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屿硐天的沧桑岁月

长屿硐天的沧桑岁月
⊙刘方文
温岭市长屿硐天,又名硝硐,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四方游客常年络绎不绝,赞不绝口。温岭市长屿硐天,又名硝硐,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四方游客常年络绎不绝,赞不绝口。据《嘉庆太平县志》记载,长屿山高150米左右,因山峦蜿蜒起伏,犹如海上一座狭长的岛屿而得名。景区总面积为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以八仙岩、双门硐以硐群为主,有283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其硐有的孤立,有的串连,有的环生相叠,有的几硐并峙,或如古钟、或如覆锅、或如桶壁、或如巨獸,千姿百态,曲折、雄伟、奇险,深幽有致,变幻莫测,宛若岩石的迷宫,与自然溶洞形成的钟乳、石幔等绝色景观相媲美,叹为观止。但是,大家在赞叹它的深邃、险峻、奇特、宏伟之外,可有谁知道它的沧桑岁月、辛酸的血泪史? 长屿硐群不是自然界的造化,而自南北朝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血汗一钎一锤的凿击,取出了上亿立方的石材后而遗留给后世的人造奇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由于这里的石层重叠,质地细密坚韧,是建筑的优质石材。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坚韧毅力、勤劳双手,用一锤一钎开挖出一块又一块石板,运销温、台各县,用于筑路、架桥、铺地、砌墙、盖房,甚至现代厂房里的生产配器,使用广泛,经久耐用。这些石板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敲打细磨之后,铺在厅堂的地面上,不仅光洁如镜,还可防水防潮,远胜于水泥地面,因而闻名遐迩,盛产不衰,年代久远,取之不竭,现在仍为当地的一大产业,与景观旅游业齐名。
开凿石板,是从上而下一层一层凿打出来的。在开凿机出现之前,历代工人们都是一锤一钎地敲打,然后一块一块地剥离出来,再运送出去,日积月累,代代相继,山崖越挖越深,越挖越扩展开去,逐渐形成了一座一座深不可测的硐穴,实在不能开采了,积水而为今者。硐者,开采石板后遗弃的矿坑也。紧贴硐壁分层架设的木梯,是工人们上上下下的唯一通路。你若沿梯下去,不眩晕也要双腿发抖,但开岩工人们肩背铁锤铁钎等笨重的开凿工具,晃晃悠悠地上下自如,胜过飞檐走壁。当然也有偶尔失足的时候,那就不可想象了。
从硐口边上往下瞧去,只见那些作业的工人,小得像一只只蠕动着的蚂蚁,在这样险峻的硐底挥锤作业,险情是防不胜防的。由于挥锤击打引发的共振,滚石、塌方时有发生,一旦发生险情,往往无处逃生,下面工人不死即残。在如此险峻的硐边,参观者惊恐得也不能自持,只能远远地退后闻听从硐底里传上来的凄厉浑重的开凿声,使人心跳不已。 石板开起以后,还要把它运上来,现在用上了起吊机,可当初只能在上边架起木架,放下绳索经滑轮上吊。起吊中,如遇时间久远,万一木架、绳索断裂或者石板滑脱,那可真是祸从天降,下面作业的工人,不被砸成肉浆,也要被砸成缺臂断腿,乡邻哀啕,让人惨不忍睹。
吊上来的石板,要把它运到山下去,这也是一项相当艰辛、危险的后续工作。运送石板的是一种特制的手拉车,只装两块石板,要由两个体力壮健的工人搬运,一般都是年青的夫妻搭档,男在前,女在后。上坡,男的在前握把并肩带车绳上身前倾一步一劲使力上拉,女的在车后抓住车档助力上推;下坡,车前拉车的倒顶着车把踩着细步顺坡而下,后面助推的这时倒借着绳索向后拉着车子阻止车子过快滑坡出险。运送途中,时上时下,前后左右,两人紧密配合,随着山坡变更姿势,熟练而安全地把石板运送到山下,这真是盘山路上的运石的拼力斗险的杰出表演。
然而意外的事故仍避免不了。如遇路上有坎、有阻石、车子倾斜、转弯过快……都会招来事故;而其他事故,也实在惹人意外。有一年,一对新婚夫妻运拉途中突下大雨,他们停车躲进一崖洞下避雨,谁知雨大风狂上方岩石松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塌方事故发生了,丈夫为保护妻子避之不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们每说起这些事故,犹心有余悸。
我在温岭新河中学任教二十几年,与硐天相距不到五公里,而且还有同事张鹤翔老师家在那里,每年都有矿难事故的噩耗带过来,他每说起这些矿难事故,也只能唉声叹息,让人唏嘘不已。当然,节假日,他也带我们去矿上参观,随他游观了矿山四围的景象,观赏了矿工们开采石板的惊险场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是六、七十年代,开岩者大多还是使用手工器具,一人挥动七、八斤重的铁榔头,一人跪着双手握着一米多长的铁钎,挥锤者举起铁榔头从前旋转至后举到头顶又顺势向前猛猛地捶打下去,刚好击中铁钎顶端,铁钎弹跳震动,下端喷出烟尘,当铁锤离开之际,握钎者又立马转动钎底,开采者密切配合,就这样在矿床上一板一眼的挨次凿打岩孔,打成几丈长宽的一个又一个孔眼,再在岩面上轻轻敲击,上面的石板受震之后就会分离出来,一块石板就这样开采出来了,耗时好几个小时。
石板这样一层一层开挖下去,随着年代的推移,矿硐自然挖到深不见底。而矿工们在硐底作业,每年都有矿难事故的发生,实在避之又难啊!加上下面密不透风,采挖击打扬起的灰尘也越积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患上矽肺病而至死的,就无法统计了。 这些硝硐由于开釆太深,加上年代久远,都积了水,无法再开采,都被遗弃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学生李椒良出面牵头集资开发这些矿硐,并邀请北京美术学院的设计师来共谋开发,把本来不相通的硝硐一一打通连贯起来,架桥筑路,修建护栏,美化环境,装添内涵,其间还邀请我们到现场参观考察,集思广益,提出修整意见,不断完善才形成了现在的壮丽景观。
今天,当人们步入硐中观赏它的奇异美景的时候,可不要忘记,这里的每一寸硐壁上,几乎都染有历代采石工人的汗水和鲜血啊!是他们用双手、用鲜血、用生命,创造了这人间奇迹,为我们,为后代,奉献了这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我们真该为那些献出生命或耗尽自己青春年华的开发者们树碑立传,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新编采石号子

温岭东南靠沿海
山清水秀风光美
石窟沉睡千把年
硐硐相通紧相连
等到一九九二年
实施开发旅游点
千年石窟面貌变
历史人文都上去
硐天建设不停步
引来游客无其数
男男女女带着游
看我硐天喜气多
跨越时空二十年
硐天景点又开建
石雕石刻顶精美
教育意义更深远
硐天建设廿多年
品质档次已上去
一年更比一年美
齐心协力创5A
长屿硐天面貌变
欢迎各地旅游团
有请各位多宣传
带着亲戚朋友来
打石头本是白墨人
只得马马虎虎唱几声
硐天号子说不尽唱不完
祝大家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笑连连
作者简介 刘方文: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退休教师。
其他相关链接你没听过的新编长屿采石号子!(温岭广电新闻.2020-10-29)重游新河中学有感(李椒良.2018-12-25) 在温岭-见艺
1
END
1
投稿信箱:mssycsh@163.com
图片视频 :来自网络
⊙陌上书院⊙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陈淑慧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