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不变的情怀

“一张报纸记录着时代的足迹,一张报纸也连着千千万万个读者。1993-2018,《淄博晚报》即将走过25个春秋。这25年,是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25年;这25年,也是一个人命运起伏变迁的25年。“25年·我和晚报”有奖征文。”
不变的情怀
——25年,我和晚报征文
文/翟慎晔
晚报创刊时,我30岁。那一年,公婆家的报箱里突然多了一份《淄博晚报》(原先仅有一份《淄博日报》,让我好生欢喜。那时候,网络媒体还没有走进百姓,信息来源主要是报纸。我们家就一份公公单位给订的《淄博日报》,还有一份《内参》。每天读报、看内参,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东西。
看到副刊上的一篇篇美文,正值文字热衷的我,便开始试着投稿。25年间,在晚报发表过多少篇文章,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第一次发的是一篇电影观后感。看到我的文章也刊登在晚报上,我家老人拿着报纸比我还激动。后来,写的多了,老人就把有我文章的报纸单独存放起来,而我们一家,也便与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相继刊发岁月留影《第一次照相》;家事扫描《女儿学琴》;人生脚印《那年我去香山》、《感受关怀》、《善待真诚》等文之后,副刊编辑便跟我约稿,要我写一篇“元宵节”的千字文。那是我第一次被编辑约稿,很认真地写了《萝卜花灯》,后被淄博电视台《时代潮》栏目拍摄成电视散文,循环播放了好长一段时间。
时隔多年,2014年,我居然上了晚报副刊的专栏作家栏,与我市的一些文学名家、大家们同版刊文。每周一篇,连续刊发了《我与世界杯》、《跟着课本游绍兴》、《情系故园》、《护士梦,脑外情》、《拣拾与海有关的碎片》。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淄博信息港”的开通,网络信息开始走进百姓生活,上网成了一种时尚。因为老公在国外工作,我们家便成为了信息港的第一代网民。1999年,政府上网年。那年秋天,晚报“百姓话题”栏目组织了一次有关上网的话题座谈,我被邀请参加了那次座谈。5位嘉宾中,有政府官员、媒体业内人士、律师、学生,再就是我。从不同层面,我们谈了网络信息带给我们的生活变革。大家的共同体会是:网络将世界大门打开了,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不再是空谈。
那次座谈之后,编辑将我们的谈话内容,用了一个版面刊发出来。我的《天涯若毗邻》一文,也是在第一时间,被在外工作的老公从网络上看到。
新千年,当人们怀着许多的期许和梦想,跨入新世纪之际,晚报征稿“新千年,我想这样过”专版。选发的13篇稿件中,我家先生与女儿同版出现。在世纪钟敲响的日子里,与大家一同走进二十一世纪。
这些年,晚报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悦读与耕耘之乐,也带给了我许多文字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的机缘。有一次,晚报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有位读者想见我。
按约定的时间,这位读者走进了我办公室。寒暄过后,方知不是他要见我,是他80多岁的老父亲想见见我,问我哪天方便?他好带上老父亲来张店一趟。
80多岁的老人,要见名不见经传的我,想想都觉得汗颜。我赶紧跟人家说:“千万使不得,老人年龄大了,怎么能让他来张店见我呢?还是我去拜访老人吧。”
老人姓刘,山铝子弟学校第一任校长,建国前老干部。出门前,我跟他通了电话,听得出他很高兴。他说他去山铝医院门口等我,约定的标识是他头戴一顶黑色礼帽,左手拿一份《淄博晚报》。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用这种方式接头,还是蛮有意思。一下车,我便在人来人往的医院门口认出了他。老人像是一位地下工作者,右手拄着拐杖,左手举着一张醒目的《淄博晚报》。
在老人家里,我们聊的很开心。他告诉我说,我刊登在晚报上的文章他大都看过,并且还剪辑下来贴在本子上。他说,起初关注我,并不知道我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只是因为我的文字,勾起了他一些回忆,让他隐隐觉得我可能是太河峨庄那一带的人。解放前,他曾在那一带工作过,之所以想见一面,就是想证实一下他的感觉。老人家的感觉是对的,我的的确确是来自东山里的太河乡。
走时,老人将他书写的小楷《聊斋志异》全文展示给我,还将他的一本本剪报拿给我看,当然,最令我感动的是他把我的文章单独剪辑一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也开始了剪报,把晚报和其它报纸上喜欢的文章裁剪下来,黏贴到笔记本上。这习惯,一直保持了10多年,直到有了智能手机。
25年来,《淄博晚报》一直是我们家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份阅读物。相信,未来日子里,晚报会越办越好。作为它的忠实读者,无论未来有多远,期待不变,朋友一生。
翻看以前的剪报,忽然发现,当年我剪辑下来的文章,多是我现在熟悉的文友,贴上几张照片,看看有没有你。

翟慎晔,网络笔名一一静卧泥土,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淄博晚报》专栏作家。现任淄博市现代诗歌学会副主席,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淄博医药》编辑。文章散见各类报刊及杂志,编辑出版护士文集《天使心语》、散文随笔《爱在永远》。文章入选《2014散文百家精选》。
往期回放
医疗剧《到爱的距离》观后感
六月,写给自己的纪念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
也说电影《冈仁波齐》
生时,要为死时做准备
梦幻雪乡,冬天里的童话
游记‖尘世之外,佛国色达
游记‖雪域高原,梦幻西藏
游记‖醉美荔波小七孔
游记‖云山雾绕梵净山
博文‖悠悠岁月梦如昨
浅秋絮语,花开一夏
一梦江南,震泽古镇
那年中秋在银滩
父亲、母亲、家
也说追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由“医生抢救时剪坏病人衣服遭索赔”想到的
游记‖金秋,醉美的遇见
不能忘却的记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