此李守维就成为了蒋军中这两个保定生的嫡系,军职也一路随之晋升,韩德勤担任第52师师长期间,他已经是该师副团长;韩德勤担任江苏省主席期间,他成为江苏保安第1团团长,再不久被提拔为江苏保安处副处长、处长;抗战爆发后韩德勤兼第89军军长时,李守维已经窜升为该军副军长,到1940年正式被任命为第89军中将军长兼兼中央军校驻苏北干训班主任。
(李守维剧照)
李守维是铁杆的蒋顾追随者,1934年就是“复兴社”在江苏的负责人,可见其政治面貌和对老蒋的忠诚度,得算是黄埔系核心圈子成员。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份,所以尽管打仗本事不咋的,职衔晋升却从不耽误,比如第52师曾经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结果在方石岭被红军全歼,师长韩德勤以下5000余人被俘,混在俘虏群里最终脱逃的就包括补充团副团长李守维。
1940年7月,陈毅和粟裕率领的新四军挺进苏北地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视其为眼中钉,必欲驱逐出苏北而后快,因此不顾联合抗日的大局,与新四军部队多次发生冲突。至9月下旬新四军驻防黄桥镇期间,韩德勤又纠集30000多人马,分三路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于是爆发了著名的“黄桥决战”。
(韩德勤剧照)
韩德勤顽军出动的部队分为三股,即李守维的第89军、翁达的独立第6旅和地方武装“二李”的杂牌部队,其中李守维的部队既是正规军、又是兵力最多的一股,当然也就是进攻黄桥的主力。其实第89军本来就是抗战爆发以后,由江苏的保安团和警察队升格改编的,所部下辖第33和第117两个师不到13000人,战斗力并不强,不过信心倒是很足。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的部队仅有三个纵队7000余人,然而韩德勤和李守维撞上的,却是战神粟裕,时任江南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也是活该是李守维倒霉。在黄桥决战中,陈粟先以统战工作说服“二李”观望不前,以一个纵队阻击李守维第89军的进犯,然后集中主力两个纵队用伏击战的方式,首先全歼了翁达的独6旅,再回过头来全力打击第89军。
李守维的部队也是真不禁打,近13000人的部队楞是攻不进2000新四军防守的黄桥镇,随即又被7000新四军完成了反包围,战至1940年10月5日的夜里,第89军已经全线崩溃,官兵四处逃散。最终韩德勤派来的15000多人中,被陈粟消灭了12个团11000余人,基本就算全军覆灭了,而前线总指挥李守维也在乱军之中死于非命,堪称惨败。
那么李守维中将是怎么死的呢?原来在第89军兵败如山倒之际,李军长策马逃命,在经过黄桥镇北面一条叫“挖尺沟”(某度上八尺沟的名字有误)的小河时,遇见了一群溃兵,其中有他的同族亲戚(该部本来就是江苏地方部队的底子),看见军长大人骑马而来,就央求带上他们一块跑,李守维不允,这帮人就拽住马缰不松手,争执间惊了马。
战马狂奔下河,李守维则被拖进河中堕马溺亡,其实这条河仅有一米多深,显然是马蹬来不及挣脱所致,所以说李守维不仅仗打得窝囊,死得也真够憋屈。
战争难免死亡,但将军因为要待在后方指挥战斗,很少战死。
可是谁都无法左右命运,很多将领不但死了,还死的非常窝囊。
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那些死得憋屈的将军。
瓦杜丁
此人是苏军高级将领,卫国战争期间担任过苏军副总参谋长、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第1乌克兰方面军司令等职,人称”闪电将军”和”小土星,深受斯大林信任和赏识。
1944年2月29号(这一年是瑞年),瓦杜丁带着自己的随从离开罗夫诺前往第60集团军视察。
当他们经过达米利亚蒂村的时候,看到一伙不法之徒在欺负村民,瓦杜丁立即停车查看,谁知道这伙恶棍并不买账,竟然开枪射击,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将军腿部,当即被送往附近医院抢救。
可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而死亡。
饭冢国五郎
此人是侵华日军将领,当时在中国战场担任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一职,死后被追封为将军。
此人长相凶狠,又孔武有力,打仗时还非常疯狂,他的事迹经常被记者报道,刊登在日本国内媒体,还配发照片。
天长日久,他在日本就拥有了不少拥趸,被称为军神。
这样一来,饭冢国五郎就有点飘飘然,真把自己当成那么回事,一有机会就嘚瑟。
1938年9月3日,日军跟国军160师在庐山作战间隙,日本随军记者又开始采访他。饭冢国五郎谈得兴起,开始喋喋不休将自己过去的经历,说到起劲的时候,还脱下军服,光着膀子手舞足蹈表演。
饭冢国五郎的拙劣表演被远处的国军哨兵给看见了,还以为是一头野猪,抬手就是一枪,饭冢国五郎应声倒地。
酒井直次
酒井直次在卢沟桥事变的时候只是一名联队长,因为侵华有功,在1938年晋升为少将,任第35军第16师团步兵第19旅团旅团长。
此人双手沾满鲜血,恶贯满盈,罪恶滔天。
在一次大扫荡时,竟然开展奸淫妇女比赛,对胜出者进行奖励,简直禽兽不如。
1941年,酒井直次晋升为陆军中将,并被任命为第十五师团师团长。
1942年5月15日,浙赣会战打响,5月下旬酒井率部队向兰溪进发。
他哪里知道,国民党守军第21军第146师派遣独立工兵第8营的战士,在他前进道路上,埋下了无数地雷。
5月28日凌晨,日军在行进中,不断踩响地雷,损失惨重。
在派工兵清除了地雷之后,队伍继续前进。但是酒井还不放心,让士兵们在前面开路,他骑着马在将领们的簇拥下,小心翼翼地跟进。
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走在前面士兵在拐弯处安全通过,而酒井的坐骑拐弯角度太小,马蹄不偏不倚,正好踏在路边一颗地雷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酒井连人带马坐上了土飞机。
酒井的战马当场毙命,酒井左脚被炸裂,左腿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活活被疼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冈本德三
诺门坎战役后期日军参谋长,在战斗中负伤,到后方治疗。
1940年5月31日,在哈尔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冈本德三,遇到了一个名叫米冈米吉的患有精神病的伤兵。
也不知道是日军一时的失误,还是医疗条件不好,把这个本来该到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病人,跟一般伤兵安排到了一起。
一天这个伤兵大发牢骚,说医院的待遇不好。
当时冈本并不知情,还以上司的身份喋喋不休教训他要不要抱怨,要艰苦朴素,好好养伤报孝天皇。
米冈米吉越听越不耐烦,从怀里抽出一把尖刀捅向冈本。可叹冈本堂堂参谋长,被一个精神病伤兵捅死在医院,连烈士都算不上。
莱斯利·詹姆斯·麦克奈尔
二战时美国陆军集团军群司令,死在欧洲战场。
1944年奉调前往法国,任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麦克奈尔,前往法国诺曼底前线视察时,碰到美军轰炸机向德军阵地进行轰炸,麦克奈尔不敢怠慢,赶忙躲到了散兵坑里,但还是没有逃过一劫。
轰炸过后,麦克奈尔的部下到处寻找,他们的司令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部下通过支离破碎的军服上的三颗将星,才确定了他的身份。
伊塔洛·巴尔博
此人是意大利将军,曾被认为是墨索里尼接班人第一人选,二战爆发时出任利比亚总督。
1940年6月28日,意大利海军遭到英国人的空袭,空袭之后英军飞机离开。
英军飞机离开后不久,又有两架战机从英军战机刚刚离开的方向飞向意大利海军。
意大利水兵毫不犹豫,军舰上的高炮对其射出了愤怒的炮弹,全部命中。
其中一架飞机上,坐的就是巴尔博,此君当场毙命。
这个法西斯分子,做梦也没有想到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
《亮剑》中楚云飞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为啥会去阎锡山的晋绥军做一个团长?
优质回答
楚云飞为何会去晋绥军做团长?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相信很多看过亮剑的朋友,都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亮剑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因此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下面便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楚云飞本身就是晋系将领
楚云飞在亮剑中,本身就是晋系将领,所以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楚云飞上黄埔军校,很有可能就是阎锡山推荐的。这在那个时期是很正常的,一般去黄埔军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两类人,一类是党内选拔派遣,像在我军里面,刘志丹将军就是这样的例子。
还有一类人,是通过有威望的人推荐的,就像我的家乡陕西一样,虽然远离广州,但是黄埔生也不少,例如关麟征、杜聿明等等,他们大多是由陕西籍贯的于右任老前辈推荐去的。因此楚云飞毕业后,回晋绥军任职也很正常。
2、楚云飞认为待在中央军没前途
看过亮剑的朋友,都知道楚云飞是黄埔五期毕业,那个时候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很大了,黄埔五期出人头地的机会真的不多,毕竟在那个时候,蒋介石虽然是校长,但估计都不待在军校里面,因此不像黄埔一期那样,有着更多的机会。所以在中央军里面,对于楚云飞来说机会真不大,他返回晋绥军,反而有更大的机会。
3、亮剑本身就是小说
亮剑本身就是一部小说,至于作者如何去写,完全是作者的意愿,毕竟楚云飞,或者是李云龙,都是虚构的人物。因此大家不要过于纠结这个问题,而在亮剑里面,本身就有很多漏洞,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大家对于亮剑的追捧。
各位对于我的看法是否认同呢!
打鬼子不挑地方,让去哪里就去哪里,楚云飞在打鬼子不含糊。
国民党中有哪些著名将领出自黄埔军校?
优质回答
王耀武、杜聿明、胡琏、关麟征、胡宗南、宋希濂、俞济时、陈明仁、李玉堂、黄梅兴、黄杰、戴笠、戴安澜、王敬久、曾泽生、陈明仁、谢晋元、郑洞国、李默庵、桂永清、孙元良、张灵甫、李仙洲、李延年、李弥、黄维、范汉杰、邱清泉、廖耀湘。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帮助、共产党的支持下,于1924年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建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级将领,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这些将领都成为中流砥柱,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国民党黄埔系将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号称“天子门生”。黄埔毕业的将领见到蒋介石,只要喊一声“校长”,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著名的将领有:
△杜聿明,陕西省米脂县人,黄埔一期,中将,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
△ 胡宗南,浙江镇海人,黄埔一期,陆军一级上将。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陆军中将。
△宋希濂,湖南省湘乡人,黄埔一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
△ 关麟征,陕西鄠县人,黄埔一期,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
△贺衷寒,湖南岳阳人,黄埔军一期,与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台湾交通部长、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
△ 戴笠,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人,黄埔六期,陆军中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也就是军统局。
△桂永清,江西省贵溪县鹰潭镇人,黄埔一期,曾任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海军一级上将。
△黄维,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曾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淮海战役被俘。
△邱清泉,浙江省永嘉县蒲人,黄埔二期,陆军中将,曾任二兵团司令,系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还有张灵甫、毛人凤、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郝柏村、彭孟缉、谢晋元、范汉杰、蔡文治、廖耀湘、郑作民、黄翔、曾泽生、董钊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历史上最为狂妄的将军是哪一个,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1948年9月下旬,东北解放军突然沿北宁线侧敌南下,几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锦州外围,先攻下义县,然后就开始攻击驻守锦州的范汉杰集团。国军统帅部征求范汉杰的意见,问他要突围还是要坚守待援,范汉杰认为应该坚守待援,国军华北和东北部队两面夹击,内外夹攻,一定可以击败解放军,扭转乾坤。
于是国军统帅部开始紧急调集部队,增援锦州。一边是严令沈阳廖耀湘兵团出辽西增援锦州,一方面则命令华北组织部队增援。不过,廖耀湘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对增援锦州不仅没有丝毫信心,而且认为他很可能会被解放军围点打援消灭在辽西水网地带,所以出动很晚,十月二日就已经同意出兵,八日才集结完,出动已经是十日了。
华北这边就不同了,增援非常积极。国军统帅部任命秦皇岛的侯镜如为东进兵团司令官,在他到任之前,由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暂时指挥。而当时增援部队除了五十四军,还有广东部队林伟俦为军长的六十二军,以及独立九十五师,以及预定由侯镜如带来的九十二军。但是,真正增援比较积极的只有五十四军和九十五师,尤其是九十五师,非常卖力。
九十五师为什么非常卖力呢?除了九十五师在国军中向来号称赵子龙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九十五师刚组建时的第一任师长,也是将九十五师打造成赵子龙师的师长罗奇,这时候以中将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组长的身份来到了锦州前线,完全凌驾于阙汉骞之上,成了当时真正指挥东进兵团的太上皇,人称罗千岁。
罗奇是广西容县人,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父亲还曾和李济深义结金兰,所以罗奇一开始读的也是广东政法学院,但是在黄埔军校成立后,他就投考入校,成为黄埔一期生。并且,他和郑洞国一样,在1931年时就已经是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第二师的旅长。抗战开始后,他先是在河南作战,后来将河南的几个保安团编成九十五师,他出任第一任师长。
到解放前夕李宗仁任代总统后,因为罗奇是广西人,所以一度拉拢他,任命他为陆军副总司令,也因此,有人认为罗奇是国军败走台湾之前黄埔系将领军衔最高的,比胡宗南还高。实际上他任陆军副总司令时,并未晋升中将,而是到台湾后才晋升的。而且,因为他曾被李宗仁拉拢过,在台湾一直受怀疑,不被信任,陆军副总司令干了十六年,也没能转正。
之后不久,九十五师奉命南调到湖南省内作战,编在三十七军战斗序列内,打过胜仗,也被日军击溃过,表现算是湖南部队中中等偏上的水平,罗奇也逐渐因功晋升三十七军中将副军长,后又接任军长。不过,长衡会战后三十七军损失惨重,奉命开赴广西百色整训,不久后番号就被撤销了,罗奇也就此离开了一线作战部队,在统帅部担任各种职务,一直没有回到一线作战部队。
因此,到罗奇以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组长身份来到锦州时,九十五师是一个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军的独立师,但在东进兵团中属于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久别重逢,罗奇又回来了,他当然很兴奋,九十五师官兵一看自己的老长官又回来了,当然也兴奋,所以罗奇始终将九十五师当作增援部队的头号主力使用,国军精锐五十四军反而靠边站,打助攻去了。
所以,整个增援锦州的过程中,打得最激烈的并不是兵强马壮的西线,反而是东线,就是因为有罗奇这一针强力鸡血。罗奇不仅完全将阙汉骞放在一边,而且侯镜如到达前线后,看到罗奇如此嚣张,也退让三分,就让罗奇这样一个本来的监军,实际上变成了东线的增援总指挥。当时有人提出要迂回绕过塔山防线,罗奇也不听,坚持正面强攻。
罗奇下令九十五师编组成若干突击大队,以波浪式冲锋战法正面强攻,国军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仍然未能突破塔山防线。罗奇为什么如此坚持正面强攻呢?其实就是因为罗奇离开一线部队时间太久,长期在统帅部,所以内心始终和统帅部的高参们有个同样固执的执念,认为打不过解放军,都是因为将领怕死,部队不给力,只要国军充分发扬自己的火力优势,一定可以击退解放军。
结果当然是罗奇有勇无谋的增援毫无意义,国军死伤无数,也未能突破塔山防线,解放军都打完锦州,俘虏了范汉杰,东进兵团还是没有能够攻下塔山防线。罗奇本来想用自己的老部队在大老板面前露脸,结果却不仅把九十五师打残了,范汉杰集团也搭进去了,廖耀湘则始终坚持,东进兵团不突破塔山防线,他就不东进,最后廖耀湘兵团也搭进去了。可以说,在双方战略决战的第一回合,罗奇这种有勇无谋的表现,给解放军送上了一个乌龙大助攻。
“李云龙”的“旅长”陈赓率部攻打洛阳,国军守将邱行湘,在蒋校长面前狂妄夸下确保“洛阳万无一失”的海口,可是最后落得洛阳失守,邱行湘化妆逃跑被擒。
1948年,国军在各大战场连吃败仗,损兵折将,无奈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兵力逐渐捉襟见肘,洛阳周围的驻军也被调往战局吃紧之处,这为我军攻打洛阳创造了条件。
3月7日,我军以陈赓谢富治兵团和华东野战军各两个纵队准备攻打洛阳。
洛阳是中原战略要点,历史名城,扼守中原的重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国军十分重视洛阳的战略意义,曾在美军顾问团的指导下,将城防工事建成了半永久性的坚固堡垒,防御体系极为完备,被蒋校长称为“金城汤池”。
当我军向洛阳集结时,引起了国军的极大关注,蒋校长也深感不安,他深知洛阳的安危至关重要,立即召见驻守洛阳的206师师长邱行湘到南京觐见。
邱行湘是黄埔五期出身,当过是陈诚的副官,忠勇善战,被人称为“邱老虎”,曾在抗日战场和东北战场有突出的表现,深受将校长的偏爱。
在对洛阳防守做了指示后,蒋校长面对我军的4个纵队的力量,也心里没底,他试探的问邱行湘,对坚守洛阳有几分把握,一向视校长为偶像的邱行湘,极为相信洛阳坚固的防守体系和自已部队的战斗力,狂妄的夸下海口“请校长放心,除非天塌地陷,洛阳万无一失”。坚定的回答令校长很是高兴,对他坚定必胜的勇气也甚为赞许。
邱行湘回来后,又大力加强了对洛阳及周围地区的防御力量,他之所以信心满满,也不是全是信口开河,他的206 师是蒋校长的太子一手培训的青年师,官兵军事素质过硬,思想顽固,武器装备全为美式,整体实力还真是非比寻常。
而且邱行湘在开战前为了鼓舞士气,还对官兵发出了《保卫洛阳告将士书》,领着营以上军官宣誓:“誓死保卫洛阳,人在洛阳在,不成功便成仁”。
我军在各部进入预定阵地后,逐渐扫清外围防御,于3月11日对洛阳发起总攻。守军在邱行湘的动员下,还真就奋力抵抗,我军的进攻也遇到了不少麻烦,但经过反复冲杀和逐街逐巷的推进,最后把邱行湘及残部压制洛阳中学一带的阵地。
邱行湘见大势已去,绝望的给蒋校长发电“天不佑我,人不助我,时不济我,非我之过,我遵嘱与洛阳共存亡”。
蒋校长见电后,急派飞机去接邱行湘出城,悲壮说道“洛阳可失,邱老虎不能丢”。但洛阳机场已被我军炸毁,飞机已无法将他的得意学生带出。
在我军即将攻破敌指挥部时,邱行湘匆忙换上一套士兵服装,自言自语道“校长,请原谅学生无奈,只能如此了”。他也顾不上履行诺言了,带了几名侍从,准备趁乱出逃,但没跑出多远,就被冲上来的我军战士俘虏。
邱行湘心灰意冷,等着被秋后算账,但没想到他的学长陈赓专门接见了他,教育他要好好改造。
洛阳战役历时七昼夜,以我军全歼守敌206师2万余人而告终。
邱行湘虽然狂妄一时,但最终战败被俘,可后来的改造还是比较积极的,结果与许多国军高级将领一同被特赦,重又获得了新生。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梅州都出了哪些名人?
优质回答
《八佰》原型指挥官是广东梅州名人,死在自己人手里
《八佰》原型指挥官谢晋元,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小的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创造条件让谢晋元从小学习,谢晋元小的时候很喜欢读书和书法,还擅长下棋。他出生的时候是190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看到了腐朽的清朝是如何被革命党人所推翻,也渐渐懂得了军阀割据混战的中国为何总是被外国列强所欺负,更是非常同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从小看大”,一个人小时候的作为可以推断他将来的作为,谢晋元从小喜欢的人物是岳飞,岳飞的“精忠报国”更是成了谢晋元一生信奉的信条,立志奉献于民族与国家。在学校期间,他就主动学习孙中山先生的进步思想,阅读书籍,学习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深感“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谢晋元,效仿古人班超,毅然投笔从戎,立下以武力报效国家的志向。
1925年谢晋元转入黄埔四期,这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周总理任政治部主任,出了很多名将,比如林彪、刘志丹、伍中豪等我军名将以及胡琏、张灵甫等国军将领。黄埔第四期在教学质量上也提高了很多,人数也多达两千六百多人,培养了很多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谢晋元,自然也是成绩优秀,能力出众。
北伐战争时,提前毕业的谢晋元在东路的北伐军中担任排长,与孙传芳等军阀进行过血战。在袭击永定城的战斗中,谢晋元由于作战勇敢,立下战功,由排长升任至连长,此后又担任过营长、团长、旅参谋、师参谋等职。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谢晋元就在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的带领下,同进犯上海的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消灭了上万日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为了占领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淞沪会战,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试图三个月灭亡整个中国。中国也在上海投入大量兵力,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杀。1937年10月,为了掩护大军撤退,师长孙元良命令谢晋元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负责掩护阻击任务。当时的形势,谁都明白这个是个九死一生的任务,因为谢晋元带领士兵防守的四行仓库,已经是一座孤岛,这几百壮士的使命,就是与四行仓库共存亡。没有人选择退出,没有人选择放弃,每个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这场注定名垂千古的阻击战。
由于仓库另一边临近英国租界,而当时英国和日本并未宣战,因此日军不敢动用重武器轰炸仓库。但是日军人数非常多,轮番对仓库发起攻击,均被谢晋元部士兵击退。守卫仓库的是一个营四百多人的兵力,对外说八百壮士是迷惑日军的策略。这场守卫战,除了阻击任务,更激发了民族团结与自豪之情,无数民众在英租界内给谢晋元部呐喊助威,送去衣物药品,送去旗帜,每当打死日军时,群众便爆发欢呼。
可惜的是,由于英国害怕当时的战争伤害英租界的利益,也惧怕日本进入租界,在向当时的政府施压后,上级命令谢晋元撤退,并在英租界内被英军缴了枪械。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孤军营内被汉奸收买的败类刺杀牺牲,死后被追赠少将军衔,而“八百壮士”的大部分人都被日军押走做苦力,直到日军投降之后,一些幸存的壮士才得以返回国内。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语的“神操作”?
优质回答
红军时期,林彪曾在一次战役中,为了减少红军伤亡,用过火牛阵。
火牛阵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燕国因为燕王哙效法古人,把王位禅让给大臣,引起国内混乱,齐国出兵进攻燕国,燕国几乎灭国。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继位后,招贤纳士,准备复仇,最后找来了战国时期的名将乐毅。
齐王又趁五国联军伐秦之机,突然灭了当时魏国、楚国都垂涎已久的宋国,引起列国不满。燕国经过几年屯兵积谷,此时已经国力已经逐步恢复,于是在燕国的倡议下,乐毅率五国联军进攻齐国。联军几乎把齐国消灭,只剩下了即墨和莒两城。
在五国联军围攻即墨时,齐国也出了一个名将,这就是田单。当时齐军已经很弱,联军人数多,所以田单想了一个办法,把附近的牛收集起来,把刀绑在牛头上,两军对阵的时候,放在齐军阵前,点燃牛尾巴,牛被火烧后疼痛难忍,就向前狂奔,冲入五国联军阵中,冲乱了五国联军的阵型,很多士兵被践踏而死。
这个故事是历史上著名的用奇计反败为胜的故事,所以一直流传很广,民间也很多人都知道。
1931年,在一次战斗中,林彪指挥一军团,面对比较强大的敌人,想起了这个办法,于是也效法古人,收集了很多牛,放在阵地前沿,在战斗开始后,让战士点燃牛的尾巴,冲入敌人阵地,以为这样也可以像田单一样,用奇计取胜。
一开始,牛确实是因为被火烧之后疼痛,向前狂奔,冲到了敌人阵地前沿。敌人看到很多牛向自己的阵地狂奔过来,一开始也很紧张,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开枪射击,有牛就中弹了,也很疼。于是,受到敌人枪击惊吓的牛掉过头来,反而向红军阵地冲过来了。
红军在把牛尾巴点燃之后,本来已经准备在牛把敌人阵地突破之后开始冲锋,所以没有什么防备。牛冲回来之后,冲进了红军阵地,造成了一些伤亡。红军受到干扰,原来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只好紧急撤离阵地,退出了战场。
林彪本来是想用巧记,结果弄巧成拙,吃了败仗。林彪之前在红军军中一直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次弄巧成拙,后来成了红军部队中流传的一个笑话,连林彪自己也觉得很尴尬。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毛主席后来总结说,林彪就是吃亏在了不读书上,他只看了连环画之类的读物,对火牛阵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够了解,如果他读过《左传》就会明白,田单用火牛阵的时候,是把牛先每四头编成一组,相互联结起来,这样牛掉头不容易,就只能向前跑,不会反噬自己。而林彪不了解这个细节,所以让牛成了自由主义,单个的牛掉头容易,所以既可以向前跑,也可以掉头向后跑,这样当然会失败。
除此之外,林彪还犯了一个机械主义的错误。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和热兵器时代完全不同了,冷兵器时代双方都很注重维持阵型,不同兵种之间相互协同才能作战,一旦阵型被打乱,陷入混乱状态,就会失去战斗力。而且,在田单的时代,面对受惊冲过来的牛,五国联军的士兵只能用戈矛和弓箭攻击牛,这是很难对牛造成实质性伤害的。
热兵器时代就不同了。热兵器时代的占中首先是阵地都有壕沟,士兵都隐藏在壕沟里,而且不是整齐排列的,牛就算冲进敌人阵地,也未必能对敌人造成多大损失。而且,热兵器时代的武器都是远程射击武器,在牛接近阵地之前,敌人就可以向牛开枪开炮射击,把牛赶回去。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公元前,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城邦叫斯巴达,那时的斯巴达三个字还不像现在这么无法直视,好吧,我承认其实他们也不说中文。斯巴达们到底多生猛大家可以看电影《三百勇士》了解。这事儿是发生在三百勇士守温泉关之后,干挺了波斯帝国的希腊城邦们开始玩自爆,互相之间抽来抽去的好不热闹。
而斯巴达们自然逮谁抽谁,控制了不少城邦,实行残酷的军国主义统治。之后自然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个叫底比斯的城邦出了位大神,叫伊巴密浓达,鉴于这哥们的名字实在太长,我决定叫他老伊。他出身底比斯破落贵族家庭,努力反抗斯巴达的统治,但斯巴达们实在太牲口了,怎么都打不过。老伊陷入深思,到底怎么能打得赢这群斯巴达,直到他见到了自己深爱的男人——阿萨格斯。
额…需要指出的是老伊也是个男人,基友光环笼罩下的老伊突然发现了爱的力量,他决定组建一个彼此深爱的基友军团来对抗强大的斯巴达。很自然的,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深爱的男人阿萨格斯,阿萨格斯又找到了深爱的另一个男人高吉达斯。好吧,我承认这段实在污的无法直视,实在不行头条君打马赛克吧…
然后搞基打死…啊呸..高吉达斯在底比斯军队中选拔了150对古希腊少年爱组成这支军队,他的选拔标准有三个:古希腊少年爱、特别能打、彼此深爱,所谓古希腊少年爱就是一个成年男子带着一个青少年男子爱与被爱的关系。而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强悍的吓人,他们拥有其他军队永远不具备的、由爱而来的“团结”,对方杀死其中任意一个人,必然有另外一个人跳出来玩命,被称为底比斯圣队。
时间到了公元前371年,决定希腊命运的留克特拉战役打响,老伊带着爱人阿萨格斯并肩战斗,高吉达斯带着底比斯圣队开始突击。事实证明斯巴达真的干不过好基友,连国王克勒姆布罗托一世都被少年爱们干挺,底比斯就这样摆脱了斯巴达的统治,回归了智商正常,行为不正常的生活。
但底比斯圣队的结局并不美好,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出征希腊对阵雅典、底比斯联军,他用右翼部队后撤吸引了雅典军队追击,造成联军脱节。左翼上国王之子亚历山大(就是后来一路狂抽干到印度那哥们)直接率领骑兵撕破了雅典军阵,绕到底比斯军的后方将他们全歼。战后腓力二世看着相拥死去的底比斯圣队战士们,感慨道“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行为是不壮烈的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然后命令厚葬这群好基友。
不过话说回来,国王大人您这样做真的好吗?您就不怕在年轻的亚历山大心里种下某种不可描述的种子吗?在未来若干年后,当亚历山大大帝背负搞基大帝的美名时,不知道会不会深恨老爹当年的言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宋汉杰简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