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旧时老桐城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文不过南乡”。这里的“南乡”大体包括现在的枞阳县白荡湖以西及西南的大部分区域,“文”是指其中教育兴盛、文化深厚以及人才济济、代代继起等。对此,时隔久远的我辈,曾经不明就里、将信将疑,及至检阅有关地方志史、族谱,得到父辈尊长的口传相授,才渐渐知道山灵水秀、土沃物阜的南乡民风淳朴、崇文重教、诗书传家,以至于簪缨巨族、书香门第比比皆是,满腹经纶、金榜题名之士不知凡几,或冠盖连属京华,高居庙堂为相;或锦心绣口词章,豪气干云,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笔者近日检阅《皖枞殷氏五修宗谱》,透过其家族贤达行状,更加深了以上感受。
当代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舒芜先生在回忆少年时代的“家学”生活时,述及三位家塾老师:詹先生、张先生和殷先生。其中最为崇敬的殷先生,名仲虎,字驯夫,又字纯夫、淳夫、醇夫,为旧时桐城南乡人。舒芜深情地回忆:“殷淳夫(驯夫)先生也是以字行,本名仲虎,教我们《诗经》《左传》《礼记》《书经》《易经》,我们听说他有学问,是本县先生中最有名的,所以我们很敬重他。”(《家馆滋味忆吾师》)笔者日前拜读《先大父驯夫公二三事》(载《皖枞殷氏五修宗谱》)一文,作者殷芳宇老师正是殷驯夫先生的长孙。据此,笔者了解到更多殷驯夫先生的事迹,如先生天资异禀的颖悟,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桃李芬芳,极具亲民勤政的济世情怀,等等。01
殷驯夫先生(1903—1974),枞阳镇新楼村富(附)庄人。他两岁失恃,于姨母家长成,年少即从县邑名师游学,弱冠时因对硕儒名师的仰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秋浦周氏私立宏毅学舍。宏毅学舍位于东至县梅城南门,由近代实业家与新型教育开拓者周学熙创办,以招收本籍学生为主,对于外籍学生,仅通过考试录取部分特别优秀者。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上发表《追忆李诚先生》一文,适值李诚先生去世后20年。李克强总理在少年时期,曾于晚间课余跟随李诚先生求学近5年之久,赞誉其“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位通晓国故的专家”。李诚原名泽宗,字敬夫,贵池县人(现石台县占大镇南源村人),曾受教于秋浦周氏宏毅学舍。从宏毅学舍尚存的同学录中发现,按三年读书期间考试综合成绩排名次,李诚排名第五,而为外籍生的殷仲虎赫然名列第二(因为夏国基先生系贵池人,为照顾本籍生起见,姚永朴先生在征得实际名列第一的学生殷仲虎先生同意的前提下,与实际成绩名列第二的夏国基先生互换了名次)。宏毅学舍的创办,是周学熙实业发达之后,因思自己幼时上学之艰,立意振兴家乡教育,以使桑梓后继有人。据《周学熙自述》记载:(周学熙)创办秋浦宏毅学舍“与普通学校性质不同,凡来肄业者,须专心向学,切实用功,以服从学规为主,严订章程学规及课程”;以“中国旧道德旧文学(国学)为根本,辅以英文、数学及新知识之切于实用者,以期养成任重致远之人才”为宗旨。宏毅学舍聘请桐城、安庆、芜湖等外籍知名学者前来任教,如姚永朴、方守敦、疏达均为桐城名家和大家,前者为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继者为清末进士、民初名儒,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画家;后者为安徽公学高材生。再如陈慎登(1875-1939),名朝爵,字慎登,湖南长沙人,晚清秀才,著名学者、古文学家。殷驯夫先生少时天赋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在宏毅学舍求学三年,深得时任教务校长的姚永朴先生看重,每次考试成绩都十分优异。某次,姚先生讲易经,驯夫提出质疑。姚先生坦诚地说:“你问得好!我虽无法作答,但在北京的马通老(马其昶)可以答复你。”不久马老在复信中说:“你的这位弟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了不起。”于是姚先生把马老的释疑以《答驯夫书》的形式印成教材讲授,一时成为佳话。同为业师的疏达(通甫))先生也曾多次对人称赞:“驯夫是我最为得意的学生,他是个天才!”02
在自古文风炽盛的老桐城,重教兴学之风浓郁,教师成为一种带有地方性的职业习惯。教书既是安身立命的出路,明理传道与实现自我乃至“兼济天下”的重要手段。殷驯夫先生毕业后先后就任周学熙、姚叔节、马其昶、方守敦等诸家的塾师,因此马茂元、马茂书、舒芜(方管)都是他亲自教授过的学生,他的这几位高徒后来都成为当代著名的古文大家或文学评论家。传说殷驯夫先生初至马通伯老先生家中,他的几个孙儿拜见先生之后,私下对祖父说,你常说殷先生如何如何的了不起,想不到就是这么个平常的人。马老于是很严肃地教训几个孙子:“你们可不要小看了殷先生,他可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先生。你们今后就会知道。“民国十五(1926)年,姚永朴由南京东南大学回皖(安庆)应聘为安徽大学教授,其时殷驯夫先生于桐城城内寺巷姚宅授馆。逾三年,驯夫先生辞馆,将赴庐江潜川学堂(庐江中学校)任教,姚永朴作《驯夫仁兄将游庐江赋赠》:“回首三年客玉峰,同归故里语从容。岭云又送行人去,潭水难方别意浓。用寡我真齐社栎,才高君是绛霄龙。淮肥自昔多英杰,会有知音眼底逢。”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师生兼知己的深情,绝唱似李太白的《赠汪伦》。其胞侄姚东彦(姚永楷子)也作《次仲父赠殷驯夫先生韵》。为人师表,殷驯夫先生是一位质朴方正的博学鸿儒;为政奉职,他则是一位爱憎分明、大义凛然的良知公仆。他在省府保安处任职期间,国共之间磨擦不断,国军曾先后在战场上俘获一些新四军人员,有的则是县委书记。但他认为,只要抗日,国共应视为一体。于是,想方设法,将这些同志分别一一保释。有次,中间人以一大卷钞票感谢,殷驯夫先生坚决地推却之。殷驯夫先生性格耿介、嫉恶如仇,不顾个人安危。国民党时期,黄羹乡长何恒其鱼肉百姓,祸害一方。他联合乡里有正义感的人士,搜集何的劣迹,向桐城县政府提出控告,并将何的劣迹编成歌谣,让人们口头传唱。岂料县政府审理此案时,为何撑腰的县保安团长刘东雄(土匪出身)率兵包围公堂,并扬言逮捕殷驯夫父子俩,为此,1949年春节期间,殷驯夫父子被迫避难他乡。不久,随着共产党的到来,刘东雄、何恒其方作鸟兽散。
03
举凡有家国情怀者,莫不关注社会民生,先天下之忧而忧。殷驯夫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省文史馆员和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在有关交通建设、水利兴修、商业网点设立、学校布局诸方面建言献策。枞阳临江滨湖,水患频仍,以致百姓苦不堪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殷驯夫先生就几番召集南乡大批乡绅前往桐城县衙呈情请愿,据理力争,建议建闸于枞川河口,以治理菜子湖水患。1950年,他看准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大好形势,再次投书皖北行署(驻于合肥)与《皖北日报》,即引起皖北行署重视(后由安徽省府交安庆行署执行),不久“枞阳大闸”即开工建设,终于1959年竣工。为此,殷驯夫先生作诗五首颂之,其一曰:“白鹤峰前建筑雄,长堤绵亘宛如龙。洪流控抑凭新构,万顷丰登乐岁功。理想百年成现实,鯫生末议赞奇勋。沿湖从此多佳事,待看社民日日新。”半个多世纪以来,枞阳大闸发挥水利功能,确保一方平安,流水清波在回旋流淌中会吟唱着殷驯夫先生的芳名。04
驯夫公少年受家庭与老师的熏陶影响,志于学问,专心古文,所以在《自述》中写到:“青年时代除了启蒙老师姚永朴、陈慎登之外,追随交往的都是一班精通古文的老先生,如马通伯、方常季、光明甫、房秩五、李光炯、李范之等。”“那时心中一味地想步他们后尘,做一个古文家、经学派,留些作品传世行远,以垂没世之名。”虽因朝代更迭、时过境迁,期许难以圆满,但他终于竭力做出一番努力,创作出部分著述,有《朔风斋诗文集》《今古文尚书考辨》《周易探微》等。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均在“文革”中散失殆尽,未能“传世行远”,以飨后学。可堪告慰的是,殷驯夫先生早年从教行儒,广收门徒,勉励后学,高足如云,遍及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大多成为首屈一指的精英翘楚。薪火相传,传灯渡人,这是另一种途径与意义的“立言”,人生圆满的实现,功在千秋,名垂不朽。先生不仅是乡邦家族的骄傲,更是我辈从教、治史与事功的楷模。殷驯夫先生于1974年病故,享年72岁。著名文博老人桐城姚翁望先生(姚永概子)曾作诗怀念恩师,诗句有:“读书走秋浦,客馆到宜城。”“为文昔倾座,受业蜕私翁(即姚永朴)。”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张正顺 网名子在川上
枞阳二中教师
推荐阅读:
枞阳文史|【李光炯】之:致敬先生
枞阳文史|“实业救国”的教育家:李光炯
枞阳文史 | 【李光炯】之:宏实小学简介
枞阳文史|纪念李光炯先生诞辰150周年
法雨寺的月亮
文乡情怀 | 赏月求缺法雨寺
文乡情怀|河滩放牛
心香一瓣 | 枣树情
枞阳文史|南乡宿儒之殷驯夫先生
相关文章
- 枞阳事业单位招聘2023(2023年枞阳招聘信息)
- 文史类专业有哪些:文科可以报的专业有哪些?有没有超级具体详细的回答呢?
- 《文乡枞阳》大家唱|作品展播(三)
- 印象枞阳|夜深忽梦少年事
- 文乡情怀|枞阳高考赋
- 【征文】决胜小康看枞阳|我感到了幸福的颤栗(组诗)
- 义津往事(5) | 枞阳方言广播:荒唐少年求职记
- 文乡诗苑|枞阳,我的家乡(外一首)
- 义津往事(7) | 枞阳方言广播:生腐突小炉子
- 公交109,老路上枞阳
- 难忘的狂欢之夜|文乡枞阳乡情群元旦网络文艺晚会纪实
- 十个经验小法则,让你养龟更轻松!
- 探放水设计(【模板】一套很详细的矿井探放水设计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 向日葵什么时候开花?
- 花满谷·湖北诗人(五)|| 每根笋里面都住着一个菩萨
- 心中的女神(我心中的女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