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书海望星辰—咫尺天涯

文/叶往



01
5岁那年,我想要去学校读书。
母亲不允许,说:“你年龄太小太胖,会受其他混小子欺负的。”
终于熬到6岁可以上学,每日天蒙蒙亮,母亲只是喊一声,我便窸窸窣窣起床穿衣,一个人去学校,从不哭哭啼啼,很不像个小孩子。
后来,我每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混小子们一句都背不过。
我因这一技之长,获得老师赞许,也并未受他们欺辱。
12岁那年,我小学毕业。
数学和英语已经有江河日下的落寞,只有语文一路高歌猛进。
作文是我最拿手的武器,平时喜欢阅读积累了不少素材,老师上课需要“应和者”,我便是那个接下一句诗的优秀学生。
“羌笛何须怨杨柳”老师上一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我“嘻嘻”地抢答。
现在看来总有种爱出风头的傻劲,但那时是真心感谢阅读带给一个农村孩子难得的自信。
02
13岁那年,我开始有了异性笔友,整宿趴在床上写些或肉麻或文艺的短句子。
比如:“你在他乡还好吗,今天很有趣,因为太阳睡了一整天,黄昏才出来。”
明明我们相隔不到十公里,每个周末都会去小网吧打个照面,又何必说什么感觉相隔万里的“他乡”呢?
那时候我恍惚间以为这是爱情,如今发现却连暧昧都不算,纯属美好的错觉。
15岁那年夏天,我足足长高了10厘米,也看了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小说《白鹿原》。
那时青春萌动,总觉得那本书有着魔力一般,一拿起来就放不下手。作为陕西人,小说中的人物说话太亲切了,像邻家大伯,像隔壁二婶的语言方式,就像身边发生的故事趣味横生……
这本书是我的性启蒙小说,也指引着我缓缓推开文学的大门……
原来小说是这样的有趣,原来文字这样有魔力,原来即使我独自一人,一本小说也能让我感到宾朋满座、锣鼓喧天。
小说撑开了我的想象,让我更加关注渐去渐远的故乡。


03
18岁那年,我高考落榜。
追了两年的女孩子考上了大学,我碰了一鼻子灰。
那年暑假可真漫长啊,我借到同学的小说《人生》,一个人在家里看得泪流满面。
我对眼泪很克制,从不会放声大哭,但那次哭得很厉害。
突然觉得前途渺茫、爱情无望,像在地上疯狂抡撅头的高加林一样,有种感同身受的悲伤。
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成了郁郁不得志的落寞者。
认怂了,复读一年,即使学习很紧张,还看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恍然觉得自己应是那个浪漫的楚雁潮,也应该追求一位韩新月这样的女子。
这本书将我领入另一个世界,不同于黄土高原上的塬梁沟峁,是穆斯林世界的风俗和信仰。
上大学后学中文,每次步入图书馆,总觉得自己身处瀚如烟海的经典中何其渺小,有那么多的书从未看过,那么多的学术大牛不甚了解,越发觉得自己浅薄且粗鄙。
大学四年,我真正开始大量阅读,《活着》《巴黎圣母院》《包法利夫人》《挪威的森林》……
慢慢地,自己的审美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像一个不专情的登徒浪子,看见书中的主角都心生爱慕。
也有时意气用事,看到愤怒的情节时,便跺脚大骂那些坏种都不是好东西,阅读让我体验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对美好的事物基本建立了审美方式。
也慢慢地,我的体内生长出另外一个我,他生长在理想世界中,与我讨论、辩论以及高谈阔论,让我思索人生、生活和活着的终极意义。
也许从出生那刻起,他就和我一起,只不过某一瞬,他极速长大了,而我还呆愣愣地站在原地。
04
毕业那年,也就是两年前,我23岁。
凭借着自己的浅薄阅读,不知天高地厚地写起了小说,后来侥幸进了毕业论文初选,正式开始3万字的小说集《白茅之地》。
就这样,当大家还在为毕业论文悬梁刺股、抓耳挠腮时,小说集已经过了论文答辩。
这是第一次被大家广泛认可自己有写作方面的才能,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再一次感谢阅读。
可好景不长,步入社会后,阅读带给我的灾难接踵而至。
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这句话很难认同。
阅读并不会变成避难所,而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它培养了你的敏感和脆弱,升起了你的浪漫和柔情,让你直面死亡和年轻,让你充满文人气学不会卑躬屈膝……
看的书多了,很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华而不实,诡辩且固执,不是一个实干家。
小说读多了会让人似是而非、当断不断,让你对现实世界充满失望,进而和体内的另一个自己反目成仇……
极端的人处理不当,会纠结、爆发,甚至毁灭自己。
毛姆所说的“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这也是一种虚妄,阅读并不会逃脱,只会让你直面寒风冷雨、百炼成钢。
而很多的人,只能现实和理想的路上忍受着双重折磨。




05
24岁那年,我去了上海。
凭着一腔热血兴冲冲而去,不到半年便铩羽而归。
去上海前,我的老师告诉我:“那里不是你该读书的地方。”
我当时似懂非懂,梗着脖子去了。后来才明白,那里是我用书和读人的地方。
不是那座灯火辉煌的城市没有机会,是那里对于我一无所有。
这又拜阅读所赐,上海这座城像一个海市蜃楼,总诱惑着你,让你觉得梦想只要有雄心万丈便可所向披靡,直到最后不过镜花水月一场。
回来后,我开始广泛阅读,看小说故事,也看技能干货,不只是经典名著,还有畅销榜单。
我慢慢把选择权交给那个我自己,并相信他的选择。
近两年最大的转变是开始关注社会动态,并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只是沉浸在书中,也试着把眼光延伸到大千世界里。
青山七惠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一段话,像极了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晨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万物依旧可爱,星辰皓月悬空。
最近《复仇者联盟》第四部已经上映了,很喜欢前几部班纳这个角色,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浩克,那是另一个不安的自己。
是阅读让浩克的性情磨炼的越来越温和,也是阅读让浩克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王阳明有首诗后两句这样说:“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圆。”
要说阅读有什么用,就是为了开一只别样的万物之眼,去看见更大更圆的月亮罢。




时光久远,历遍沧桑。
浮华瞬逝,秦风朝吟夕唱,
杯茗书香醉斜阳。
三秦文从觅,长安路上行。
敢问前方今何在,西安十点是锦囊。


—-END—-


本平台原创或转载文章均已注明,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