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文化:办场活动不容易,只求问心无愧

由六尺巷文化主办、古井贡酒年份原浆赞助,为期两天的《六尺巷文化》文友采风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可谓盛况空前,70多位文友,年龄是老中青阶层都有。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地域遍及多个地方,陕西,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这也算得上六尺巷文化活动最豪华的阵容了。而且,这两天安排的路线行程,活动筹备组的几位领导全程随行,还特别配备小车跟随大客车后面,便于随时随地处理应急的突发状况,可见平台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的重视。连参加过很多大型活动的我都惊叹不已:果然是精心筹备,自然会事半功倍。
小事例回放:我个人工作中有个每日申报任务,必须每天八点左右完成,因为实时申报,电脑系统是早了动不了,迟了10点后会挨批,我每天得闹钟掐点执行。27日等到8点差五分才能提交成功,然后匆忙打车赶往活动上车地点。可是,我越着急赶时间,路上就越出状况了。这边206国道新老路交接处施工堵得严严实实,那边广场大巴车临时点停车人满不能久等,我只有活动群里乖乖说放弃当天的行程了。毕竟这是个集体大活动,是我自己错过了上车时间,不可能要求两大客车人等我一个。虽然迟到和无奈的工作相关,但和举办方的安排无关啊,我自动退出也理所当然。还好这消息被张总看到,他立即应承自己开小车断后等我,等接到我人再去追上大巴车的队伍。就这样,我堵车迟到足足20分钟,直到道路畅行到达广场上小车安稳坐下,张总才发动了车子。这种到位的体谅包容和专车接送,真让我感动不已。这点上,在我认识的品牌中,估计也只有六尺巷文化和古井贡酒能够做到这样贴心的服务啊。
(注释下:去年去亳州古井贡酒集团参加征文颁奖活动,我只是在活动群里说了一句,感冒喉咙疼死了,忘记把含片带上。结果等我到了亳州,胡侃总监就把含片送到了我的手上,我当时特别惊奇:群里消息那么多,我那条信息都没人理会,你怎么能如此细心准备了啊。胡总笑道:如果这点小事都不能及时察觉服务好,那还做什么营销总监啊!我的天啦,这也是服务到家了!那次同样让我感动不已,果然是细微之处才能打动人心啊!)可是,人上一百,就会五颜六色。活动再怎么办得成功,深得口碑,但总有那么一两个特别的人,对于举办方的各种投入工作视而不见,却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失误放大。结果影响得自己和他人都不太开心,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啊!说实话,弄个盛大活动真的相当不容易,要从策划方案筹谋开始,直到活动结束相关人员全部安全到家,举办方才能松下一口气。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办过活动的人才知道。我《凡尘艳语》平台今年母亲节也做了一个征文活动,但我参赛作者只有四十多人(比六尺巷这次活动少了近半人数),颁奖活动也只是半天时间(六尺巷这次文友活动是两整天)。我作为小平台的负责人,在作者群里几个常委的帮助下,从策划开始,到颁奖结束,都被弄得焦头烂额。何况六尺巷文化如此大阵仗的活动,投入的人力、精力、财力更要多出很多。记得我那次活动,几乎活动前一周甚至半月都难以睡好觉,反反复复推敲一些细节,仔仔细细斟酌所有环节:哪些获奖作者能够亲临现场,请哪些评委老师及颁奖嘉宾合适,以及颁奖活动场地的选择,主持人人选,横幅及席卡安排布置(尤其是席卡特别注意,不能遗漏重要的领导,不能打错姓名,不能摆错位置),还有文艺节目的准备,接送来宾的小车及活动中巴车的安排等等……一系列繁琐的活动程序都要考虑进去。等到活动弄完,外界一片叫好声,但也有点小不如意地方。确实是有考虑不周之处,似乎难尽人意。就有人对这小遗憾恨铁不成钢,觉得我是一言堂主观失误,才导致颁奖活动留下缺憾。当然,人家说得是有道理,我确实有些失误,但天地良心,如果我有半点动机不纯,何必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本来是为了平台作者和赞助商能够互惠双赢举办的征文,结果我投入很多精力,因某个小缺憾就把我全盘否定。这让人情何以堪,也很是无助伤感,却又无可奈何,只有默默承受着。毕竟团队要团结,那就必须得求大同存小异。对于某些质疑,只能一笑而过。时间可见证一切,也会销蚀一切。
也可能,我说的这些很多人不会感同身受,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平台经营和活动策划,你才会明白举办一场成功的活动是多么不容易,你才会知道去珍惜每一次参与的机会,你才会懂得去尊敬每一个活动的主办方。所以说,特别感恩六尺巷文化和古井集团,感谢给于我们这次文友相聚交流的美好机会,更感谢筹备组相关人员的精心策划和辛勤付出,尤其要感谢张总的专车相送,你们大家辛苦了。在26日的六尺巷活动颁奖之夜,我也是忽然有所触动,才临场发挥的简单说了两句。因为没有准备,自然卡壳停顿,加上本来就有点紧张,词不达意也就属于正常了,让在座的各位文朋诗友们见笑。不过,我真是觉得六尺巷对于宣传桐城文化方面特别用心,这些年来也确实是不遗余力。而且对平台作者也注资很多投入,不说办一次文友面对面活动的劳心费神和辅助开支(虽主要开支有古井集团赞助商提供,但总有些算不到的费用需平台自付)。单单只是每天微刊的稿费支出,那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啊。
我知道,《六尺巷文化》是宰相张氏几个后人合资创办的,如果不是热爱家乡文化,想把六尺巷精神发扬光大,谁会做这么纯公益的善事啊。文化品牌推广不同于产品推广,产品可以短线投机取巧,文化想要繁荣昌盛,就必须得长线才能产生效应。六尺巷文化在大力推广桐城文化品牌的同时,还培养出来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这个品牌亦影响了海内外数以万计的读者,并把全国各地的桐城人还有文化人都紧密联系一起。连我在北京的表妹,黑龙江的老乡,浙江的叔叔,台湾的文友,都对这个公众号特别星标关注。他们说:虽然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对《六尺巷文化》是情有独钟的最爱,因为那是我们在外游子精神上的家,空闲下来总想翻翻她。即使有时不能细看,但哪怕这个随便翻阅,那也是浓郁的亲切感;外地的文友说:延绵200余年的“桐城派”博大精深,我们总想从《六尺巷文化》这里了解更多的新旧文化现状……所以说,在当地文化品牌推广上,《六尺巷文化》真的功不可没。正因为看到六尺巷的包容礼让胸怀,我也深深受到感染,总想为桐城文化做点自己的小贡献。于是,我才把自己个人平台收容一些新人作者的习作。自己有好稿子还是第一时间投稿《六尺巷文化》,平台作者投稿来优质稿件也先编辑,把错别字和语句修改通顺,然后帮着作者投稿六尺巷。六尺巷初审通过,我才会告诉作者给她惊喜。如果初审不能通过,我就自己平台用,也不再跟作者说,免得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我觉得自己小平台,既没稿费也没什么阅读量,名字也不是什么地域性文化微刊,接纳培养一些文学新生力量是可以的,但太好的稿子用了有点可惜。如果投稿既能很好的宣传本土文化,又能把作者的利益最大化,那不是两全其美么。因此,近几年的本地微刊投放稿件,除了《六尺巷文化》和《桐城网》,余下的就是自己《凡尘艳语》平台了。尤其是六尺巷具有地方特色性质,我们多多支持推广,就是对桐城文化产业的贡献。我觉得,作者与其杂乱无章的量化写稿随便投稿,还不如把每篇文章反复打磨成精品,并对当地文化品牌专情一点,同时可以微刊报刊都尝试,也许还能取得更佳的结果。希望以后大家的文学之路,和我这个老作者的观念靠近,那就吻合了我推陈出新的初心。感恩有缘相聚,感谢六尺巷文化的包容!

?精华推荐?
给婆婆零钞压岁钱
走,跟我踏雪寻梅去
九华微雨洗纤尘
【小小说】私奔不是随便奔的
一“被”子的朋友,我与金总不得不说的故事
【桐城记忆】不怕插秧,就怕蚂蟥肉里钻
爱情就是蝶恋花,不爱谁叮她?
女人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的酒
男人不怕长相丑
你不想混日子,那就远离是非闲人吧
发小爆屏,只因为久别重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