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溪实施“文旅兴市”战略的认识及思考

作者简介
李伟,男,1966年出生,本溪市牛心台人。1984—1994年在本溪市统计局城调队、综合处工作,1994年调入广东省珠海市统计局至今,现任珠海市统计局城调队队长,兼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对本溪实施“文旅兴市”
战略的认识及思考
原创:李伟
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本溪考古学家梁志龙先生发的微信及照片,介绍他参加本溪市政协推进实施“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先后到本溪、桓仁两县开展专题调研情况,方知本溪市委今年以来正在全力实施并推进“文旅兴市”发展战略。
我是本溪人,本溪是我的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你年少的时候想离开,一生在默默关注,年龄大又想回去的地方,而且越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会越关心故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在本溪市统计局工作10年,对本溪经济及产业发展算是比较了解,因为工作关系,我一直在珠海从事经济分析及产业研究,今天下载了“2018年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一名外地学者的身份,从经济学、人口学及统计学的视角谈谈对本溪实施“文旅兴市”发展战略的认识及思考,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本溪有关领导及关心本溪经济发展的经济界人士借鉴参考。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本溪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座因煤铁而生、因工业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被誉为“煤铁之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煤炭开始进入资源枯竭期,随后钢铁需求开始逐年减少,以煤铁资源型为主导的重工业产业结构逐渐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减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溪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血液中大都流淌着煤铁基因,本钢及本煤在新中国历史上曾谱写过壮丽辉煌的历史,正是因为储藏丰富的钢铁及煤炭重要资源才诞生了本溪。摆脱资源依赖、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新本溪必将成为本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2018年本溪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6.1%:45.4%:48.5%,第三产业占比明显超过第二产业,显示出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成效。所谓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由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型,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二是由工业向服务业产业间转型。辽宁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老基地,而本溪历史上更是以煤铁为主的重要资源型城市,计划经济思维和观念浓厚,在严重缺乏生产要素和各类资源配置的情况下,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几乎行不通,跳出传统工业发展困境,依托本溪资源优势向“文旅产业”转型,让资源枯竭型城市走上生态绿色转型之路,重新焕发老工业城市生机和活力是本溪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好诠释和重大举措。
二、本溪经济面临的困境
(一)产业传统低端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同时,产业也决定着城市的命运。本溪历史上主要依托钢铁、煤炭、水泥及耐火材料等传统低端制造业为经济支撑,重化工业特征突出,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医药产业也基本处于中低端产业链,因为国内中高端医药产业主要聚集在上海、浙江以及广东等沿海开放城市。在传统产业环境的重围下很难萌发出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需要多方面综合因素,东北的整体营商环境难以吸引新兴产业。新时代依托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经济动能不足,经济活力欠缺,更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二)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人口净流出十分严重
城市人口数量是一个城市的重要人气指标,年轻人多,城市才有新气象、新活力。我离开本溪的1994年全市人口160万人,到2018年全市人口下降到146.15万人,24年人口减少近14万人,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近年来本溪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有追求、有梦想,考上大学的孩子大多数毕业后选择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成家后再接父母一同生活,这种人口流动模式致使本溪多年来一直呈现人口净流出态势。统计资料显示,本溪人口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高于珠海人口平均年龄约14岁,年龄结构因素导致本溪劳动力人口显现颓势。据统计,2018年本溪小学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占本溪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47%和1.99%,明显低于珠海9.1%和5.18%比例。本溪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净流出对本溪产业转型升级,凝聚城市新活力,提升城市影响力极为不利。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减少将直接导致:一是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提升;二是消费倾向趋于被动,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年萎缩;三是资本市场投资暗淡,经济活力明显不足。
(三)体制和机制过于僵化
体制和机制过于僵化,是导致东北乃至本溪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东北很多城市仍处于“强政府弱市场”的格局,重国有轻民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决定作用。众所周知,本溪历史上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僵化的体制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在改革开放40年后跟沿海开放地区在思想观念、创新氛围、体制机制、营商环境以及开放格局等方面已形成巨大反差,在新经济、新模式、新产业和新业态等方面认知和理解差距更大。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最核心的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并行推进,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优质服务”展开,依托APP平台力争让企业及市民公平化、法制化和便利化,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前些年,我曾经引荐珠海一家大型民营医药企业去本溪“药都”投资,他们考察回来说:“东北各地政府普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理解生搬硬套市场化。”
(四)投资环境恶化,“东北”普遍遭受歧视
恶化的投资环境和落后的服务理念,是东北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外地人一种对东北地域的歧视及规避的代名词。顺着这句延伸的说法还有“旅游不过山海关”、“炒股不过山海关”以及“读书不过山海关”等等。大连獐子岛扇贝一夜之间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哈尔滨“亚布力事件”令投资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长生生物疫苗造假案、欣泰电气造假强制退市案,150多家在东三省注册的上市公司中,25家公司主要业务迁出东北,上市公司逃离东北的情况远比表面数据还要严重,在所有退市及出现问题的公司中,东北板块长期占据着舆论的焦点,资本市场一线游资早已把东北板块股票清除自选,喊出“远离东北”口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东三省民营企业不足10家。2018年一篇《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爆出了雪乡宰客、威胁游客的内幕,更将东北推向了新媒体的风口,把“东北=宰客”两个词组有机联系在一起,更多广东游客选择到日本和韩国看雪。
(五)本溪同属的东北经济版块整体衰落
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东北板块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四大城市在全国主要城市GDP十强中分别位居第5、6、7和9名,在全国GDP十强城市排名占据四个,显现出东北重工业城市在全国经济地位显赫。然而,改革开放40年后的2018年,东北主要城市排名却大跌眼镜,快速后移,大连、长春、哈尔滨和沈阳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分别移至第25、28、30和34名,吉林(82名)和大庆(88名)勉强挤进全国GDP百强城市。昔日闻名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拥有“亚洲最大铁路货车装备制造集团”—齐齐哈尔市均已被挤出全国GDP百强城市名单。本溪这个在1953年久负盛名一跃成为国家直辖市的重要城市,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没落,现在也已沦落为不入主流的五线城市。
(六)毗邻朝鲜难以吸引主流资本
本溪距中朝第一大口岸丹东不到200公里。联合国研究咨询权威机构对大陆各经济板块投资环境评价报告结论显示,朝鲜半岛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东北板块吸引投资,韩朝、中朝和美朝三种关系相互牵扯制约着东北经济板块的未来走向。
三、根据市情制定发展战略是明智之举
(一)坚持依托本地资源从市情出发
本溪应规避同沈阳、辽阳、抚顺、鞍山、丹东等周边城市产业趋同化发展,扬长避短,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本地资源,从市情的角度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历史经验证明,当人们对市情认识比较清楚,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就能制定和执行较为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反之,离开了市情,就要出现失误和挫折,只有摸清市情,深知本溪人文历史和资源,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例如: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及深圳金融业最有优势,广州就没必要竞争,深圳已形成了研发基地的雏形,就应该努力让雏鸟长成成鸟,珠海没必要与东莞和佛山在制造业上竞争,协同澳门共同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才是最明智举措。城市发展战略要深刻领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深刻内涵。
(二)打好辽东生态胜境这张王牌
本溪拥有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山、水、林、泉、洞等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呈现同质多样性。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国家旅游局评定的5A级名胜风景区,有“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世界罕见”等称号,本溪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山、庙后山等景区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这些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呈带状分布在一个城市国内较为罕见。本溪独特的抗联历史文化、近代工业文明文化以及满族民俗、高句丽文化等文化体系比较完整,底蕴深厚,全境森林覆盖率高达76%,名列全国前茅,“枫叶之都”已成为近年来城市新名片,本溪要承担起历史责任挖掘、保护、善待、利用好历史资源及旅游资源。
(三)文旅产业经济前景方兴未艾
作为相对独立、特征鲜明、潜力巨大的新型旅游形态,文旅产业具有强劲发展势头,文旅产业发展政策对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振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引导、调节的重要功能。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势必带来文化的各种形态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尤其是在高科技浪潮之中,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必然催生文化旅游更丰富的业态,这就对深化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完善和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政策,需要加快文化、旅游系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使两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协调一致,未来文旅产业将是重要经济增长点。
四、促进本溪“文旅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互联网平台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
随着“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红”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网红”城市通过城市形象短视频将城市文化和互联网浪潮叠加融合,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网络平台,新时代“网红”城市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形象宣传带来新活力。“网红”城市注重以城市人文底蕴为依托,强化对本地优秀人文资源挖掘、提炼和培育,营造山城特质。一是善于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城市影响力,借力“今日头条”等网站以“短视频”、“抖音”、“微视”等新方式推介“本溪旅游”;二是逐渐淘汰“景点旅游手册”等传统宣传模式,采用扫码(微信二维码)方式推进电子导游;三是请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撰写推介本溪旅游攻略,很多外地人到异地旅游,先是关注“网红”城市,然后网上查找“旅游攻略”。
(二)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要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要切实增强服务配套意识,完善通讯、交通、接待、娱乐、疗养等各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类卫生设施标准。一是实现WIFI网络信号全域覆盖,旅游景点及酒店实现免费公共WIFI,高度重视信息时代网络的重要性;二是确保交通道路通达顺畅,路牌指示清晰,导航无盲区;三是加强景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力争停车方便、规范和安全;四是推进“厕所革命” ,景区公共厕所关系到旅游环境改善和游客生活品质,是振兴“文旅产业”的关键问题,必须要补齐补好这个短板。
(三)打造全域旅游生态产业链
全域旅游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坚持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围绕本溪水洞、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本溪绿石谷及花溪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四大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将有力推动城市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促进众多消费场景和媒介形成,是推动本溪城市建设新模式的重要力量,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转变,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消费动力源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推进文旅产业步入产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轨道
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努力营造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对景区服务态度野蛮、强买强卖等行为,加大整治力度,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对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景区将进行通报,问题严重的将依据标准进行处理。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继续落实诚信旅游“红黑榜”发布制度,对信用良好的旅游企业通过“红榜”发布进行褒奖,予以重点扶持;对受到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旅游企业通过“黑榜”发布予以曝光。
(五)注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打好“文化牌”可以有力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文化与旅游的交互与深度融合,积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叠加当地丰富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充分开发利用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庙后山古人类遗址、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两县民俗风情等资源。一是加强科学规划。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鼓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二是做大做响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产品要想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就必须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三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催生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出全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从而推动旅游业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四是精心设计开发特色产品。旅游产品包含的文化要素越多,引导游客消费的次数就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五是利用影视作品发展旅游。可以在本溪不同景区串联取景,拍摄满族风情、高句丽风情电视连续剧及电影,提升城市影响力。
本文山水图片均来自本溪市考古学家梁志龙微信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