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往事 ‖ 祖根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本期导读
几多乡情,几多乡愁。真人、真情、真我应坚老师总是能把一拔不起眼的小人物,把老城的乡土乡民,写得鲜活、深刻。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情让人倍感亲切,有如故乡的土蜂蜜,浓得化不开,又如纯家酿的高粱烧酒,恋得令人酣醉。人生百味,酸甜苦辣,酱醋油盐,悲欢离合看了此篇应坚老师写的永康往事《祖根》读完“唉”,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好的文章就是能把人带入文章里的当时当人当境,触动感情,引发思索,激起共鸣感慨感悟。
永康往事
祖 根 文/应坚
请输入标题 bcdef
1942年,日本鬼子进犯永康。在县城经营“济生医院”的祖父母为避战乱,携11岁的父亲从县城逃到祖母的祖居地——毗 邻缙云壶镇的舟山下村。
村民人多姓黄,几乎个个沾亲带故。父亲是外戚,屁孩不知亡国恨,很快就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有个叫祖根的族中男孩年长几岁家境富裕,与父亲最为投契。父亲就住在他家的九间头,两人同床睡觉形影不离。记忆中的祖根善良活泼,最会讲故事,给父亲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之后日本人撤退,父亲虽与祖根依依不舍,无奈全家返城,从此离开了祖母故里。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一晃75年过去了。今年清明节陪父母回来给祖父母扫墓,结青之后,我想起父亲一直有个心愿想再去舟山下村看看,就附耳询问。87岁的父亲听罢连声赞许,他在车上一路念叨祖根,儿时记忆虽年代久远仍历历在目。父亲说祖根解放前杭州蚕丝学校毕业,懂日文能教书,后来亲上加亲成了自己的表姐夫。孰料土改一来,祖根家被划为地主,一夜之间土地和大宅被强行没收,只留给祖根娘一间小屋栖身。祖根命苦8岁丧父,而今子女尚幼又刚丧妻不久,却被五花大绑押往新疆中苏边境劳改,从此一度杳无音讯,生死未卜。
舟山二村古民居
从县城出发驱车20多公里,一个小时之后,舟山二村近在眼前。昔日的山村早已面容大变,父亲下车后一阵踌躇,已辨认不清进村的路。
拐过几道弯来到一处池塘边,向一位屋旁闲坐的老者询问。听得祖根二字,老者立即面朝旁边一处宅院大声吆喝,里面闻声走出一位老人,得知来意立即将我们热情地引入家门,一边叫老伴赶紧张罗午饭,一边端茶递椅招呼坐下攀谈。老人叫黄立新,是祖根的堂侄,他与祖根家三代人有着不解之缘。机缘巧合此来不虚,父母亲不由大喜。
立新面容凝重,连声叹息父亲来得太晚,祖根已于几年前病逝。立新说祖根发配新疆后,留下三岁幼子益祯和刚出生不久的幼女阿咪由年迈的祖根娘照看。可怜出身大户锦衣玉食的祖根娘,一夕之间沦为身无分文的穷妇。儿子生死难料,孙女阿咪实在太小无力抚养,不得已含泪送人,裹着小脚的祖根娘靠纺乌棉、补衣裳窟窿,苦苦拉扯三岁的孙子。
苦日子煎熬了十来年,一个冬天大雪夜,尚未成年的益祯仓惶来敲立新家门。原来祖根娘病痛交加,半夜三更含恨离世。立新父亲帮助料理完祖根娘的丧事,收留了苦命的益祯,从此立新与益祯一根苦藤两个瓜,同处一室相依为命。回忆起当年吃糠咽菜的苦况和祖根一家的凄惨经历,年已七旬的立新当场老泪纵横。
立新老伴端出了农家菜招待我们。农家土鸡、豆腐丸、芋头丝、自种青菜还有清明稞,乡情冲淡了悲伤,活在当下的人不由暗自感恩上苍,没有将如此悲惨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我想起祖父母曾经说过,当年土改时祖父母全家六口人共有耕田11亩。按当时政策,人均两亩以上即划为地主,我家若再多一亩地,祖根的命运就会重演。思之如刀悬顶,不寒而栗。
立新大哥和老伴热情招待我们
席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拼出了祖根的劳改路线图。祖根当年发配新疆一路凄惶,为防止犯人逃跑,押送人员将数百人穿成一串前行。千里荒凉缺衣少食,西行几个月路上不断有人倒毙。祖根仗着年轻力壮,咬牙坚持到了目的地——靠近苏联边境的新疆塔城。他在劳改队经历了非人的生活,经常饿着肚子挖坑道、打石头、采矿石、做勘探,期间四次经历生死。有一次战备施工,祖根一批人刚进坑道不久,后面就遇到塌方将出路死死封住。全凭一双肉掌挖砂搬石,整整一日一夜才救回性命,双手血肉模糊已近残疾。
刑满之后,祖根留在劳改农场就业,此时才获准写信与家人联系。立新的父亲得知祖根消息,亲自送益祯到了上海,益祯是年仅14岁,千里寻父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父子相见抱头痛哭,祖根这才知道,家破屋空天人永隔,老母亲已成了故乡的一堆荒冢。
农家小院,此时一片寂静,惟有纵横的老泪与无声的饮泣。
灾难并没有结束。祖根父子团聚后,益祯在新疆渐渐长大并娶妻生子。此时祖根终于获准退休,从新疆迁回永康原籍。正当苦尽甘来之际,动身之前,益祯却因一场暴病突发而亡。少年丧父,青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大悲哀事,像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全部落到了祖根身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祖根孓身一人回到家乡舟山。此时的他,万念俱灰心如槁木,谁知枯木逢春,当年送人的女儿阿咪此时已长大结婚儿女双全,得知消息立即回家认父。毕竟血浓于水,小伙伴立新一家也非常好,亲情乡情帮助祖根渐渐拂去了心头的阴霾。
祖根靠微薄的农场退休金度日。劳改农场管理混乱,退休金时断时续,祖根凭借在新疆时跟难友学会的看相手艺,偷着在各村看相赚个仨瓜俩枣。他闲时偶尔会来永康县城赶市,每来必要到昔日的小伙伴家歇脚。几番攀谈后,父亲才知道祖根的苦难经历。母亲清晰地记得,一次祖根来家时我正好放学,母亲就让祖根看相。祖根端详我半日,断言将来爷娘要跟我享福。而今爷娘已随我在宁波定居18年,虽谈不上荣华富贵,但晨昏叩奉衣食富足却也尽享天伦之乐,祖根幸而言中。
吃罢午饭,立新大哥引路,众人循着古老的巷道一路徜徉,寻找祖根家的祖居。生平第一次来到祖母的故乡,眼前的情景让我瞠目惊叹!在这个小山村里,清咸丰以来的老宅比比皆是而且保存完好,高大的防火墙,奇特的骑街楼,传灌三层楼穿斗式架梁,雕刻精美的牛腿雀替,绝对是江南民居中的上乘精品。白墙黑瓦虽经岁月磨洗,依然傲然挺立。
一番辗转,终于寻到了祖根故居。比起那些大宅,祖根故居规制略小,然而也称得上是一座漂亮的宅院,窗棂门扇虽然已经陈旧,天井里的花草却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打开祖根居住的那间小屋,里面的陈设基本依照原样。我发现了一个遗像镜框,蹬上竹椅从立柜高处拿下,拂去尘土交给父亲。父亲一眼认出,上面的老人正是祖根。
祖根在遗像里看着我们,他的面容稍显浮肿,黯淡的眼神里隐藏着无声的诉说。一个好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一生没有做过任何坏事的善良本分的人,一个学业有成立志报国却壮志未酬又迭遭大难的人,良人何辜一生遭此厄运?
我知道,这一切永远不会再有答案。往事只剩追忆,人死不能复生,我只能虔诚地祈祷,祈求上苍眷顾,祈求祖根伯在天之灵安息!祈求我的古老美丽的家乡安康!祈求母亲般的祖国,再不要,再不要,再不要让自己无辜善良的儿子,清白一生,却迭遭万钧雷霆!
作者简介
应坚,浙江永康人,作家、资深媒体人。
后记
前年,陪鲁光老师游览建德新叶古村时候,鲁光老师正为筹建《鲁光艺术馆》而忙碌,期间经常说起永康各界的文化人,特别提到了应坚先生和他的《小城忆旧》。作为当年高考的文科状元,今天的资深媒体人和知名作家,小编为一直无缘拜见而遗憾。
今年清明时节,应坚先生回乡祭祖,受邀参加永康乡愁文化部落的文学青年见面会,有幸见到了应坚先生。
离开家乡多年的应坚先生,一身蓝色的羽绒服,睿智而儒雅,完全符合小编心中的大家风范。他说,对于家乡,一直怀有深厚的情感,许多年过去了,那些特殊年代里发生的大事已经渐渐淡忘,唯独我们用生命去经历去体验的东西,却慢慢在记忆中沉淀下来,形成一幅幅难以磨灭的剪影,那些尘埃一般渺小的故人,许多看似平淡的往事,如阵阵清风从小树林刮过,有情节有温度,有教训有忧伤,更多的是快乐。
此文正是应坚先生今年回乡祭祖后,陪同已经87岁高龄的父亲寻访当年父亲曾经生活过的舟山二村老宅和小伙伴祖根的故事。故事里的祖根虽然历经了万般磨难,也许我们今天根本无法体会到祖根当年的种种艰辛。但是,祖根依然是幸运的。因为,他已经像他的名字一样,回归了故土,回归了祖根。
也许,正因为应坚先生深深的乡土情怀,让他对《永康乡愁》这个刚刚杨帆的公众号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在此,代表《永康乡愁》感谢应坚先生对我们鼓励和支持!也代表读者,感谢应坚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浓浓的乡愁故事。
应坚先生的作品之一《小城忆旧》
长按二维码关注
乡愁是一杯烈酒
入喉灼心
乡愁是一曲离歌
入心哽咽
永康乡愁
编辑:维维
编审:海蓝
投稿:932670871@qq.com
当你憧憬诗和远方的时候,我正在怀念我的故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