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童年稚事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 1680 期︱
童年稚事
文/黄涛
我妈说我:小时候嘴馋。两三岁的时候,出麸子发烧了几天,昏昏沉沉的睡着,半醒时老说想吃苹果。
七十年代的高陵农村,农作物除了小麦就是玉米,很少有栽种果树。我们钓鱼寨村有五队、六队、七队、八队和九队,属于渭河北岸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五六队走的比较近,黄姓比较多,和其他队往来比较少。那时候村里供销联社里仅仅供应生活用品,生产物资,哪里有水果,况且苹果是有季节性的。看着我羸弱无力的样子,妈想了一个晚上,才想到七队那个小果园。高陵人以粮食为主,果树不甚会管理,土墙的院内稀疏的树上,挂着三三两两的青苹果,时令是六、七月的天气,果树属队上集体所有,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反正还算好,那叔叔摘了几个青果给妈,费尽心思总算圆了孩子的心愿。

小时候,我们四户人家住在村东叫东滩的地方,四面都是庄稼地,有通往不远处村子的一条弯曲小路,东往西依次二伯家,我们和四爸及爷爷一家,炳叔家,芳嫂家。门口是各自的自留地,东边是条小渠,渠的另一侧便是我小时候钟情东湾地了,大片的田野一望无际,这是和儿时伙伴们最喜欢玩的地方,割草、放羊还有捉迷藏…但最难忘的和伙伴们去菜地的情景了,每每队里分菜,就敲皂荚树下的铃,我们家在村外听不见,三旦、建武他们总会过来叫上我,还有隔壁叔家的婷婷,还有嫂家的珍珍。几个人一人手挎一个草笼,顺着门口向北的小路走向中工地头的那一片菜地,几个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也许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地里务菜的叔已经按户一堆一堆放好了,往往就是几个茄子,几个西红柿,一把尖椒,一把韭菜,不够分的时候往往西红柿里间或有几只未熟的绿蛋蛋充数,大抵如此。我们回家时总要经过五队的菜地,务菜的是我远房的伙爸,他们五队菜务弄的比我们六队的好,尤其是那个芹菜绿盈盈的我们总有些流连。沐着清爽的风,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家的路并不算远,往往我提议:这西红柿咱们吃了吧,他们还是胆小怕回家挨骂,在东湾地头浇水的机井旁,趁大家耍水时候,那三两个可怜的西红柿早进了我的肚子。有很长一个时期,我觉得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就是西红柿了。

有一年冬天,我们几户还没通电,哥哥点着罩子灯在做作业,我和妹妹在炕上玩,感觉有点饿,就想到藏着的柿子。家门口共有三只柿子树,每年秋天收获时,我婆就会用水温柿子,以此脱涩,温好的柿子是硬的,小孩子不爱吃。就喜欢藏在麦堆里,或者放到别的地方到自然熟,那样放软的柿子又甜又好吃。我家靠炕的那面墙上,用木架把我妈做嫁妆的板柜架在上面,柜和墙中间夹了一包棉花,我把柿子藏在棉花里。那个晚上我将几个被子叠一起,站上去摸有没有软一点的柿子拿出来吃,结果没想到棉花里有蝎子,一下子蛰了手,疼得我嚎啕大哭,一家人都不知该怎么办,那时候我婆还健在,她拉着我让睡她房子,我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那件事过去不几天,珍珍要去她舅舅家,我也想出门。打小我就爱出门,堂哥舅家的船张村,堂弟舅家的码头村都去过多次。我和珍珍一块,穿过村子上了坡就是九支渠,顺看大渠向东约二三公里就是她舅家马东庄村,大渠两边是一排排粗大的柳树,这是一条官路,人来车往,俩小伙伴蹦蹦跳跳地边走边玩,恰巧她外婆不在家,她小舅一人在,小舅比我们年长六,七岁,有点调皮,那时侯他也十一二岁样子吧。他知道我们没吃饭,便狡黠笑了下,带我们到后院,墙角盘了几个鸡窝,他摸了一只鸡蛋,我们在厨房灶台下点着柴禾,我拉风箱,火烧旺,她舅舅把熟油用的那个大铁勺取来,淋了几滴油,把鸡蛋打了倒进铁勺在灶台下烧,一会儿功夫,一股奇异香味弥漫整个厨房,我们仨一人一小口分食了那只鸡蛋,那鸡蛋真香。我们还是要感谢她外婆不在家,要不然她舅也没胆拿鸡蛋招待我俩。那时候不是人舍不得,因为鸡蛋可以换日用品,鸡蛋也可以卖钱,在缺吃少穿的岁月里鸡蛋也算奢侈的食品了。
当我长到快有供销社柜台一般高时,就会用一分两分的硬币买苹果吃。那时侯,售货员是双一和富舍两年轻人,富舍那时侯整天穿件干净白衬衣。苹果不经放,富舍常常拿一把小刀把坏的地方切掉,把皮削干净,用那小杆秤认真称好,二分钱可以买2只削好的苹果,那时候苹果只有国光这个品种,后来就有了黄元帅品种,苹果很好吃,但也毕竟比较贵,所以很少能吃到。

小时候,爷爷农闲时节常常在茅草房下用高梁杆缠条帚,他做的又好看又紧凑,常常送左邻右舍。小孩子对这些缺乏兴趣,更多坐在门口,看田野看行人。妈妈和四妈在生产队劳动,四爸那时候早出晚归,去县城帮人家修理自行车,他修车子又麻利修的又好,所以也经常有人跑到家里找他修。晚上回家,他车子前面黑皮包里,常常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一个苹果,一把花生,一截甘蔗…总会带给我惊喜,那时候堂弟还没有出生,他把更多好吃的给了我。
现在高陵早已县改成区,钓鱼寨村更是朝不保昔,魂里梦里的东湾地早已经变成一幢幢林立高楼。关于童年的记忆,依旧停留在东湾地:红牛爸玉米地里那株西瓜秧,青娃家地里那畦豌豆荚,还有伙爸种的那片菜地。回不去的儿时,留不住的时光!
作者简介
黄涛:高陵人。在礼泉二厂工作二十二年。现在咸阳工作,喜欢旅游、写作。
本期编辑
编辑||赵晓萍审稿||张克俭
精彩链接分享转发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优秀文选
上划点击下文可随时分享
礼泉县委书记 程文杰/御果之乡、多彩礼泉等您来
阎纲/怀念邹志安
醴泉地名探源//廉振孝
刘世贤/管麦客
高彦民/泾水——利甲关中之水
一片佛心洒故土/赵晓萍
崔存文/娘做的绣花鞋
张克俭||礼泉四大景
董志振/母亲逸事
赵晓萍/“光盘行动”与叫花子
赵晓宁/昭陵六骏组诗
刘伟东/背着坨坨去旅游
董新义/寒衣节里寄哀思
邢宪鹏/连环画,永不退色的记忆
黄振涛/礼泉,您好!
王大平/土炕乾坤
王顺利/家乡老槐
刘钰/纪念邻居刘永练
赵晓萍/ 九嵕山下我的家
焦佳振/我的家乡,泔河沟
老董/九嵕山下果飘香
赵永敏/麦草垛
田冲/我的家乡西北村
石楠/灺 馍
【壮美昭陵】关中方言顺口溜
【壮美昭陵】酒稃子//赵晓萍
【壮美昭陵】母亲//杨生博
【壮美昭陵】九嵕山不了情//胡艳
【壮美昭陵】打工//杨宁
请娘吃碗羊肉泡馍 //刘伟东
【壮美昭陵】唐陵下菜园村庙会//洪建武
【壮美昭秦人诗歌//张刚
【壮美昭陵】田野的守望者//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陕西方言-聊砸咧陵
【壮美昭陵】老槐树下//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东庄水库//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又见暮年的老师//陈美贤
【壮美昭陵】表姐张淑玲//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怀念奶妈//杨彩霞
【壮美昭陵】母亲的四剂“药方”//王崇新
【壮美昭陵】叱干古镇赋//安望
【壮美昭陵】 烟霞映昭陵//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阎璞老师给学生李根昌和壮美昭陵平台的信
【壮美昭陵】泔河潺潺//宁会丽
【壮美昭陵】于唐王陵的回忆//王志成
【壮美昭陵】祝福父亲//张进川
【壮美昭陵】十三爷//洪建武
【壮美昭陵】我为礼泉县旅游出点子:盛唐气象 花海礼泉
【壮美昭陵】童年趣事(顺口溜)//张西荣
【壮美昭陵】父亲的绝活//王崇新
【壮美昭陵】郑国渠情愫//刘博文
【壮美昭陵】我跪拜在母亲挥镰的麦田
【壮美昭陵】我那乡间别墅//王志成
【壮美昭陵】三十年前割麦的童年
【壮美昭陵】怀念恩师吕效祖老师//杨安康
【壮美昭陵】昭陵沟口
【壮美昭陵】杏儿黄了
【壮美昭陵】昭陵赋
【壮美昭陵】赵村街的上堡子
【壮美昭陵】昭陵西岭,我的初中记忆
【壮美昭陵】前寨印象
【壮美昭陵】吃不够的油坨坨
【壮美昭陵】 裴寨送子娘娘庙会
【壮美昭陵】老梁的豆腐脑
【壮美昭陵】礼泉沿村娃眼中的沿村娃
【壮美昭陵】我的四叔父 抗日革命烈士—王生才
【壮美昭陵】母亲的黑头巾
【壮美昭陵】闲话《打炕坯》
【壮美昭陵】故乡的槐花饭
【壮美昭陵】礼泉的香格里拉
【壮美昭陵】回望军旅——兵之初心
【壮美昭陵】槐花飘香
【壮美昭陵】打胡基
【壮美昭陵】千年古镇—石鼓赵村
【壮美昭陵】我的老师董信义
【壮美昭陵】父亲的手
《壮美昭陵》礼泉烙面//阎瑞生
礼泉玉峰观//壮美昭陵
赵镇中学初七二届二班同学聚会
年的味道//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艺术平台2018年大拜年
【壮美昭陵】周莹迎诰封
【壮美昭陵】相约桃花 情定终生
父 亲 // 杨生博
【壮美昭陵】清明思亲
【壮美昭陵】我的列祖列宗们(上)
【壮美昭陵】我的列祖列宗们(中)
【壮美昭陵】我的列祖列宗们(下)
【壮美昭陵】我的外公
往期精彩回放:
醴泉地名探源//廉振孝
南寺最后一个和尚//张彦文
铁罗村的铁疙瘩/张彦文
“梁澄清同志追思会”在家乡礼泉县樱桃园召开
闲话唐昭陵||廉振孝
三策九招献赵镇//廉振孝
千年石鼓赵村镇 廉振孝
故乡的传奇//杨生博
两孔窑洞//陈永强
四支渠-壮美昭陵
又是故乡早春时//董志振
戊戌新年赋//安望
礼泉花开, 壮美昭陵领你看
董志振 我的父亲我叫大
那年,邂逅红星永结缘 || 崔存文
洪建武||五八年,礼泉菜园沟那场水灾
赵镇后寨-我的家//周淑莹
大美礼泉旅游风光片
唐陵下,那片杏花林,我想你啦!
北望桃花陵
一个外乡人爱上了礼泉
爱上了礼泉女娃
陕西快书盛赞礼泉好旅游
人文礼泉风光
壮美昭陵   礼 泉 烙 面
来来来,咥一碗烙面//刘沛
烙 面
二月二,逛药王爷会
四月,陪你礼泉赏桃花
壮美昭陵大唐风 礼泉风光田园梦
张克俭||礼泉四大景
金秋礼泉 国庆中秋节我想回家
安望 礼泉苹果赋
欣赏礼泉湾里村旅游
【视频】礼泉槐花飘香
尧都三宝——“甜梨瓜,大萝卜,鞭竿葱”

礼泉最优农特产在这里–礼泉味道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

版权声明