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珍随笔:许多梦想已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
唐海珍,女,湖南邵阳县人,现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邵阳市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后辍笔十多年,于2014年重拾爱好。文章散见于《生命时报》《中国审计报》《中国人口报》《湖南科技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建材报》《中国劳动保障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读者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辽宁青年》《椰城》《文史春秋》等近百家报刊。其中《母亲希望有个傻儿子》被评为湖南省2015年度副刊作品好新闻奖金奖。
许多梦想已开花结果
唐海珍
1990年,我师范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月薪是102元。而与我同龄的邻家女孩初中没读完就去广东打工,每月有七八百,母亲说:“你比她多读些书,每月工资却比别人少了那么多。”那时候我想:要是每月的工资后面再添个“0”,一个月抵得上十个月了,那定然能过上富裕而美好的生活,母亲也就无话可说了。这是我参加工作后对未来生活所做的第一个美梦。
1993年,我和在同一个学校工作的爱人结婚时想买台彩电,但要好几千,差不多是我们两人将近两年的工资收入,所以把买彩电作为未来的另一个梦想,只花了八百多元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结婚时装点新家的唯一的奢侈品。
此文发表于2020年7月3日《民主协商报》
结了婚,两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一间在学校南边的教学楼,一间在学校北边的教学楼,那是我们的爱巢。南边的作餐厅和客厅,北边的作卧室。我和爱人每天都像两只小鸟一样在这两个窠之间飞来飞去。后来因工作的需要,我调进了另一所村小,十多个平方的办公室兼作了餐厅客厅卧室,家什塞满了整个空间,举手抬足都没有方寸空间舒展,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蜗居的生活”。一家三口挤在“蜗居”中生活时,有种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感觉,因而我向往着拥有宽敞明亮的套间的生活。
上世纪末,县城有个表哥住进了新房,走进他豪华宽敞的新房,一问价:买房加装修和添置电器家具,三十多万。那时我们的工资才二三百元每月,生了女儿之后,买这买那的,勉强能维持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存款。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我不禁感慨:“我们要是能住上这么豪华宽敞的套间,真是幸福无比了!”那时候,我认为在县城拥有一套宽敞的住房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个奢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款的标志是腰里挂部手机,很神气地走在大街上,我一打听那玩意的价格:四五千,甚至上万元。我又感叹:高科技先进产品,只能是富贵之人豪华生活的奢侈品,与我们低薪族无缘!想拥有一部手机,我只当是白日梦做做而已。
而购买私家小车,那更像是古人的遥不可及的飞天梦想罢了。
光阴荏苒,日月更替。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华大地日新月异,人民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当时代的列车把我们载向新时代,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的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工资的不断增加,我和爱人的事业也蒸蒸日上。我们凭着自己的拼搏和进取,先后从小学调入到初中。刚跨入新世纪,我们就换了一台彩电迎接新世纪的到来(2015年,又换了一台55英寸、价值五千的超薄LED智能液晶电视)。接着爱人在2001年购买了一部价值两千多块钱的手机,我于2004年冬天花几百元也买了一部价廉物美的手机。2005年,时代的列车又把我们从乡村载向现代都市生活。我们住进了县城一套196平方米的自建新房。新房宽敞明亮,虽然负债十多万元,但我和爱人省吃俭用,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力争多做事,多挣补贴,再加上工资在不断上涨,五年后我们就还清了全部债务。而此时,我的月薪也早在“102”后添了一个“0”。这两年又加了工资,已是1020的3倍多了。
退休后,定居长沙省城是我现在的梦想。2016年暑假,长沙还没有出住房限购令,我们在长沙又买了一套住房,作为养老房。首付后,还差三十万。我们就以县城的房屋作抵押,贷款三十万,再用住房公积金对冲还贷。那时我和爱人的住房公积金里面的钱加起来已经有八九万了。
2017年,我们家又买了一辆小车。我们的生活真的如芝麻开花节节升高。
这些年,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和爱人都是穷乡僻壤的小学教师,没房子,没车子,更没有多余的票子,许多梦想我都认为是异想天开的幻想。现在这些梦想都已成真。
此文于2017年5月完成初稿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唐海珍文字作坊
推荐阅读:
孩子,别玩 手机了!
留守学生: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家的变迁
父母应作儿女好读书的榜样
唐海珍爱情故事:为爱而嫁
唐海珍随笔:行于漫漫文学路
唐海珍随笔:油茶树赋
唐海珍游记:我笔下的凤凰四景
唐海珍随笔:秋叶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